殲10背後的故事,首席試飛員雷強現身說法

2021-02-19 講武堂

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


接上一篇殲10首飛的故事,很多朋友覺得上一篇意猶未盡,希望看到後續,下面是正文。

這是多年前對殲10試飛員雷強先生採訪的文稿整理,當時殲10獲準解密向全國宣傳,採訪前後進行了兩次,因為有視頻採編,文字記錄很長時間沒有對外發表,現在整理出一部分,讓關心的人們更了解殲10背後的故事,更了解那些默默無聞的試飛員們。

殲10戰鬥機首席試飛員雷強,技術精湛,膽大信息,酷愛飛行

小編:雷大校您好,央視講訴了殲10發展過程的一些故事,您是什麼時候參與到殲10項目的?

雷強:90年代初空軍聯合航空部挑選了19名飛行員成立了殲10項目的試飛小組,這是我國第一次成立專門的型號飛機試飛員挑選機構,通過一段時間的考核和觀察,挑選了9名飛行員成立了殲10首批改裝試飛員。我作為第一批被挑選的飛行員,1994年底加入空軍第三試飛大隊,入駐成都黃田壩機場。

小編:您是作為殲10項目的首席試飛員,這個首席是怎麼產生的?

雷強:殲10的首批改裝試飛員小組裡面一共9個人,從這9個人裡面最後選出了5名飛行員成為首席試飛員,然後在這5個人中,又最後確定了首席試飛員,首席試飛指揮員,首席試飛副指揮員,首席監控室指揮員,首席伴飛試飛員。我有幸被選中成為首席試飛員。

小編:評選是通過什麼樣的機制?試飛還是僅僅是資歷?

雷強:具體的過程和指標不能說的太仔細,這個評選既要看飛行員身體素質,體能,反應速度等等,也要看飛行員的飛行技術和處理飛機空中特殊情況的經驗。另外飛過什麼樣的飛機,飛過那些飛機都有很大的關係。

小編:您飛過的飛機很多,哪些飛機的經歷對您試飛殲10有幫助?

雷強:應該說每一種飛機背後都有它各自的道理和邏輯,飛行駕駛也一樣,有各自的特性,應該說我曾經駕駛過世界上僅有的幾種電傳飛控系統的戰鬥機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比如F16,它是世界上第一種服役的電傳飛行控制系統的戰鬥機,也是第一種靜不安定的戰鬥機;再比如蘇27,它也是電傳飛行控制系統的,也是靜不穩定的。這些飛機和殲10都有共同的技術基礎和特徵,所以選擇了我。

F-16,三代機技術的集大成者,邊條翼,單發高機動性,先進電傳操縱,大傾斜座艙,號稱蝰蛇

蘇27戰鬥機,俄羅斯戰鬥機歷史上史無前例的精品,機動性好,航程遠,掛載多

小編:您飛過F16?

雷強:是的,80年代空軍有個機會送一些飛行員去英國空軍飛行學校培訓飛行教員,那時候我還很年輕,能有這樣的機會非常難得,在英國我們取得了多種西方飛機的飛行員教練的資格。而且也學習到外軍空戰的很多作戰戰術和思想。

小編:那麼蘇27呢?

雷強:我國引進蘇27以後,戰鬥機飛行員需要派遣一些去俄羅斯接受改裝飛行訓練,訓練要達到教員標準,以便於回國來培訓國內的心飛行員,我們在茹科夫斯基接受飛行改裝訓練,和一般飛行員的飛行內容不同的是,我們主要飛行那些飛機性能邊界以外的情況,比如空中停車,尾旋,眼鏡蛇機動等等,像眼鏡蛇機動,這個一般不允許普通飛行員作,作為特技飛行和飛機邊界性能,我飛了30幾次。

眼鏡蛇機動,看著帥氣,其實很危險,稍不注意容易失控墜毀

小編:您是國內不多的三角翼飛機尾旋教練,也是蘇27尾旋教練,這代表著什麼?

雷強:尾旋是戰鬥機試飛的最難的項目,往往作為飛行員最後一關。尾旋飛行既危險又充滿不可測性,教導飛行員如何從尾旋中改出是飛行員從合格到資深的進化標誌,通常改裝戰鬥機的飛行員要3-5年以上,積累了足夠的飛行小時經驗以後才會開始學習這個,所以專門單獨作為一個教練科目,尾旋飛行很容易誘發摔機的事故,能飛這個的教練在國內還是很少的。

小編:殲10試飛中,您最難忘的是哪一次?

雷強:第一次總是最難忘的,對於我個人而言殲10首飛前,整整飛了2年的鐵鳥臺,是特別難忘的。

小編:為什麼飛這麼久?

雷強:殲10飛機的飛控是從零開始的,操縱杆是學F16力敏反饋還是SU27那樣位移比例的,都是一點一點試出來,摸索出來的,我們的電傳系統的控制邏輯比F16和蘇27都先進,屬於力回饋和位移行程雙重邏輯的,這個技術層面上比前兩者其實高一代。另外鴨式布局本身又是靜不穩定的飛機,飛機的控制指令和飛機計算機的自動穩定飛機的指令如何結合,如何排除指令相勃等等,都需要很多反覆實驗和驗證的工作。

殲10戰鬥機採用了大傾斜角度座艙和先進飛控系統,空戰中非常靈活

小編:您剛才說我們的飛控比F16和蘇27都先進?

雷強:是的,飛控水平高低,一方面體現在飛機機動性等方面,另一方面體現在飛機的飛行品質上。飛行品質這東西簡單說就是開車時候的響應速度和舒適感,你是開寶馬還是手扶拖拉機的駕駛感差距就是品質。殲10飛機的飛行品質在全世界戰鬥機裡面都是最拔尖的,比如F16,大多數飛行包線飛行品質都在二三類,一類區很小,而殲10大部分的飛行包線區域都處於一類區,二三類區比較少。這意味這飛行員駕駛殲10會更輕鬆,長期飛行沒有那麼容易疲勞,飛行員控制飛機會更加的心應手。

跑得快還要操縱靈活,F1賽車設計思路類似

小編:殲10首飛是您駕駛的,當時有什麼感受

雷強:首飛前我們執行了三個月軍管,三個月不準回家,首飛前高速滑跑,飛機一直有些這樣那樣的問題,大家都對首飛擔心,我們機場跑道2500米長,高滑的速度按以前老飛機的經驗抬不起前輪,抬不起來起飛就有可能出大問題,所以在高滑的時候,我特意拉了杆,前輪真的抬起來了,這說明飛機比預期的還要好,我的信心很充足。但是真到了首飛前,還是覺得很緊張的,那天早上出來第一個遇到中航試飛局的屈見忠局長,問我緊張不,我說誰這個時候不緊張啊?飛行前體檢一測心跳,152,平時我才60多。

小編:這麼高的心跳可以飛麼?

雷強:我坐進座艙以後,一個一個檢查飛機的動作和開關,心情就慢慢放鬆了,注意力集中在飛行這件事情上,人就沒有那麼多其他的想法了。

小編:飛行過程如何?

雷強:我上飛機的時候就看見有人哭了,我飛了30多年,還沒有人在上飛機的時候哭。其實首飛的過程非常順利,飛機也很容易駕駛,操作感覺很好很平穩,我在空中盤旋了4圈,高度2900,速度490,本來是盤旋兩圈就夠了,我覺得飛機狀態很好,油也還很多,要求多飛兩圈,指揮同意了,降落也非常好,很平穩,很輕巧。後來回放錄像一航科技委的主任王昂,他也是老試飛員出身,對我們5個首席說你們試飛落地能達到雷強首飛哪個水平,就算出師了。

小編:首飛下來,很多人抱著你哭啊

首飛不容易,還好,殲10和和預想一樣好飛,試飛員遇到了好設計師

雷強:是啊,殲10研究這10幾年,我們和設計人員一起,爭啊,吵啊,學啊,鑽啊,很多時候我們說不行,設計人員說行,大家爭的面紅耳赤,不就都為了殲10飛上天麼。

小編:為什麼首飛會這麼緊張和重要呢?

雷強:飛機這個東西,每一種的個性和特性其實都很鮮明,你要抬頭,一拉杆,有的飛機很小的力很小的杆移動就拉起來了,有的飛機要很大的力量,新飛機的問題在於,不管你怎麼在地上模擬,飛機的真實響應是你無法預測的,拉了杆,飛機要多少時間才能感覺到抬頭?拉多大力量和速度抬頭速度會如何?飛機抬頭到什麼角度停下來等等,這些都是只有到真飛機飛上天才能最後一一感受到。另外新飛機本身會有很多新的氣動現象和情況,有些根本在研製時沒有預料到,首飛是要冒比較大的風險的。

小編:首飛以後您還繼續飛麼,試飛整個過程都很危險麼?

雷強:是啊,國外的試飛員一般飛完首飛以後就很少再飛了,資歷和經驗都夠了,我們不同,是國家的任務,也是自己的使命,01,03,05,06的首飛都是我飛的。殲10和其他飛機不一樣,在成都就把包線飛完了才去的閻良,殲10的飛行任務我們執行了很大一部分。試飛的危險怎麼說呢?比如我們飛包線,就是要把一個高度上飛機的極限是多少飛出來,比如5000米,我們速度下限是200,我們要從205,204,203,這樣一個點一個點去飛,把飛機能安全飛行的邊界飛出來,這些點每一個都在飛機失速的臨界點附近,稍不小心就會進入失速。標定出來,以後的飛行員就在這個範圍內就能安全飛行了。而這樣的邊界飛行必須從1000,2000,3000,這樣一個高度一個階梯的飛,很多時候都要和飛機要摔不摔得邊緣搏鬥。

戰鬥機試飛高難高風險,和登山類似,必須小心謹慎,步步為營

小編:宋文驄總師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您首飛前誓言一定要把飛機飛回來?

雷強:哈哈哈哈,首先這個話是違反紀律的,我需要先承認錯誤。一般來說國家培養一個試飛員是很不容易的,花費也非常巨大,像我飛了30年,飛了20幾個型號的飛機,這種機會和飛行經驗,國內沒有那個飛行員能在複製了,所以國家對如何保護我們也考慮的很多,制定了很多安全規定。殲10這個項目,我們一起奮鬥了10年,真的非常不容易。國內一直都有引進仿製作為主流的聲音,這是因為我們以前研製飛機不太成功導致的,殲10這個飛機如果失敗了,仿製流的聲音會至少讓中國再過20年都不能自己研製飛機,所以,我們不允許它失敗,我也一定要把它飛回來。

小編:您那個時候沒有考慮過危險或者死亡麼?

雷強:在飛機上,心裡沒有生死,只有飛機的狀態,飛之前確實想了很多,徹夜難眠,殲10不只是我們10年的工作成果,也代表國家的榮辱和發展的希望,決心是決心,敢情是感情啊,決心容易下,感情還是不容易平復的,我那天晚上真的沒睡著,腦子裡冒出來的東西太多了。但是坐進飛機,我就沒什麼想法了,這是我的孩子,我的心血,我無論如何也要保證它的安全。我們首席小組其實每個人都有這個決心,當時伴飛的飛行員是李勇,他駕駛殲教5,後座有人攝像,都叮囑攝影師,拍多點,拍清晰點,萬一有什麼問題,影像資料往往是最能記錄和發現的。我不希望宣傳這個,我們的紀律還是要求不管飛機如何,試飛員的安全第一。我不想給後來的飛行員帶壞頭。

雷強外號雷大膽,但是也很細心

小編:所以首飛下來,很多人都哭了。

雷強:首飛下來,我是笑了,一下子覺得很輕鬆了。但是參與飛機設計和工程的人,都哭了,太不容易了,我後來坐車離開機場的時候,路邊都還看見有周圍沒有去機場看首飛的132廠的職工,也在擦眼角。每個人都把它當自己的孩子了。

小編:這種感情真讓人讚嘆,您參與了飛機的設計麼?

20年磨一劍,真的太辛苦,付出太多,人生短暫,必須在人生的黃金時間為國為民做出最大的貢獻

雷強:殲10飛機上的雙杆上的每個按鍵功能,操作程序,一鍵轉換的快慢輕重,儀表艙儀表,以及顯示器,甚至包括顯示亮度,座艙藍白光照明,5級系統故障等我們飛行員全程參與,另外飛行品質品定,控制率參數敏感性檢查,故障模式影響,以及機內自檢等等很多系統我都參與了工作,這樣和飛機設計師交流非常好,最後製造出來的飛機飛起來非常舒服。

小編:您使用了舒服這個詞,看來您非常享受您的飛行事業,謝謝接受採訪。

殲10戰鬥機座艙,凝集了無數設計師和試飛員的心血,受到了廣大飛行員的好評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中國殲10戰機亮相巴鐵閱兵,幕後往事卻令人心酸!|軍情晚報
    殲-10戰機光彩奪目的背後,離不開無數科研工作者無私的付出然而中國殲-10戰機取得的巨大成就,離不開中國老中青三代航空研發工作者為中國自研戰機事業幾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也是在他們的努力下,中國航空工業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其中,為殲-10研發做出巨大貢獻的,當屬殲-10戰機總設計師宋文驄院士。
  • 殲-10之父走了,他一輩子獻身中國軍工,致敬多少次也不為過
    這是1998年,宋老(左)和與總工程師薛熾壽先生在殲10試飛現場的合影。兩位老先生像父親一般凝望著剛剛誕生的殲10飛機,總師年邁的背影和空軍新生的力量形成了強烈的視覺衝擊。殲10 飛機首席試飛員雷強首席試飛員雷強是試飛大隊最優秀的飛行員之一。今天他要飛的這架飛機,非同尋常,若試飛成功,那我國第一架第三代戰鬥機將橫空出世;反之,不知又會推遲多長時間。
  • 被美軍「擒獲」後,摔死F35首席試飛員
    結果水土不服,雖然成果也有,但更多的是悲劇,不僅中將沒了,王牌試飛員死了,去年一架蘇27也一頭扎地上了。真可謂「你可以『俘虜』我,但蘇27永不為奴」。這要是碰到個喝了二斤伏特加的蘇聯老大哥,誰能知道戰鬥機會不會被當成殲星艦開。 所以,美國為了能在未來可能爆發的衝突或是戰爭中取得優勢,便開展了著名的「永恆的佩格」項目,組建了大名鼎鼎的第4477「紅鷹」測試和評估中隊。
  • 礪劍十年現鋒芒:人民空軍四代「龍騎士」,與殲-20一起成長
    ▲圖片拍攝自殲-20首飛10周年紀念日曆購買連結戳這裡和其他主機廠類似,成飛生產的機型,如殲-10和「梟龍」系列,首架原型機一般由駐成飛的空軍試飛團第三試飛大隊試飛員負責首飛。▲參與項目的試飛團隊合影,前排左二為李剛、左一為何斌斌,後排右五為殲-10首席試飛員雷強、右一為駕駛因故障漏光燃油的「梟龍」原型機空滑迫降的試飛員梁萬俊;後三個人正是第三試飛大隊裡三位榮立中央軍委授予一等功的功臣
  • 雷強竿和我的故事
    雷強竿和我的故事  說實在的,一開始人家說雷強、雷場我都不知道是什麼。
  • 殲-11系列加速改進 「白頭」殲-11B現身沈飛試飛場
    沈飛完成年度「最後一飛」》,透露了該公司已提前完成全年科研批產飛機的全部試飛任務。資料圖:殲-16現身長春空軍開放日 錢程燦攝2006年推出了航電系統效能更先進、國產化水平更高的殲-11B。在繼承了蘇-27優秀平臺的技術上,殲-11B在航電系統上也遠遠超過殲-11和殲-11A,且更易融入中國空軍的作戰體系,還可以集成更先進國產飛彈。那麼,「白頭」殲-11B到底改了哪些地方?回頭看來,伴隨著「白頭」殲-11B的曝光數量的逐漸增多,以及此次沈飛正式「官宣」這款戰機進入科研批產試飛,演兵場由此猜測,殲-11B/BS型戰機已經進入了改裝升級的「階段性時刻」。
  • 試飛員體驗: 從F-16隼到F-22猛禽
    前言, 這是一名飛過F-22戰鬥機的試飛員所撰寫的F-16戰鬥機的飛行體驗. 聽著有點怪怪的.
  • 殲20現身世界海拔最高的稻城亞丁機場
    ,進行高原試飛。據微博網友消息,國產第五代戰機殲20現身世界海拔最高的稻城亞丁機場。2013年9月正式通航的稻城亞丁機場,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機場,海拔高度為4411米。殲20隱形戰機現身世界最高機場再度炒熱最近的「殲20是否已經服役」的話題。韓國《中央日報》近日就接連刊登多篇報導,重點關注了中國國產航母與隱形戰機的進展,該報30日的報導稱,中日同時啟動第五代隱形戰機的實戰部署。
  • 伊朗會買中國的殲10嗎?
    2018年,有媒體傳言,伊朗曾考慮從中國花30億美元購買60架殲10戰機,作為回報,伊朗考慮將其國內一個大油田的開採權劃給中國,據說是由於俄羅斯不允許裝備AL31發動機的殲10出口到其他國家,大家終歸沒談成。  消息真假無人知曉,但我認為,中國和伊朗不會達成購買殲10的協議。  首先,從伊朗空軍的發展思路上說,他們更喜歡重型雙發多用途戰鬥機。
  • 殲-10質量多好?創造國產戰鬥機飛行記錄,一天飛行8小時
    但是新世紀到來,中國航空人的努力拼搏終於給出了一個靚麗的答案,殲-10戰鬥機改變了所有這一切,性能高,機動靈活,航電設備先進,作戰半徑大,飛機可靠性強,出動時間短,這一切,在試飛過程中,給客戶留下來深刻的印象,客戶甚至等不及,提前1年交付部隊,並大批量生產!
  • 殲10B做眼鏡蛇、J-turn、落葉飄有沒有實戰價值?
    原本,殲20理應成為今年珠海航展上唯一的王者,誰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殲10B-TVC的一系列過失速機動表演搶去了不少風頭。
  • 中國怪異戰機亮相代號殲17 一架頂10架殲10
    甚至有俄羅斯軍事專家表示,中國新型殲17戰鬥轟炸機嚴重抄襲了俄羅斯蘇34戰機,這一點讓俄羅斯勃然大怒了。不過,有軍迷表示,如果中國真在研製殲17戰機,僅從對地攻擊能力上來說,一架殲17可以抵過10架殲10戰機。隨著俄羅斯蘇-34戰鬥轟炸機在敘利亞戰場頻頻出擊,中國是否也應研發同類戰機就成了個熱門話題。
  • 外媒說殲20試飛不足?這是個毫無常識的論斷
    近日有外媒聲稱,若殲20在今年定型開始生產,則試飛時間僅有5年,嚴重不足;並認為從殲10系列的墜毀記錄看,中國戰鬥機的試飛測試標準與西方不同。
  • 殲20背後的艱難歷程,遠超國人想像(深度好文)
    當劉玉堤們駕駛著米格機突然逆著太陽從高空俯衝而來時,正嚼著口香糖的聯軍飛行員被嚇得驚慌失措,四散而逃。依靠這樣勇敢無畏的戰術,世界開始知道了中國空軍的名字。然而一支強大的空軍畢竟不是單靠勇氣信念就可以堆砌出來的。他們確實付出了無數努力無數犧牲,也打出了令人們震驚的戰果,但始終未能阻止敵方的航空炸彈不斷落下,整個戰爭的制空權始終在聯軍空軍手中。
  • 殲-20、殲-16、殲-10C 空軍部隊陸續換裝新裝備
    殲-20列陣長空、運-20大鵬展翅、地空飛彈直指蒼穹……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空軍一大批新型現役主戰裝備精彩亮相。
  • F-22為何現身國產風洞?鑄就殲-20超越基石,系列獨創設計冠絕全球
    ▲殲-20戰鬥機批量入列國產跨代裝備雖然在動力、反導等項目中還存在短板,但這並不妨礙「引領超越」的底子。八月中旬不明數量的殲-20戰機現身西北和田軍民兩用機場,這是該型戰機首次臨戰部署。無獨有偶,兩年前號稱同屬隱身戰鬥機且處於試飛狀態的兩架蘇-57也首次以臨戰姿態部署敘利亞。
  • 巴基斯坦曾輕視殲10,認為F16戰機更優秀,交手後讚不絕口
    2月17日,就巴基斯坦空軍準備採購殲-10C戰鬥機的消息,巴基斯坦《黎明報》專門採訪了前空軍試飛員維諾切斯拉潘尼,此人是巴基斯坦國內為數不多試飛過
  • F-16側杆操作引領潮流,多國戰機爭相模仿,我試飛員坦承優點多多
    我國航空工業成飛在研製殲-20隱形戰鬥機時,也緊追世界先進水平,首次採用側杆操縱系統,網友發布的圖片中可以清晰的看到這一特徵,戰機的彈射座椅也有明顯的後傾設計。其優點大家可以細細品味。殲-20隱形戰鬥機的首飛試飛員李剛同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坦承殲-20隱形戰鬥機採用側杆操縱系統,並且介紹了側杆操縱系統的優點。坐起來也比較舒服這幾個字,一定讓我軍駕駛其他戰機的飛行員非常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