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做分類的人有誰不想發表幾個自己命名的新種呢?只能後悔自己出生得太晚,好看的、奇特的、易區分的早在200年前就被西方的博物學家搞完了。現如今想描述個新種的話,機率最大的就在龐大的無脊椎動物中了,這其中又以各種昆蟲最為集中。
其實,每年發表的螃蟹新種也很多,但也多集中在那些通過外觀不易區分的淡水蟹,或標本難以獲取的深海蟹為多。不過,即便是人人能涉足的潮間帶區域,其實也隱藏著太多未知的新種,這其中既有前人標本沒有採集全面的,亦有細微區別沒有被研究透的。
折顎蟹(Ptychognathus)便中其一。這是一類長相黑不溜秋、土了吧唧,喜歡出沒於河口地區石塊間的小螃蟹,很容易與大路貨字紋弓蟹(Varuna litterata)混淆。
字紋弓蟹(Varuna litterata) 拍攝於深圳大鵬
字紋弓蟹(Varuna litterata) 拍攝於深圳大鵬
高掌折顎蟹(Ptychognathus altimanus)
© 成瀨貫
高掌折顎蟹(Ptychognathus altimanus)
© 成瀨貫
全世界已知有25種折顎蟹,其在東亞以日本衝繩種類最為豐富,包括10個已知種類及數個尚待描述發表的新種。其次是我國臺灣,已知7種。而在大陸目前僅發現一種,即絨毛折顎蟹(Ptychognathus barbatus)。由於本屬種類體型小,外形相近,且沒有明顯的花紋與顏色易於識別,造成物種間的區分極為困難,一些圖鑑上的種類也存在錯誤地鑑定。如《臺灣賞蟹情報(李榮祥/著)》中鑑定為近親折顎蟹(P. affinis)的三張圖片中包含了兩個物種:高掌折顎蟹(P. altimanus)和字紋弓蟹(Varuna litterata)。
Naruse et al., 2004 也曾指出,中小型個體的高掌折顎蟹與字紋弓蟹極易混淆,並通過手繪圖更清晰地表達了兩種的區別。
A: 高掌折顎蟹(Ptychognathus altimanus) B: 字紋弓蟹(Varuna litterata)
圖源:參考文獻1
近日,臺灣中興大學的博士生許智惟通過檢視臺灣折顎蟹標本,發現兩個新種,並利用DNA證據加以確認,將它們分別命名為牧氏折顎蟹(P. makii)和斯氏折顎蟹(P. stimpsoni),分別以在臺灣首次記錄到折顎蟹屬物種的牧茂市郞(Moichiro Maki)和折顎蟹屬屬名的命名者威廉·斯廷普森(William Stimpson)為種小名。至此,中國的折顎蟹屬種類由此增加至9種,世界增加至27種。
A-B: 牧氏折顎蟹(P. makii) C-D: 斯氏折顎蟹(P. stimpsoni)
圖源:參考文獻2
文章也指出,通過檢視現有的標本,臺灣仍然存在未描述的折顎蟹屬物種。與之相比,大陸地區目前只在廣東有記錄,亟待更多的標本採集與檢視。
參考文獻:
1. Naruse T., Shih H.-T., Ng N.K., Hsu H.-L. (2005). On two new records of varunid crabs (Crustacea: Brachyura: Varunidae) from southern Taiwan.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18: 69–79.
2. Hsu J.-W., Shih H.-T. (2020). Diversity of Taiwanese brackish crabs genus Ptychognathus Stimpson, 1858 (Crustacea: Brachyura: Varunidae) based on DNA barcodes,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Zoological Studies. 59: 59.
3. Li JJ, Hsu JW, Ng NK, Shih HT. (2019). Eight new records of crabs (Decapoda: Brachyura: Sesarmidae, Varunidae) from the coasts of Taiwan. Crustaceana. 92: 1207–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