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者發表2折顎蟹新種

2021-02-26 蜂言蜂語

  喜歡做分類的人有誰不想發表幾個自己命名的新種呢?只能後悔自己出生得太晚,好看的、奇特的、易區分的早在200年前就被西方的博物學家搞完了。現如今想描述個新種的話,機率最大的就在龐大的無脊椎動物中了,這其中又以各種昆蟲最為集中。

  其實,每年發表的螃蟹新種也很多,但也多集中在那些通過外觀不易區分的淡水蟹,或標本難以獲取的深海蟹為多。不過,即便是人人能涉足的潮間帶區域,其實也隱藏著太多未知的新種,這其中既有前人標本沒有採集全面的,亦有細微區別沒有被研究透的。

  折顎蟹(Ptychognathus)便中其一。這是一類長相黑不溜秋、土了吧唧,喜歡出沒於河口地區石塊間的小螃蟹,很容易與大路貨字紋弓蟹(Varuna litterata)混淆。

字紋弓蟹(Varuna litterata) 拍攝於深圳大鵬

字紋弓蟹(Varuna litterata) 拍攝於深圳大鵬

高掌折顎蟹(Ptychognathus altimanus)

© 成瀨貫

高掌折顎蟹(Ptychognathus altimanus)

© 成瀨貫

  全世界已知有25種折顎蟹,其在東亞以日本衝繩種類最為豐富,包括10個已知種類及數個尚待描述發表的新種。其次是我國臺灣,已知7種。而在大陸目前僅發現一種,即絨毛折顎蟹(Ptychognathus barbatus)。由於本屬種類體型小,外形相近,且沒有明顯的花紋與顏色易於識別,造成物種間的區分極為困難,一些圖鑑上的種類也存在錯誤地鑑定。如《臺灣賞蟹情報(李榮祥/著)》中鑑定為近親折顎蟹(P. affinis)的三張圖片中包含了兩個物種:高掌折顎蟹(P. altimanus)和字紋弓蟹(Varuna litterata)。

  Naruse et al., 2004 也曾指出,中小型個體的高掌折顎蟹與字紋弓蟹極易混淆,並通過手繪圖更清晰地表達了兩種的區別。

A: 高掌折顎蟹(Ptychognathus altimanus) B: 字紋弓蟹(Varuna litterata)

圖源:參考文獻1

  近日,臺灣中興大學的博士生許智惟通過檢視臺灣折顎蟹標本,發現兩個新種,並利用DNA證據加以確認,將它們分別命名為牧氏折顎蟹(P. makii)和斯氏折顎蟹(P. stimpsoni),分別以在臺灣首次記錄到折顎蟹屬物種的牧茂市郞(Moichiro Maki)和折顎蟹屬屬名的命名者威廉·斯廷普森(William Stimpson)為種小名。至此,中國的折顎蟹屬種類由此增加至9種,世界增加至27種。

A-B: 牧氏折顎蟹(P. makii) C-D: 斯氏折顎蟹(P. stimpsoni)

圖源:參考文獻2

  文章也指出,通過檢視現有的標本,臺灣仍然存在未描述的折顎蟹屬物種。與之相比,大陸地區目前只在廣東有記錄,亟待更多的標本採集與檢視。

參考文獻:

1. Naruse T., Shih H.-T., Ng N.K., Hsu H.-L. (2005). On two new records of varunid crabs (Crustacea: Brachyura: Varunidae) from southern Taiwan.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18: 69–79.

2. Hsu J.-W., Shih H.-T. (2020). Diversity of Taiwanese brackish crabs genus Ptychognathus Stimpson, 1858 (Crustacea: Brachyura: Varunidae) based on DNA barcodes,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Zoological Studies. 59: 59.

3. Li JJ, Hsu JW, Ng NK, Shih HT. (2019). Eight new records of crabs (Decapoda: Brachyura: Sesarmidae, Varunidae) from the coasts of Taiwan. Crustaceana. 92: 1207–1230.

相關焦點

  • 臺灣墾丁公路限行6天 保證陸蟹安全繁殖(圖)
    臺灣墾丁公路限行6天 保證陸蟹安全繁殖(圖) 2010年09月14日 17:26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蟲研捷報】我國臺灣發現虎天牛2新種
    近日,我國臺灣昆蟲學者周文一博士與日本學者新裡達也博士在日本甲蟲協會會刊Elytra發表了兩種產於臺灣大漢山的綠虎天牛屬 Chlorophorus
  • 臺灣發現罕見的活甘氏巨螯蟹
    東方網5月14日消息:宜蘭縣頭城鎮北關休閒農場的螃蟹博物館,最近收集到一隻活巨蟹,名為甘氏巨螯蟹,兩側蟹腳伸展開來的長度將近2米,被認為是臺灣目前發現的最大的螃蟹。北關農場總經理李冠興3年前開始收集各種稀奇古怪的蝦、蟹,迄今已有700多種,其中約有100種是活體。
  • 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在緬甸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種
    新華社仰光12月18日電(記者張東強 車宏亮)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近日在國際專業期刊發表兩篇論文,分別介紹了在緬甸發現的德曼蟹屬淡水蟹和南鰍屬魚類的新種。一篇在《甲殼動物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南部德林達依省發現的兩個淡水蟹新種,被分別命名為劉氏德曼蟹和萊厄亞德曼蟹。
  • 蟹考記(一):蟹的分類、進化(作者:Zam)|亞綱|總科|化石|亞目|節肢...
    十足目的重要特徵:身體分為頭胸部和腹部;胸肢有8對,前3對叫顎足,後5對叫步足,即十足。    短尾下目相對於蝦這些長尾類動物,蟹的尾甲已演變成腹部,短到再也看不見了,故叫短尾。全球共有5871種,維基列出的數字是93科6793種,中國大概有800種。根據地域不同,又區分為海蟹、河蟹、湖蟹等,當中,相對於海蟹,其他蟹通稱為陸蟹,即淡水蟹,約1300種。短尾下目以前有很多派別,2016年後根據遺傳比較,統一分為肢孔派和蟹派。
  • 【蟲研捷報】我國學者發表1個刺虎天牛新種
    近日,我國學者劉彬、張濤與捷克學者Petr Viktora於Folia Heyrovskyana上發表了一個產於四川與陝西的虎天牛——小寨子溝刺虎天牛Demonax xiaozhaizigouensis。
  • 臺灣師範大學研究團隊發現新種鈍頭蛇(圖)
    ,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研究團隊宣布,發現世界新種「泰雅鈍頭蛇」,近日刊登在英國發行的國際期刊《動物文稿》(Zoological Scripta),是首次由島內民眾發現的特有蛇種。據報導,學界本以為臺灣地區只有一種鈍頭蛇,但臺師大透過鈍頭蛇愛吃的食物種類進一步分辨,發現原來鈍頭蛇有3種,這次新發現的是愛吃蝸牛的泰雅鈍頭蛇,是繼84年前日本學者發現命名「駒井氏鈍頭蛇」後,首次由島內民眾發表臺灣地區特有蛇種
  • 【蟲研捷報】我國7種側溝天牛族的新種被發表
    上個月中旬,我國臺灣天牛學家周文一博士與日本天牛學家新裡達也博士於Japanese Journal of Systematic Entomology上共同發表了我國7個側溝天牛族Obriini的新種,同時還有一個新亞種以及臺灣的一個新紀錄種。
  • 世界首隻細顎步行蟲活體隴南獲救
    原標題:世界首隻細顎步行蟲活體隴南獲救  中國甘肅網6月25日訊 據甘肅日報報導 (記者 周者軍) 近日,記者從隴南市岷山生物多樣性保育研究協會獲悉,在該協會實驗基地,工作人員發現一隻體弱的細顎步行蟲活體,及時採取了模擬原生態養殖
  • 吃不太熟的水產品 小心顎口線蟲找麻煩
    全球醫院網導讀:一名年輕女子出現皮膚蕁麻疹,隨後高燒、咳嗽,CT顯示雙肺多發斑片影,隨即被轉至醫院呼吸科,最終被確診為顎口線蟲病,也就是體內感染了一種叫顎口線蟲的寄生蟲,服用腸蟲清一周後,該女子病情明顯好轉。
  • 【縱橫四海】入海口的小衛兵——相手蟹
    根據《中國海洋蟹類》記載,我國相手蟹科蟹類共計12屬35種,但由於時間久遠,許多分類系統或種的有效性都已經發生很大改變,而施習德老師在臺灣博物學網站的臺灣蟹類名錄裡記載的臺灣相手蟹科共計16屬33種。如前文所述,由於環境破壞,許多紅樹林地區的物種多樣性已經跟以往無法相提並論,目前以雙齒近相手蟹和褶痕仿相手蟹最為常見。
  • 擁有華麗大顎的臺灣特有種 高砂鋸鍬繁殖分享
    前言:上期我們聊了具有獨特大顎形態的國產鋸鍬:東北鋸鍬,今天我們再來說說另一種類似的鋸鍬,也就是來自我國寶島臺灣的高砂鋸鍬!高砂鋸鍬為我國臺灣特有種,主要棲息於臺灣全島平地至低海拔次森林,成蟲活動期為4~7月,喜歡聚集在殼鬥科樹木上吸食樹液,具有微弱趨光性。
  • 世界首隻細顎步行蟲活體隴南獲救並奇遇良緣
    ,目前生活正常,並獲取了許多細顎步行蟲的行為資料,為填補這一領域內的世界研究空白打下了基礎。讓人驚喜的是,這隻細顎步行蟲還上演了一幕奇遇良緣的好戲。  細顎步行蟲數量十分稀少,是中國特有種,最早於1887年由前蘇聯學者根據一對標本命名。目前全世界只保存五頭標本,均來自甘肅省隴南區域。細顎步行蟲黑色,頭窄於前胸背板,唇基窄於觸角基部,其細長的大顎在步行蟲中算是非常特別的,也是分類的重要特徵之一。
  • 【蟲研捷報】雲南發現2個菱蠟蟬新種
    本月,貴州大學陳祥盛教授研究團隊在國際動物學期刊 ZooKeys 發表了關於中國菱蠟蟬科的研究論文,命名了2個來自雲南的菱蠟蟬新種。這2個新種都屬於Andixius 屬,分別被命名為 A. longispinus Zhi & Chen, 2018(因為該種陽莖鞭節基部具一個長刺狀突起)和A. trifurcus Zhi & Chen, 2018(因為該種陽莖鞘具3個分叉),都來自雲南。作者在文中提供了它們的雄蟲整體照片、局部特徵和雄外生殖器特徵圖示以及分布圖。
  • 學者稱臺灣地區多樣特有物種正在快速滅絕中
    中新網7月26日電 島內有學者指出,臺灣地區的物種具備豐富的多樣性,但滅絕的情形也很嚴重。根據學者的研究,至少已知有24種滅絕、79種瀕危;若包含臺灣學者沒研究過的物種,實際滅絕數量可能是十倍、百倍或更高。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由臺「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代主任邵廣昭指出,臺灣地區的面積僅佔全球陸域面積萬分之二點五,卻有全世界10%的魚種、5%的鳥種,其它如昆蟲、植物、哺乳類、爬蟲類,品系也都佔1%以上。
  • 《寶可夢》圖鑑736:大大的強顎可以折斷樹枝——強顎雞母蟲
    幼蟲寶可夢——強顎雞母蟲(屬性:蟲)因為是鍬農炮蟲最初的幼蟲狀態,所以強顎雞母蟲被分類為幼蟲寶可夢,屬性為純蟲系;在外形上,強顎雞母蟲是小型幼蟲類型的寶可夢,有著橙黃相間的巨大雙顎,它的身體大部分是白色的,兩邊各有兩個黃色圓點,強顎雞母蟲的頭部主體為褐色,頭頂有一個類似頭盔狀的橙色帶有黃色邊緣的物體
  • 臺灣學者研究發現:兩岸畫眉鳥50萬年前「分家」
    臺灣學者研究發現:兩岸畫眉鳥50萬年前「分家」 2011年01月06日 11:37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 蟹考記(三):全球常見食用蟹圖鑑A(作者:Zam)
    黃道蟹科共有6屬33種,其中以珍寶蟹、麵包蟹、喬納蟹最重要。crab或giant spider crab,日文タカアシガニ,俗稱高腳蟹,17世紀德國博物學家Engelbert Kempel在靜岡縣發現此蟹並將其引入歐洲,kaempferi即Kempel,Macrocheria即巨大的剪刀;尖頭蟹科巨螯蟹屬唯一現存種。
  • 臺灣學者在東亞家蝠中發現新型狂犬病毒:臺灣蝙蝠麗沙病毒(TWBLV)
    臺灣新北市動物健康研究所和臺灣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合作,對前2個病例中分離獲得的蝙蝠狂犬病毒進行了系統鑑定和分析,證明他們在臺灣東亞家蝠中發現的是一種新型狂犬病毒:臺灣蝙蝠麗沙病毒(Taiwanbat lyssa-virus
  • 顎口線蟲,專找黃鱔?| 果殼 科技有意思
    顎口線蟲屬於線形動物門下面的顎口科顎口屬。用顯微鏡觀察,它們呈略顯粗短的線形體型,頭部這一端膨大成球狀,上面長滿了形似小刺的結構,模樣頗為猙獰。鄂口線蟲在顎口屬內還可以分成10多個不同的種。出現在中國的顎口線蟲多為其中的3個種:剛刺顎口線蟲、棘顎口線蟲和陶氏顎口線蟲。這3個種都能感染人類,使人患上鄂口線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