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美國,長於廣州
不甘受辱在香港開設西餐廳
第一批和內地合作的商人
他用嶺南精神打拼下百億西餅王國
曾引領了無數香港人的每日三餐
美心創始人之一的伍沾德悄悄離世了,享年98歲。
據伍氏家族訃聞稱,他早於一個月前便在中國香港辭世。直到這兩天,消息才公布於眾。翻閱港媒、鮮有長篇報導。
大家熟知的是美心月餅。自1987年美心推出第一款自製蓮蓉月餅起,連續21年全港月餅銷量第一。
上世紀90年代這個網紅品牌進入內地後,一款口味獨特的美心流心月餅更成了不少人中秋節首選。
但美心從不只賣月餅。伍氏家族打拼的60年間,美心發展成為香港最大的飲食集團。
伍沾德和兄弟伍舜德從一家西餐廳做起,開辦首間粵式酒樓,之後又在地鐵各站設立西餅店100多間,引進「星巴克」,影響了無數香港人的一日三餐。
今年2月,伍沾德家族以80億元的財富登上胡潤全球富豪榜。和常見的豪門相比,這一家沒上演過狗血情史、爭權奪位的戲碼,始終行事低調。
唯一高調的可能是伍家大女兒伍淑清。這位71歲的「美心大小姐」曾在聯合國會議上以及不同場合為港發聲,深憂香港目前境況。
回顧伍沾德地的傳奇發家史,其實更像一部風雨飄搖中的香港飲食錄。
01
受辱開華人餐廳,轟動香港
伍沾德的一生,始終沒和家鄉「嶺南」脫離關係。
他出生於美國,卻在廣州讀完小學、初中。為了逃避戰亂,他又和哥哥跟隨嶺南大學從廣州遷移到香港。
嶺南人的踏實、苦幹、進取和創新能力,你幾乎全都能在伍沾德身上看見。
伍家兩兄弟最初從事電影院生意。因為要招待明星、製片人,他們常去一家老字號法國餐廳吃飯。
彼時,香港還是殖民地狀態。那家餐廳給他們的位置常常靠近牆角和廁所,理由是中國人不喝酒,而外國人喝酒。
本著爭口氣的想法,伍沾德決定創辦一家西餐廳,「在1956年,很少有中國人願意做這門生意,而我們兩兄弟卻做了『傻子』」。
這對兄弟要做的不是普通的西餐廳,而是服務、品質皆一流,中國人自己經營的高級西餐廳。
店鋪選在中環連卡佛大廈,取名美心,即以「一顆美麗的心」服務顧客。哪怕用現在眼光看,美心的經營手段也是走在時代尖端。
傳統西餐廳沒有供應熱茶的習慣,但美心服務員一見到中國人,會立刻奉上一杯熱茶。用伍沾德的話來說,服務就是做到對方心裡所想,首先先放低自己。
店裡專門請來了法國廚師、法國歌星、義大利樂隊,靠著時不時舉辦大型慶節,法國節、德國啤酒節、美國夏威夷節,屢創香港先河。
伍家兄弟兩人甚至開創性地在餐廳開闢舞池,將夜總會與餐廳融合在一起,成為爆火的西餐廳夜總會。
1956年,美心餐廳迎來全球著名樂隊美國五黑寶,之後披頭四樂隊訪港期間唯一兩場演出也貢獻在此,轟動一時。
當美心成了香港外國人最愛去的西餐廳,在這家中國人自己創辦的西餐廳,再也沒有人敢左右中國人餐桌的位置。
02
進軍中餐,他改變無數港人三餐
美心雖然靠著西餐廳起家,但在香港這樣的城市想要做西餐,永遠都會有更厲害的對手。
1962年,希爾頓酒店和文華酒店也開起來西餐廳夜總會,美心無力與其抗衡,生意一落千丈。
轉機發生在1970年,日本大阪舉辦世博會,伍沾德帶著一批中餐廚師前去參加。中國美食瞬間成為全場焦點,中國「香港館「參觀人數破了紀錄,達到19億。
分析過香港飲食文化和消費前景,伍沾德回國後決定轉向中餐市場,「未來的餐飲取向平民化,價格要便宜,因為現代年輕人不會刻意花三四個小時和很多錢去吃喝」。
首家中餐館翠園於1971年開張,一舉成為尖沙咀的「龍頭食府」。當時餐廳還不賣甜品,想要吃個紅豆沙要跑到臨街去買,於是翠園同時提供甜品和水果兩種服務。
美心集團最大的整合是在1972年。為了不斷擴充店鋪,置地公司入股美心,之後集團迅猛發展,依靠物業開設多間餐廳,包括香港世貿中心。
當時華商還不敢和西方人合作,害怕被欺負,公司被吞併。伍沾德卻敢為人先,「如果合作辦,那塊餅就很大,即使只能分一半也比自己辦的大得很多。」
關於合作,伍家更廣為人熟知的是和大陸民航局做生意——伍沾德與女兒伍淑清開辦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被稱為中外合資第一人。
1980年北京航食合資籤字儀式
恰逢中國改革開放,中美兩國間的直飛航班即將開通,卻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有能力提供合格的飛機配餐。
沒有成功先例,這位香港商人拍著胸脯去了。他自己先墊付200萬美金,用足以在香港買下好幾層樓的價格,將配餐的機器設備從美國運到北京。
回憶起這段經歷,伍沾德曾表示,「我聽到是為了國家做,我很願意去」。因為心懷國家,這位商人始終堅信自己一定能賺錢。
所以他甘願四處奔走,數次往返於港京,並主動提出原中國民航總局佔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股份的51%,港方佔49%。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進一步落實,內地經濟飛速發展,交由大女兒伍淑清的航空生意真的越來越好,之後更是在內地先後投資了16家公司。
03
「無論公司學校,合作精神最重要「
除了創辦百億帝國美心集團,伍沾德自認做得最有意義的事情,還是在中大大學重新設立了嶺南學院。
作為從嶺南走出的學子,他曾一直感恩自己受到的教育觀念,「個人要獨立思考,以前在廣州,每件事情都會自己先想像,而不是別人命令你去思考」。
20多年間,伍沾德和妻子為中大累計捐資2000多萬港元,甚至發動校友及社會愛心人士,先後為大學捐建了包括嶺南堂、伍沾德堂等10座大樓。
用這位老先生常掛嘴邊上的話來說,無論是公司還是學校,最重要的是團隊精神,大家合作、溝通的話便會事半功倍。
或許正是這份勤勉、踏實,2000年受非典型肺炎影響,全香港餐飲生意暴跌時,也沒能夠真正影響美心。
雖然集團生意銳減四成,但在伍沾德嚴防死守之下,咖啡店及西餅業務持續增長,仍然獲利。
伍沾德辭世後,有學生公開曾表達過:「對於嶺院學生而言, 伍沾德」不僅是一個人、一座樓,更是一種精神」。
為了表彰伍沾德對社會作出的貢獻,2001年,香港特區政府頒發了其銀紫荊星章。兩年後,廣州市人民政府又授予他 「 廣州市榮譽市民 」 稱號。
04
培養年輕晚輩撐起香港餐飲
回到15年前,83歲的伍沾德參加CEO對談時,意氣風發,仍覺得未來旅遊業會盛行,香港年輕人加入餐飲和酒店前景樂觀。
隨著西餅帝國版圖擴大,伍家兩兄弟漸漸淡出大眾視野,開始扶持年輕晚輩撐起新一代的香港餐飲。
伍沾德女兒伍淑清加入集團管理層後負責拓展內地市場,而伍舜德的長子伍威廉等其他家族成員坐鎮香港拓展業務。
2000年,家族第三代長孫伍偉國,成為家族掌門人。同年5月他將星巴克引入香港,又一次帶領了港人的消費習慣。
之後近10年內,伍偉國還接連取得多個國際知名品牌的在港經營權,包括日本的元気壽司及一風堂拉麵等等,並相繼引入其他省份落地。
受到父親影響,除了做生意之外,女兒伍淑清把剩下的精力全部用在推動香港跟內地青年的交流上面。
她先後籌款4000多萬元,組織了100多個「交流團」前去全國各地參觀,舉行各種交流活動,在香港組織過一百多場大型活動。
去年,伍淑清曾公開發表反對香港青年示威言論,告誡香港年輕人要理性思考,開拓視野,不要被人蠱惑。
而正是這番言論,也讓她和美心遭遇激進者攻擊和辱罵,以及惡意報復。
美心旗下71家餐廳遭暴徒破壞而不得不歇業。今年疫情加碼之下,恢復正常營業的店鋪生意也變得清冷。令人唏噓不已。
在嶺南讀書時,伍沾德最差的兩門功課是美術和音樂,笑稱一生只會唱兩首歌,分別是《嶺南校歌》和《嶺南晚歌》。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嶺南校歌》中的歌詞:平原廣闊了近目前,江水流其間。群邱遠繞恆為障護,奮前莫畏難。
老校歌至今沿用在香港嶺南大學,意在勸勉在校青年學子要珍惜光陰,努力學習,切忌不要耽溺於事。
低調了一輩子,思考了一輩子,合作了一輩子,這也是伍沾德,這樣的老一輩港人用一生去執守的信念。
文、編輯/昌圈圈
資料來源:《與CEO對話:領袖的奧秘》伍沾德節選、貝果財經、《廣州晚安》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