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官降會引發汽車叢林的蝴蝶效應嗎

2021-01-11 珞珞山石

摘要:1.汽車市場整體價格有向下調整的壓力;2.當前汽車市場突出問題表現為多年粗放發展的結構性問題和市場總需求銳減的系統性問題並存;3.局部細分市場車企官降是汽車市場加速調整洗牌的體現;4.車企官降的實質是品牌重新定位,並非所有車企的市場良策;因此部分車企官降不會成為整個行業的行為。

「讓洞見跨越所見,用遠見超越未見」

近日,上汽大眾斯柯達通過媒體官方宣布了全系車型調整建議零售價,調整後全系車型的廠家指導價為7.79萬-24.79萬元,最高調整幅度達2.45萬元。這是新冠疫情發生後第一個官方宣布全系車型降價的品牌。

上汽大眾斯柯達官方降價是否會引發汽車市場的蝴蝶效應呢?如何理解汽車企業的官方降價行為?汽車企業通過降價能否實現自我救贖呢?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今年這個特殊時期的汽車企業降價行為。

01車企官降是汽車市場洗牌的表徵

1.從總體性供需關係看,汽車市場總需求銳減導致整體價格有向下調整的需要。疫情發生前,汽車消費總需求增長放緩,汽車行業已經出現總產能過剩的局面。疫情發生後,汽車行業出現了產銷雙雙停滯的狀態,伴隨著汽車企業的逐步復工,汽車產能逐漸恢復,但汽車市場總需求已經大大削弱。

2.從結構性供需關係看,汽車市場加劇分化導致不同細分市場的價格變動各異。受到疫情影響,汽車市場強弱品牌分化加劇,汽車行業將迎來加速洗牌淘汰的時期。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多次論述過這一觀點。

2010~2019年乘用車銷量增長和集中度

一些強勢豪華品牌和主流品牌之前產品庫存有限,部分熱銷車型出現了短期供應不足的局面,這些車型的價格依然堅挺。但是一些非主流品牌之前積壓的庫存依然無法消化,出現了產品不斷積壓的情形,這些品牌的車型急需消化庫存壓力,被迫採取降價,向下尋求生存空間,勢必進一步擠壓一些弱勢品牌的市場空間,這些弱勢品牌面臨逐漸退出市場的風險。

02車企官降的實質是品牌重新定位

通常來說,汽車企業在市場上銷售的產品並非單一產品車型,而是由車型系列組合形成產品矩陣,這些車型的價格區間分布也是有嚴密的市場劃分。一些大型汽車企業集團擁有不同市場定位的汽車品牌,這些品牌的價格差異是品牌定位劃分的重要特徵。

在汽車市場上,不同的車型價格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要,每2萬甚至1萬的價格空間就能反映了不同消費群體的差異,所以價格差異也常常是汽車企業市場細分和品牌定位的重要依據。

汽車企業通過價格區間確立品牌定位異常重要。降價或許能夠促進銷量,但對品牌形象也造成一定的損傷。汽車企業如何權衡價格、銷量和品牌定位的關係是汽車企業非常重要的營銷課題。這裡我們從兩個市場案例進行說明。

案例一:前幾年汽車市場消費升級時期,一些豪華品牌紛紛國產化,通過更低的價格優勢搶佔市場空間,結果這些品牌不斷降價嚴重損害了豪華品牌的形象。然而雷克薩斯始終堅持進口銷售,品牌定位穩定,品牌形象反而得到進一步提升,不僅銷量攀升,價格堅挺,甚至出現了加價銷售的現象和官方漲價的消息。這個案例屬於典型的價格、銷量與品牌定位的市場策略選擇的問題。

案例二:另外一個是大家常見又有些疑惑的案例。我們常常看到一些汽車品牌銷售渠道大幅降價優惠促銷,甚至有些新車型上市不久就開始優惠降價,但是汽車企業仍然不會調降官方指導價。這種案例比較常見,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汽車企業需要兼顧品牌的市場定位和產品組合的價格分布。

03車企官降並非是品牌重生的良策

汽車企業官方降價對銷量的促進效果到底如何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認清當前汽車市場的特徵。受到疫情的影響,當前汽車市場的問題表現為疫情引起的市場總需求銳減的系統性問題與多年粗放發展的結構性問題並存。

汽車市場整體需求不足,產能供給過剩,這屬於行業系統性的供需矛盾。這種市場情形與2004年~2005年和2015~2016年的汽車市場特徵完全不同。詳細請查閱文章《疫情衝擊下,汽車行業會陷入價格戰嗎?》

2004年~2018年乘用車整體價格變化

面對當前汽車市場,汽車企業通過官方降價對銷量的促進效果遠不及政策刺激的推動效果,這也是一些汽車企業高管認為今年車市是「政策市」的原因。因此,部分汽車企業的官方降價不會成為行業行為,引發行業性價格戰。

但是,由於疫情引起的汽車行業系統性問題也讓多年來汽車行業粗放發展導致的市場結構性供需矛盾更加凸顯。局部細分市場將出現通過價格手段完成市場淘汰洗牌。

1.對於主流品牌來說,一方面沒有必要通過降價手段實現以價換量,另一方面需要極力避免降價破壞當前的品牌定位,損傷品牌形象。所以,這些強勢主流品牌不會輕易捲入行業性的價格戰之中。

2.對於中等規模的汽車品牌,既有一定的市場基礎,同時市場覆蓋面較小,應變靈活,完全有可能通過價格調整,重新梳理品牌的市場定位,實現細分市場的切換或者重構,完成斷背求生的自我救贖。

但是,我們看到近幾年現代、標緻、起亞、馬自達等一些品牌不斷通過降價應對汽車市場銷量增速下滑,導致不僅銷量也節節敗退,品牌的市場地位不斷下移。這些案例都證明降價手段並非是應對市場下滑的良策。

面對汽車市場漫長的寒冬,汽車企業應該權衡自身品牌的市場競爭能力,調整市場預期,更加嚴格地平衡好市場空間、銷售規模以及經營成本三者之間的關係,或許才能最終熬過漫漫長夜。

原創不易,嘔心瀝血,如果覺得不錯,歡迎轉發分享。」珞珞山石」不提供資訊,願和大家探討資訊背後的思考,歡迎評論交流。

【免責聲明】:本文為「珞珞山石」原創文章。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在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珞珞山石」或「積土為山」刪除。

相關焦點

  • 蝴蝶效應顯現 疫情波及全球汽車產業鏈
    而新冠肺炎疫情除了對中國汽車產業產生影響,更影響到全球汽車產業鏈的正常運轉。此前,來自德國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巨頭博世集團CEO Volkmar Denne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博世集團全球供應鏈存在斷裂的風險。伴隨著中國在全球汽車產業鏈中扮演著愈發重要的位置,新冠肺炎疫情所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在逐漸顯現。
  • 中國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震蕩 特斯拉新車價格頻降
    原標題:中國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震蕩 特斯拉新車價格頻降 9月底剛喜提Model 3新車的車主們,在剛過去的假期過得有點鬱悶——就在他們提車後的幾天,10月1日特斯拉又一次宣布「官降」,新車售價直接又便宜了兩三萬元。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會成為新能源車企目前的生存狀況嗎?
    新能源汽車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這兩年也迎來了快速的發展,同時也催生了很多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隨著補貼2019年補貼政策的落實,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對新能源車企或將會從百家爭鳴轉為優勝劣汰的時代。2019年的新能源汽車政策的出臺,對新能源汽車技術,續航裡程,電池能量密度等都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對於有技術的車企來說,可以憑藉車企自身的技術和自身的實力去應對,同時自身的技術和實力能夠符合2019年度新能源汽車政策的補貼要求,在車輛生產和研發上面來說的話,就能夠節省大量的資金,對於沒有自身技術實力的車企來講,或者是說續航裡程沒有達到最基本的是要求的車企業,那麼其實壓力還是非常大的。
  • 情人節官宣分手?搞笑,2019年這些車企會走向蜜月期
    與此同時,情人節官宣分手的話題在國內社交媒體上火熱起來。北京飄著雪花的浪漫日子,單身狗們期待的各種分手,就要來了?醒醒吧,情人節官宣分手不過是一種變相秀恩愛。而那些成為CP的車企,在2019年,還會一起走向蜜月期,不信我們就一起看看。
  • 蝴蝶效應:用『微小』信息成就高營業額
    然而,蝴蝶效應卻告訴我們:小事情一樣可以導致大後果,小變化可能會引起大變化。就市場營銷而言,若能合理利用蝴蝶效應,往往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故事中,三星巧妙利用了信息的蝴蝶效應,使自己的營銷越做越成功。營銷界名人熊興平在《蝴蝶效應與市場營銷——尋找引發銷售風暴的那隻蝴蝶》中曾指出:要引起一場銷售的龍捲風,關鍵是尋找到在臨界點附近那隻扇動翅膀的蝴蝶。第一,讓產品成為蝴蝶。
  • 當電池成為汽車「心臟」,車企與寧德時代們爭奪控制權
    另一家曾經自產電池的車企卻容易被人忽視,那就是製造曾經的爆款電動車型聆風的日產汽車。 不過,在同一年,日產汽車發現僅靠他一家車企、聆風一款車型難以消化AESC的電池,因為銷量所限,這家合資電池生產商無法通過大規模量產來降本。據悉,當時LG和松下電池的能量密度均高於AESC,而前兩者的價格比後者更低,AESC逐漸失去競爭力。 但據路透社報導,日產和NEC的協議是,AESC造多少電芯,日產就要買多少。
  • 蝴蝶效應會失效嗎?
    是一種神奇的小生靈,它們可以打破平衡,憑藉其微小的能量,引發一連串越來越重大的事件,製造出一場山崩地裂。他用「蝴蝶效應」這個詞語來生動地描述這種現象。在物理學中,那些微小的變化不會產生大影響的系統被稱為非混沌系統,而蝴蝶效應所探討的則被稱為混沌系統。
  • 汽車內異味大是怎麼回事 車企有辦法解決嗎?
    汽車內異味大是怎麼回事 車企有辦法解決嗎?時間:2019-01-12 17:43   來源:果殼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汽車內異味大是怎麼回事 車企有辦法解決嗎?VOC的主要成分有烴類、   原標題:汽車內異味大是怎麼回事 車企有辦法解決嗎?
  • 「蝴蝶效應」是如何被誤解的?
    因此,結論就是潘金蓮就不應開那個窗子」這個故事看起來啼笑皆非,但隱隱約約又帶著蝴蝶效應的影子,排除將小說與歷史混為一談的謬誤,段子中的連鎖反應更讓人感覺哪裡有些不對勁,是蝴蝶效應錯了嗎?仔細看每個環節,我們可以發現幾個最大的問題,比如:方臘一定會取得大宋江山嗎,一定不會有「靖康恥,金兵南下,不會有大清朝」嗎?
  • 蝴蝶效應 電動汽車發展可能影響飲料與便利店行業
    4月4日,據國外媒體報導,蝴蝶效應總會出現在我們的身邊,看起來兩件毫不相干的事物,也許會因為其中一個的改變,讓另外一個也產生相應的變化。比如電動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
  • 缺貨潮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在半導體產業持續發酵
    缺貨潮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在半導體產業持續發酵 半導體投資聯盟 發表於 2020-12-03 16:23:55 集微網消息,缺貨潮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在半導體產業持續發酵
  • 「汽車人」2021年打開了跨國車企「破壞性」轉型的加速器
    無論從哪個角度衡量,中國都將成為汽車「再造」領域的試驗田與主戰場。特別是對跨國車企來說,後疫情時代遠未安定的世界,沒有哪個市場能夠有與中國比肩的車市規模與活力。文/《汽車人》管宏業2021年,中國市場倒逼跨國車企亮出各自「絕活」,競爭再度加劇。如大流行暴發之初的一個假說,新冠肺炎很可能是一個規模最大的歷史加速器。
  • 大學生「啃老」從被動變主動 警惕引發蝴蝶效應
    等到沒有人可「啃」的時候,難道我們就要束手待斃嗎?  最讓人不安的就是,面對競爭壓力、這些年紀輕輕的啃老者,已放棄了奔放衝刺的人生性格、敢衝敢說的青春性情,更失去了無所畏懼、善於挑戰的事業性格。在精神氣息、人格胸懷、人格硬度上,呈現一種未老先衰的氣象。「哀莫大於心死」,這種精神的衰敗才是最讓人痛心和傷心的。如此「老年態」,如何能有大作為呢?主動啃老不能得到原諒。
  • 哈弗大狗——2020車企破圈成功案例分析
    回顧2020年,第一、二季度受疫情影響,各家車企從營銷層面,紛紛開始玩上了「線上秀場」,擁抱粉絲經濟。但對於汽車這個傳統行業而言,想要真正擁抱這個前所未有的商業新命題,將會是一場營銷模式的大變革。那麼,2020年車企有沒有真正破圈的呢?
  • 一隻蝙蝠引發的蝴蝶效應 蘋果下調iPhone出貨
    一隻蝙蝠引發的蝴蝶效應 蘋果下調iPhone出貨根據郭明錤估算,蘋果2020年第一季度的出貨量將會達到郭明錤認為,由於疫情的影響以及5G並沒有想像中的刺激換機熱潮,因此2020年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仍會比較的疲軟。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包括富士康在內的代工廠也遇到了問題,有人擔心蘋果供應商是否能夠在近日恢復生產。對此,富士康表示可以在2月10日復工。
  • 真正的「蝴蝶效應」和真的好看的《蝴蝶效應》
    後來洛倫茲正式發表演說,用蝴蝶煽動翅膀可以引起颶風的描述,說明一個微小的初始條件變化可能導致一連串逐漸放大的結果。一再表示複雜系統演化中對初始條件的極端敏感,一再表示複雜系統演化中對初始條件的極端敏感,這就是蝴蝶效應。
  • 何為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是混沌學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它是指對初始條件敏感性的一種依賴現象:輸入端微小的差別會迅速放大到輸出端...蝴蝶效應在經濟生活中比比皆是:中國宣布發射飛彈,港臺100億美元流向美國. 「蝴蝶效應」也可稱「撞球效應」,它是「混沌性系統」對初值極為敏感的形象化術語,也是非線性系統在一定條件(可稱為「臨界性條件」或「閾值條件」)出現混沌現象的直接原因.
  • 疫情之下,弱勢車企加速洗牌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在一片哀嚎中,那些強大的車企尚可通過調整戰略節衣縮食來渡過難關,而那些邊緣車企則無路可退。 01 馬太效應加劇 如今的中國車市似乎已經成為那些「寡頭」們收割資本的戰場。
  • 量子世界存在蝴蝶效應嗎?
    在Ray Bradbury的短篇小說《一聲驚雷》中,主人公穿越到遠古時代去狩獵恐龍,卻不小心在史前叢林中踩死了一隻蝴蝶,待他回到當下,世界已經大不一樣:從空氣的味道,英語單詞的拼寫,到美國總統的選舉結果都發生了變化。
  • 什麼是蝴蝶效應,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蝴蝶效應的理論由來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N.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隻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在以後的演講和論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詩意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