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劉備最得意的戰將,屈死後被夷滅三族,頭顱被扔在地上踐踏

2020-12-06 騰訊網

魏延是蜀漢中後期屈指可數的一員戰將,為蜀漢政權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不料這樣的一位勇將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了自己人手裡。關於魏延謀反人們印象最深的可能是源於《三國演義》中所描述魏延是一個腦後長有反骨的人物,因此說魏延必反,那魏延謀反是子虛烏有還是確有其事?

我們想來講講三國演義中的魏延謀反案,說是馬岱殺魏延的時候,楊儀出城說,你敢喊三聲「誰敢殺我」嗎?魏延說為何不敢!誰敢殺我!馬岱殺出大喊奉丞相懿旨誅殺叛賊魏延,一下人頭落地。

但這確確實實是一個冤案,根據《三國志.魏延傳》的記載,說建興十二年八月諸葛亮病故於北伐軍中,臨終前在榻前召開了一個秘密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丞相府長史楊儀、姜維、費禕這些人。諸葛亮說,本相亡後此仗不可再打,三軍皆撤回漢中,撤退的時候讓「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意思是如果魏延不服從命令,你們不要管他,軍隊自己開拔就是。做完這個安排之後諸葛亮就病亡了。

參加會議的幾個人一商量,決定讓費禕去找魏延傳達丞相軍令。果不其然,魏延一聽就跳了起來,「丞相雖亡,吾自見在,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耶?」魏延又說道,我魏延是什麼人,怎會給楊儀斷後,我要繼續在這裡部署北伐。

費禕一聽這話肯定知道沒戲,搪塞魏延說「魏大將軍,這楊儀是個書呆子,他哪裡會什麼打仗,容我會去勸勸他,助將軍一同北伐」誰知費禕出了魏延的大營拔馬就跑。之後魏延靜靜一想,不該放走這個費禕啊,此時費禕已經將魏延的態度告知了其他人,魏延也派探子去觀察楊儀等人的動靜,打探得知,楊儀按照諸葛亮的部署,自己帶著部眾往成都方向撤了。

魏延頓時火冒三丈,單靠魏延一支部隊是無法完成北伐的,魏延心想,你撤我也撤,於是魏延搶在楊儀的前面往前撤退,撤退的過程中還幹了一件非常出格的事情,他把沿途的棧道、橋梁全給燒了,就這樣一路跑到了南谷口。楊儀一看魏延撤了,而且把棧道給毀了,氣的是牙痒痒,沒辦法,只好取山上的樹木重新搭橋,並上書朝廷說魏延謀反,魏延也上書說楊儀謀反,後主劉禪一看頭都大了,就找來董允、蔣琬問「愛卿,這魏延說楊儀謀反,楊儀說魏延謀反,到底是誰反了?」這些人就說「陛下,臣等以性命擔保楊儀他是不會謀反的,這個魏延會不會謀反就不好說了」這樣一說就只能是魏延反了。

於是劉禪命令蔣琬帶宿衛營北上攔截魏延,楊儀也帶著部隊南下去追擊魏延,把魏延被堵在了南谷口,王平過去對眾將士說,丞相屍骨未寒,你們現在這樣對得起丞相的在天之靈嗎?魏延的部隊一聽覺得王平說的有道理,於是一鬨而散,魏延只好帶著幾個親信逃到了漢中被馬岱所殺,魏延被殺後首級送到了楊儀跟前,楊儀直接把魏延的腦袋扔在了地上用腳去踩,嘴裡罵道「好你個魏延,斷我的後路,看你現在還能不能幹壞事。」之後夷延三族,一代名將就這樣窩囊的死去。

經過以上《三國志》記載的事情經過我們來判斷一下魏延是真謀反還是假謀反,首先說魏延謀反是有根據的,不是信口開河。第一,丞相有令,停止北伐,魏延沒有服從軍令;第二,讓你回的時候你就是不回,突然又私自南下,而且把所有的棧道燒毀,你想幹什麼。這樣就給人造成一種假象,魏延急切南下直逼成都想要顛覆蜀漢政權,而且燒毀棧道不讓楊儀前來救駕,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楊儀一個書生是不會造反的,就算是沒有弄清楚情況,為了保衛皇上,維護蜀漢政權,謀反的罪名魏延是當定了,所以,認為魏延造反不是沒有原因的。

但是細細想來,魏延的的確確是無法造反,也不可能造反的,首先以魏延當時的勢力是不足以自立為王的,魏延不會傻到以卵擊石這種地步,所以魏延要想謀反的話只有一條路——投降曹魏,但是以魏延的種種行跡來看根本沒有投降曹魏的這個想法。魏延要想投降最好的辦法就是接受諸葛亮的安排斷後,在斷後的過程中突然劍鋒一轉投降曹魏,而看看魏延他往南走一直到了蜀漢的腹地,而且魏延被王平攔截之後沒有了兵馬繼續往南逃到了漢中,這時候他仍然可以選擇投降曹魏,但是魏延至死都沒有投降曹魏,可以說魏延對蜀漢還是忠心耿耿的。

魏延的本意之所以不往北走去投降曹魏,而是要往南走只是想要殺楊儀,以魏延當時的威望、戰績、地位來說是最適合做諸葛亮的接班人,倘若如此的話就可以繼續北伐了,但是此時卻跳出來個楊儀與魏延心裡的安排相違背。所以三國志作者陳壽說「本指如此,不便背叛。」魏延的本意就是如此,他不是想好謀反,魏延一死也不是死於他的謀反,而是死於他與楊儀的內訌。

那魏延與楊儀之間又哪裡來的這麼大的仇恨呢?到了這種水火不容的地步,八卦歷史下次為您分享。

相關焦點

  • 再讀《三國演義》:第十七回(下)曹孟德會合三將
    橋蕤當先出馬,與夏侯惇戰不到三個回合就被戳死了。袁術軍大敗回城。孫策也帶兵前來,從水路進攻西面,呂布攻東面,劉備攻南面,曹操親自率十七萬大軍攻北面。袁術大驚,召文武商議。楊大將說:「壽春連年都是水災、旱災,一直在鬧饑荒。不如留軍堅守壽春,等對方糧盡,必然生變。陛下先帶御林軍渡淮河,暫避鋒芒。」
  • 此人出生被母親認定不詳,扔了幾次不成功只好作罷,後成西周先祖
    此人出生被母親認定不詳,扔了幾次不成功只好作罷,後成西周先祖。堪稱逆襲典範。周的先祖是后稷(jì),本名棄,父親是嚳,母親是來自有邰氏的姜原。據說姜原踩到了巨人的足跡懷孕而生子。最初姜原認為此子不詳,就把他扔到小巷子裡,路過的牛馬都繞著小孩走;扔到山林裡,又碰到人多;扔到結冰的河裡,天上的鳥飛落下來為他禦寒。
  • 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何接連敗退,真相終於曝光,太讓人心寒了
    圖為諸葛亮演員劇照新版《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場面讓人印象深刻,那曾助劉備三分天下的諸葛亮,為何在劉備死後就接連敗退呢?其實,很早就有歷史學家說出了諸葛亮屢戰屢敗的原因,該學家表示,劉備死後給諸葛亮留下了其最不想去處理的問題,這就是蜀國多年徵戰所消耗的國力以及孫劉聯盟的破裂,而奉行事必躬親的諸葛亮勢必會因此而最終累死。更讓人觸目驚心的是,諸葛亮在死後甚至都沒有經過真正高規格的厚葬就被後世隱藏了起來,可以說是十分寒心。
  • 此人曾是慈禧最愛,死後卻身首異處,棺材只有一顆頭顱和一條辮子
    等到太后身邊的大太監安德海死後,李蓮英才得到了侍奉太后的機會。李蓮英做事一直小心翼翼,來到慈禧身邊後更是謹小慎微,如履薄冰。他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他很快了解了慈禧太后的脾氣秉性,並費盡心思地討好太后。並且,李蓮英是多方討好,誰都不得罪,慈禧太后認為他辦事得力,很快地便將他提拔了起來。
  • 關羽死後,身首異處埋葬,怎麼專家卻發現了三處關羽墓?
    據說他的頭顱被孫權送給了曹操,曹操感念關羽的忠肝義膽,為他製作木身,最後安葬。而他的身體,被劉備取回,安葬在了洛陽。所謂的「頭枕洛陽,身困當陽」就是這樣而來的。但是如今,專家們卻發現了三個關羽墓穴,難道其中一個墓穴是假的?還是當年另有隱情?
  • 劉備陳登關係很好嗎為啥不跟隨劉備
    看完這個故事,聰明的讀者肯定馬上就明白了,劉備和陳登的關係肯定不一般!這樣得罪人的話都能說出來!這個故事要搞清楚背後的關係必須了解三個人的背景!許汜是什麼人呢?許汜,襄陽人,東漢末年名士,有國士之名,是呂布帳下的謀士。興平元年(194年)在曹操手下任從事中郎,與張超、陳宮等背曹操而迎呂布為兗州牧。呂布敗亡之後,前往荊州投靠劉表。陳登是什麼人呢?
  • 諸葛亮死後,諸葛後代幾乎被誅殺殆盡,如何生存至今?
    三國時期,最出名的莫過於諸葛家族,老大諸葛瑾在吳國任職,老二諸葛亮在蜀國做丞相,老三諸葛誕在魏國做大將,不過諸葛家族雖然名聲顯赫一時,但結局卻很悲慘,有戰死的,也有被夷滅三族的,諸葛後人幾乎已經滅絕了,可是為何如今還有人自稱是諸葛亮的後裔呢?這是不是為了吸引人眼球呢?
  • 三國英雄中,被言過其詞的五名戰將,第一名嚴重扭曲歷史
    三國英雄中,被言過其詞的五名戰將,第一名嚴重扭曲歷史三國演義英雄輩出,關二爺千軍萬馬中斬殺顏良、張飛大喝一聲,夏侯蘭嚇破肝膽、趙子龍七進七出曹營,斬殺數十名大將等等,都是大家公認的大英雄,而事實上,作者對他們的事跡描寫多有誇張,下面就盤點一下作者特別偏愛誇張的前五位。5.呂布《三國演義》中,呂布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常勝將軍,有一呂二趙三典韋的說法。
  • 此人的陣亡,影響蜀國的國運
    此人的陣亡,影響蜀國的國運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政權和東吳政權發生的最大規模的一場戰役,也是古代軍事上一次非常著名的防禦戰。此戰蜀漢損兵折將、元氣大傷,是蜀漢政權由盛轉衰的根本原因,而這一戰裡劉備到底損失了哪些大將?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關於這個話題。
  • 三英戰呂布,劉備開始為什麼不跟關雲長一起上去幫張飛
    《三國演義》中的「三英戰呂布」是一次非常精彩的戰鬥。描寫的是在曹操發矯詔聚集十八鎮諸侯聯盟討伐董卓時,劉備、關羽、張飛聯手打敗三國第一猛將呂布的故事。雖然是以多勝少,但劉、關、張從此更加威名大振,也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聯軍的士氣,頗為後人讚頌。
  • 三國最忠義者的結局是被斬殺,雖身首異處,卻是最高榮譽,關羽
    而唯有一人得到了三國禮遇——他死後,曹魏、東吳、蜀漢都為他進行厚葬,這個人便是關羽。但是如此英雄的人物,最終下場卻極慘,甚至身首異處。關羽是三國時期一等一的忠勇名將,說他忠勇,想必大家都很認同,前有與劉備在一處桃園的事跡,後有殺了六個曹操的將領只為逃離他的地盤、重回劉備身邊的傳奇。最重要的是,他的義氣是公平的,甚至並不在乎對方是不是敵人。
  • 此人功蓋諸葛亮,若非亡故,前秦一統天下(第一章)!
    諸葛亮27歲高臥隆中之時,劉備三顧茅廬傾誠相邀,遂作「隆中對」指點江山、侃侃而談,盡剖三分天下之大勢。 劉備得孔明謂之「如魚得水」,事業也做的風生水起,昭烈皇帝駕崩後,諸葛亮也傾力輔佐不堪大任的後主劉禪,並以風燭殘年之軀五出祁山「以攻代守」捍衛蜀漢江山。
  • 他並沒有造反,真兇是此人!
    在三國中,卻有很多人因為長相問題而為眾矢之的,比如說三國的超級謀士,有著「鳳雛」之雅稱的龐統因為長相醜陋,投奔東吳後,被孫權「雪藏」了,並沒有受到重用,後來,龐統在赤壁之戰後轉投劉備後才得已重用。而蜀中奇才張松原本主動到曹操那裡獻地圖,結果因為長得過於醜陋,被曹操直接無視了。張松一怒之下轉投劉備,才得到了格外的接待和重用。於是張松順勢把蜀川的珍貴地圖獻給了劉備,最終讓劉備得已佔領蜀川之肥沃之地。
  • 《雷霆戰將》又被中紀委點名批評,來盤點一下那些抗日神劇
    昨天,《雷霆戰將》又被中紀委點名批評。相比人民日報,中紀委的分量更重。其實不止《雷霆戰將》,在此之前還有不少類似的抗日神劇。這些電視劇的情節誇張,完全神話了我們那些浴血奮戰的革命先烈。這不是致敬,而是侮辱。
  • 神話傳說:斬下美杜莎頭顱之人,主角一樣的英雄珀爾修斯
    珀爾修斯(Perseus)是希臘神話中的英雄,他是宙斯與一凡人誕下的子嗣,最主要的故事是斬殺美杜莎,珀爾修斯也是英仙座的來源。圖為荷蘭畫家倫勃朗的作品《達那厄》踏上旅程的契機:珀爾修斯看穿了國王對自己母親不軌並想除掉自己的念頭,於是他說送給國王一件禮物,國王不懷好意地索要戈耳工三姐妹之一美杜莎的頭顱(美杜莎的兩個姐姐都是不死之身),而年少輕狂的珀爾修斯無所畏懼地開始了旅行。
  • 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一可擁天下,為何劉備得3人仍失了天下
    臥龍諸葛亮 劉備剛出山的時候,就得到了關羽和張飛,正愁沒有根據地,陶謙死了,劉備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徐州。正愁不知如何擺脫曹操的控制,曹操又派他攔截袁術,躲過了「衣帶詔」一案的大清洗以後。劉備來到徐州,袁術又死了。劉備再一次來到徐州,差一點成了氣候。
  • 因為國家遭人圍攻,他這樣做將仇家夷滅三族,不愧是借刀殺人高手
    事後,楚肅王即位,他立即命令新的令尹將射殺吳起的人除陽城君之外全部夷滅三族,他不是為了給吳起報仇,而是為了替楚悼王屍體復仇。因為根據楚國律法規定:毀壞王屍者夷三族!作為始作俑者,吳起也被車裂,和商鞅一樣被肢解。
  • 為何說此人是聊齋中演技最好的鬼仙?他最深的套路就要從託夢講起
    但也正因為這種捨棄第一主觀視角的淡寫白描,才更加盡致地體現了田七郎此人獨特的宿命色彩,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思想家盧梭曾說,人是「有思想的蘆葦」!但在中國明末清初,有著天下大亂、生靈塗炭的大背景下,這些蘆葦又是極其脆弱的。蒲松齡生活的年代,百姓的生命正遭受著肆意的摧殘和無情的踐踏。
  • 蜀漢最強經學家,曾推斷漢亡及劉備去世時間,算出結局後大哭不止
    有意思的是,他曾經準備推算出蜀漢國祚以及先主劉備的薨年,因此被劉備下詔斬於菜市口。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益州牧劉璋與漢中軍閥張魯互相攻伐,因劉璋所部屢屢被張魯擊敗,劉璋便聽取益州別駕張松所獻計謀,決定迎請同為漢朝宗室且已佔據荊州之地的劉備入川對付張魯。為表達謝意,劉璋親自在涪城為劉備設宴洗塵。張裕當時陪同劉璋出席了此次酒宴,劉備喝酒之後見劉璋身邊侍從外貌古怪且滿臉鬍鬚,便不由得開口嘲笑,誰知此人正是心高氣傲的張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