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衛視9月17日《開卷8分鐘》【本期節目視頻】【本期薦書:神聖的再創造】
鳳凰衛視9月17日《開卷八分鐘》以下為文字實錄:
梁文道:過去幾年圍繞著宗教的種種論戰,最激烈的戰場就發生在美國,為什麼呢?因為美國有一幫基督教界的人士,強烈鼓吹要在中學的生物學課程,除了達爾文的演化論之外,還要教創造論,或者智慧設計論,告訴學生們,生物的出現,生命現象的存在,不只是因為像達爾文所說的那一套這麼簡單,而且還包括了上帝的確創造了萬事萬物,甚至他可能就只是一個非常聰明的設計師,設計好了一個程序,讓生物自動的演化出現,因此雙方鬧得是不可開交。
這時候有一個學者,非常受人尊敬的學者,提出了一個第三條路的解決方法,這就是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一本書,叫做《REINVENTING THE SACRED》,叫做再創造,或者再發明神聖,神聖的再發明。它的作者叫做斯圖爾特·考夫曼,斯圖爾特·考夫曼是誰呢?這是一個非常受人尊敬的人物,他為什麼受人尊敬,他曾經在90年代的時候,在美國一個很有名的學術機構聖塔菲當主任。在聖塔菲的時候,他作出了很多貢獻,主要就是關於龐復理論的研究,龐復理論就是研究從數學到我們的生物,到我們的社會生活裡面,有各種各樣的複雜現象,非常Complex的理論,比如說大家可能聽過六度分離這種說法,也可以說是一個龐復理論的分支。
然後考夫曼也是一個了不起的生物學家,這時候,他就提出了這麼一本書,想在這裡面提出一個調和之道。這個調和之道首先他要處理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現代的學者,現代的世界,會那麼難以接受宗教呢?是因為我們現代的世界觀,接受了科學裡面一個很重要的想法,這個想法就是還原論。什麼叫還原論,簡單的講就是這樣,就是人類的社會,怎麼樣解釋人類社會的現象?可以透過對人,個人的解釋,來了解整個社會。怎麼樣來了解人的行為,人的想法,甚至人的感受呢?我們可以從人的器官來理解。而器官就能夠還原到細胞,細胞能夠還原到生化學,生化學能夠還原到化學,化學最後能夠還原到物理學,也就是說,我們如果掌握好這些中間的種種的環節還原途徑,我們能夠把世界萬事萬物,包括你為什麼愛上一個人,這樣簡單的現象到最後都解釋成一個物理學上定律的使然。
這樣的一個還原論的講法,使得我們現在就覺得世界是沒有意義的,宇宙都是一連串物質的構成。因此在這樣一個世界觀底下,宗教是很難存在的。這個時候,考夫曼提出一個很特別的想法,首先他對還原論提出一個質疑,第一他認為,量子力學已經對這麼簡單的還原論的說法提出了挑戰,但是更重要,他從他的專業生物學龐復理論的現象,來講的話,他認為生物學是不能夠還原到物理學的。為什麼?簡單的講,他用心臟當例子,我們要解釋心臟的功能的時候,我們會說什麼?心臟的功能是什麼?我們就說心臟的功能就是一個幫補,把血液打進全身,對不對?讓血液在身體循環。
但是心臟,你可以換一個角度,從醫生的角度講,心臟的功能,就是他心跳有聲音,這個聲音,能夠讓醫生透過他去了解你的身體健康狀況,你認為心臟到底是為了醫生而跳動,還是為了人的幫補血液而跳動?這就牽涉到你用什麼樣的系統,把它放在什麼地方來理解了。假如我們大部分都相信,心臟是血液的幫補,我們要了解心臟的功能,就必須要理解一個東西,是什麼功能,我們要把這個功能放置在一個整體,一個全體的環境,一個生物演化的環境下,才能解釋清楚,比如說我們要了解為什麼生物需要血液,血液為什麼又要流動,然後我們才能夠解釋,這個心臟的作用。
好了,為什麼這樣的東西,不能還原到物理學呢?很簡單,因為在談功能的時候,你假設的是整個生存環境,整個生理的環境。這些所謂的環境跟功能這種東西,是很難用物理學去解釋,物理學能夠告訴我們血液流動的原理,能夠告訴我們心臟肌肉運作的方式。但是他不能夠告訴我們,心臟為什麼要有這樣的功能,對不對?他沒有辦法回答為什麼的問題。在這個生物上面,所以考夫曼認為,生物學是不能夠簡單的還原成物理學來理解的。
而且更複雜的地方在哪兒?就是達爾文都曾經提出一個觀念,就是先適應。什麼叫先適應?就是達爾文發現,很多生物它的器官,或者它的一些部件,原來出現的時候,好像是沒有什麼作用的,沒有什麼功能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後來它他慢慢的就會發展出一些功能,對這個環境,對它在這個生存狀態下的存在是有幫助的。那麼為什麼生物能夠預先的,好像未卜先知的知道將來有某個需要,我現在先創造一個器官呢?難道這就真像有些人講的,是因為有一個神,他預先設計好一切嗎?不是的,這只是一個偶爾出現的現象。
但是這種偶爾出現的東西,卻非常的複雜,非常的普遍。而且我們發現,很多生物之間,他們的生態系統的關係,使得你會覺得這些生物,它們都是恰當好處的構成一個生態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就是所謂的生物界裡面的龐復的現象,它的龐雜的部分。而這種龐復的現象,龐雜的部分,包括我剛才所說的,有一些器官,是預先做好,將來才有用,這樣的狀況,考夫曼認為,他們都指出了一點,就是宇宙它具有這樣的特性,它具有不斷的創造力,它充滿很多的意外。這種不斷的創造力,創造出來的東西叫什麼?
他形容叫emerge,叫做出現,這個出現,他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字眼?就是為了要跟物理學上面講的發生區別開來。物理學上講,比如說太陽黑子的運動,會怎麼樣的在什麼時候發生,什麼樣的情況,這叫發生。而生物領域裡面的東西,就叫做出現。然後他後面這本書還談到很多,包括經濟、人類的社會文明道德價值觀各方面,都具有類似的特性。這些特性都沒有辦法用簡單的物理學去解釋。於是他很大膽的提出,我們不需要認為有神的存在,但是我們不妨假設用神這樣很模糊的概念,去泛指這樣的生物現象裡面的複雜的生生不息的創造力,這種創意,這種偶然出現的東西,這種預先發明的器官,還有各種生物機能之間的配合,這樣的東西,我們就能夠尊敬它,看到演化的奇蹟,我們不需要假設有神,也能夠為它而迷倒,相信這樣的東西是神聖的。
張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