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物質和意識是相互影響和決定的,唯物論和唯心論都不該以第一自居。本章內容5200字,需要30分鐘閱讀時間。
正如我一直在強調的,物質和意識是一體,分不開,這是「意識裡沒有假的東西」 的原因。所以我其實也不是支持二元論哲學的人,無法分開,哪來的二元?而且當代哲學,依然沒有突破自我。我的意思是唯物論者總認為物質第一,意識第二,物質決定意識。唯心論者總認為意識第一,物質第二,意識決定物質。二元論者又把彼此獨立,導致了割裂。其實把它們看作「並列第一」不好嗎?非要誰決定誰嗎?真實的世界是這樣的嗎?你好好思考一下這個問題。電場和磁場誰決定誰?顯然不存在這樣的邏輯,它們是互相影響,互相決定對方的。
就這一個轉變,可以產生很多新的認識,你自己思考,下一章我講一些,但依然不會是面面俱到,留給你們思考的空間也必須多。我也做不到把它無比細化。寫50萬字和寫10萬字,我現在傾向於寫10萬字,而不是50萬字。因為寫作和思考確實應該以簡單,深刻明了為主。我們不是小學生寫作文,不能以字數代表能力。
《我們是自己的第三隻眼睛》,這是本章的標題。了解了聽覺系統之後,我們接著來了解如果人類突破自己的視覺系統局限,能看到各種波長的電磁波,那又會是一種什麼情景?那時候人們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首先有兩個常識大家了解,一般認為我們獲取的80%的信息是根據視覺系統來的;第二個是眼睛像素大概是5.7億,顯然這個數據的計算方式和準確度值得懷疑,因為人眼畢竟不是相機,但這個數字給了大家直觀地參考,所以對這個數字不要較真。
我們都知道人眼睛所能看到的顏色和光波是有限制的。可見光是電磁波譜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見光譜沒有精確的範圍。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電磁波的波長在400~760nm之間,但還有一些人能夠感知到波長大約在380~780nm之間的電磁波。
正常視力的人眼對波長約為555nm的電磁波最為敏感,這種電磁波處於光學頻譜的綠光區域。研究表明人眼可以看見的光的範圍受大氣層影響。大氣層對於大部分的電磁輻射來講都是不透明的,只有可見光波段和其他少數如無線電通訊波段等例外。不少其他生物能看見的光波範圍跟人類不一樣,例如包括蜜蜂在內的一些昆蟲能看見紫外線波段,對於尋找花蜜有很大幫助。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可見光也有可能"透視"肉身。
仔細看看上圖,你會發現,人眼能看到的光譜,範圍是那麼的小。
這就是你能看到的顏色,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就看不到其他波段的光呢?看不到更多的顏色呢?
先來說說我們是怎麼看到顏色的,一個視覺正常的人能看見斑斕世界,歸功於視網膜上的三種視錐細胞(cone cells)。三種視錐細胞會在吸收光後發生化學變化,通過神經將信息傳給大腦,大腦再對收到的信息進行判斷。
三種視錐細胞分別對一定波長的光敏感:對長波敏感的細胞使得我們看到紅色,對中波敏感的細胞讓我們看到綠色,而對短波敏感的細胞則讓我們看到藍色。當然了,對長波敏感的細胞不是僅僅只對紅光產生反應:不同視錐細胞對光的反應範圍會有重合,讓我們擁有了紅黃藍以外的色覺(見下圖)。
三種視錐細胞對不同波長的感知交疊,讓我們看到紅橙黃綠藍靛紫。如上圖所示。
哺乳動物中,擁有三種視錐細胞的人類其實是個特例:包括狗在內的很多哺乳動物,只有兩種視錐細胞,都是「色盲」。但在一些動物面前,人類也都是「色盲」。很多昆蟲,比如蝴蝶,有三種以上的視錐細胞;皮皮蝦(蝦蛄,mantis shrimp)有十二種視錐細胞,可以驕傲地俯視大多數生物。皮皮蝦不光有五彩的外表,還有斑斕的內心——它們能感知人類無法感知的光。
那麼為什麼色盲無法分辨顏色,難道說他們看不到相應的波段光譜嗎?不是的,是可以看見的,只是在「翻譯」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導致人類色覺缺陷的原因有很多:雖然後天受傷可能導致眼睛、視覺神經、大腦損傷,進而使人失去色覺;多數情況下,色覺缺陷是一種遺傳疾病。當負責色覺的基因有缺陷,導致某些視錐細胞過於敏感,或者不夠敏感,甚至直接喪失功能,就會產生色覺缺陷。
我們常說的「色盲」其實是有誤導性的,科學家們更傾向於用「色覺缺陷(color vision deficiency)」這個詞。嚴格地講,「色盲」是色覺缺陷的一種,源於某種視錐細胞的完全喪失。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說眼睛不是照相機,一般還是不要拿「像素」來對比。你能看到什麼顏色,除了和電磁波波長有關,還和基因有關。看到了同樣的波長,但不一定看到的同色。這也可以解釋你眼中的世界,和別人是不一樣的。這僅僅是視覺系統,還有其他感官系統,人與人之間也有差異,綜合起來,差距就更大了。但你不能說,色盲人眼中的世界不是客觀的,一定是的。和你眼中的世界一樣。就像我們說,皮皮蝦眼中的世界比我們更精彩,它能看到什麼顏色,我們是無法想像的,因為我們沒有見過啊!所以如果我能有一雙皮皮蝦的眼睛,那麼我可以創作出這個世界沒有的畫作,顏色更加神奇的畫作。但如果你沒有皮皮蝦的眼睛,你什麼也看不到。看看下圖不同生物的眼睛,你試著想像一下,它們眼中的世界。
研究表明最早最原始的眼睛結構非常簡單,僅僅由個別含色素的感光細胞組成,稱之為眼點。渦蟲呆滯的眼點就是一種比較原始的眼睛,這種簡單結構只能感受光照,並不能夠成像。
但對那個時期的生物而言,光線突然變化就很可能意味著捕食者的接近,能感受到這樣的變化就帶來了巨大的生存優勢。這一結構出現之後,為了更加精準地感知具體方向的光線變化,感光細胞逐漸向內凹陷。由平面向坑狀、碗狀、半球狀變化,最終形成的結構像是一個擁有小孔的球形。最後發展成擁有角膜、晶狀體等結構的高級結構,也就是現在大部分高級動物的眼睛。
在眼睛結構變化的同時,視網膜上感光細胞也有了很巨大的發展。在約6000萬年的時間裡,眼睛裡感受顏色的視錐細胞從1種增加到了4種 。每種視錐細胞都擁有不同的視蛋白,可以感受不同頻率的光線,從而形成彩色視覺。
在生存的壓力下, 哺乳動物在原本視錐細胞的基礎上突變出了一種全新的視杆細胞。視杆細胞對識別顏色沒有任何貢獻,但是卻能感受微弱的光線。這一變化讓哺乳動物更加適應夜行的生存方式,視杆細胞在數量上也迅速超過了視錐細胞。但這還不算完,哺乳動物後來還丟掉了兩種視蛋白 ,只剩下了兩種視錐細胞,以現在的標準來看,就是色盲。也就是我們原來看到的顏色,要比現在多,世界更加斑斕精彩。人類的眼睛擁有1.2億個視杆細胞,600~700萬個視錐細胞。至今,整個哺乳動物家族幾乎全是紅綠不分的色盲。而人類很幸運,我們祖先的綠色視蛋白發生了一些變異,感受光線的波長範圍出現了偏移,擁有了全新的紅色視蛋白。
由於紅色視蛋白與綠色視蛋白的曖昧關係,兩者最敏感的波長只相差30納米。可見光譜的波長範圍約有200納米,實際上人類的三色視覺並不能比較全面的覆蓋整個可見光譜。和鳥類、魚類、爬行類等動物的眼睛相比,某種程度上人類依舊還是個色盲。除此之外,由於控制兩種視蛋白的基因位置非常靠近,容易出現異常,從而喪失或降低對相應色彩的感受能力,這部分人就是我們所說的色盲或者色弱患者。其中就以紅綠色盲或色弱居多,他們有不同程度的色覺障礙,表現在區分紅綠兩色的能力上。【內容來源百科說】
問你一個問題?有比γ射線的波長更短的射線嗎?你回頭看看上面提供的光譜圖,就會發現γ射線是目前發現的波長最短的電磁波。電磁波包含很多種類,按照頻率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為: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及γ射線。無線電波分布在10KHz到3000GHz的頻率範圍之間。
一般頻率越低,傳播損耗越小,覆蓋距離越遠,繞射能力也越強。但是低頻段的頻率資源緊張,系統容量有限,因此低頻段的無線電波主要應用於廣播、電視、尋呼等系統。
高頻段頻率資源豐富,系統容量大。但是頻率越高,傳播損耗越大,覆蓋距離越近,繞射能力越弱。另外,頻率越高,技術難度也越大,系統的成本相應提高。
如果人類可以看見全部的光譜波長,你能想像世界是的什麼樣子嗎?首先世界的顏色,會比現在豐富。具體能出現那些顏色,我們沒有辦法想像,讓我們去思考「無」的東西,是很為難的。不過你大可以在紅橙黃綠藍靛紫前面和後面加一些詞。比如我認為如果能看到全波段顏色,那麼顏色是這樣的:麻,麼,生,特,紅,橙,黃,綠,藍,靛,紫,哇,謳,呢,靈,遁,就。你隨便命名它們的顏色,沒有能說是錯的。這和我們給100億光年之外的一顆恆星命名是一樣的,不需要有太多的壓力。
就拿螳螂蝦來說,擁有12到16種不同的視覺感受器,僅是紫外波段的感受器就有5-6種,理論上它們能分辨出極多的色彩變化。假如它的智慧跟我們同級,那麼它一定會發明出一些字,來代表這些顏色。所以很明顯,如果我們能看到全部光譜的顏色,那麼整個世界就是光的世界!白天晚上都是,你可以透視,你可以捕捉到很多奇妙的信息。比如你看到遙遠宇宙深處發來的無線電波。你也能躲避一些危害。
比如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在車諾比核電站發生。原蘇聯官方4個月後公布,共死亡31人,主要是搶險人員,其中包括一名少將;得放射病的203人;從危險區撤出13.5萬人。1992年烏克蘭官方公布,已有7000多人死亡於本事故的核汙染。致癌人數至少在20萬以上。
車諾比核電站兩次連續的爆炸將大量高能輻射物質噴灑到大氣中,這次災難輻射劑量每小時相當於兩顆廣島原子彈爆炸。敞開在空氣中反應堆不停的釋放著強輻射,將數億億光速飛行的「子彈」射向四面八方,沒有什麼能夠擋住這些強輻射。如果人類受到大劑量輻射即使沒有當場死亡,也會在接下來的幾年內隨著患白血病、癌症、器官衰竭痛苦的死去。車諾比的核燃料是鈾235,其半衰期是7億年,比人類的歷史都不知道長了多少倍,輻射會持續7億年之久,成為地球上一處永遠的創傷。
你們知道第一批衝上去的消防員基本都死去了,在莫斯科的醫院裡頭髮牙齒逐漸脫落,皮膚潰爛,全身的器官壞死,眼睜睜看著自己變成一具屍體。一開始他們竟然不知道輻射這麼強。
假如他們能看到α、β、γ三種射線,那麼他們就清楚,這些射線是有傷害,就會避開或者提前穿好相應的防護服,來降低輻射危害。我們熟知的居裡夫人,就是長期在放射性條件下工作,最終死於惡性白血病。
而且有個不言而喻的道理,如果我們看見這些所有波段,就不用像居裡夫人,倫琴等人那麼辛苦才能發現這些射線,因為我們直接看見了。我們至少可以少走多少年的彎路,這個是沒有辦法量化的。
【模擬能看到各個波段的電磁波的城市。】
但你有一個點你得清楚,人終究是人,能看見它,不代表它不傷害你。就好像我們能看得見老虎,不代表老虎不傷害我們。只是我們看見老虎的時候,就開始防範老虎了,或者遠離它了。
還有為什麼一些UFO能憑空消失,也極有可能是光波技術手段有關。就是說它把自己「包裹」在我們看不見的光波波段中。
【X射線示意圖】
【紫外射線示意】
我雖然一直強調,人是人的局限,我希望人能突破自己。可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假如人類能看到全部光波波段或者能聽到全部頻率的聲波,肯定是有好有壞。你去思考人類為什麼進化成現在這個樣子,各位和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假如人類移居到另一個星球上了,會根據環境,被迫進行進化,也許就真能看到更多波段的電磁波了。
揚長避短,利用工具,是我們人類的聰明。假如我們真的具備了這樣的能力,我們就一定能自如「控制」這些能力。需要看到伽馬射線的時候,打開功能;不需要就先關閉。
星外文明為什麼會比我們文明程度高,可能真的出生點就站得高。當你擁有這些能力之後,當整個人類社會擁有這些能力之後,我們的文明肯定是呈現指數級發展的。跟能力匹配的語言系統,文字系統,社會規則等等肯定也是不一樣的。
怎麼個不一樣法,再討論下去,討論的就不是技術層面了,而是哲學層面了。我最好奇,能看清所有波段電磁波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看清自己的大腦,看清楚自己的意識,然後每個人都能認識自己,明確自我。
我看到過這樣的科普類視頻,說我們人類和外星人有建立關係。比如藍星人,天狼星人,灰蟲人,蜥蜴人……而他們有一些是可以用意念交流,他們的飛船也沒有鍵盤,也是用意念操控。這不是不可能,是可以相信的。
本章的內容當然可以繼續往下寫,因為人類還有嗅覺系統,味覺系統,感覺系統,神經系統……不能再寫了,我們的局限太明顯了。當然這說明了,我們進步的空間是無比大的。
我相信人類正在覺醒,就好像我覺得自己在覺醒,雖然我資質愚鈍,雖然我能力有限,但還是愛思考,愛幻想……
送給所有父母一句話:「你砍掉了我的翅膀,卻問我為什麼不飛啊。」不要過多的去禁錮你孩子的思維,多讓他胡思亂想一下,多讓他看看課外書。你的這一舉動,可能不光能成就他,還能成就人類。未來還是屬於他的,他將帶著我們的記憶,走出地球,走向更遙遠的宇宙。
獨立學者,作家,藝術家靈遁者哲學書籍《重構世界》第七章下篇。
靈遁者:生命:在於運動,更在於探索。歡迎交流互動:lingdunz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