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姆提出隱變量理論,反擊量子論的正統解釋,這一次敗得更慘

2020-12-05 科學塢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量子力學為我們揭開了微觀世界不可思議的面紗,如何解釋這些現象被稱為「解釋問題」。如今,被學術界普遍接受的是哥本哈根解釋,或者說叫做正統解釋。不過也有科學家提出了別的解釋來挑戰正統,儘管這些非主流的解釋遭受到了同行的大量非議,但我今天仍然要為大家介紹其中的一種:隱變量解釋。畢竟,懷疑是科學前進的動力。

一、經典物理學有什麼值得留戀的?

不需要您是一位物理學家,只要完成了高中物理的學習就好,這個階段我們了解的物理知識就是經典物理學的基礎內容。經典物理學中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特點值得大家留戀——實在性、因果性及確定性。

舉個簡單的例子,用手拋出去的石子早晚要落到地上,因為在垂直方向上,它只受到了重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它的運動速度會越來越慢,因為有空氣的阻力。

運用經典物理,你幾乎可以機械地從一個事件的發生就能知道這個事件的結果,並且很清楚,在這個事件發生過程中,是什麼因素影響了事件的進程,你可以對細節了如指掌。

如果你精於計算,那麼你的計算結果(預言)會與觀測事實完全吻合。這就是經典物理的最大魅力——一切盡在掌握。

然而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解釋則不同,它把人類好不容易從推翻的巫術、神學中發現的確定性的物理學,重新帶回了不確定的世界。我們都能感受到,神學已經開始披著量子力學的外衣,借屍還魂。

二、量子力學隱變量模型

處於對物理學確定性的追求,1952年,玻姆發表了論文《關於量子理論隱變量詮釋的建議》,對哥本哈根解釋提出了挑戰,即微觀粒子沒有客觀實在性,只有當人們測量時它們才具有確定的性質,同時玻姆也不相信量子世界是由純粹的概率所統治的。

在玻姆看來,在量子世界表面上的隨機性底下隱藏著更深刻的原因。玻姆的這個觀點是不是很眼熟啊?那就對了,愛因斯坦當年也是這麼認為的,他說,量子力學是不完備的。

玻姆的處理方法是給波函數增加額外的隱變量,從而賦予系統的性質以確定值。這些隱變量能夠同時提供粒子任意時刻的位置和動量。

引入隱變量之後意味著,微觀粒子的運動仍然是沿著一條確定的連續軌跡運動的,只不過這條軌跡不僅由通常的力決定,而且還受到一種更微妙的量子勢的影響。

這種量子勢由波函數產生,它瀰漫在整個宇宙中,使它每時每刻都對周圍的環境了如指掌。量子勢引導粒子運動,從而導致了微觀粒子不同於宏觀物體的奇異運動表現。

在隱變量理論中,粒子與波函數同時存在,波函數是一種場,滿足連續的薛丁格方程,並且從不塌縮,而粒子則由在波函數描述的這種場中連續運動,這樣就同時確定了位置與速度。

三、為什麼隱變量理論是錯誤的?

從前面的敘述我們可以看出,隱變量理論打破了哥本哈根學派的觀點,並且讓科學家們看到了量子力學背後的微觀實在是有可能存在的。一方面他繼承了愛因斯坦所堅持的實在性、因果性和決定論;另一方面也保留了玻爾的整體思想。不過,隱變量理論犧牲了愛因斯坦所堅持的定域性以及玻爾強調的非連續性。

貝爾是隱變量理論的忠實擁護者,為了對隱變量理論進行深入的探尋,他發現了被人稱為「科學中最深遠的發現」的貝爾不等式。這個不等式的結果是使得貝爾與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馳。貝爾不等式告訴我們,任何與量子力學具有相同預測的理論將不可避免地具有非定域性特徵。

比如,量子糾纏中就存在這種非定域性的關聯,如果我們對糾纏粒子對中的一個粒子進行測量,另一個粒子會瞬間地感應到這種影響,並發生相應的狀態變化,無論這兩個粒子之間相距多遠。

貝爾不等式使得科學家可以用實驗來直接驗證這種量子非定域性的存在,其中1982年法國物理學家阿斯派克等人所做的實驗最具代表性。這些實驗的結果都向我們表明,定域的隱變量是不存在的。換句話說,我們這個世界不可能即是定域的,又是實在的。

結束語——探索無止境

儘管大部分物理學家已經不相信玻姆的理論了,甚至已經證明隱變量理論就是錯的,但事實上,仍然有少數科學家們在研究它,包括我們國內,至今仍然有定期的隱變量理論的國際會議。物理學家們總是不服輸的,他們前僕後繼地投入到令人迷幻的量子世界中。

相關焦點

  • 物理學的終極理論是它?一度被提出者放棄;或能解決量子力學最棘手...
    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最大的成就之一,但它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對此,最有潛力的解決方法之一就是德布羅意-玻姆理論,又稱玻姆力學。但是,這一理論一經提出就受到廣泛質疑,甚至德布羅意和玻姆本人都曾放棄過。如今,這一理論重新煥發了光彩,許多研究者試圖將它與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相統一,以完成「大一統理論」。
  • 物理學的終極理論?一度被提出者放棄或能解決量子力學最棘手問題
    對此,最有潛力的解決方法之一就是德布羅意-玻姆理論,又稱玻姆力學。但是,這一理論一經提出就受到廣泛質疑,甚至德布羅意和玻姆本人都曾放棄過。如今,這一理論重新煥發了光彩,許多研究者試圖將它與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相統一,以完成「大一統理論」。
  • 物理學的終極理論是它?一度被提出者放棄;或能解決量子力學最棘手的問題
    這一實驗在經典體系中展示了量子體系的行為。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最大的成就之一,但它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對此,最有潛力的解決方法之一就是德布羅意-玻姆理論,又稱玻姆力學。但是,這一理論一經提出就受到廣泛質疑,甚至德布羅意和玻姆本人都曾放棄過。
  • 物理學的終極理論是它?一度被提出者放棄;或能解決量子力學最棘手的問題
    但是,這一理論一經提出就受到廣泛質疑,甚至德布羅意和玻姆本人都曾放棄過。如今,這一理論重新煥發了光彩,許多研究者試圖將它與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相統一,以完成「大一統理論」。本文選自《環球科學》2020年6月刊。閱讀完整文章及更多科學故事,點擊下方封面圖進入購買頁面。
  • 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EPR)悖論是如何描述量子糾纏?
    如果你測量粒子A,看起來粒子A的量子自旋被測量「設定」,但不知怎的,粒子B也立刻「知道」它應該承擔什麼自旋。對愛因斯坦來說,這明顯違反了相對論。隱變量理論從來沒有人真正質疑第二點;爭論完全在於第一點。玻姆和愛因斯坦支持另一種方法,稱為隱變量理論,這表明量子力學是不完整的。在這個觀點中,量子力學的某些方面不是很明顯,但需要加入到理論中來解釋這種非局域效應。作為類比,假設你有兩個信封,每個都裝著錢。有人告訴你,其中一張是5美元的鈔票,另一張是10美元的鈔票。如果你打開一個信封,裡面有一張5美元的鈔票,那麼你肯定知道另一個信封裡有10美元的鈔票。
  • 網友問:對於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都有哪些解釋?
    正統解釋,隱變量詮釋,平行宇宙詮釋,多維宇宙詮釋等等。哥本哈根詮釋量子力學的正統解釋,即是波爾等人建立起來的哥本哈根詮釋。不確定性原理,可以理解為微觀事物的基本屬性,這個屬性的特點,就是使得位置和速度具有一定的不確定度,至於更深層的原因,目前量子力學無法解釋,也沒必要解釋,就如微觀粒子的自旋、色荷一樣。
  • 【中國科技人才】量子力學裡程碑與二次革命
    量子理論誕生背景 19世紀末,整個物理學界十分樂觀地認為,物理學已經發展得登峰造極,所有的物理學現象,除兩個問題以外,都可由當時的物理學理論圓滿地解釋;而這兩個例外的問題也遲早會被圓滿解釋。然而,出乎人們意料,這兩個問題後來成了「籠罩在物理學上空的兩朵烏雲」。
  • 量子糾纏的超距作用和瞬時信息傳遞與量子退相干的本質
    量子退相干是量子系統與環境因量子糾纏而產生的後果。由於量子相干性而產生的幹涉現象會因為量子退相干而變得消失無蹤。量子退相干促使系統的量子行為變遷成為經典行為,這過程稱為「量子至經典變遷」(quantum-to-classical transition)。德國物理學者漢斯·澤賀最先於1970年提出量子退相干的概念。自1980年以來,量子退相干已成為熱門研究論題。
  • 量子力學是如何拯救愛因斯坦的自由意志的?
    例如,如果有6隻六種顏色的襪子,如果我們抽出一隻綠色的襪子,那麼下一次抽出紅色襪子的概率是1/5。在我們看它之前,它是一個「隱藏變量」,它有一個我們還不知道的明確的值。所有經典的不確定性都包含隱變量。有些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因為它們無法測量,就像地球上每個空氣分子在同一時間的位置一樣。
  • 量子糾纏是如何揭示詭異的量子世界的
    那麼問題來了,為了與量子糾纏現象所揭示的反向關聯特性相符合。傑瑞所在位置的電子自旋必須在任何方向都可測量,這就與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相矛盾,因為這個原理告訴我們電子自旋只能在一個方向上擁有確定的數值,在其它方向上一定是模糊的。EPR據此斷言量子理論是不完備的,並提出可能是某種目前還不為人知的理論導致了量子糾纏現象中粒子的模糊特性,物理學家們將其稱為「定域隱變量理論」。
  • 量子糾纏是如何揭示詭異的量子世界的
    那麼問題來了,為了與量子糾纏現象所揭示的反向關聯特性相符合。傑瑞所在位置的電子自旋必須在任何方向都可測量,這就與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相矛盾,因為這個原理告訴我們電子自旋只能在一個方向上擁有確定的數值,在其它方向上一定是模糊的。EPR據此斷言量子理論是不完備的,並提出可能是某種目前還不為人知的理論導致了量子糾纏現象中粒子的模糊特性,物理學家們將其稱為「定域隱變量理論」。
  • 量子糾纏有多快?快到幾乎不用時間!為啥這麼快?因為啥也沒傳輸
    如果說哪種物理現象最為神奇卻又讓人琢磨不透,恐怕要非量子糾纏莫屬了。量子糾纏是基本粒子中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粒子組成系統中相互影響的現象,當其中一顆的狀態被幹擾而發生變化時,另一顆也會即刻發生相應的狀態變化 ,即使相距遙遠的距離,對一個粒子所做的改變也將會影響另一個粒子作出相應的改變,這是不是很神奇?
  • 你不懂 量子力學
    一是反對還原論,承認宏觀物體的行為不能從其組成部分的行為中推演出來,甚至在原則上也不能。拒絕還原論在哲學家中很流行,但在科學家中卻非常不受歡迎,而且理由充分。還原論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功,並在經驗上得到了很好的證實。更重要的是,從來沒有人提出過一個一致的、非還原論的自然理論。而放棄還原論而不提出更好的解釋不僅毫無用處,而且反科學的。
  • 量子...
    這是哥本哈根派的一個正統推論!在光子上路之前還是途中來做出決定,這在量子實驗中沒有區別。歷史不是確定和實在的——除非它已經被記錄下來。更精確地說,光子在通過第一塊透鏡到我們插入第二塊透鏡這之間「到底」在哪裡,是一個無意義問題。5年後,馬裡蘭大學的卡洛爾?阿雷(Carroll O Alley)和其同事做了延遲實驗,驗證了這一看法。與此同時慕尼黑大學也作出了類似結果。
  • 網友問: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最後為何又反對量子力學?
    比如不確定性原理、波函數坍縮原理就是根本哈根詮釋的基本原理,現在根本哈根詮釋已經成為量子力學的正統解釋,我們一般談量子力學,都默認指量子力學的根本哈根詮釋。但是在量子力學根本哈根詮釋中,是完全禁止你知道過程的,愛因斯坦正是無法接受這點,所以他非常反對哥本哈根解釋,並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上帝不擲骰子!
  • 微觀粒子世界-量子的智慧選擇
    微觀世界的粒子具有粒子性和波動性,用來描述量子的粒子性和波動性的雙重屬性,以及粒子的產生和消滅過程的基本理論是量子場論。量子場論和規範理論十分成功地描述了粒子及其相互作用。與觀測結果和量子理論以及一系列實驗相符合的唯一解釋是,每個單獨的量子從粒子源出發到探測器的過程像波一樣運動,每個量子同時通過兩個縫,量子產生於一點,探測時也是一點,從量子產生到被探測到之間,它的行為像波,這就是波粒二象性的本質。
  • 潮科技 | 兩萬字長文帶你走近神秘的量子糾纏
    愛因斯坦和玻爾的爭論主要是有關量子力學的理論基礎及哲學思想方面。實際上,也正因為這兩位大師的不斷論戰,量子力學才在辯論中發展成熟起來。 愛因斯坦一直對量子論及玻爾一派的解釋持懷疑態度,他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思想實驗,企圖證明量子論及正統詮釋的不完備性和荒謬性,直到他們逝世之後,這場論戰仍在物理學界繼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