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中國古人類頭骨或改寫人類起源:也可能來自亞洲

2021-01-12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導 英媒稱,人類的起源恐怕有待重新思考。科研人員對中國一個古代頭骨的分析顯示,它與在西面大約1萬公裡開外的摩洛哥發現的已知最早現代人類化石驚人類似。這具頭骨表明,現代人類並非普遍認為的那樣,全部是非洲祖先的後裔。

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11月14日報導,根據化石證據,大多數人類學家認為,大約20萬年前我們這個人種在非洲興起。另外,對現代人的遺傳學研究表明,我們來自一個共同的族群,這個族群在過去12萬年間離開非洲,散布到世界各地。這個非洲族群是所有現代人類基因的源頭,只有少數基因是通過與尼安德特等人種通婚獲得的。

然而,大荔人頭骨跟這一說法恐怕不吻合。大荔頭骨於1978年在中國的陝西省發現,這具頭骨保存得極其完整,既有面部又有頭蓋骨。今年4月發表的研究文章斷定,這枚頭骨距今約有26萬年之久。

報導稱,1979年研究人員第一次描述大荔人頭骨時,他們推斷頭骨屬於直立人頭骨。這個人種在180萬年前來到東南亞,大約14萬年前從這一地區消失。這跟權威的說法是一致的。

然而1981年時,中國社科院的吳新智就注意到,大荔人頭骨的面部有許多特徵與我們這個種群智人一致。這表明東亞的直立人可能對智人的起源發揮了作用。換句話說,現代人身上至少有一部分DNA可能來自亞洲直立人。

報導稱,這一觀點遭到許多研究人員的否定,因為與傳統的非洲單一起源模式是矛盾的。然而,吳新智與德克薩斯農業與機械大學的希拉·阿特雷亞說,我們對智人的起源仍然沒有全面的了解。於是,兩人對這具頭骨重新分析,並將其與其他人種的頭骨比對,包括直立人和早期智人。

他們發現,大荔人頭骨與上世紀60年代在摩洛哥伊古德山發現的兩具智人頭骨很相似。

報導稱,今年早些時候,研究人員在伊古德山發現了第三具智人頭骨的碎片,推算出這些化石距今大約有31.5萬年。由此把人類的起源時間大幅前推了11.5萬年。與大荔人頭骨一樣,伊古德山頭骨也有著與智人類似的面部,但是頭蓋骨看上去更加原始。

摩洛哥頭骨跟智人完全從非洲起源的觀點是不矛盾的。但是阿特雷亞說,大荔人頭骨表明人類起源恐怕沒有這麼簡單。

她說,有可能在遺傳學上,非洲古人與歐亞大陸古人沒有隔絕開來。少數群體的小規模遷徙累積起來,可能使得基因在非洲與歐亞大陸之間流動。在這種情況下,31.5萬年前摩洛哥智人出現的遺傳特徵有可能在26萬年前生活在中國的古人身上顯現——比如大荔人頭骨的所有者。

阿特雷亞說,還有一種可能。「基因流動也有可能是多方向的,那麼歐洲、非洲顯現的一些特徵也有可能來自亞洲」。

換句話說,與智人有關的一些特徵可能起源於東亞,後來帶入非洲。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就不是全部來自非洲了。(編譯/於曉華)

相關焦點

  • 《自然》雜誌刊文:中國正在改寫人類起源學說
    1929年,正是在此處,學者們發現一近乎完整的遠古頭骨。該頭骨有約五十萬年的歷史,屬於北京猿人(Peking Man)——迄今發現的最早人種之一。這一發現證實了不少學者的想法:人類起源於亞洲。  但此後,北京猿人的起源地位漸漸隕落。雖然現代定年法判定該化石已有約78萬年的歷史,但隨後在非洲發現的人類近親遺骸更勝一籌。
  • 中國20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研究稱系亞洲最古老居民
    參考消息網7月13日報導外媒稱,古生物學家在中國找到了創紀錄的古代勞動工具,證明人類早在200萬年前就已經出現在亞洲土地上,這些工具的照片和科學家們的結論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科學家們指出,類似的發現說明德馬尼西鎮的古人類不是亞洲最古老的居民。顯然,中國的古人類要比喬治亞的早。另據英國《獨立報》網站7月11日報導,在中國發現的簡單石器促使人們重新思考人類的早期遷徙。
  • 中國古代史:古人類的起源
    單一起源論是近年來呼聲很高的一種理論,它主要依據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主張現代人類起源於非洲,稱為現代人類起源的「夏娃理論」。簡言之,目前地球上各個人種都是20萬年前某一非洲女性祖先的後代,這個非洲女性祖先就被稱為「夏娃」。這種理論認為,「夏娃」的後代離開非洲,擴散到歐洲和亞洲等地,取代了當地原有的早期智人;而歐洲和亞洲的早期智人並非現代人類的祖先,它們與現代人類之間沒有什麼關係。
  • 新發現的古人類「許昌人」是不是現代北方人的起源?
    現在,生活在世界各地的黃、白、黑等人種,其起源問題是學術界長期爭論的一個焦點問題。人類的起源和現代人的起源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現代人的起源是指早期人類怎樣演變成現在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的問題,是從人到人的問題,它是人類演化過程中最近的一段;而人類的起源則是指古猿怎樣演變成人的問題,是從猿到人的問題。
  • 26萬年前頭骨或揭秘現代人起源:人種的"大雜燴"?
    自那以來,考古學家們始終對其痴迷不已,但他們始終無法確定這個頭骨到底屬於哪個人種。目前有關這個頭骨的來歷主要有兩種看法:第一種理論認為,這個頭骨屬於海德堡人(Homo heidelbergensis)的某個亞種。海德堡人的大腦幾乎和現代人同樣大,平均身高與工業化前的人類相似。儘管化石記錄還不夠完整,但考古學家相信這個亞種出現於70萬至20萬年前。
  • 人類起源,又有新說法
    智人也就是我們現代人類的始祖。  不過,由於迄今為止發現的古人類化石寥寥無幾,目前整理出的現代人類進化史存在不少漏洞,充斥著大量推測。隨著近年來古人類學界的屢次重大發現,這一普遍認可的時間表也時常被修正,甚至顛覆。  例如,據法新社5月22日報導,來自法國、德國、保加利亞、希臘、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在希臘和保加利亞洞穴裡發現了720萬年前的前人類遺骸。
  • 專家稱,距今30萬至10萬年中國境內或生存多種古人類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吳秀傑研究員2日表示,最新研究顯示:距今30萬-10萬年,中國境內可能生存有多種類型的古人類成員。中科院古脊椎所當天在北京舉行建所90周年所慶活動,吳秀傑以《周口店古人類化石及近年來研究新進展》為題做大會特邀報告時作出上述表示。她說,近20年來,中國很多地區發現了新的古人類化石,最新研究顯示:東亞地區的直立人雖然有共同特徵,但內部變異非常大,中國中更新世晚期可能存在不同的直立人群體。
  • 專家:「許昌人」可能是中國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
    據新華社3月3日報導,世界頂尖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雜誌3日發表題為《中國許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類頭骨研究》論文稱,人類演化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10多萬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許昌市靈井遺址的「許昌人」,可能是中國境內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
  • 十堰歷史文化|「鄖縣人」震驚中外 改變「人類起源說」
    1989年5月18日,是石破天驚的一天,也是全國、亞洲乃至世界考古史上一個值得紀念的重大日子。它掀起科學界的驚濤,撼動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科學定論」。這一天,在鄖陽區青曲鎮彌陀寺村學堂梁子發現一具距今約百萬年的直立人頭骨化石!這具頭骨化石,經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世界著名古人類學專家賈蘭坡教授鑑定:這是真正的古人類化石,理所當然是亞洲人類的直系祖先!
  • 人類的起源,誰是最早的古人類?
    然而,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們有幸發現了許多人類出現在最初百萬年間的化石證據。這些原始人有著深奧、拗口的名字,他們得以讓我們重新思考最後的共同祖先是什麼樣子。更重要的是,他們揭示了很多關於兩足行走和其他特徵的起源信息,這些特徵使得最早的古人類區別於其他靈長類。目前,已發現的早期古人類有四種,其中兩種見圖1-2。
  • 迄今所知最早古人類「圖邁」距今700萬年
    在亞洲,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的爪哇人可能追溯至約180萬年前,在中國發現的元謀人可追溯至約170萬年前,近來的新研究將藍田人的時間也推至約160萬年前。  據介紹,許多人從小就聽說的北京猿人或北京人,近來研究顯示年代在約77萬年前,也就是說按「輩分」無法與元謀人和藍田人相比。
  • 人類的起源在哪裡
    但除此之外,人們對於早期人類在亞洲的活動還所知無幾。然而,這並末動搖這些有識之士的信念,他們相信:亞洲「可能」充當過人類進化的寬闊舞臺,「可能」是最古老的人類工業的巨大擴散中心。當然,這種相信雖然缺乏確實的考古發現,但也並非是毫無根據的臆測:亞洲畢竟擁有舊大陸的「半壁江山」,是連結新大陸和大洋洲的通道和地理上的「世界中心」;晚新生代喜馬拉雅山的隆起使亞洲廣大地區乾旱化加劇而具備了適於古猿下地並向人類演變的環境。正是在這種信念激勵下,來自美、法、英、瑞典、瑞士等國的科學家們紛紛湧向亞洲,其中就有神秘的東方古國——中國。
  • 中國東北發現似「海德堡人」古人類頭顱化石—新聞—科學網
    可能刷新對人類起源和演進歷史的已有認知   在9月12日上午河北地質大學2018年重大科學發現信息交流會現場,季強向人們展示了這顆在哈爾濱發現的「人頭骨」。   「經過初步鑑定,這顆『人頭骨』應是似海德堡人古人類頭顱化石。
  • 中國科學家發現「混元獸」 ,將改寫有袋類哺乳動物起源歷史
    中國科學家發現「混元獸」 ,將改寫有袋類哺乳動物起源歷史 周氏混元獸復原圖。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提供我國科學家將一件在內蒙古發現的約1.26億年前的哺乳動物化石命名為混元獸,並認為混元獸是人類等胎盤類哺乳動物的早期祖先,而此前被認為是袋鼠等有袋類哺乳動物祖先的中國袋獸,與混元獸同屬一支。新研究動搖了有袋類起源於亞洲的結論,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於北京時間14日在線發表該成果。
  • 中國古人類起源於非洲?
    [摘要]世界公認最早有人類活動並利用石頭製造工具的地方在非洲,距今有260萬年。因此,國際學術界普遍猜測——中國古人類最早也來自非洲。現代中國人是來自非洲還是本土起源?日前,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三峽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魏光飈博士在全球著名學術期刊《國際第四紀》發表的4篇論文,震驚國際考古學界。
  • 「許昌人」早於山頂洞人 破解非洲起源說(圖)
    一個經拼貼復原後幾乎完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許昌人」,將為我國古人類進化研究提供重要線索,它是繼北京猿人之後我國古人類研究的又一重大發現,這一發現填補了中國現代人類起源中的重要一環,並有望打破人類「非洲起源說」的觀點。
  • "重慶發現我國最早古人類化石"引發爭議
    半個月前,不少媒體以「重慶發現我國最早古人類化石」為題進行了報導:發掘者是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兩個齒骨經過北京大學考古系教授陳鐵梅的測定,有204萬年的歷史。「由此將我國人類起源的時間往前推進了100萬年!」報導稱:黃萬波的發現「改寫了科學界對人類演化史的認識」。
  • 「夏娃理論」受質疑,通過古人類化石發現,非洲不是人類起源地?
    「夏娃理論」受質疑,通過古人類化石發現,非洲不是人類起源地?進化論被提出之後,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因為它的出現打破了神創論,讓很多人原有的信仰被打破。多數科學家認為人類是起源於非洲大陸的,而並不是亞洲。
  • 380萬年前的猿人頭骨,告訴你不一樣的「人類進化史」
    一顆猿人頭骨化石,怎麼有如此大的信息能量?>>> 重大改變:「人類進化樹」認知可能錯了! 要說這顆380萬年前的猿人頭骨化石(編號MRD-VP-1/1,簡稱MRD)可能給人們帶來的認知改變,先要說說我們對人類進化史的現有認知。和樹狀的生物進化史相似,人類進化史也可直觀地呈現為一種樹狀圖。
  • 亞洲最早古人類遺址「人字洞」出土乳齒象化石
    新華網合肥10月16日電(周立民、吳芳)亞洲最早古人類遺址繁昌人字洞日前發掘一頭完整的乳齒象骨骼化石。據中科院考古專家介紹,這是目前亞洲出土的乳齒象化石中最完整的一頭。  這頭乳齒象年齡在14歲左右,門牙、頭骨、脊椎骨和腿骨都相當完整。可能由於長時間沉積或大象死後遭受重壓等原因,這頭乳齒象化石已經呈扁平狀。此前考古專家也曾在人字洞多次發現乳齒象化石,但像這麼完整還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