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導 英媒稱,人類的起源恐怕有待重新思考。科研人員對中國一個古代頭骨的分析顯示,它與在西面大約1萬公裡開外的摩洛哥發現的已知最早現代人類化石驚人類似。這具頭骨表明,現代人類並非普遍認為的那樣,全部是非洲祖先的後裔。
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11月14日報導,根據化石證據,大多數人類學家認為,大約20萬年前我們這個人種在非洲興起。另外,對現代人的遺傳學研究表明,我們來自一個共同的族群,這個族群在過去12萬年間離開非洲,散布到世界各地。這個非洲族群是所有現代人類基因的源頭,只有少數基因是通過與尼安德特等人種通婚獲得的。
然而,大荔人頭骨跟這一說法恐怕不吻合。大荔頭骨於1978年在中國的陝西省發現,這具頭骨保存得極其完整,既有面部又有頭蓋骨。今年4月發表的研究文章斷定,這枚頭骨距今約有26萬年之久。
報導稱,1979年研究人員第一次描述大荔人頭骨時,他們推斷頭骨屬於直立人頭骨。這個人種在180萬年前來到東南亞,大約14萬年前從這一地區消失。這跟權威的說法是一致的。
然而1981年時,中國社科院的吳新智就注意到,大荔人頭骨的面部有許多特徵與我們這個種群智人一致。這表明東亞的直立人可能對智人的起源發揮了作用。換句話說,現代人身上至少有一部分DNA可能來自亞洲直立人。
報導稱,這一觀點遭到許多研究人員的否定,因為與傳統的非洲單一起源模式是矛盾的。然而,吳新智與德克薩斯農業與機械大學的希拉·阿特雷亞說,我們對智人的起源仍然沒有全面的了解。於是,兩人對這具頭骨重新分析,並將其與其他人種的頭骨比對,包括直立人和早期智人。
他們發現,大荔人頭骨與上世紀60年代在摩洛哥伊古德山發現的兩具智人頭骨很相似。
報導稱,今年早些時候,研究人員在伊古德山發現了第三具智人頭骨的碎片,推算出這些化石距今大約有31.5萬年。由此把人類的起源時間大幅前推了11.5萬年。與大荔人頭骨一樣,伊古德山頭骨也有著與智人類似的面部,但是頭蓋骨看上去更加原始。
摩洛哥頭骨跟智人完全從非洲起源的觀點是不矛盾的。但是阿特雷亞說,大荔人頭骨表明人類起源恐怕沒有這麼簡單。
她說,有可能在遺傳學上,非洲古人與歐亞大陸古人沒有隔絕開來。少數群體的小規模遷徙累積起來,可能使得基因在非洲與歐亞大陸之間流動。在這種情況下,31.5萬年前摩洛哥智人出現的遺傳特徵有可能在26萬年前生活在中國的古人身上顯現——比如大荔人頭骨的所有者。
阿特雷亞說,還有一種可能。「基因流動也有可能是多方向的,那麼歐洲、非洲顯現的一些特徵也有可能來自亞洲」。
換句話說,與智人有關的一些特徵可能起源於東亞,後來帶入非洲。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就不是全部來自非洲了。(編譯/於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