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定義由宇宙三公理聯合給出。宇宙是第1層概念:
內涵:宇宙是「時間無盡永前、空間無界永在、質量無限永有」的存在;
(簡述)宇宙是時空質三永三無的存在;
外延:宇宙只有一個,包含所有的物件和事件。即=W∪S
物件W=(物位)∪(物體)=(時刻∩位置∩質量)∪(時刻∩體積∩質量);
事件S=物位移∪物體變=運動∪生滅。
定義式:
內涵=T∩U∩M={t∈(-∞,+∞)}∩{△t>0}∩{r∈[0,+∞)}∩{r=ct}∩{m∈(0,+∞)}∩{dρ_η≠dρ_0};
外延=(∑t_n∪∑△t_n)∩(∑r_n∪∑u_n)∩(∑m_n)
=【(∑t_n)∩(∑r_n∪∑u_n)∩(∑m_n)】∪【(∑△t_n)∩(∑r_n∪∑u_n)∩(∑m_n)】
=【所有的狀態】或【所有的狀態變化】=W∪S=物件或事件
因為宇宙的定義由宇宙三公理聯合給出,所以要正確理解宇宙的定義,就要明確「宇宙三公理」及時間、空間、質量的定義。具體如下
:在《宇宙哲學》中,人類的所有概念都可以由下述三條公理直接定義或演繹定義。
時間公理分為時刻分理和時段分理兩部份。一、時間公理:時間無盡永前。表達式:T={t∈(-∞,+ ∞)}∩{△t>0}。
1、時刻分理:t∈(-∞,+ ∞)為「無盡」,指「時間沒有起始和終結」。時刻無限多、刻刻不同是時間本性之一。t為時刻,其測量數值為實數。
2、時段分理:△t>0為「永前」,指「時間的增量總是正數」。
時段單向延續是時間本性之二。△t為時段,其測量數值為大於0的實數。
百度百科
宇宙中的我們是孤獨的嗎?02:18
天空突然下起了雨,抬頭一看,竟然是黑洞在向地面丟垃圾02:01
讓我們光速旅行,去了解宇宙到底有多大,看完可能超乎你的想像!04:28
讓所有科學家陷入絕望的物理定律,關乎宇宙存亡,卻無人能接受02:24
5分鐘看完,人類探索宇宙的整個發展史!這到底有何意義?04:56
宇宙
哲學定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1個義項
宇宙的定義由宇宙三公理聯合給出。宇宙是第1層概念:
內涵:宇宙是「時間無盡永前、空間無界永在、質量無限永有」的存在;
(簡述)宇宙是時空質三永三無的存在;
外延:宇宙只有一個,包含所有的物件和事件。即=W∪S
物件W=(物位)∪(物體)=(時刻∩位置∩質量)∪(時刻∩體積∩質量);
事件S=物位移∪物體變=運動∪生滅。
定義式:
內涵=T∩U∩M={t∈(-∞,+∞)}∩{△t>0}∩{r∈[0,+∞)}∩{r=ct}∩{m∈(0,+∞)}∩{dρ_η≠dρ_0};
外延=(∑t_n∪∑△t_n)∩(∑r_n∪∑u_n)∩(∑m_n)
=【(∑t_n)∩(∑r_n∪∑u_n)∩(∑m_n)】∪【(∑△t_n)∩(∑r_n∪∑u_n)∩(∑m_n)】
=【所有的狀態】或【所有的狀態變化】=W∪S=物件或事件
因為宇宙的定義由宇宙三公理聯合給出,所以要正確理解宇宙的定義,就要明確「宇宙三公理」及時間、空間、質量的定義。具體如下:
中文名
宇宙
哲學定義
三永三無的存在;所有的物和事
定義出處
宇宙三公理
關聯書籍
《宇宙哲學》
快速
導航
基本關係定義簡表
主要定義
在《宇宙哲學》中,人類的所有概念都可以由下述三條公理直接定義或演繹定義。
時間公理分為時刻分理和時段分理兩部份。一、時間公理:時間無盡永前。表達式:T={t∈(-∞,+ ∞)}∩{△t>0}。
1、時刻分理:t∈(-∞,+ ∞)為「無盡」,指「時間沒有起始和終結」。
時刻無限多、刻刻不同是時間本性之一。t為時刻,其測量數值為實數。
2、時段分理:△t>0為「永前」,指「時間的增量總是正數」。
時段單向延續是時間本性之二。△t為時段,其測量數值為大於0的實數。
二、空間公理:空間無界永在。表達式:U={r∈[0,+ ∞)}∩{r=ct}。
空間公理分為點分理與空時關係分理兩部份。
1、點分理:r∈[0,+ ∞)為「無界」,指「空間裡任一點都居中」。
點數無限多、點點不同又點點平權是空間本性。這裡點P=(r,θ,φ )[球坐標],r為P點到球坐標系原點的距離,其測量數值為非負實數,θ∈[0,π],φ∈[0,2π]。
2、空時關係分理:r=ct為「永在」,指「空間永現於當前時刻」。
任何空間點都必然出現在當前時刻是空間與時間的基本關係。這裡c為光速常量。因為根據狹義相對論中的四維時空概念,時空間隔ct-r=0是不變量,即時間和空間之間沒有間隔,所以r=ct表示P點是光即時到達之點,也就是表示「空間永現於當前時刻」。
三、質量公理:質量無限永有。表達式:M={m∈( 0,+ ∞)}∩{(dρ)_η≠(dρ)_0}。
質量公理分為總體分理和質空關係分理兩部份。
1、總體分理:m∈(0,+ ∞)為「無限」,指「宇宙的總質量無限大」。
總質量無限大是質量本性。這裡m為靜質量。
2、質空關係分理:(dρ)_η≠(dρ)_0為「永有」,指「永不均勻地布滿空間」。
「宇宙空間內的任何部份都充滿著質量,不存在不含質量的純空,但各點的微密度都不相同」,這是質量與空間的基本關係。(dρ)_0為任意指定一空間點的密度,(dρ)_η為其他的任意空間點的密度,(dρ)_η≠(dρ)_0表示每點的微密度都不相等,就是說「質布空間永不均」。這裡密度ρ=m/u,微密度dρ=dm/du,其中dm 為無窮小的質元;du為無窮小的空元,其中u為域積,包括點、線、面、體之積;η為正整數。 「質布空間永不均」在量子力學上表達為「測不準原理」注1。著名的布朗運動就是由「質布空間永不均」造成的注2。
為了便於牢記,以詩表之:
《宇宙三公理》
增量恆為正,時間沒始終。空間存現在,點點可居中。
質量無窮大,不均布滿空。時空隨質度,生滅理相同。
第一節 時間、空間、質量的定義
時間、空間、質量合稱宇宙三要素,分別簡稱時、空、質。
宇宙三要素定義式
概念
內涵
外延,n為正整數
推論
時間
T={t∈(-∞,+∞)}∩{△t>0}
T=∑(t∪△t)_n=∑t_n∪∑△t_n
t=∫dt
空間
U={r∈[0,+∞)}∩{r=ct}
U=∑(r∪u)_n=∑r_n∪∑u_n
u=∫du
展開全部
時、空、質定義中的內涵分別就是時間公理、空間公理、質量公理,外延則由各自內涵的本性分理分別演繹推導得出:因為「三無」,所以時空質的每部份都有限可測,但部份數卻都可以無限多。內涵表達了時空質之尺都是無限長的,外延分別表達了時間可以任分時刻以分段並測量各段長、空間可以任分區域並測量各區域大小、質量可以任分部分並測量每部份數值的多少。根據時空質的定義可以推導出時空質分別由其素元所積成。
這三要素的定義概括了所有人類學科關於時間、空間、質量定義的內涵和外延,在後面第三篇「演繹一些主要已知學問的基本概念和公理系統」中有詳細具體的論述。
第1點 時間
內涵T={t∈(-∞,+∞)}∩{△t>0};外延T=∑(t∪△t)_n=∑t_n∪∑△t_n。
即內涵是無盡永前;外延是各時刻順序或各有限時段長短的測量數值。
(t∪△t)_n表示時間的任一有限部份,即每部分都是有限的但部份數卻可以無限多。式中的t_n表示第n時刻值,△t_n表示第n時段的長度值。△t_n表示第n時段,其中△t=△tl=(t1-t)l,其中l是單位向量,表示時刻只有增加的方向,即表示時段的唯一方向,又其中t1是後時刻或現在時刻值,t是前時刻或過去時刻值。
甲、時間外延的演繹推導:
A、∵t∈(-∞,+∞)[時刻無限多、刻刻不同]∴t_n∈(-∞,+ ∞)[t_n表示可以任意選定坐標系並任意選取n多個時刻值以比較其先後順序]。
B、∵t∈(-∞,+∞)∩△t>0[時刻無限多、刻刻不同且時段單向延續]∴△t_n>0,即存在△t_n[△t_n表示可以任意選取n多個段長有限的單向時段以比較其長短]。
內涵表達了時間之尺是無盡永前的,外延表達了時間可以任意分刻測位或分段測長。
乙、時間推論的演繹推導:
時間由時元積成:t=∫dt。
其中時元dt=t1-t0,dt的前時刻t為dt的極限值。
證明:∵△t>0[任選時段都大於0]∴△t=t1-t0=dt[△t可以無窮小],∴t=∫dt。
因為時間的上述特性,所以我們才能夠用不同的單位來測量時刻和時段的值。如物理學在國際單位制(SI)中,把測量時間的基本單位秒(s)定義為:銫-133的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階間躍遷對應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的持續時間;在天文學上的曆書時中又把秒(s)定義為:1900年1月0日12時正回歸年長度的1/31﹐556﹐925.9747;在生活中又常用毫秒ms、分min、小時h、日(天)d等等時間單位。
因為時間的上述特性,所以我們研究宇宙各部份變化規律的所有學問才可能產生。
因為時間的上述特性,所以在宇宙中萬事萬物才可能產生、變化和消亡!
第2點 空間
內涵U={r∈[0,+∞)}∩{r=ct};外延U=∑(r∪u)_n=∑r_n∪∑u_n
即內涵是無界永在,外延是各有限部份空間相對位置或大小的測量數值。
(r∪u)_n表示空間的任一有限部份,即每部份都是有限的但部份數卻可以無限多。式中的r_n表示第n個個點的坐標值,u_n表示第n個有限點群大小的域積。
甲、空間外延的演繹推導:
A、∵r∈[0,+∞)[點數無限多、點點不同又點點平權]∴r_n≥0[[r_n表示可以任意選定坐標系並選取n多個點位數值以比較其位置的相對方位]。
B、∵r_n≥0[可以任意選點] ∴u_n>0[u_n表示互相聯結著的點可以合而為一有限的點群區域,並且可以任意選取n多個點群以比較其大小]
內涵表達了空間之尺是無界永在的,外延表達了空間可以任意劃分區域並測度各區域大小。
乙、空間推論的演繹推導:
空間由空元積成:u=∫du。
證明:∵u_n>0 [任選區域都可以無窮小] 即存在空元du,∴u=∫du。
因為空間的上述特性,所以我們才能夠用不同的單位來測量空點相對位置和空域具體大小的值。如物理學上把測量長度的基本單位米(m)定義為:光在真空中行進1/299 792 458秒的距離,而常用的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等。又如中國的裡、丈,英國的英寸、碼,航空航海上的海裡、節等等。在計算面積、體積時也一樣可以使用不同的單位。
因為空間的上述特性,所以我們才能夠把空間分解為不同的部份並研究它們之間的關係,產生了幾何學、代數學和邏輯學。這一點在下面第三篇有關幾何學、代數學和邏輯學的章節中有具體的論述。
第3點 質量
內涵M={m∈(0,+∞)}∩{dρ_η≠dρ_0};外延M=∑m_n=∑(ρu)_n
即內涵是無限永有,外延是各有限部份空間內填充內容多少的測量數值。
m_n表示質量的第n有限部份的靜質量值,即每部份的靜質量都是有限的但部份數卻可以無限多。
甲、質量外延的演繹推導:
∵m∈(0,+∞)[總質量無限大]∴m_n>0 [m_n表示可以任意選取n多個有限部份以比較其多少]。
內涵表達了質量之尺是無限永有的,外延表達了質量可以任意分部並測度各部份數值的多少。
乙、質量推論的演繹推導:
質量由質元積成:m=∫dm
證明:∵m_n>0 [任選部份都可以無窮小] 即存在質元dm,∴m=∫dm。
因為質量的上述特性,所以我們才能夠用不同的單位來測量具體物體所含質量多少的值。如物理學在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單位千克( Kg):純水在4℃時的質量、中國的斤、英國的磅等等。
因為質量的上述特性,所以我們才能夠通過化學研究找到分子和原子,才能夠通過粒子物理學的研究找到質子、中子、電子、夸克等微觀粒子。這一點在下面第三篇關於化學、粒子物理學的章節中有具體的論述。
因為質量永不均勻地布滿空間,分布狀態在隨時地變動著,所以質量在改變空間的分布狀態時便產生了物理學上稱之為慣性或萬有引力的可測量現象。這一點在下面第三篇關於牛頓力學和量子力學的章節中有具體的論述。
從上述三素各自的推論可知:時元值dt、空元值du、質元值dm都是無窮小變量,所以我們對時間(時刻、時段)、空間(點位置、距離、面積、體積)、質量(靜質量、動質量)等的具體測量數值都只能夠是近似值,這一點已經為量子力學上的「測不準原理所體驗、測得。
宇宙三要素定義簡表
概念
內涵1
內涵2
外延
時間
時間沒有起始和終結
時間的增量總是正數
各時刻順序或各有限時段的長短的測量數值
空間
空間裡任一點都居中
空間永現於當前時刻
各有限部份空間相對位置或大小的測量數值
展開全部
基本關係
時、空、質之間的基本關係
第1點 內涵關係
時、空、質在內涵上是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繫著的三個絕對概念。時間公理、空間點分理、質量總體分理表達了它們的各自獨立性,而空時關係分理和質空關係分理則表達了它們的相互聯繫性。空時關係分理和質空關係分理表明U=U(T)和M=M(U),即空間所經歷者為時間和質量所充滿者為空間,就是說:「時空隨質度」。質量是三要素中的原生要素,沒有質量就沒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沒有時間,如果採用老子道德經的詩化描述,則有:原生質,質生空、空生時,時生萬物。
第2點 測量關係
時空質的外延部份涉及到其數值測度問題,其測度數值都是相對於參照系的,而且都只能夠是近似值。測度時空質的數值是科學上要具體解決的問題。在愛恩斯坦以前是在虛擬靜止參照系下分別測度的,具體了它們的各自獨立性;愛恩斯坦增加了在實際運動參照系下的共尺測度方法,具體了它們的相互聯繫性。
時空質的依存關係確立了事物的演化秩序。如果在測度上以絕對常量光速c為共尺,此秩序可由以下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公式具量表達:
T=γ(t-vr/c^2),動時間T,靜時間t, 相對運動下鍾變慢;
R=γ(r-vt), 動距離R,靜距離r, 相對運動下尺變短;
M=γm,動後靜質量M,動前靜質量m,相對運動下質變大。
其中γ=1/√(1-v^2/c^2)
用絕對常量去測度各種變量以求取變量間的函數關係,是人類的小智慧;而用無限長的時空質尺子去測度「歷時有盡」的事件和「佔空有界」的物件以創造萬事萬物,則是宇宙的大智慧。人類若能夠從中有所領悟,必能夠走出「相對」的迷宮宇宙的23%由完全不知道起源的暗物質組成,73%由暗能量構成宇宙這一真實的存在表明它必然存在自身的組織成份以及基本面貌,近年國內學者利用數理方法提出了一個體現宇宙成分量及之基本面的表達式:量項維物基,描繪了以空間…星分子原子粒子…聲熱光磁電力運動為核心的事物體系在宇宙結構層所起的關建作用,顯示以空間…星分子原子粒子…聲熱光磁電力運動為體系的產物是形成宇宙物質和時空存在的基本要素。[4]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晚9時許,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多地天文學組織同步公布了人類首張黑洞「真容」照片。該黑洞位於室女座一個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它的核心區域存在一個陰影,周圍環繞一個新月狀光環。這一由200多名科研人員歷時10餘年、從四大洲8個觀測點「捕獲」的視覺證據,有望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