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光機所先進光學成像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 ——三篇論文同時刊登於《Optics Express》

2021-02-20 微西光

在第一篇題為「Large-scale 3D imaging of insects with natural color」的文章中,實現了大尺寸昆蟲自然色三維高解析度定量成像。我們知道,經過億萬年的進化,生物結構非常複雜與精巧,並承載了多樣的功能和迷人的景象。生物結構在不同尺度、不同維度和不同部位的觀察與形態分析,為科學研究結果提供最直接的證據,在眾多學科領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高解析度三維成像技術已經在生物學領域有了廣泛的應用,並推動著生物學研究不斷取得新的進展。但是已有的技術與研究工具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對大樣品進行三維成像時數據量大且耗時,高解析度與大成像視場難以同時滿足,樣品自然色彩難以獲取等。因此,尋找一種能夠對昆蟲進行快速三維成像,並獲得其高分辨形貌信息和色彩信息的設備,就成為了昆蟲分類學家和相關研究領域的迫切需要。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課題組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與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合作,通過對彩色結構照明光學成像系統和相關算法進行改造升級,克服了已有三維成像方法的缺陷,大大提升了系統的光能利用率和照明均勻性,使得成像系統在高解析度、大尺寸、三維、快速、全彩色和定量分析等六大成像要素上均得到了有效提升。該研究對大尺寸昆蟲的高分辨三維定量分析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同時為昆蟲結構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在進化生物學、仿生學、分類學、功能形態學、古生物學和工程學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圖2.兩種中華虎甲的三維成像結果。(a) 虎甲1的最大值投影圖(4X, NA0.2),其三維成像體積約為18.7 x 9.4 x 7.0 mm3。(b) 利用20X, NA0.45物鏡對圖(a)中紅色方框內區域進行成像的最大值投影結果。(c) 圖(b)的三維形貌信息。(d) 圖(c)中藍色曲線所經過的複眼的三維輪廓曲線。(e) 虎甲2的最大值投影(4X, NA0.2),其三維成像體積約為19.5 x 8.3 x 6.6 mm3。(f) 利用20X, NA0.45物鏡對圖(e) 中紅色方框內區域進行成像的最大值投影結果。(g) 圖(f)的三維形貌信息。(h) 圖(g)中藍色曲線所經過的複眼的三維輪廓曲線。

相關焦點

  • 西安光機所光學成像研究取得進展
    西安光機所光學成像研究取得進展 2019-02-21 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期刊Optics Express 同時刊登了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姚保利研究組的三篇研究論文。
  • 西安光機所在自由曲面光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自由曲面被廣泛認為是一種革命性光學成像技術,是目前國際光學設計領域的研究熱點,NASA將其列為「Cutting Edge Technology
  • 西安光機所基於介質超表面的光學角動量復用/解復用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期,西安光機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納光學與光子集成課題組在基於介質超表面(metasurface)的光學角動量復用/解復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研究基於光子自旋霍爾效應並採用離軸技術,實現了10通道的光學角動量復用/解復用,對大容量光通信應用有重要意義。
  • 西安光機所突破用於光學成像的自由曲面技術
    自由曲面被認為是一種革命性光學成像技術,是目前國際光學設計領域的研究熱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其列為「Cutting Edge Technology」,歐洲航天局(ESA)將其列為「Game Changer Technology」,其打破了傳統光學曲面迴轉/平移對稱的局限性,為光學設計人員提供了更多設計自由度,具備大幅提升特別是非對稱光學系統視場、像質、體積等的潛力
  • 西安光機所非線性物理前沿理論研究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雷射在非線性介質中的傳播和基於新型雷射場的非線性調控是當前非線性物理研究的兩大前沿方向。通過改變色散、衍射和非線性特性,可有效調控波在非線性介質中的傳播特性,也為研究其中的新現象和物理效應開闢了新途徑。
  • 西安光機所前沿光子學理論研究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基於新型雷射場結構的光場調控是當前光學與光子學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光場調控主要分為線性調控(如調控色散和衍射、角動量、自旋軌道耦合)和非線性調控(調控介質的非線性特性,如非線性光子晶體)兩種手段。  近期,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曾健華副研究員阿秒科學技術研究團隊在前沿光子學的線性和非線性調控理論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Photonics》、《Optics Letters》、《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等光學期刊上。
  • 西安光機所:「雙目立體視覺」實現巡視區月面立體成像
    西安光機所供圖中新網西安1月11日電 (記者 阿琳娜)11日,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工作正常,在「鵲橋」中繼星支持下順利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西安光機所)研製的全景相機讓全世界人們看到了五星紅旗隨中國製造的探測器在月球背面閃耀。
  • 上海光機所X光波段關聯成像技術研究取得突破
    上海光機所X光波段關聯成像技術研究取得突破 2016-09-22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中 小】 語音播報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量子成像研究團隊與上海光源
  • 西安光機所在納米可控手性光場產生方面取得進展
    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姚保利團隊在納米可控手性光場產生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Nanoscale。手性指的是一種物體在二維平面內無法通過任何平移和旋轉而與其鏡像重合的不對稱性,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和生命體中。手性分子通常以左手(左旋)和右手(右旋)形式成對出現,稱之為手性異構體或對映體。
  • 光子集成多光子糾纏量子態以及片上光頻梳研究獲重要進展
    )之後在光子集成片上量子光學研究上的又一重要進展。Little在集成光學領域有20餘年的研究經歷,是國際著名光子集成專家,於2013年全職加入西安光機所從事光子集成相關技術研究。同時在片上非線性效應方面也有諸多建樹,在光參量振蕩、鎖模雷射器、多通道糾纏光子對產生等研究方向上已有十餘篇論文發表在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 等期刊上。
  • 西安光機所箭載光學設備助力「胖五」成功復飛
    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我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2220秒後,將實踐二十號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發射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作為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的「眼睛」,長徵五號「測量系統攝像裝置」由西安光機所曾承擔「神舟八號
  • 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研發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鄭煒團隊在高分辨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研發中取得系列進展。第一項研究工作與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費鵬團隊合作完成,開發出基於多幀重構提高雙光子成像軸向解析度的方法。與傳統雙光子成像相比,該方法對成像軸向解析度和信噪比均提升超過3倍。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非線性光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光渦旋在光學信息處理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一種信息載體,它提高了信道容量,並且引入了不同於極化、強度、相位和路徑的新自由度。非線性光學中通過引入方位角調製渦旋孤子(azimuthons),為編碼和加密光學信息提供新的自由度。方位角調製渦旋孤子,攜帶軌道角動量,可以在傳播過程中以穩定的角速度旋轉。
  • 西安光機所表面等離子體亞波長光學研究取得進展
    它能夠克服衍射極限,產生許多新穎的光學現象,如負折射、完美稜鏡、隱形等。這些複雜的現象有可能預示著新原理、新理論、新技術。SPPs為發展新型光子器件、寬帶通訊系統、微小光子迴路、數據存儲、顯微鏡、太陽能電池、新型光子傳感器等提供了可能。目前,基於SPPs的亞波長光學成為光學和光子學中發展最為迅速的研究方向之一。
  • 西安光機所助力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西安光機所副所長謝小平、海洋光學與技術研究室主任吳國俊、光子網絡技術研究室副主任汪偉參加接船儀式,歡迎光機所李鵬勇士凱旋,他參與「奮鬥者」號海試全過程並在此次深潛任務出海保障工作中表現非常出色,保證萬米洋底電視直播順利進行。
  • 超快光學優秀青年學者2019年論壇 通知
    在本世紀初首次誕生阿秒脈衝以來,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緊跟國際前沿,布局了阿秒光學新學科、組建了中國科學院創新國際團隊。當前,我國在超快光學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績,在新時代向科技強國建設目標邁出了紮實的一步。
  • 西安光機所玻璃與異質材料超快雷射微焊接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西安光機所光子製造中心賀斌副研究員團隊採用超快雷射在玻璃材料與金屬合金、單晶矽等異質材料微焊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是自2019年初美國PolaOnyx公司和英國Heriot-Watt University大學報導相關技術以來,我國科研機構在該領域做出的一次技術突破,目前該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 201711076209.6)。
  • 物理評論期刊收錄光學10大進展:雷射物理、光譜成像、數據傳輸
    話說中國光學10大進展,作為一個(業餘)的電子科學專業的outsider,今天同大學分享中國光學會發起的「中國光學十大進展」評選活動。評選活動,旨在向廣大讀者介紹國內科研人員在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與光學相關的具有重要學術、應用價值的論文,促進研究成果在國內的推廣傳播。
  • 上海光機所在鈉雷射導引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期,上海光機所在鈉雷射導引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空間雷射與信息技術研究中心提出一種新的方法,讓連續波鈉導星雷射在左右旋圓偏振態之間以拉莫爾頻率周期性切換,實現對鈉原子的磁共振抽運。  大口徑地基望遠鏡是觀測宇宙的有力工具,其高空間解析度的實現依賴於自適應光學系統對大氣湍流引起的成像畸變的實時修正。導引星是自適應光學系統的關鍵部分,廣泛採用的方法是用黃色雷射激發90公裡高空大氣中間層頂自然存在的鈉原子層,鈉原子發光形成人工導引星。導引星的亮度是決定自適應光學性能的重要參數,普遍採用圓偏振雷射以提高回波效率。
  • 2019陝西中科院西安光機所招聘特別研究助理公告
    一、研究所簡介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西安光機所)創建於1962年,是中國科學院在西北地區的研究所之一。現有包括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重點實驗室在內的共29個研究單元,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基礎光學、空間光學、光電工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瞬態光學與光子學理論與技術、空間光學遙感技術、幹涉光譜成像理論與技術、光電信息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