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已有2500年文化歷史。佛寓意為「覺悟」,佛教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由法顯和玄奘將佛教文化帶人中原,對國內文化和歷史影響深遠。
歷史上出現過很多佛教高僧,如智者大師智顗(yi)、山林玄僧支道林、一世祖師菩提達摩等。今天小貝要說的是被稱為密宗領袖、僧中科學家的一行。那麼為什麼說一行大師是密宗領袖、僧中科學家嘞?且聽小貝慢慢道來。
一行大師,俗名張遂,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是被封為郯國公的張公謹。看過《秦王李世民》或《隋唐英雄傳》的應該對張公瑾有些印象吧。張公瑾原來是王世充手下,後被徐世績、尉遲恭引薦給李世民,在他的輔佐之下,李世民取得了玄武門之變的成功。後唐太宗李世民將24位功臣的畫像裱起來,而排在第18位的就是一行大師的曾祖張公瑾。
一行可以說是出身名門,他從小受父輩的影響,很喜歡讀書。到20歲時候已經博覽群書,尤其精通陰陽五行之學,因編撰《太玄》一書,名聲大振。當時有個叫武三思的人想拉攏一行,要一行為他效力,一行知道此人名聲不好,心想「和他混沒好結果」,便出走遠方,窮遊世界。
在窮遊的時候一行遇到一個人,也就是此人改變了一行一生的命運。
此人叫普寂,是玉泉寺高僧,一行受其影響,決定出家。幾年後,一行小有所成,普寂對一行說:「為師悟道40餘載,你幾年就學成,今為師已再無所授,你下山吧。」就這樣一行離開生活了幾年的寺廟。
後來他遍訪當時的名宿。《佛祖統紀》記載一行求教金剛、無畏兩位密法大師,向這兩位傳播不同密法的大師學習密法心得,和兩位大師一起翻譯《大日經》,編撰《大日經疏》。還向金剛智大師學習《陀羅尼印》,一行同金剛智大師一起翻譯《瑜伽念誦法》、《七俱胝陀羅尼》等。後一行又拜不空為師,不空在其《金剛頂經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門義訣》中記載,「開元七年,至於西京,一行禪師求我灌頂」。
通過多年的學習和參悟,一行的密法兼承胎藏界和金剛界(表現其理性方面者稱為胎藏界,表現其智德方面者稱為金剛界)兩種。胎藏界之理和金剛界之智本就是合而不二的,兩者的融合才構成完整的整體,很少有僧人可將二者融合為一體,但一行大師就將這兩種境界完美地融為一體,可見其造詣之深。
之後一行到浙江天台山國清寺向一位老僧學曆法,並學有所成。唐玄宗聽說一行對密法和曆法都很精通,便誠邀一行到長安修訂曆法。曆法是一種可推算年、月、日,並使其與相關天象對應的方法,簡單說就是準確記錄時間的方法。
一行應詔入長安後,與梁令瓚等人在漢代科學家張衡的渾天儀基礎上進行推算設計改進,最終研發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準確的時間記錄儀器——水運渾天儀,這種儀器注水擊打渾天儀的齒輪,令其自轉,晝夜一周,可以表現星宿的運動,除此之外還能表現日升月落。
這是世界上第一架用水力發動的天文儀器。
水運渾天儀上,還設有兩個木人,用齒輪帶動,一個木人每刻(古代把一晝夜分為一百刻)自動擊鼓,一個木人每辰(合現在兩個小時)自動撞鐘,類似現在的時針和分針。這兩個木人是運用機械原理而製成的古代機器人。後又發明了現代科技都難以還原的黃道遊儀。
水運渾天儀是一個十分巧妙的計時機械,是世界上最早的機械時鐘藍圖,是現代機械類鐘錶的鼻祖,比公元1370年西方才出現的威克鍾要早600年。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科學技術尚不發達的古代我國古代人民就能研製出如此複雜且精準的時間記錄儀器,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讓人嘆為觀止。
不得不佩服古時候人民的智慧,然今天有很多名表,如勞力士、江詩丹頓、伯爵、愛彼等都是國外的,我還能說什麼勒,放下手中的筆去搞機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