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杏仁豆腐到凝膠電泳,石花菜到處都能插一腳

2021-01-10 最佳news天天報

獻給煮過瓊脂糖的生物狗們

做一隻生物狗是怎樣一種體驗?抓小白鼠不成反被咬了手,解剖一下午蛔蟲發現晚飯吃豆芽,還是辛苦一年種的葡萄一夜之間被偷個精光?

這些「光輝事跡」可能夠大家掛在嘴邊說一輩子,然而卻遠非實驗室工作的日常。對於生物狗來說,只有瓊脂是永恆的。很難找到比瓊脂更溫柔的實驗材料了,你讓它順滑它就可以順滑,讓它黏密它就可以黏密,豐滿亦可苗條亦可,可方可圓,可長可短——全看你的配方和容器。

生物狗們,親切不?圖片:123rf.com.cn正版圖片

不是生物專業出身?回想下你愛吃的布丁、果凍、杏仁豆腐,它們也少不了瓊脂的存在。

海膽和人都愛啃的紅海藻

要說瓊脂,我們需要從今天的主角「石花菜」說起。石花菜並不是蔬菜(辜負了它的「菜」名),像海帶、紫菜一樣,它是一類海藻。

在中國海域分布的石花菜有十多種,但其中最常見的不過五種,分別是在黃渤海紮根的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本尊,以及喜歡生活在亞熱帶海洋的中肋石花菜(G. japonicum)、廣布於中國各海域的小石花菜(G. divaricatum)、主要產自浙江福建的大石花菜(G. pacificum)、主要產自福建臺灣的細毛石花菜(G. crinale)。

你可能見(chī)過石花菜本尊。圖片:David Fenwick / APHOTOMARINE

若要排資論輩的話,石花菜和紫菜的關係更近一些,畢竟它們都是紅藻門的兄弟。但是問題來了,為啥我們看到的石花菜都是一副冰清玉潔的樣子,根本就不紅啊?

那是因為,餐桌上的石花菜並不是它原來的樣子。石花菜的顏色來自藻紅素,然而藻紅素並不穩定,容易分解。在採收石花菜的時候,都有水裡洗乾淨,除去附著物, 然後再曬乾貯存的工序,甚至還有專門的漂白加工,這樣一趟折騰下來,藻紅素根本就剩不下來。就算是熬過了這些步驟,殘存的藻紅素入鍋一煮也就啥都不剩了,煮熟的紫菜會由紫變綠,也是這個道理。

活著的時候,它們著實是紅色的。圖為南非的G. reptans。圖片:Anderson RJ, et al. / Seaweeds of the South African South Coast(2016)

除了人類,很多海洋生物也將石花菜作為重要食物來源,畢竟作為一種大型海藻,不吃掉太可惜了。馬糞海膽和紫海膽都非常中意石花菜,當然,場面有些奇怪,想像一下刺球抱著石花菜和裙帶菜啃呀啃的場面吧!

紫海膽的腹面和口器,刺球球雖然沒有胳膊,但管足可以把食物推進口裡。圖片:Jeff Rotman / naturepl.com

石花菜的主要成分是瓊脂,是瓊脂糖與瓊脂膠組成的混合物;作為一種多糖,瓊脂糖似乎應該作為能量來源。然而因為其特殊的結構,想要消化瓊脂並不容易。海膽體內並沒有完整消化瓊脂糖的酶,想要消化吸收石花菜裡的營養,還需要依賴共生的特定細菌——只有它們才能將瓊脂糖降解成可以消化的糖類。這樣的共生關係其實在陸地上也存在,白蟻也是通過消化道內的微生物來處理難以降解的木質素、纖維素的。

人類自然是沒有辦法消化瓊脂的,但是這並不妨礙石花菜成為我們的美食。不單單是作為朝鮮小菜中的重要配角出現,石花菜以及它的提取物瓊脂,早就是無數經典小吃的重要配料了。

在開始講美食之前,先教你用瓊脂粉做果凍。來源:Just One Cookbook / YouTube

異軍突起的「食品添加劑」

我曾經天真地以為杏仁豆腐是和豆腐一樣,用杏仁磨成漿,然後用滷水來點,但是總覺得這樣做得虧了血本才對。直到後來我才知道,只需要在稀稀的杏仁漿裡加上1%的瓊脂,就可以做出像豆腐一樣彈滑爽口的清涼小吃了。

杏仁豆腐裡是沒有豆腐的。圖片:123rf.com.cn正版圖片

瓊脂的發現純屬偶然。根據日本傳說,瓊脂發現於江戶初期的1685年,發現者是山城國(現京都府南部)一家酒店的老闆,美濃太郎左衛門。他發現扔在門口的石花菜湯在夜裡凝結成了像果凍一樣的東西,即使在白天也不會融化,直到曬乾之後變成了堅硬的白色物質。自此,用石花菜煮瓊脂這個技藝就開始流傳開來。

經過燒水、下菜、和菜、悶鍋、榨濾、凝結、割粉、漏粉、凍乾等一系列工序,石花菜最終會變身成粉條一樣的條狀物——這就是瓊脂或者「洋菜」、「燕菜」,日語裡叫做「寒天」。

曬乾的條狀瓊脂,易存放。圖片:manjuskitchen.co.uk

瓊脂不是第一種用來製作凝膠的材料。但是和使用歷史更悠久的明膠相比,只需要更少量的瓊脂就能使湯固化,對口味的改變更小;另外,瓊脂凝膠至少需要加熱到85℃以上才會熔化,讓瓊脂糕點不熔於手不熔於口,口感也與明膠凍完全不同。

實驗室中大展身手

瓊脂相當穩定,在溫和的條件下很少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因此,如果你需要讓液體固化而基本不影響其生化特質的話,稍微加點瓊脂,煮沸放涼就好了——這讓它在生物學實驗室裡有著巨大的發揮空間。

LB液體培養基(左),加入瓊脂之後凝固為固體培養平板(右),不影響培養條件。圖片:Masur / wiki commons

1881年,德國著名科學家,細菌學創始人之一羅伯特·科赫的實驗室裡,一位技術員將瓊脂加入了液體培養基裡,瓊脂平板培養基從此成為了醫學、細菌學、微生物學的必需品。相比液體培養,瓊脂平板培養基可以給細菌提供穩定的生長環境,為後續的觀察、分離、研究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親切嗎,生物狗們?一塊接種了沙門氏菌的瓊脂平板。圖片:denn / flickr

直到1966年,科學家們給瓊脂安排了一份更重要的工作,那就是電泳。

電泳用到的其實是瓊脂進一步精煉得到的瓊脂糖——法國科學家早在1859年就從瓊脂中分離得到了它,沒想到百年之後它才在科研領域大放異彩。瓊脂糖本身就足以結成凝膠,與之相伴的瓊脂膠因為自身的結構會對電泳產生影響,所以必須被除去。

一臺瓊脂糖凝膠電泳儀。圖片:Jeffrey M. Vinocur / wiki commons

電泳,顧名思義,就是在電的驅動下遊泳,瓊脂糖凝膠便是一塊理想的泳池。從生物中提取到的核酸(包括DNA、RNA)是一種帶有電荷的分子,在外加電壓的驅動下,這些分子在瓊脂糖凝膠的孔洞中艱難跋涉。分子大小不同受到的阻力不同,加上所帶電荷的差別,讓不同分子在泳池中行進速度各不相同;在凝膠中行進一段時間之後,化學性質並無二致,只是長短、結構不同的同類分子,就可以清晰地區分開——而不論是依賴離心機還是層析柱,都無法達到類似的效果。

跑過DNA之後的瓊脂糖凝膠。圖片:School of Natural Resources from Ann Arbor / wiki commons

如果你在生物學實驗室裡,看見一個滿臉稚嫩的研究生正在專心致志地盯著微波爐裡的什麼東西——那一定不是中午的便當(這是當然,實驗室裡的微波爐可不準用來加熱食物),而是一錐形瓶微微沸騰著的、凝聚著奮鬥與希望的瓊脂糖。

希望。圖片:123rf.com.cn正版圖片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4年的第10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史軍。

相關焦點

  • 說說凝膠電泳吧!
    最近,在各種有關於DNA和蛋白質的試題分析,都出現了凝膠電泳,那麼那些凝膠電泳圖該怎麼看?能看出什麼呢?
  • Western blot之凝膠電泳
    在蛋白印跡的第一步中,蛋白在凝膠基質中進行物理分離,這一過程被稱為凝膠電泳(圖1.1)。
  • 蛋白質的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蛋白質的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4-12 22:20 一.試劑製備:1.分離膠緩衝液(pH8.9
  • 蛋白質的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實驗原理】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SDS-PAGE)是在聚丙烯醯胺凝膠系統中引進SDS(十二烷基磺酸鈉)。1967年,Shapiro等人首先發現,如果在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系統中加入一定量的SDS,則蛋白質分子的電泳遷移率主要取決於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大小。
  • 單細胞凝膠電泳技術的試驗步驟
    單細胞凝膠電泳技術的試驗步驟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1-09 21:11 試劑及材料:1)PBS2)0.8%正常熔點凝膠(PBS配製)3)0.6
  • 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凝膠電泳、成像篇
    其分析原理與其他支持物電泳最主要區別是:它兼有"分子篩"和"電泳"的雙重作用。瓊脂糖凝膠具有網絡結構,分子通過時會受到阻力,大分子物質受到的阻力大,因此在凝膠電泳中,帶電顆粒的分離不僅取決於淨電荷的性質和數量,而且還取決於分子大小。
  • DNA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介紹——萬融實驗
    2.制膠 確知玻璃板的大小和間隔片的厚度,可以得知所需丙烯醯胺溶液的體積(100mL不同濃度凝膠的製備,參見表2-1)。 表2-1 製備聚丙烯醯胺凝膠所用試劑的體積 3.聚合 立即插入適當的梳子。
  • 凝膠電泳實驗操作中的小技巧
    1、讓凝膠電泳變得更快,更漂亮方法改進:將電泳電壓進行定時變化,例如可以在開始時將電泳電壓調節至 100V,大約 15min。結果:這樣兩個電壓進行配合電泳,便可以得到非常漂亮的電泳條帶,並且可以節省 1/5-2/5 左右 的時間.
  • 瓊脂糖凝膠電泳
    【基本原理】   瓊脂糖凝膠電泳是分離、純化、鑑定DNA片段的常用方法,具有簡便、快速的優點。DNA瓊脂糖凝膠電泳的原理與蛋白質的電泳原理基本相同,DNA分子在高於其等電點的溶液中帶負電荷,在電場中向正極移動。DNA 分子在電場中通過介質而泳動,除電荷效應外,凝膠介質還有分子篩效應,與分子大小及構象有關。
  • 脈衝場凝膠電泳(PFGE)概述
    脈衝場凝膠電泳(PFGE)概述 來源:來源網絡 2006-12-28 20:52 脈衝場凝膠電泳(PFGE)的原理大致為:細菌包埋於瓊脂塊中,用適當的內切酶在原位對整個細菌染色體進行酶切
  • 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PAGE)操作步驟
    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PAGE)操作步驟   1.按圖安裝玻璃板   2.按表製備分離膠(10%),將分離膠混勻後立即灌注於玻板間隙中,上層小心覆蓋一層乙醇,將膠板垂直放於室溫下,待分離膠聚合完全後,傾去上鋪乙醇,用濾紙吸乾。
  • 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PAGE)
    【基本原理】   一個混合蛋白質樣品經過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以後,各組分由於電泳遷移率不同而被分離。這種差異就蛋白質分子本身而言主要與分子量以及所帶淨電荷和形狀有關。當電泳體系中含有一定濃度的SDS時,電泳遷移率的大小僅取決於蛋白質的分子量(其它影響因素可忽略不計),從而可直接由電泳遷移率推算出蛋白質的分子量。
  • 原理通講|看著一塊家常的豆腐,你就知道膠凝劑處處存在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落甜,ID:luotianshipi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上一期,我們講到了吉利丁的來源和運用。知道了它是來源於動物的皮和骨頭。今天我們來了解,另一些傳統的凝膠劑。
  • 一維凝膠電泳SDS PAGE在蛋白質分離中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在所有蛋白質化學中應用最廣泛的凝膠色譜分離蛋白質一維凝膠電泳SDS PAGE是相當有用的。在一維凝膠電泳1D SDS PAGE中,通常將蛋白質樣品溶解在含有巰基還原劑(巰基乙醇或DTT)和SDS的加載緩衝液中(如圖1),凝膠色譜分離蛋白質的方法則是基於SDS與蛋白質的結合,即將負電荷(SDS硫酸鹽基團中)以大致恆定的分子量比例傳遞給蛋白質。
  • 瓊脂糖凝膠電泳實驗
    溴化乙啶(Ethidium bromide, EB)(1)能插入DNA分子中形成複合物,在波長為254nm紫外光照射下EB能發射螢光,而且螢光的強度正比於核酸的含量,如將已知濃度的標準樣品作電泳對照,就可估算出待測樣品的濃度。由於溴化乙啶有致癌的嫌疑,所以現在也開發出了安全的染料,如Sybergreen。
  • 二維凝膠電泳在蛋白質樣品分離中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二維凝膠電泳(2D PAGE)分離方法可以說已經成為蛋白質組學的代名詞了,是目前解決高度複雜蛋白質混合物的最有效方法之一。2D PAGE實際上是兩種不同分離類型的組合。在第一種情況下,等電聚焦電泳(IEF)根據等電點分解蛋白質;在第二種情況下,通過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進一步分解聚焦蛋白質(如圖1)。因此,2D PAGE通過等電點和分子量分別在第一維和第二維分解蛋白質。
  • 怎樣做一張漂亮的瓊脂糖凝膠電泳圖
    這個跑電泳還不簡單啊,做塊膠,上個樣,插上電源跑就是了。講道理,你要是也這麼想是會被打的你造嗎?作為讀書少的的小新,今天將會向大家展示實驗室這些年跑電泳所遇到的一些問題,並為大家分析不同電泳圖的所代表的結果以及在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希望對大家做出漂亮的電泳圖有所幫助。
  • 電泳的原理、分類和應用
    本世紀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相繼發展利用支持物進行的電泳,如濾紙電泳,醋酸纖維素膜電泳、瓊脂電泳;50年代末又出現澱粉凝膠電泳和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等。  電泳分類移動界面電泳是將被分離的離子(如陰離子)混合物置於電泳槽的一端(如負極),在電泳開始前,樣品與載體電解質有清晰的界面。
  • 瓊脂糖凝膠電泳實驗_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溴化乙啶(Ethidium bromide, EB)(1)能插入DNA分子中形成複合物,在波長為254nm紫外光照射下EB能發射螢光,而且螢光的強度正比於核酸的含量,如將已知濃度的標準樣品作電泳對照,就可估算出待測樣品的濃度。由於溴化乙啶有致癌的嫌疑,所以現在也開發出了安全的染料,如Sybergreen。
  • 電泳法
    (3) 點樣與電泳  在電泳槽內加入醋酸-鋰鹽緩衝液(pH3.0),將凝膠板置於電泳槽架上,經濾紙橋浸入緩衝液。於凝膠板負極端分別點樣1μl,立即接通電源,在電壓梯度約30V/cm,電流強度1~2mA/cm的條件下,電泳約20分鐘,關閉電源。  (4) 染色與脫色  取下凝膠板,用甲苯胺藍溶液染色,用水洗去多餘的染色液至背景無色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