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細胞凝膠電泳技術的試驗步驟

2021-01-10 生物谷
單細胞凝膠電泳技術的試驗步驟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1-09 21:11

試劑及材料:
1)PBS
2)0.8%正常熔點凝膠(PBS配製)
3)0.6%低熔點凝膠(PBS配製)
4)毛玻璃片
5)蓋玻片
6)鹼性裂解液(2.5mol/L NaCl;100mmol/L Na2EDTA;10mmol/L Tris;1%肌氨酸鈉),臨用前加10%DNMSO,1%Triton X-100
7)電泳緩衝液(1mmol/L Na2EDTA;300mmol/L NaOH;Tris.Cl,pH7.5)
8)EB(2ug/ml)
步驟:
1.製備第一層膠:100ml 0.8%正常熔點膠,加蓋蓋玻片,4℃固化10min;
2.製備第二層膠:輕輕地去除蓋玻片,在第一層膠上滴加75ul含1×10000個細胞的0.6%低熔點膠(cell與凝膠比例為1:5),加蓋蓋玻片,4℃固化10min;
3.裂解:去掉蓋玻片,將凝膠浸入冰冷的鹼性裂解液內(臨用前加10% DMAO,1%Triton X-100),4℃裂解1h;
4.取出玻片,用PBS緩衝液漂洗3次後置於水平電泳槽內,加入pH13的電泳緩衝液(沒過玻片2-3min),放置20min(黑閉)。
5.電泳:電壓20V,300mA,30min
6.取出玻片,用PBS或Tris.Cl,pH7.5漂洗3次,每次3min;
7.染色:膠上滴加3ulEB,加蓋蓋玻片,24h檢測。或者4℃,潮溼,閉光的條件下保有膠片,觀察時再染色,鏡檢。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谷」或「來源:bioon」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谷網站所有。非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取得書面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生物谷」。其它來源的文章系轉載文章,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

我們聯繫

,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溫馨提示:87%用戶都在

生物谷APP

上閱讀,掃描立刻下載! 天天精彩!

相關焦點

  • 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PAGE)操作步驟
    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PAGE)操作步驟   1.按圖安裝玻璃板   2.按表製備分離膠(10%),將分離膠混勻後立即灌注於玻板間隙中,上層小心覆蓋一層乙醇,將膠板垂直放於室溫下,待分離膠聚合完全後,傾去上鋪乙醇,用濾紙吸乾。
  • 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凝膠電泳、成像篇
    其分析原理與其他支持物電泳最主要區別是:它兼有"分子篩"和"電泳"的雙重作用。瓊脂糖凝膠具有網絡結構,分子通過時會受到阻力,大分子物質受到的阻力大,因此在凝膠電泳中,帶電顆粒的分離不僅取決於淨電荷的性質和數量,而且還取決於分子大小。
  • ...基於四唑修飾光敏性水凝膠的靈敏、快速響應的單細胞免疫印跡技術
    單細胞免疫印跡技術(scWestern),採用可擴展開放式的微孔陣列凝膠晶片,通過重力作用驅動細胞沉降落孔,經化學裂解細胞並整合SDS-PAGE電泳分離細胞裂解釋放的蛋白質,後以短時間紫外線激發(~60s)激活光敏性凝膠,凝膠與蛋白質交聯而固定蛋白質固定於凝膠內。
  • 蛋白質的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實驗原理】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SDS-PAGE)是在聚丙烯醯胺凝膠系統中引進SDS(十二烷基磺酸鈉)。1967年,Shapiro等人首先發現,如果在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系統中加入一定量的SDS,則蛋白質分子的電泳遷移率主要取決於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大小。
  • Western blot之凝膠電泳
    在蛋白印跡的第一步中,蛋白在凝膠基質中進行物理分離,這一過程被稱為凝膠電泳(圖1.1)。
  • 雙向電泳完整的操作步驟
    雙向電泳完整的操作步驟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6-11 23:36 (一)第一向等電聚焦 1.
  • 說說凝膠電泳吧!
    最近,在各種有關於DNA和蛋白質的試題分析,都出現了凝膠電泳,那麼那些凝膠電泳圖該怎麼看?能看出什麼呢?
  • 二維凝膠電泳在蛋白質樣品分離中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二維凝膠電泳(2D PAGE)分離方法可以說已經成為蛋白質組學的代名詞了,是目前解決高度複雜蛋白質混合物的最有效方法之一。2D PAGE實際上是兩種不同分離類型的組合。在第一種情況下,等電聚焦電泳(IEF)根據等電點分解蛋白質;在第二種情況下,通過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進一步分解聚焦蛋白質(如圖1)。因此,2D PAGE通過等電點和分子量分別在第一維和第二維分解蛋白質。
  • 電泳塗裝設備技術原理
    1、電泳、遷移率電泳(Electrophoresis)是指溶液中帶電粒子在電場中向帶相反電荷的電極方向移動的現象。在生物科學中,電泳技術廣泛應用於蛋白質、核酸和胺基酸等物質的分離和鑑定。紙上電泳是在1940年前後和紙上層析一道發展起來的分離分析技術,由於它們都具有簡便、迅速而且分離效果好等特點,到50年代已成為應用非常普遍的實驗室方法,並在這基礎上發展了一批類似的使用固相支持物薄膜的分離方法,醋酸纖維素薄膜電泳就是其中發展較早的一種常用技術
  • PCR技術詳細步驟-從RNA抽提到電泳鑑定
    四,PCR步驟1, 準備100ul EP管2, 依次在管中加入:(50ul反應體系)ddH2O 37.5ul ×?(2)瓊脂糖溶液(1.0%):50×TAE溶液取10ml,稀釋成500ml,取50ml溶解0.5g瓊脂糖,電爐上煮至沸騰,溶化的瓊脂物冷卻至60℃左右時加入10mg/ml EB 5ul,充分混勻,將溫熱的凝膠倒入已置好梳子的電泳板中,在室溫下放置45min左右後進行電泳。
  • 脈衝場凝膠電泳(PFGE)概述
    脈衝場凝膠電泳(PFGE)概述 來源:來源網絡 2006-12-28 20:52 脈衝場凝膠電泳(PFGE)的原理大致為:細菌包埋於瓊脂塊中,用適當的內切酶在原位對整個細菌染色體進行酶切
  • 蛋白質組學研究中的核心技術—雙向凝膠電泳
    其中雙向電泳 (Two 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 2DE) 是蛋白質組研究的三大關鍵核心技術之一 ( 另兩種是質譜技術和蛋白質組信息學 ) 。由於雙向電泳技術在蛋白質組與醫學研究中所處的重要位置,它可用於蛋白質轉錄及轉錄後修飾研究,蛋白質組的比較和蛋白質間的相互作用,細胞分化凋亡研究,致病機制及耐藥機制的研究,療效監測,新藥開發,癌症研究,蛋白純度檢查,小量蛋白純化,新替代疫苗的研製等許多方面。   雙向電泳由於具有高解析度和高靈敏度已成為分析複雜蛋白混合物的基本工具。
  • DNA瓊脂糖凝膠電泳實驗原理和方法步驟
    瓊脂糖是從瓊脂中提取的一種多糖,具親水性,但不帶電荷,是一種很好的電泳支持物。DNA在鹼性條件下(pH8.0的緩衝液)帶負電荷,在電場中通過凝膠介質向正極移動,不同DNA分子片段由於分子和構型不同,在電場中的泳動速率液不同。溴化乙錠(EB)可嵌入DNA分子鹼基對間形成螢光絡合物,經紫外線照射後,可分出不同的區帶,達到分離、鑑定分子量,篩選重組子的目的。
  • 雙向電泳完整操作步驟
    立即進行平衡、第二向SDS-PAGE電泳,否則將膠條置於樣品水化盤中,-20℃冰箱保存。(二)第二向SDS-PAGE電泳1. 配製10%的丙烯醯胺凝膠兩塊。11.將10×電泳緩衝液,用量筒稀釋10倍,成1×電泳緩衝液。趕去緩衝液表面的氣泡。12.第二次平衡結束後,徹底倒掉或吸掉樣品水化盤中的膠條平衡緩衝液II。並用濾紙吸取多餘的平衡液(將膠條豎在濾紙上,以免損失蛋白或損壞凝膠表面)。
  • 蛋白質的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蛋白質的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4-12 22:20 一.試劑製備:1.分離膠緩衝液(pH8.9
  • 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DNA的方法和技術
    [目的要求]   通過本實驗學習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DNA的方法和技術   [實驗原理]   瓊脂糖凝膠電泳是分離鑑定和純化DNA片段的常用方法。DNA分子在瓊脂糖凝膠中泳動時有電荷效應和分子篩效應,DNA分子在高於等電點的pH溶液中帶負電荷,在電場中向正極移動。
  • DNA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介紹——萬融實驗
    2.制膠 確知玻璃板的大小和間隔片的厚度,可以得知所需丙烯醯胺溶液的體積(100mL不同濃度凝膠的製備,參見表2-1)。 表2-1 製備聚丙烯醯胺凝膠所用試劑的體積 3.聚合 立即插入適當的梳子。
  • 蛋白質二維電泳技術原理簡介
    二維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技術結合了等電聚焦技術(根據蛋白質等電點進行分離)以及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技術(根據蛋白質的大小進行分離)。這兩項技術結合形成的二維電泳是分離分析蛋白質最有效的一種電泳手段。
  • PAGE膠電泳DNA條帶回收:常規凝膠回收試劑盒一樣行!
    用常規的凝膠回收試劑盒(Gel Extraction Kit)來回收瓊脂糖凝膠電泳裡的DNA條帶可謂最簡便易行的實驗室操作之一。只要割膠,加入溶膠Buffer保溫溶膠,上柱離心,清洗一次,最後洗脫就可以了。不過如果實驗偶爾需要跑聚丙烯醯胺PAGE膠,回收DNA可就麻煩多了。電洗脫?
  • 科研乾貨 | 蛋白質組學研究的經典方法——雙向電泳技術解讀
    它是利用蛋白質的帶電性和分子量大小的差異,通過兩次凝膠電泳達到分離蛋白質組的技術(圖1)。第一向電泳依據蛋白質的等電點不同,通過等電聚焦將帶不同淨電荷的蛋白質進行分離。在此基礎上,依據蛋白質分子量的不同進行第二向的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將其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