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衝場凝膠電泳(PFGE)概述

2021-01-10 生物谷
脈衝場凝膠電泳(PFGE)概述

來源:來源網絡 2006-12-28 20:52

脈衝場凝膠電泳(PFGE)的原理大致為:
細菌包埋於瓊脂塊中,用適當的內切酶在原位對整個細菌染色體進行酶切,酶切片段在特定的電泳系統中通過電場方向不斷交替變換及合適的脈衝時間等條件下而得到良好的分離。
PFGE中內切酶的選用至關重要,所採用的內切酶常為寡切點酶(lowfrequencycleavagerestric-tionendonucleases),這種酶切後的片段少而大,適合於作PFGE電泳。McClelland等[8]通過對細菌的PFGE電泳圖譜的內切酶的選擇研究發現,四核苷酸CTAG在許多GC含量>45%的細菌染色體中是很少見的,在他們所試驗的16個細菌的染色體中,被1個或多個可識別CTAG位點的內切酶酶切,每100000bps中不到一次,這些酶的識別序列分別為:XbaⅠ(TCTAGA),SepⅠ(ACTAGT),AvrⅡ(CCTAGG)和NheⅠ(GCTAGC)。同樣地,在許多含G+C<45%的基因組,CCG和CGG更少。這樣用SmaⅠ(CCCGGG)、RsrⅡ(CGGWCCG)、NaeⅠ(GCCGGC)和SacⅡ(CCGCGG)進行酶切,對產生平均超過100000bps片段是非常合適的。
對PFGE結果的觀察,可因不同研究者而出現較大差異,據此,Tenover等[6]經過多年的研究提出了PFGE的解釋標準:(1)相同(indistinguishable):酶切圖譜間有同樣的條帶數,且相應條帶大小相同,流行病學上則認為相同,這種經PFGE證實的結果,用其它方法檢測不可能顯示實質性的差異。(2)緊密相關(closelyrelated):PFGE試驗中,其它克隆株與暴發克隆株有一致的單一基因事件的改變,如點突變、插入或DNA缺失。典型的情況下,這種變化可導致2~3條帶的差異,當一些分離菌株被多次重複培養或自同一病人多次分離時可觀察到這種現象。(3)可能相關(possiblyrelated):兩個獨立的基因情況所致的一致的差異,如出現了4~6條帶差異,此時能用簡單的插入或DNA缺失或限制性位點的獲得或缺失來解釋。這些菌株與暴發株間遺傳基因不緊密相關,流行病學上也不大可能相關,在長於6個月時間及大範圍的暴發中收集的菌株可出現這類情況。(4)不相關(unrelated):1個分離菌株通過3個更多個獨立的基因事件所致的一致的改變,其PFGE圖譜與暴發克隆株樣式不同,則可認為與暴發克隆株不相關(一般總有7個或更多個條帶的差異)。典型情況下,這一分離株常只有少於50%的良好的分離的片段出現在暴發株圖譜樣式中。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谷」或「來源:bioon」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谷網站所有。非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取得書面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生物谷」。其它來源的文章系轉載文章,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

我們聯繫

,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溫馨提示:87%用戶都在

生物谷APP

上閱讀,掃描立刻下載! 天天精彩!

相關焦點

  • Western blot之凝膠電泳
    在蛋白印跡的第一步中,蛋白在凝膠基質中進行物理分離,這一過程被稱為凝膠電泳(圖1.1)。
  • 說說凝膠電泳吧!
    最近,在各種有關於DNA和蛋白質的試題分析,都出現了凝膠電泳,那麼那些凝膠電泳圖該怎麼看?能看出什麼呢?
  • 電泳概述 - 專區 - 生物谷
    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PAGE) 聚丙烯醯胺膠通過丙烯醯胺單體聚合成長鏈,同時通過雙功能化合物例如甲叉雙丙烯醯胺對這些長鏈進行交聯,丙烯醯胺的濃度對任何凝膠有效孔徑的大小都有顯著的影響――濃度越高,孔徑越小,反之亦然。
  • 蛋白質的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蛋白質的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4-12 22:20 一.試劑製備:1.分離膠緩衝液(pH8.9
  • 蛋白質的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實驗原理】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SDS-PAGE)是在聚丙烯醯胺凝膠系統中引進SDS(十二烷基磺酸鈉)。1967年,Shapiro等人首先發現,如果在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系統中加入一定量的SDS,則蛋白質分子的電泳遷移率主要取決於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大小。
  • DNA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介紹——萬融實驗
    2.制膠 確知玻璃板的大小和間隔片的厚度,可以得知所需丙烯醯胺溶液的體積(100mL不同濃度凝膠的製備,參見表2-1)。 表2-1 製備聚丙烯醯胺凝膠所用試劑的體積 3.聚合 立即插入適當的梳子。
  • 單細胞凝膠電泳技術的試驗步驟
    單細胞凝膠電泳技術的試驗步驟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1-09 21:11 試劑及材料:1)PBS2)0.8%正常熔點凝膠(PBS配製)3)0.6
  • 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凝膠電泳、成像篇
    瓊脂糖凝膠電泳原理瓊脂糖凝膠電泳是用瓊脂糖作支持介質的一種電泳方法
  • 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PAGE)操作步驟
    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PAGE)操作步驟   1.按圖安裝玻璃板   2.按表製備分離膠(10%),將分離膠混勻後立即灌注於玻板間隙中,上層小心覆蓋一層乙醇,將膠板垂直放於室溫下,待分離膠聚合完全後,傾去上鋪乙醇,用濾紙吸乾。
  • 瓊脂糖凝膠電泳原理
    室溫下凝固30-40min左右,小心的拔出梳子,取出凝固好的凝膠放入電泳槽內,準備上樣; 5. 在電泳槽中倒入電泳緩衝液(TAE);沒過膠面 1mm左右,去除膠孔內的氣泡;TBE建議使用10次就更換緩衝液所用電泳條件不合適電泳時電壓不應超過6V/CM,溫度<30℃,巨大DNA鏈電泳,溫度應<15℃,核查所用電泳緩衝液的緩衝能力,注意經常更換DNA上樣量過多減少凝膠中DNA上樣量DNA含鹽過高電泳前通過乙醇沉澱去除多餘鹽分有蛋白汙染電泳前酚抽提去除蛋白
  • 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PAGE)
    【基本原理】   一個混合蛋白質樣品經過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以後,各組分由於電泳遷移率不同而被分離。這種差異就蛋白質分子本身而言主要與分子量以及所帶淨電荷和形狀有關。當電泳體系中含有一定濃度的SDS時,電泳遷移率的大小僅取決於蛋白質的分子量(其它影響因素可忽略不計),從而可直接由電泳遷移率推算出蛋白質的分子量。
  • 凝膠電泳實驗操作中的小技巧
    1、讓凝膠電泳變得更快,更漂亮方法改進:將電泳電壓進行定時變化,例如可以在開始時將電泳電壓調節至 100V,大約 15min。使條帶的確可以因為自身片段大小不同而產生較大差別的泳動速度,從而將片段分離,然而現在的分離或許會間距較小,從而圖片很不漂亮,或者不易觀察.可以緊接著進行 120V-130V 的電壓進行較小差 異電泳,但是由於電泳電壓較大,可以避免過大的片段殘存在膠孔不易泳動的情況.
  • 一維凝膠電泳SDS PAGE在蛋白質分離中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在所有蛋白質化學中應用最廣泛的凝膠色譜分離蛋白質一維凝膠電泳SDS PAGE是相當有用的。在一維凝膠電泳1D SDS PAGE中,通常將蛋白質樣品溶解在含有巰基還原劑(巰基乙醇或DTT)和SDS的加載緩衝液中(如圖1),凝膠色譜分離蛋白質的方法則是基於SDS與蛋白質的結合,即將負電荷(SDS硫酸鹽基團中)以大致恆定的分子量比例傳遞給蛋白質。
  • 二維凝膠電泳在蛋白質樣品分離中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二維凝膠電泳(2D PAGE)分離方法可以說已經成為蛋白質組學的代名詞了,是目前解決高度複雜蛋白質混合物的最有效方法之一。2D PAGE實際上是兩種不同分離類型的組合。在第一種情況下,等電聚焦電泳(IEF)根據等電點分解蛋白質;在第二種情況下,通過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進一步分解聚焦蛋白質(如圖1)。因此,2D PAGE通過等電點和分子量分別在第一維和第二維分解蛋白質。
  • 電泳的原理、分類和應用
    概述:帶電顆粒在電場作用下,向著與其電性相反的電極移動,稱為電泳(electrophoresis, EP)。利用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移動速度不同而達到分離的技術稱為電泳技術。1807年,由俄國莫斯科大學的斐迪南·弗雷德裡克·羅伊斯(Ferdinand Frederic Reuss)最早發現。
  • 毛細管電泳及其應用(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
    一、毛細管電泳的概述:毛細管電泳又稱高效毛細管電泳,它是在熔融的石英毛細管(內徑為25~100m)中進行電泳,其管內填充緩衝液或凝膠,是近年來進展最快的分析方法之一。毛細管電泳是電泳技術和現代微柱分離相結合的產物,它具有效率更高、速度更快、樣品和試劑消耗量特少的特性。
  • 電泳知識小課堂---瓊脂糖凝膠電泳
    關於瓊脂糖凝膠電泳的實驗技巧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項1 )加樣時槍頭不要碰壞凝膠壁,否則DNA的帶型將不會整齊,加樣前要用槍頭吸打凝膠孔中的溶液 ,以趕走樣品空中的氣泡。2 )每孔最大DNA.上樣量決定於DNA樣品片段的大小、數目及樣品孔形狀與容量。
  • 電泳緩衝液、染料和凝膠加樣液
    電泳緩衝液50×Tris-乙酸(TAE)緩衝液成分及終濃度 配製1L溶液各成分的用量 2mol/L Tris鹼1mol/L 乙酸100 mmol/L EDTA水 242g57.1 ml的冰乙酸(17.4 mol/L)200ml的0.5 mol/L EDTA(pH 8.0)補足1L
  • 電泳法
    電泳法  電泳法,是指帶電荷的供試品(蛋白質、核苷酸等)在惰性支持介質(如紙、醋酸纖維素、瓊脂糖凝膠、聚丙烯醯胺凝膠等)中,於電場的作用下,向其對應的電極方向按各自的速度進行泳動,使組分分離成狹窄的區帶,用適宜的檢測方法記錄其電泳區帶圖譜或計算其百分含量的方法。  各電泳法,除另有規定外,照下述方法操作。
  • PAGE膠電泳DNA條帶回收:常規凝膠回收試劑盒一樣行!
    用常規的凝膠回收試劑盒(Gel Extraction Kit)來回收瓊脂糖凝膠電泳裡的DNA條帶可謂最簡便易行的實驗室操作之一。只要割膠,加入溶膠Buffer保溫溶膠,上柱離心,清洗一次,最後洗脫就可以了。不過如果實驗偶爾需要跑聚丙烯醯胺PAGE膠,回收DNA可就麻煩多了。電洗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