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動海洋深水技術裝備研發創新

2020-11-28 澎湃在線

文/安然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可持續發展與海洋經濟研究所

一、可燃冰發展的國際情況

可燃冰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存在,全球約有27%的陸地和90%的海域是可燃冰存在的潛在地區,有利於形成可燃冰的海區面積更是高達18.9億平方千米。目前,全球天然氣水合物分布明顯呈現受地理格局控制的特點,主要存在於世界範圍內的溝盆體系、陸坡體系、邊緣海盆陸緣,尤其是與泥火山、熱水活動及大型斷裂構造有關的深海盆地中;另外還包括擴張盆地和北極地區的永久凍土區,大西洋的85%太平洋的95%和印度洋的96%的地區中也含有天然氣水合物,並且主要分布於海平面下200-600米的深度內。

圖1 全球可燃冰分布示意圖

資料來源:國際能源署(EIA)。

迄今,世界上至少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進行可燃冰的研究與調查勘探。近年來,可燃冰的勘探開發活動日益增多,一些國家甚至將其提高到能源安全戰略的高度予以重視。據統計,全球現已累計發現超過230個可燃冰礦區。其中美國、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國家的研究較為積極,其中又當數美國、日本兩國的技術水平較為成熟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二、我國可燃冰開發歷程

(一)早期初創階段(1982-1998年)

1980年開始,中國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等單位開始收集和追蹤可燃冰的信息和資料,並培養相關人才到國外進行技術考察。從1995年起,地科院牽頭先後與多家研究院所協作,承擔了西太平洋和中國近海天然氣水合物找礦遠景、探查關鍵技術等課專題的研究。

(二)中期勘探評價(1999-2010年)

1999年起,中國地質調查局先後在西沙海槽盆地組織了試驗性的調查和初步評價。2004年起,我國對天然氣水合物鑽採進行了攻關,成功研發了國內外首創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天然氣水合物「冷鑽熱採」的關鍵技術,終於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別在南海北部和青藏高原鑽取到海洋型和凍土帶的天然氣水合物。

(三)後期創新開發(2011-2017年)

2013年,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在珠江口、青藏高原凍土帶等地的「可燃冰」調查都取得了重大進展。2017年起,我國實現了「可燃冰」全流程試採技術的重要突破,中國可燃冰開採邁入世界前列。

(四)南海可燃冰試採成功(2017年5月10日-7月9日)

2017年5月,中國在南海「神狐」海域進行天然氣水合物成功試開採,連續一周以上日產氣(甲烷含量99.5%)超過1萬立方米,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資源量佔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安全可控開採。

圖2 我國可燃冰開發歷程圖

資料來源:課題組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三、深圳市可燃冰相關產業基礎

在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深圳依託中集集團、招商重工、友聯船廠、中建鋼構等海洋高端裝備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了規模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

在海洋電子信息業,2017年,全市海洋技術服務業和海洋信息服務業分別實現增加值83.3億元和137.1億元,規模龐大的電子信息產業和全國領先的龍頭企業集群優勢,使深圳具備海洋電子信息產業突破發展的最優條件。

在海洋油氣業,深圳已經形成了以中海油為核心的「1+N」的發展格局。總體來講,深圳在發展可燃冰勘探、開發的高端海工裝備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四、深圳市發展可燃冰相關產業的對策建議

(一)開展關鍵技術研發突破

集中突破關鍵共性技術,提供資金、人才政策、基礎設施和配套條件等方面的支持,吸引可燃冰相關領域的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團隊技術人才和資源向深圳聚集。

(二)推動海工裝備的國產化

促進海工裝備企業集聚發展,建設國家級工程技術平臺,突破深水開發裝備關鍵技術,支持深海資源開發裝備研發。引進一批高附價值核心配套設備企業聚集,鼓勵裝備總裝建造企業發展。建立海洋裝備高端產業園,吸引具有國際影響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區域總部或研發總部落戶深圳,促進海工裝備產業鏈上下遊生態的形成。

(三)大力發展能源金融

設立天然氣水合物發展基金、天然氣水合物科研專項資金,創新拓展融資渠道,全力推進融資租賃業發展。引導商業性股權投資基金和社會基金共同參與的模式進行天然氣水合物綜合開發。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促進產、學、研、用優質資源高效集成。支持天然氣水合物產業企業開展海外併購等國際業務,大力集聚融資租賃市場要素。

相關焦點

  • 海洋新能源 青島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對於這座依海而生、向海而興的城市來說,面對深圳、上海等城市的強勢競爭,想要突圍,成為最大「贏家」必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肩負起海洋新能源的挖掘與發展。2海洋人才薈萃 創新能力奔湧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島最大的優勢是海洋人才和海洋創新能力。
  • 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資料照片)□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勳祥    9月25日上午,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山東將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深圳、上海、天津、大連、青島、寧波、舟山七個城市提出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群雄逐鹿,是挑戰也是機遇。    海洋,是青島的突出優勢和特色所在。
  • 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島瞄準九大產業
    著力解決海洋產業「小而散」、成果轉化率低等難題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島瞄準九大產業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勳祥2020年9月底,山東明確提出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10月初,自然資源部進行相關答覆,指出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有優勢。
  • 深圳全面加速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廣東省政府有關領導在2020海博會開幕式致辭時表示,中央關於「雙區」建設的重要文件為大力發展海洋經濟作出重要部署,為發展海洋經濟明確了方向。廣東圍繞建設「海洋強省」的目標,將牢牢把握「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支持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大力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 青島市政協委員關注海洋產業發展,助力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張寧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肖玲玲 劉笑笑 王麗平青島是海洋科技創新城市,海洋產業是青島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板塊。2020年9月底,山東明確提出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20年10月初,自然資源部進行相關答覆,指出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有優勢。近日發布的《中共青島市委關於制定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將「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定為青島十四五規劃的一個重要目標。2020年以來,青島加快經略海洋攻勢,聚力打好海洋產業、海洋港口、海洋科技、對外開放、海洋生態、海洋文化六場硬仗,海洋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
  • 向海而生:深圳加速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017年5月出爐的《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推進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將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列為城市四大戰略定位之一,並納入最新版本的深圳城市總體規劃。   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塑造區域發展新格局,壯大海洋經濟,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深圳市委六屆九次全會的「九大戰略任務」,其中之一是「堅定不移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海洋中心城市」。
  • 與寧波共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支持浙江海洋大學、浙大海洋學院建設...
    加快推進甬舟一體化, 與寧波共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進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 加強與杭州、寧波、金義等自貿片區聯動。推進山海協作。  12.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升級。加快融入「一帶一路」,擴大口岸開放,密切加強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經貿合作。推動油氣進出口、離岸貿易發展,培育發展跨境電商、數字貿易等新業態新模式,打造海外倉儲物流配送中心。
  • 持續提升青島中心城市能級,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一是持續提升濟南、青島中心城市能級,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統籌推進省會、膠東、魯南經濟圈一體發展,提升山東半島城市群在全國城市群發展中的位勢。二是牽頭建立黃河流域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聯盟,優先推動濟南與西安、鄭州等省會城市交流合作,強化濟南都市圈與鄭州都市圈對接合作,打造魯豫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
  • 聚焦「海洋+」|整治海洋汙染在行動,深圳劍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在海洋生態建設領域有成就。作為國內最早涉足海洋環境監測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之一,深圳市朗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朗誠科技」)在回復採訪函時介紹稱,已創新陸源入海汙染物在線監測系統,在主要入海口進行實時監測入海汙染物和通量測算。
  • 藍色引擎提速大鵬新區,點亮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新名片
    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楊洪表示,深圳自2016年,海洋產值保持年均30%增長率,預計在2020年將達到3000億元,基本成為具備廣泛國際影響力的海洋中心城市。在經濟特區建立40年之際,深圳積極推動海洋事業跨越發展,海洋科技創新動能強勁。
  • ...推進海洋強國建設――全國政協「協調推進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
    建議完善我國深海能源開發戰略和體制機制,維護國家深海利益,解決深海投資大、作業和工程難度大及地緣政治風險等問題,繼續加大南海深水勘探開發力度。  三、搶佔深水技術創新高地。國內「深水艦隊」具備在全球海域提供3000米以內水深勘探開發和生產能力;我國首個自營深水油田群投產,首個深水自營大氣田開發項目在建。
  • 在「十四五」時期協調推進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 推進海洋強國建設...
    建議完善我國深海能源開發戰略和體制機制,維護國家深海利益,解決深海投資大、作業和工程難度大及地緣政治風險等問題,繼續加大南海深水勘探開發力度。三、搶佔深水技術創新高地。國內「深水艦隊」具備在全球海域提供3000米以內水深勘探開發和生產能力;我國首個自營深水油田群投產,首個深水自營大氣田開發項目在建。
  • 大鵬新目標定了: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打造世界級...
    為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數據支持;加快推動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工作,做好專項資金和項目監管工作;創新構建海洋領域政策體系,組織開展《深圳市海洋產業扶持政策體系制定》研究,起草《深圳市關於全面加快發展海洋經濟 推動涉海科技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初稿,在涉海產業海陸統籌融合發展、海洋生物醫藥研發與應用等方面擬推出一系列措施。
  • 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邁出新步伐——多位青島市政協委員關注青島...
    原標題: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邁出新步伐——青島市政協委員關注青島海洋產業發展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 劉笑笑 王麗平青島是海洋科技創新城市,海洋產業是青島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板塊。2020年9月底,山東明確提出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有哪些短板?這份調研報告都說了
    「建議政府儘快試點海洋生態補償及損害賠償制度,明確海洋生態損害賠償的索賠主體、賠償範圍、賠償程序、賠償標準和形式等。」深圳市人大常委會日前發布《推進海洋生態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專題調研報告》(下稱《報告》),對「十四五」期間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出建議。
  • 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的「施工圖」來了!有A股公司已深度...
    原標題: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的「施工圖」來了!有A股公司已深度參與 摘要 【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的「施工圖」來了!
  • 金曉劍:挺進中國海洋油氣深水時代
    金曉劍和他的團隊總結多個深水鑽井平臺改造設計和參與國外作業經驗,利用BERT模型平衡「效率、效益與風險」的關係,提出「南海級」新船型設計概念,提出針對南海、適應全球的第六代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海洋石油981」(以下簡稱「981」)。
  •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深海研究中心在青島藍谷啟動
    1月11日至12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2019學術年會在青島藍谷舉辦。期間,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宣布啟動建設深海研究中心,推動我國深海開發方面邁向更深層次。
  • 大連未來城市願景規劃:擬建海洋中心城市
    日前,大連啟動公示《大連2049城市願景規劃(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願景規劃」),除「開放創新之都」「浪漫海外名城」這些的目標外,大連再次強調,將建設「大氣磅礴兼具時尚浪漫氣質的海洋中心城市」。不只大連,與其相距緊密的天津、青島兩市亦有動作:近日,天津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實施方案》,明確天津將推動陸海統籌發展,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局長苟團年在述職中亦提到,將爭建國家「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海洋能源 深水網箱還能靠波浪能發電?
    如何將海洋波浪對網箱的破壞力,轉化為深水養殖生產急需的電力,這一技術難題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被攻破。&nbsp&nbsp&nbsp&nbsp目前,由浙江海洋學院研發的自升式平臺「海院1號」是波浪發電裝置利用海浪發電,攻克了多項重大關鍵技術,被專家認為是目前最穩定、實用的波浪能發電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