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加林覆蓋了地球陸地面積的11%!為何有人卻稱其為「風倒樹」?

2020-08-27 小帆求知

樹木,在植物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中有一種森林,是世界上第二大陸地生物群落!

這種森林,覆蓋了地球陸地面積的11%!

可為何有人卻將這森林裡面的樹,稱為「風倒樹」呢?

這外號怎麼聽,都有一些貶低的意思在裡面呢。

這是怎麼回事呢?

1.「好大一片樹!」

泰加林」是對一種森林的稱呼。

其實,這森林裡面的樹種都是一些很常見的樹。

比如說雲杉、冷杉、落葉松等等。

既然都是些平常的樹,為何要將這種森林單獨命名呢?

「泰加林」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2.「北國風光!」

之所以將這種森林單獨命名為「泰加林」。

主要是因為這些樹都生長在北方的極寒之地!

泰加林是世界上第二大陸地生物群落,面積達1700萬平方公裡。

佔地球陸地面積的11%!

有些朋友可能心裡會發問:那佔地第一的生物群落是什麼?

雖然這不是今天文章的主題,但還是可以告訴大家:

地球上第一大陸地生物群落,是沙漠和乾旱灌木叢!

泰加林最大的地區位於俄羅斯和加拿大。

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和加拿大的北部地區,氣溫都非常低。

冬季的時候,這些地方往往都是漫天白雪。

可就是在這嚴酷之地,卻生長著一大片充滿綠色生機的森林!

3.「一切為了抵禦嚴寒!」

泰加林裡的樹木,為了保持水分,葉片都縮小成針狀,

這樣可以儘量減少水分流失。

而且其表面還覆蓋著一層蠟。

為了防止積雪壓斷樹木,它們的形狀都是塔狀的。

這樣雪就可以順勢下滑,而不至於在樹頂積壓過多了!

同時為了在短暫的夏季能儘量多的進行光合作用,它們四季常綠,基本不落葉。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能在這酷寒之地生存下來!

其他的樹木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估計早就撐不下來了。

看來,生活在泰加林裡面的樹木個個都是「硬漢」呢!

可為何有些人,卻將其稱為「風倒樹」呢?

4.「顧好了樹葉,沒顧根!」

在北方酷寒之地,土壤層很薄。

土壤下面就是凍土層和石頭,這導致泰加林裡面的是樹,根系無法扎得很深!

這樣,這些樹木的根只能橫向生長,而且很淺。

當大風一吹的時候,沒有堅實的「根基」。

這些樹就只有「嗚呼哀哉」了!

「風倒樹」的名稱,就是這麼來的。

還好,泰加林裡面的樹木,生長的都比較密。

雖然某些外圍的樹木見風就倒!

但是,在集體力量的相互支撐下,

大部分樹木還是依然挺立在這嚴酷的風雪之中!

信息紛擾,不如學點知識!關注帳號,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泰加林覆蓋了地球陸地面積的11%!為何有人卻稱其為「風倒樹」?
    這種森林,覆蓋了地球陸地面積的11%!可為何有人卻將這森林裡面的樹,稱為「風倒樹」呢?這外號怎麼聽,都有一些貶低的意思在裡面呢。這是怎麼回事呢? 1.「好大一片樹!」「泰加林」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2.「北國風光!」之所以將這種森林單獨命名為「泰加林」。主要是因為這些樹都生長在北方的極寒之地!
  • 【今日頭條】為什麼亞寒帶針葉林又叫泰加林?關於泰加林的地理密碼!
    由於松樹和落葉松喜陽,組成的針葉林也較稀疏,林內光線比較明亮,所以稱其為「明亮針葉林」;而雲杉林和冷杉林屬於較耐陰溼的樹種,比較鬱閉,林內較陰暗,故稱「陰暗針葉林」。世界上其它大多數的針葉林也都屬於暗針葉林,北美洲就分布著大面積的暗針葉林。
  • 評估報告稱北極變暖趨勢增強 冰雪覆蓋面積減少
    美媒稱,科學家8日在對北極地區的年度評估中說,北極地區在2020年繼續堅定不移地轉向新的氣候,因為該地區幾乎創紀錄的變暖效應驟增,冰雪覆蓋面積減少,極端野火事件增多。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8日報導,阿拉斯加大學氣候專家、這份評估報告的編者之一裡克·託曼說,報告「描述的北極地區繼續沿著一條更加溫暖、不那麼冰凍、經歷生物學變化的道路前進,其方式甚至在二三十年前都是難以想像的」。
  •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面積比地球所有陸地還大,但其危機已逐漸到來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面積比地球所有陸地還大,但其危機已逐漸到來說到地球上的海洋,我們都知道我們有四個海洋,七大洲,但儘管後者的數量似乎很多,誰知道事實上,地球的表面積大於陸地面積。說到大海,沒有比太平洋更好的地方了。
  • 每日一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和泰加林
    泰加林一般以日均溫連續5天≥10℃的天數計算其生長期。泰加林原是指西西伯利亞帶有沼澤化的針葉林,現泛指亞寒帶的針葉林。泰加林的分布(如下圖所示)從大陸的東海岸一直到西海岸,形成壯觀的茫茫林海,幾乎跨了半個地球。(1)根據泰加林分布的緯度位置,指出其生長習性。
  • 如果地球海洋面積變成陸地,會發生什麼變化?人類還能生存嗎?
    最開始地球的環境和現在環境大不相同,自從人類出現之後,地球開始發生了變化,如果從其他星球的角度上來觀看,你會發現地球已經黯淡一片,這全都是因為地球上空被各種溫室氣體覆蓋。地球上超過70%左右的面積都被海洋包裹,陸地佔據面積少之又少,那麼最早期的水資源又是從何而來的?在科學界內沒有最直接的證據,能夠地球水資源究竟從何而來?有人說地球上的水資源有可能來自彗星撞擊地球,是隕石帶來的水資源,也有一小部分科學家們認為,地球出生的時候自身攜帶水,不管怎樣地球上超過70%面積都是海洋。
  • 如果地球表面71%的面積變成了陸地,人類還能夠生存下去嗎?
    不管如何,70%的海洋面積孕育了地球這顆美麗的生命星球。於是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地球表面70%的面積是陸地,世界會變成什麼樣?人類還能夠生存下去嗎?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的對倒,對於地球生態的影響無疑會非常嚴重,雖然那個時候地球還有30%的海洋面積,還能夠維持生命的基本生存條件,但是海洋面積大幅減少之後,環境會變得非常乾旱少雨。我們都知道,由於海洋的存在,地球的環境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溼潤的,一個溼潤的生態環境對於生命以及人類的生存非常重要。
  • 北半球的陸地面積竟然是南半球的兩倍,南半球陸地僅佔五分之一!
    北半球的陸地面積竟然是南半球的兩倍,南半球陸地面積僅佔五分之一! 地球表面分為海洋和陸地兩大部分。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積達3.61億平方千米,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面積有1.49億平方千米,約佔地球表面積的29%。因此,地球有了「水行星」之稱。
  • 【科普】北極-地球自轉軸的北端
    泰加林帶。萬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約1200萬平方千米。而如果以植物種類的分布來劃定北極,把全部泰加林帶歸入北極範圍,北極地區的面積就將超過4000萬平方千米。如夢似幻的北極----全球見識北極氣候北冰洋的冬季從11
  • 科學家公布地球森林覆蓋面積圖像,中國在好轉,亞馬遜雨林在縮減
    有說法認為,如果人類當初沒有逐漸從自然界脫離出來,那麼地球的自然環境情況也不會發展到今天這樣的這樣。換而言之,人類活動給地球自然環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早期人類為了糧食必須開荒種地,工業化革命開啟之後,人類對於自然資源的索取就越發不可收拾。
  • 假如海洋和陸地的面積顛倒,地球上還會出現人類嗎?
    就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張地球的外部照片誕生了。不過此時的照片還是黑白照片,難以分辨顏色,不過也可看到地球的形狀是不規則的橢圓狀。隨著科技的逐漸進步,地球的表面顏色也為世人所知了,那是蔚藍色。蔚藍色,是海洋的顏色,這便表明了地球表面海洋所佔據的面積比較大。「七分海洋,三分陸地」,是地面的分布格局。
  • 如果地球陸地和海洋的面積比例顛倒,對地球會有什麼影響?
    地球是太陽系一顆美麗的行星,也是目前唯一的一顆在星球表面擁有液態水的行星,地球表面的水匯聚到了一起,形成了浩瀚的海洋。地球表面可以分為海洋和陸地兩大部分,從而也形成了海洋生態系統和陸地生態系統兩大生態系統。
  • 走進地球之冠——北極
    艾其普賽米亞冰川是格陵蘭島少數幾個最美冰川之一,整個冰川正面寬達3.4公裡。包括極區北冰洋、邊緣陸地海岸帶及島嶼、北極苔原和最外側的泰加林帶。北極地區的總面積為2100萬平方公裡,其中陸地部分佔800萬平方公裡。北極與南極一樣有極晝和極夜現象,越接近北極點越明顯。北極地區天氣酷冷,終年只有很短的時間氣溫高過0℃,冬天是漫長、寒冷和黑暗的,每年從11月開始,有近半年時間將是完全看不見太陽的日子,處於極夜的黑暗中,溫度會降到-50℃左右。
  • 今年七月覆蓋北冰洋的「北極冰蓋」,為有記錄以來同期最小面積
    地球的南北兩極地區,是全球平均氣溫最低的區域,南極點附近是陸地,也就是南極大陸,大陸上覆蓋了厚厚的冰川,平均厚度在2000至2500米之間,這裡覆蓋了全球數量最為龐大的冰川,約佔地表冰川總量的90%。而北極點附近地區是廣闊的北冰洋,所以「北極冰蓋」實際上就是覆蓋在北冰洋洋面上的浮冰,不過通常面積也十分巨大,有時候覆蓋面積也會超過1000萬平方千米。地球上的水體在不斷的運動之中,我們稱為「水循環」,同樣道理全球的冰川也在不停的變化之中。
  • 如果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顛倒互換,對人類的生存會產生什麼影響?
    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有一個朋友提出了這樣一個有趣的話題:如果地球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顛倒互換,對人類的生存會產生什麼影響?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一顆美麗的藍色星球,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地球表面71%的面積是海洋,陸地面積只有29%。如果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顛倒互換,海洋變成了29%,陸地變成了71%,對於地球的生態和人類的生存發展是否更好呢?
  • 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哪裡?專家稱南北半球各不同
    專家稱南北半球各不同   2003年1月17日15:0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17日電 據中央氣象臺援引專家的觀點指出,一般說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在高山之巔和極地區域。
  • 幾十億年來,地球上的海洋為何總是不能淹沒陸地?
    其實是可以淹沒的,現在海平面由於兩極冰川融化其實已經在抬高了,只不過地球上的水資源有限,且地球體積太大,並不能淹沒海拔高的地區而已,其實個大洋底淹沒的陸地其實也十分廣泛呢,只是在水下,大家可能並沒有多大關注。
  • 比喀納斯的泰加林還要讓人驚喜的是?
    有很多人讚嘆過喀納斯深秋時節層林盡染的泰加林,但今天我想給你強烈安利喀納斯的「湖泊們」,他們和泰加林相比,更讓人驚喜!-喀納斯湖-變色湖喀納斯湖,位於阿爾泰山主峰友誼峰南坡,是一個典型的冰川湖,為30萬-35萬年前,古冰川終磧壟堵塞喀納斯河道而形成的冰川堰塞湖。喀納斯湖形成於距今約20萬年前後,形如彎月,海拔1374米,長約24.5公裡,平均水深120米,它是中國最深的高山淡水湖泊。而且喀納斯湖又稱變色湖,因為湖水在不同的季節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 地理小常識:地球陸地上分布面積最廣的巖石類型
    那地球陸地上分布面積最廣的巖石類型是誰呢?沒錯,就是沉積巖。沉積巖約佔地球表面巖石的75﹪,而在我國更達 77 . 3 % ;其中最多的是頁巖,其次為砂巖和石灰巖。那沉積巖是怎麼形成的呢?它需要一個漫長的形成過程。
  • 中國森林覆蓋面積在增多,亞馬遜雨林卻在縮減,這是為什麼?
    亞馬遜熱帶雨林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平原,亞馬遜熱帶雨林佔據了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亞馬遜雨林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肺」和「綠色心臟」。但是最近科學家公布地球森林覆蓋面積的圖像,發現地球的森林覆蓋率在逐步增加,其中中國的增長速度最為領先,但是亞馬遜雨林這些年的面積卻不斷發生萎縮現象。其實我國在上世80年代就已經確立了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所以恢復森林面積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美國宇航局曾多次利用人造衛星對地球綠地覆蓋情況進行拍攝,其中發現中國的森林覆蓋面積每年都在增長,而且幾乎是一年比一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