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岸偶聯反應(Negishi coupling)

2021-03-03 有機合成

利用有機鋰化合物或格氏試劑的熊田偶聯反應,應用於複雜化合物的合成時,因為反應活性非常高,很少有不發生副反應的情況。用氯化鋅(ZnCl2) 的遷移金屬化產生的有機鋅試劑可以使反應在溫和條件下平穩進行而減少副產生物,利用有機鋅試劑的偶聯反應稱為根岸偶聯反應。

・反應性一般比較好、對烷基(sp3) 的鋅化合物也能使用,官能團兼容性好。

・ 使用有機鋁或有機鋯的偶聯反應也被稱為根岸偶聯反應。


・King, A. O.; Okukado, N.; Negishi, E. J. Chem. Soc., Chem. Commun. 1977, 683. DOI:10.1039/C39770000683
・Negishi, E; King, A. O.; Okukado, N. J. Org. Chem. 1977, 42, 1821. DOI: 10.1021/jo00430a041
・Negishi, E. Acc. Chem. Res. 1982, 15, 340. DOI: 10.1021/ar00083a001
・Erdik, E. Tetrahedron 1992, 48, 9577. doi:10.1016/S0040-4020(01)81181-9
・Knochel, P.; Singer, R. D. Chem. Rev. 1993, 93, 2117. DOI: 10.1021/cr00022a008
・Negishi, E. et al. Aldrichimica Acta 2005, 38, 71. [PDF]
・Pd-Catalyzed Cross Coupling in Total Synthesis: Nicolaou, K. C.; Bulger, P. G.; Sarlah, D. Angew. Chem. Int. Ed. 2005, 44, 4442. doi:10.1002/anie.200500368


基本的反應機理和其他的偶聯反應相同 (參考文件:J. Am. Chem. Soc. 2007, 129, 3508.)




Scabronine G的合成[1]


通常二級滷代烷參與反應時β-氫消除非常快,使這類物質的偶聯反應非常困難。近年來,也發現報導了能催化二級滷代烷偶聯的催化劑。下面是Fu group發明的不對稱根岸偶聯反應。[2]





[1] Waters, S. P.; Tian, Y.; Li, Y.-M.; Danishefsky, S. J. J. Am. Chem. Soc. 2005, 127, 13514. DOI:10.1021/ja055220x
[2] Arp, F. O.; Fu, G. C. J. Am. Chem. Soc. 2005, 127, 10482. DOI: 10.1021/ja053751f

轉自:化學空間

相關焦點

  • 銅催化的好氧氧化交叉偶聯反應研究取得新突破
    銅催化的好氧氧化交叉偶聯反應研究取得新突破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23:01:41 上海交通大學田金淼課題組與蘭州大學塗永強教授合作,在銅催化的好氧氧化交叉偶聯反應的研究中取得一項新突破
  • Cu催化(雜)芳基氯化物和溴化物的偶聯反應組裝α-(雜)芳腈
    Cu催化(雜)芳基氯化物和溴化物的偶聯反應組裝α-(雜)芳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3 15:22:56 近日,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教授Dawei Ma及其研究小組的最新研究提出了銅催化
  • 布赫瓦爾德-哈特維希偶聯反應(Buchwald-Hartwig cross coupling)
  • 通過成環C-H/C-H偶聯反應四步全合成(±)-Russujaponol F
    通過成環C-H/C-H偶聯反應四步全合成(±)-Russujaponol F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29:47 近日,美國Scripps研究所餘金權課題組通過成環
  • 有機人名反應——Hiyama-Denmark偶聯
    Hiyama-Denmark偶聯(Hiyama-Denmark Coupling)Hiyama-Denmark偶聯反應是Hiyama偶聯反應的改進,在這種偶聯反應中,鈀催化的脫質子化矽醇與乙烯基和芳基滷化物偶聯生成交叉偶聯產物。
  • 配體控制Suzuki偶聯反應位點的選擇性
    Pd催化的交叉偶聯在反應的後期將芳基取代基安裝到完全組裝的吡唑上的有用方法之一。特別是,位點選擇性交叉偶聯多滷代吡唑是製備多取代吡唑的有效的方法,其能夠生產具有來自普通中間體的各種取代基的吡唑。最近來自日本北裡大學(Kitasato University)的Hideaki Fujii團隊報導了4-Br-5-OTf取代的吡唑在配體調控下進行選擇性的Suzuki反應,這也是第一個在吡唑4位進行選擇性偶聯反應的例子,因為吡唑的4位是被認為最不活潑的位置。
  • 反應失敗真不一定是你的錯!過期試劑,能毀掉經典的諾獎反應
    也正是其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貢獻,美國科學家理察-海克、日本科學家根岸英一和鈴木章分享了201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對應的三個是我們合成工作者耳熟能詳的Heck偶聯,Negishi偶聯,以及Suzuki偶聯。這三個反應都需要鈀和膦配體的參與(也有無配體反應),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文獻和Heck反應相關。
  • 用於電致磷光變色和可見光誘導交叉脫氫偶聯的磷光生物原材料
    用於電致磷光變色和可見光誘導交叉脫氫偶聯的磷光生物原材料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17:28 西安交通大學何剛團隊研究開發了用於電致磷光變色和可見光誘導交叉脫氫偶聯的磷光生物原材料
  • 過渡金屬催化劑難以實現的偶聯反應,它做到了!
    既然過渡金屬催化體系不適合雜芳香烴的C-C鍵偶聯,設計無過渡金屬參與的反應過程似乎更為可行。早在上世紀50年代,人們便發現將有機鋰試劑、格氏試劑等有機金屬試劑與亞碸類化合物混合,有機金屬試劑可對S(IV)中心親核進攻,經由氧代硫烷陰離子中間體,最終還原消除形成C-C鍵偶聯的產物,然而反應效率仍有待優化,很少用於有機合成反應中。
  • NCat有機胺催化的Suzuki-Miyaura偶聯
    >Organic Amine Catalyzed Suzuki-Miyaura Cross-Coupling between Aryl Bromides and Aryl Boronic AcidsHua-Jian Xu (合肥工業大學)&Hai-Zhu Yu(安徽大學)Suzuki-Miyaura偶聯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科學家發現G蛋白偶聯受體的工作機制
    異源三聚體G蛋白主要有四個家族: Gi/o, Gs, Gq/11, G12/13, 它們所介導和調控的細胞質信號級聯反應在哺乳動物細胞功能的各個方面都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1-3】。研究發現,單個GPCR可以同時激活一個以上的G蛋白家族,並且具有不同的效率。表現出最高的效率和最快的動力學特性的稱為「初級偶聯」,而表現出較低的效率或較慢的動力學特性的則稱為「次級偶聯」。
  • Scripps研究所合作報導電化學的酮和烯烴的還原偶聯反應
    另一種極性反轉策略可以經還原性單電子方法使酮成為親核基團,然後與烯烴偶聯。但是未活化的酮和烯烴的分子間還原偶聯反應仍未見報導。僅Shono課題組報導了它們的分子內偶聯反應,以及幾個分子間的實例(Figure 1D)。
  • 立體專一性的碳(sp2)-碳(sp3)偶聯反應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過渡金屬催化立體選擇性或專一性的偶聯反應有了較快的發展,但仍然存在過渡金屬催化劑用量大、手性控制不佳等局限。傳統的SN2反應也是實現立體專一性碳(sp2)-碳(sp3)間偶聯的重要手段,但由於採用高活性的鋰試劑或格式試劑,往往需要很低的溫度,而且官能團兼容性較差。
  • 光促進的碘代碳硼烷與端炔的交叉偶聯反應
    其中,過渡金屬催化的滷代物與端炔的交叉偶聯反應是一種常見的炔基化方法。然而,在無過渡金屬催化劑作用下,用光來實現這類反應的研究非常有限,也具挑戰性。碳硼烷是一類由硼、碳和氫原子組成的多面體簇合物。已知的碳硼烷炔基化方法包括過渡金屬催化的B(cage)-C(sp)交叉偶聯反應、金屬促進的C(cage)-C(sp)交叉偶聯反應以及十硼烷和二炔的加成反應(圖1)。後兩種方法都有底物的局限性。
  • 拓展G蛋白和G蛋白偶聯受體相互作用「圖譜」
    來自日本海德堡大學和仙臺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新生物技術方法研究人類細胞如何對外部信號進行反應和進一步處理。
  • 封面文章:藥明康德開發出適於DEL的可見光介導的脫羧偶聯反應
    該方法採用α-胺基酸和羰基化合物分別作為親核部分和親電部分,實現了光氧化還原介導的sp3碳碳鍵偶聯反應,具有條件溫和、高效且底物適用性廣等特點,未來可實現百萬級化合物的合成,在DEL庫的構建中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
  • 保護基對於偶聯反應的影響
    Scheme 1,原始路線關於中間體7的合成如圖所示,中間體7的合成最開始的想法是通過6,6a或者6b和一個苯硼酸的Suzuki偶聯來達成目的通過篩查發現,要麼是生成掉滷素的副產物要麼就是不反應。後來考慮如果用強一點的拉電子基(甲酯代替酚羥基)的硼酸是不是就可以和活性高一點的碘代物反應?結果發現還是不盡如人意,只有痕量的產物生成。(Table1)Table 1, Boc基團的Suzuki篩選
  • Sulfones for Modular Radical Cross-Coupling
    > ChemRxiv 2017,DOI: 10.26434/chemrxiv.5715106.v1                            ◆Cross-coupling
  • 通過矽的交叉偶聯實現擴環反應合成多元苯甲矽環(六-八環)
    而合成此類骨架的典型方法存在以下弊端,如通用性低、反應條件苟刻、需要多步反應等。因此,迫切需要開發一種通用且高效的策略合成此類骨架。(圖片來源:Angew. Chem. Int. Ed.)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鈀催化的Hiyama-Denmark交叉偶聯反應已成為一種高效構建碳-碳新鍵的策略(Figure 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