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基對於偶聯反應的影響

2021-02-20 蘇州漢德

Scheme 1,原始路線關於中間體7的合成

如圖所示,中間體7的合成最開始的想法是通過66a或者6b和一個苯硼酸的Suzuki偶聯來達成目的。通過篩查發現,要麼是生成掉滷素的副產物要麼就是不反應。後來考慮如果用強一點的拉電子基(甲酯代替酚羥基)的硼酸是不是就可以和活性高一點的碘代物反應?結果發現還是不盡如人意,只有痕量的產物生成。(Table1)

Table 1, Boc基團的Suzuki篩選

接下來,就想到了是否可以通過改變Pd的價態來促進該反應呢(就是用0價或者2價鈀)?結果發現同樣的鹼和溶劑,PdCl2(dppf) 的收率確實比Pd(PPh3)4高了接近35%。(相對上面的條件下同時加入了甲醇)。但是不幸的是,當反應放大到克級的時候,收率就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就猜想是否是Boc的大位阻影響了該反應的有效進行呢?後面用位阻小一點的PMB就驗證了該猜想。雖然通過更換PMB保護基把收率提高到了85%,卻發現在標準條件下的脫PMB(DDQ或者三氟乙酸)都得不到理想的結果。最後通過把PMB更換為同樣位阻大小的SEM,然後用TBAF就可以簡單的脫掉。

Table 2, Pd的篩選

Scheme 2, PMB和SEM的比較

蘇州漢德創宏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常年招聘:有機合成研究員(路線篩選、工藝開發)、工藝研究員(流化學、電化學、酶化學、公斤級放大)、安全專員(工藝安全測試)、分析研究員(分析方法開發)、生產技術員(中試放大)、QC專員、QA專員、設備工程師等。有意向請聯繫15962157716(微信同號)

 

掃碼加入漢德學苑,一起學習成長:

點擊閱讀更多內容:

1.工藝開發(工藝開發,工藝設計,連續流,酶催化,工藝轉移)

2.安全管理(實驗室安全,工藝安全管理,人身安全,行為安全,職業安全,化學安全,生產安全)

3.工藝安全(基於安全的工藝優化,基於安全數據的中試生產)

4.實用好玩(實驗技巧,單元操作,設備基礎,工程放大)

相關焦點

  • 有機人名反應——Hiyama-Denmark偶聯
    Hiyama-Denmark偶聯(Hiyama-Denmark Coupling)Hiyama-Denmark偶聯反應是Hiyama偶聯反應的改進,在這種偶聯反應中,鈀催化的脫質子化矽醇與乙烯基和芳基滷化物偶聯生成交叉偶聯產物。
  • 配體控制Suzuki偶聯反應位點的選擇性
    Pd催化的交叉偶聯在反應的後期將芳基取代基安裝到完全組裝的吡唑上的有用方法之一。特別是,位點選擇性交叉偶聯多滷代吡唑是製備多取代吡唑的有效的方法,其能夠生產具有來自普通中間體的各種取代基的吡唑。作者用吡唑2a和苯硼酸作為模板底物考察了配體對反應的影響,在優化過程中,作者發現當使用Pd(OAc)2作為鈀源,使用Amphos作為配體時,主要得到的是4-溴參與偶聯的產物,反應的選擇性非常好。而當使用三苯基膦作為配體時主要得到的是5-OTf位點的偶聯產物,反應的選擇性同樣非常優秀。
  • 銥催化的乙烯基疊氮化物和外消旋烯丙基碳酸酯的高度對映選擇性偶聯反應
    乙烯基疊氮化物,即包含共軛烯烴和疊氮化物部分的分子。由於最近開發了更方便的合成方法,因此疊氮化乙烯基化學越來越受到合成化學家的關注。自從Chiba開創性的工作以來,Lewis /Brønsted促進了疊氮化乙烯和C-親電試劑(即醛,亞胺,炔丙醇,對醌甲基化物)的酸偶聯反應,並成為直接解決醯胺和腈的方法。作者設想,路易斯酸和手性過渡金屬的協同催化作用可能促進乙烯基疊氮化物和C-親電試劑的不對稱偶聯。
  • 芳基羧酸的脫羧硼酯化反應
    然而,脫羧轉化為硼酸或硼酯的反應仍受制於芳基羧酸的種類和轉化類型。限制因素主要是過渡金屬(Cu,Ag,Pd)催化氧化還原脫羧需要較高的活化能。最近,氧化還原脫羧的新方法如通過光氧化還原催化或通過引入氧化還原的活化基團(如NHPI酯)等已逐漸應用於脂肪族羧酸的交叉偶聯反應中。雖然這些新方法主要用於脂肪族羧酸脫羧偶聯,但本文作者推測其也能應用到較難的芳基和烯基羧酸脫羧偶聯中。
  • Cu催化(雜)芳基氯化物和溴化物的偶聯反應組裝α-(雜)芳腈
    Cu催化(雜)芳基氯化物和溴化物的偶聯反應組裝α-(雜)芳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3 15:22:56 近日,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教授Dawei Ma及其研究小組的最新研究提出了銅催化
  • Scripps研究所合作報導電化學的酮和烯烴的還原偶聯反應
    酮與強親核劑(如RMgX或RLi)的加成反應是製備叔醇的教科書式方法。然而由于格氏試劑的化學選擇性較低,酮底物上的其他官能團通常需要使用保護基,這間接導致合成效率降低(Figure 1B)。另一種極性反轉策略可以經還原性單電子方法使酮成為親核基團,然後與烯烴偶聯。但是未活化的酮和烯烴的分子間還原偶聯反應仍未見報導。
  • 過渡金屬催化劑難以實現的偶聯反應,它做到了!
    過渡金屬催化芳基C-C鍵的偶聯反應通常涉及(擬)滷代芳香烴對過渡金屬中心氧化加成,隨後與芳基硼酸、芳基金屬試劑(如芳基格氏試劑、芳基鋅試劑、芳基錫試劑)等發生轉金屬化,形成雙芳基配位的過渡金屬配合物,最終還原消除得到聯芳香烴產物,與此同時重生催化劑活性物種。儘管這一催化循環過程廣為人知,且發展已較為成熟,但用於設計芳基C-C鍵的形成反應時底物適用範圍仍舊存在一定的局限。
  • 立體專一性的碳(sp2)-碳(sp3)偶聯反應研究獲進展
    由於烯基/芳基硼酸的親核性較弱,它們常常應用於過渡金屬催化的偶聯反應中,或對π體系進行加成,如Petasis Borono-Mannich反應。利用烯基/芳基硼酸作為親核試劑進行立體專一性的SN2反應未曾有過報導。
  • 川師大曹鵬:烯基疊氮參與的不對稱烯丙基烷基化反應
    由於其烯醇碳負離子具有「硬」的親核性,乙醯胺和乙腈很難用於催化不對稱反應。尤其是乙腈參與的高對映選擇性的碳碳鍵偶聯反應仍未報導。過渡金屬催化的不對稱烯丙基烷基化(AAA)反應是一種有效的合成手性化合物的方法。Ir催化的羰基化合物的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是構建碳手性中心的最重要方法之一。丙二酸酯、丙二腈等羰基衍生物由於易形成穩定的碳負離子,可以直接參與AAA反應。
  • 封面文章:藥明康德開發出適於DEL的可見光介導的脫羧偶聯反應
    在合成DNA編碼化合物庫的過程中,最大挑戰之一就是DEL分子中的DNA部分限制了可用的有機化學反應類型,很大程度影響了化合物庫的化學空間多樣性。因此,開發DNA兼容的化學反應,是構建具有多樣性化合物庫的關鍵。
  • 清華羅三中課題組Angew:第一例催化不對稱烯胺-苯炔的偶聯反應
    近日,清華大學羅三中教授課題組在Angew發表論文,報導了一種電化學氧化生成苯炔和環己炔中間體的方法,並成功與手性伯胺催化相結合,從而實現第一例催化不對稱烯胺-苯炔(環己炔)的偶聯反應。研究發現乙酸鈷可穩定原位生成的芳炔中間體並促進其與烯胺的偶聯。此外,該催化體系可用於構建具有季碳手性中心的α-芳基或環己烯衍生物。
  • 光促進的碘代碳硼烷與端炔的交叉偶聯反應
    其中,過渡金屬催化的滷代物與端炔的交叉偶聯反應是一種常見的炔基化方法。然而,在無過渡金屬催化劑作用下,用光來實現這類反應的研究非常有限,也具挑戰性。碳硼烷是一類由硼、碳和氫原子組成的多面體簇合物。例如,炔基碳硼烷作為重要的功能砌塊廣泛應用於光電材料、納米載體以及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等領域。因此,發展簡單、高效的方法來合成炔基取代的碳硼烷化合物有著重要的意義。已知的碳硼烷炔基化方法包括過渡金屬催化的B(cage)-C(sp)交叉偶聯反應、金屬促進的C(cage)-C(sp)交叉偶聯反應以及十硼烷和二炔的加成反應(圖1)。後兩種方法都有底物的局限性。
  • 常用保護基試劑---二苯甲酮亞胺
    二苯甲酮亞胺是一種常用的試劑,可以用作伯胺的保護基團。特別是在胺基酸化學中應用較廣,也可與芳基滷代物反應製備芳胺。伯胺保護反應 該試劑是一個有效的伯胺保護試劑。在二氯甲烷溶劑中,它與伯胺鹽酸鹽(包括胺基酸)在溫和條件下反應可以得到氨基保護產物。如式1所示[1]:這種N-保護胺基酸是非常有用的中間體[2~4]。
  • 根岸偶聯反應(Negishi coupling)
    利用有機鋰化合物或格氏試劑的熊田偶聯反應,應用於複雜化合物的合成時,因為反應活性非常高,很少有不發生副反應的情況。用氯化鋅(ZnCl2) 的遷移金屬化產生的有機鋅試劑可以使反應在溫和條件下平穩進行而減少副產生物,利用有機鋅試劑的偶聯反應稱為根岸偶聯反應。・反應性一般比較好、對烷基(sp3) 的鋅化合物也能使用,官能團兼容性好。・ 使用有機鋁或有機鋯的偶聯反應也被稱為根岸偶聯反應。
  • 銅催化的好氧氧化交叉偶聯反應研究取得新突破
    銅催化的好氧氧化交叉偶聯反應研究取得新突破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23:01:41 上海交通大學田金淼課題組與蘭州大學塗永強教授合作,在銅催化的好氧氧化交叉偶聯反應的研究中取得一項新突破
  • Angew:鎳催化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區域和對映選擇性烯基化反應
    同時,鎳催化劑具有低成本且易獲得多種氧化態的優點,已廣泛用於偶聯反應中。近期,已報導通過氫化鎳催化,實現烯烴的遠程加氫官能團化的反應,如在遠端或近端C(sp3)-H位的芳基化、烷基化、硫醇化和胺化(Figure 1a)。在還原過程中,選擇性官能化取決於以下假設,即交叉偶聯底物可以選擇性地捕獲烯烴加氫金屬化生成的烷基鎳中間體,然後進行鏈行走。
  • 四川大學曾小明課題組JACS:Cr-催化醚與酯的交叉還原偶聯
    儘管芳基滷代物的自還原偶聯反應在2世紀初就被報導,然而高效的交叉還原偶聯反應則更具挑戰,該領域的進展也較為緩慢,其中的一大挑戰便在於較難避免的自身偶聯反應。該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滷代物的交叉偶聯,而對於酚類衍生物則研究較少。與傳統的滷代物相比,酚類衍生物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而且較為便宜,對環境也較為友好。因此,若能發展酚類衍生物的交叉偶聯反應,則無疑是更有價值的。
  • 通過成環C-H/C-H偶聯反應四步全合成(±)-Russujaponol F
    通過成環C-H/C-H偶聯反應四步全合成(±)-Russujaponol F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29:47 近日,美國Scripps研究所餘金權課題組通過成環
  • 通過矽的交叉偶聯實現擴環反應合成多元苯甲矽環(六-八環)
    而合成此類骨架的典型方法存在以下弊端,如通用性低、反應條件苟刻、需要多步反應等。因此,迫切需要開發一種通用且高效的策略合成此類骨架。(圖片來源:Angew. Chem. Int. Ed.)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鈀催化的Hiyama-Denmark交叉偶聯反應已成為一種高效構建碳-碳新鍵的策略(Figure 1b)。
  • 鎳催化烯基溴化物與烯烴的區域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苄基烯基化反應
    該反應以容易獲得的烯烴為原料,可在較遠的位置選擇性地實現C(sp3)-H官能團化。由於低價位容易獲得多種氧化態,以及交叉偶聯化學,最近已證明鎳氫催化烯烴的遠程加氫官能化可以實現一系列的官能化反應。這些反應包括在遠端或近端C(sp3)-H位置的芳基化,烷基化,硫醇化和胺化反應(圖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