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曾小明課題組JACS:Cr-催化醚與酯的交叉還原偶聯

2020-12-06 騰訊網

導讀

酚類衍生物的交叉還原偶聯反應一直以來都充滿著挑戰。最近,四川大學化學院的曾小明課題組在JACS上報導了首例Cr-催化醚與酯的交叉還原偶聯,文章DOI:10.1021/jacs.0c00283。

跳轉閱讀化學加搜索:2萬多家企業,300多萬產品,1.2億條化合物數據……

近些年來,過渡金屬催化的交叉偶聯反應逐漸發展成為構建C-C鍵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其中,交叉還原偶聯反應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儘管芳基滷代物的自還原偶聯反應在2世紀初就被報導,然而高效的交叉還原偶聯反應則更具挑戰,該領域的進展也較為緩慢,其中的一大挑戰便在於較難避免的自身偶聯反應。該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滷代物的交叉偶聯,而對於酚類衍生物則研究較少。與傳統的滷代物相比,酚類衍生物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而且較為便宜,對環境也較為友好。因此,若能發展酚類衍生物的交叉偶聯反應,則無疑是更有價值的。在之前的研究中,Weix課題組通過雙金屬協同催化策略實現了芳基三氟甲磺酸酯與芳基滷代物的交叉還原偶聯反應(圖1a),復旦大學施章傑課題組也報導了二苄醚的脫氧還原反應(圖1b)。受這些工作的啟示,四川大學曾小明課題組嘗試實現兩分子不同的酚類衍生物的還原交叉偶聯反應(圖1c)。最近,他們從芳基甲基醚和芳基酯出發,採用二價Cr作催化劑前體,吡啶作配體,Mg作還原劑,實現了該過程。該工作於近日發表在化學頂級期刊J. Am. Chem. Soc.上。

圖1:過渡金屬催化的交叉還原偶聯(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首先,作者選用1a2a/2b作為模型底物,對催化劑、配體、還原劑等條件進行了篩選,其中1a的亞胺官能團是反應的導向基。當使用CrCl2作催化劑前體、dtbpy作配體、Mg作還原劑在4oC反應48 h後,該反應以88%的收率得到目標產物3a為最優反應條件(圖2)。

圖2:條件篩選(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隨後,基於如上的最優條件,作者先對芳基醚的底物範圍進行了考察。不難看出,底物的適用範圍廣,反應產率高(圖3)。多種官能團如氟、甲氧基、苄氧基、酯基等都可以兼容。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雌酮類骨架分子3u,反應也可以獲得55%的收率,顯示了該方法的潛在應用性。

圖3:芳基醚的適用範圍(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除了芳基甲基醚外,作者還考察了不同類型的芳基酯的反應情況(圖4)。多種取代基或官能團如三元環、矽基、縮醛、甲氧基、滷素等都可以獲得較好的兼容性。對於C-O鍵斷裂而言,相對於萘骨架上的C-O鍵,普通芳環上的C-O鍵斷裂則要困難的多。在此,作者證明了除了萘基酯,普通的聯苯類、苯類骨架上的C-O鍵也可以斷裂從而發生交叉偶聯反應,充分證明了Cr-催化的高效性。

圖4:酯的適用範圍(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為了進一步證明該方法的實用性,作者還考察了環醚類C-O鍵的反應情況。在標準反應條件下,化合物4可通過先開環後交叉偶聯的策略,實現了含羥基苯甲醛類化合物56的構建(圖5)。需要指出的是,對於含兩種C-O鍵的胡椒環骨架分子,只有鄰近亞胺的C-O鍵發生交叉偶聯反應,進一步證實了導向策略在該反應中的重要性。

圖5:環醚類底物的反應情況(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為了研究反應的機理,作者還做了如下一系列的實驗(圖6)。通過製備的低價Cr與1a作用再加氘水淬滅,反應可生成氘代產物D-7和自偶聯產物8(eq-1)。而不加Cr,則觀察不到這兩種產物。通過投入2a1a2a的對比實驗則證明了Cr在反應中先與芳基醚的C-O鍵作用(eq-2和eq-3)。另外,作者也考察了不同還原劑對該反應的影響(eq-4)。作者指出,目前做的相關機理實驗還不夠完善,未來還需要作進一步深入的研究。

圖6:機理研究(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基於作者過去在該領域的研究、相關機理研究實驗和DFT理論計算,作者提出了如下可能的機理(圖7):Cr(II)在Mg還原下可生成四配位的活性催化物種IN1,後者可在亞胺導向下與芳基醚的C-O鍵經過渡態TS1發生氧化加成生成中間體IN3。IN3在Mg的還原下生成低價的Cr物種,而後酯基配位、經過渡態TS2發生氧化加成生成中間體IN5,後者經還原消除、配體交換得到目標產物並再生催化循環。

圖7:可能的機理(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總結:四川大學曾小明課題組利用Cr-催化的策略,實現了芳基醚和芳基羧酸酯的交叉還原偶聯反應。該工作採用鉻作催化劑,條件溫和,底物適用範圍廣泛。未來作者還將深入研究該反應的機理,並開發更多的Cr-催化的交叉還原偶聯反應。

文章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00283

撰稿人:疾風勁草

入駐化學加網快速通道,將與微信小程序同步展示

2萬多家化工醫藥企業已入駐

相關焦點

  • JACS鎳光氧化還原催化的對映選擇性C(sp3)–H醯基化
    近年來,過渡金屬和光氧化還原雙重催化方法已經成為構建化學鍵的有效工具。儘管研究人員在金屬-光氧還原催化領域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其對映選擇性的反應形式仍未得到充分探索,尤其是對於C(sp3)−H官能化而言。
  • 南方科技大學劉心元教授課題組JACS取得新進展
    與經典的C(sp2)−C(sp2)偶聯相比,烷基滷代物與有機硼試劑間的C(sp3)−C(sp2)偶聯反應研究較少,不對稱的例子更為少見。其中,貴金屬(Rh, Pd)催化的烷基滷代物的對映匯聚式Suzuki-Miyaura偶聯反應有一些報導。與貴金屬相比,第一周期過渡金屬廉價易得,儲量豐富。
  • 廈大徐海超課題組Angew: 脂肪族C-H與雜芳烴的光電化學交叉偶聯
    廈門大學徐海超教授課題組致力於利用有機電化學發展可持續的有機氧化還原反應。近年來,該課題組又將電化學與光化學結合完成了光電化學催化下雜環芳烴與有機三氟硼酸鹽和羧酸的烷基化反應 (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4592.;Angew. Chem. Int. Ed. DOI:10.1002/anie.202002900)。
  • Scripps研究所合作報導電化學的酮和烯烴的還原偶聯反應
    近來,有研究報導在Zr、Ti、Ru和Os催化體系和氫原子轉移(HAT)化學中,烯烴能夠作為與羰基化合物加成的前體,儘管目前仍沒有未活化酮的分子間加成的例子。另一種極性反轉策略可以經還原性單電子方法使酮成為親核基團,然後與烯烴偶聯。但是未活化的酮和烯烴的分子間還原偶聯反應仍未見報導。
  • JACS:Ni催化醇、滷代烴電催化C-C偶聯
    電催化學術QQ群:740997841有鑑於此,清華大學李超等報導了通過陽極氧化三苯基膦離子、陰極上進行Ni催化還原交叉偶聯,實現了一種有效構建C(sp2)-C(sp3)化學鍵的方法學,該方法中,醇、芳基溴能作為偶聯試劑,這種Ni催化成對電催化反應方法學展示了廣泛底物兼容性,對廣泛的官能團有兼容性,能夠對天然產物、藥物活性分子實現後期芳基化修飾。
  • 浙大陸展課題組JACS脂肪族末端炔烴的馬氏選擇性順序加氫/氫肼化
    近日,浙江大學陸展課題組開發了一種鈷催化的脂肪族炔烴的馬氏選擇性順序半加氫/氫肼化反應,可以獲得具有高度化學和區域選擇性的胺衍生物(Scheme 1b),該成果發表於近期J. Am. Chem. Soc.(DOI: 10.1021/jacs.0c07258)。
  • 理化所吳驪珠院士課題組JACS: 可見光催化下獲得雜芳胺
    近期,該課題組在可見光催化下實現了胺、羥胺和肼與雜芳基腈的偶聯得到雜芳胺,其成果發表在J. Am. Chem. Soc.(DOI:10.1021/jacs.0c07600)上。早在1900年代,人們發現了以過渡金屬催化實現胺和芳基滷化物(或擬滷化物)的偶聯。
  • JACS:雙重催化策略構建sp2-sp3和sp3-sp3骨架(β-鍵斷裂)
    DOI:10.1021/jacs.0c11172金屬催化交叉偶聯反應作為直接構建sp3體系的有效策略,可以增加結構的多樣性。目前,這些策略主要依賴於目標sp3位點的預功能化,如有機金屬、有機滷化物或C-O/C-N親電試劑等。雖然已成功實現未官能化的sp3 C-H或C-C鍵的構建,但由於其共價性質和方向性,sp3 C-C鍵的活化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
  • 深研院化生學院黃湧課題組實現首例非過渡金屬催化的Suzuki反應
    ,另闢蹊徑,提出了尋找有別於過渡金屬催化的偶聯過程,實現非過渡金屬催化或者無過渡金屬催化機制下的Suzuki偶聯反應的目標設想。針對該目標,黃湧課題組發展了新型有機硫醚類催化劑,實現了首例由非過渡金屬而是有機小分子作為催化劑的Suzuki偶聯反應,該成果近日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上,題為「A Transition-Metal-Free Suzuki-Type Cross-Coupling Reaction of Benzyl Halides and Boronic Acids via 1,2-Metallate Shift」
  • 浙大陸展課題組JACS:末端炔烴的馬氏選擇性順序加氫/氫肼化
    目前,已有多種合成胺的方法,如亞胺的親核加成、金屬催化的交叉偶聯和氮賓插入。過渡金屬催化的不飽和碳-碳鍵的氫胺化是合成胺衍生物最直接、最具原子經濟性的方法之一。炔烴是通過氫胺化和氫化組合來合成脂肪族胺衍生物的優勢底物(Scheme 1a)。2005年,Doye課題組以鈦配合物作為催化劑用苯胺和氫矽烷首次實現了炔烴的分子間還原氫胺化。
  • 康奈爾大學林松研究員JACS:電光催化還原——結合電和光達到超高...
    研究背景 在氧化還原反應的領域中,光催化和電催化這兩種策略都分別被廣泛應用到了氧化反應中。然而,這兩個策略在還原轉化中的應用,尤其是需要高還原電勢的反應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
  • 生物物理所等生物催化交叉偶聯-光碟機動滷代芳烴羥化脫滷酶研究獲進展
    生物物理所等生物催化交叉偶聯-光碟機動滷代芳烴羥化脫滷酶研究獲進展 2021-01-12 生物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精確構建納米催化材料用於揭示Suzuki交叉偶聯反應機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鈴木-宮浦(Suzuki-Miyaura)反應,又稱鈴木反應,是在外界鹼源作用下,有機硼化物與有機滷代物發生的交叉偶聯反應。該反應於1979年由日本化學家Suzuki Akira第一次報導,在有機化學與藥物化學中用途廣泛。
  • ...林松研究員JACS:電光催化還原——結合電和光達到超高還原電勢
    研究背景 在氧化還原反應的領域中,光催化和電催化這兩種策略都分別被廣泛應用到了氧化反應中。然而,這兩個策略在還原轉化中的應用,尤其是需要高還原電勢的反應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
  • 鎳催化苯甲醇的動態交叉親電芳基化反應
    鎳催化苯甲醇的動態交叉親電芳基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3 15:40:53 蘭州大學舒興中團隊報導了一種鎳催化苯甲醇的動態交叉親電芳基化反應策略。
  • 銅催化的好氧氧化交叉偶聯反應研究取得新突破
    銅催化的好氧氧化交叉偶聯反應研究取得新突破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23:01:41 上海交通大學田金淼課題組與蘭州大學塗永強教授合作,在銅催化的好氧氧化交叉偶聯反應的研究中取得一項新突破
  • 光促進的碘代碳硼烷與端炔的交叉偶聯反應
    其中,過渡金屬催化的滷代物與端炔的交叉偶聯反應是一種常見的炔基化方法。然而,在無過渡金屬催化劑作用下,用光來實現這類反應的研究非常有限,也具挑戰性。碳硼烷是一類由硼、碳和氫原子組成的多面體簇合物。已知的碳硼烷炔基化方法包括過渡金屬催化的B(cage)-C(sp)交叉偶聯反應、金屬促進的C(cage)-C(sp)交叉偶聯反應以及十硼烷和二炔的加成反應(圖1)。後兩種方法都有底物的局限性。
  • 華中師範大學在電催化還原CO2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O2RR)可以通過可再生能源電能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轉化為有價值的化學物質和燃料,對可再生能源的存儲和緩解氣候變化都至關重要,從而吸引了國際研究領域的廣泛關注,其中的關鍵是高效催化材料製備以及相關催化機理。
  • 催化周報:Nature、Science、Nat. Catal.、JACS、Angew等大合集
    為此,作者研究了一系列廉價的吡啶-硫醇鈷(III)絡合物作為CO2還原的電催化劑。研究了配體和質子源對活性的影響。聯吡啶-雙(2-吡啶硫醚基)鈷(III)-六氟磷酸酯是高選擇性甲酸生產的催化劑,其超低電勢為110 mV,TOF為10 s-1。詳細的電動分析與密度泛函理論相結合,建立了反應機理。
  • Angew:NHC催化實現烯烴的自由基醯基氟烷基化反應
    近日,成都大學四川抗生素工業研究所李俊龍教授課題組和成都中醫藥大學韓波教授課題組共同合作在Angew發表論文,報導了通過N-雜環卡賓有機催化多組分反應,實現烯烴與芳族醛、氟烷基試劑的自由基醯基氟烷基化反應。值得注意的是,該催化體系,包括苯乙烯、環狀內部烯烴、吲哚、乙烯基醚、乙烯基酯、未活化的簡單烯烴等,均體現較好的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