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察·費曼(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美國物理學家。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他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納米概念的人。
可事實上費曼的智商確實不高,只有120分,僅比平均水平高一點兒。聽到歐米雜誌把費曼稱作"世界上最聰明的人",費曼的母親回應道:"如果他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求上帝拯救這個世界吧!"
費曼的老師惠勒曾說過:只有通過教別人,才能讓自己學會。費曼的「以教為學」的學習方法就是:驗證你是否真正掌握一個知識,看你能否用直白淺顯的語言把複雜深奧的問題和知識講清楚。
費曼技巧的4個步驟:
一、選擇一個概念選一個你想弄明白的概念,寫在空白的筆記本或者紙的最上面。
二、解釋這個概念把解釋這個概念的東西寫成一句話,就像你在告訴一個完全不知道這個領域的菜鳥一樣。這一步可以讓你在闡釋這個概念的過程中,可以讓你明白你有沒有搞懂這個概念,並在這個過程中加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
三、解釋不了?當你發現你沒辦法解釋的時候,回到書上面去,或者找同學、找老師、找已經懂的人,把書上的概念再重新研究一遍,直到你能在紙上流暢地把這個概念解釋出來。
四、簡化語言、學會類比如果出現一個很學術的或抽象的詞語的時候,試著要麼平實化詞語,要麼學會用別的東西來類比它。
費曼認為,只有你把生澀難懂的知識用最平時的語言寫出來,並且能給你周圍的人講明白,那麼這個知識才是掌握的最好情況,也才能真正理解了這個知識。
那麼,中國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是以滿堂灌為主,所謂的知識點的掌握是靠大量的刷題生硬實現的。大多數孩子並沒有準確掌握和理解,那就更談不上學以致用了。
現狀的高中學生學習就是一項考入大學的任務,而不是把它作為提升自己,開拓視野,更好地認識世界的工具。往往都是「無意識」的學習,所以學習費曼就要學習他的「有意識」的學習態度,刻意的學習。
高中數學的學習,一共需要學生完成10本教材的學習。高中學校大都兩年時間把課講完,那就需要在既定的時間裡完成這些知識點的講解和消化吸收。短時間內,生吞活剝也許就是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
那麼,費曼學習法確實有其可取之處,我們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應該有意識地教給孩子。鍛鍊孩子的理解講解能力,但是在高中全段使用這種方法,確實很難做到。
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課前「五分鐘」,讓孩子做小老師,用最簡潔的語言解讀一個數學問題,講給同學們聽。嘗試「以教代學」,讓學生體會這種方法的效果,在逐漸在各個科目上使用。
費曼學習法,告訴我們要確定目標,然後堅定信念,擁有強烈的學習動機,使複雜問題簡單化,主動求學,把問題落實到紙面上,反覆模擬,類比學習,這些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的。
總之,如何科學地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並能實際應用所學解決問題,永遠是教育教學的課題。我們的各位同仁們也要多學習,大膽作為好在科學的方法的踐行者,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教育的科學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