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家艾瑞克·特林考斯從更新世人類化石中發現,當時人類存在有大量異常發育的現象,並在少部分現代人中也存在類似情況。
更新世人類發育異常的類型
從左到右:Tianyuan1號, Sunghir3號 和DolníVästonice15號股骨異常;
中間從上到下:Palomas23號下頜邊緣凸起,Rochereil3號腦腔隙,長的Sunghir1號鎖骨骨折,Malarnaud1號門齒發育不全
右邊從上到下:Shanidar1號骶管裂孔,Patud1號多細胞增殖,DolníVästonice16號顎裂
來源:艾瑞克·特林考斯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人類學家艾瑞克·特林考斯(Erik Trinkaus)發現,在更新世生活的人類中存在一種被他描述為「大量發育異常」的情況。在11月5日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文章中,他講述了自己對從中東和歐亞大陸一些地方發掘出的化石的研究,以及相關發現。
更新世距今大約260萬至11700年,跨越了整個末次冰期。之前的研究表明,現代人在這期間發展並走出了非洲。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特林考斯認為,人類在這期間同時經歷了各種各樣的身體結構上的變化。此次研究總共收集了66塊發現於不同地方的化石,其中大多數的化石都距今大約20萬年。他指出大部分的化石遺骸都來自於青年且代表了一些不同的人種。通過對這些化石的物理結構進行觀察,研究者發現這些化石中存在肱骨或腿骨彎曲、頭骨和下頜骨畸形等大量不尋常的畸形情況。如此大量的畸形數據引起了特林考斯的興趣,他將所有的數據整合起來,在所有研究對象中求取了一個平均值,並將這些結果與現代人的畸形情況進行了比較。
特林考斯在化石樣本中找到75個畸形的證據,同時還發現其中大約有三分之二的畸形現象同樣出現在了不到1%的現代人中。他還發現,這些畸形是由一些如血液障礙、腦積水這樣的小病導致的,但其中的原因很多還無法找到。對於數量這麼少的化石,他覺得畸形情況的出現次數實在是太高了。
特林考斯推測,近親繁殖很可能是畸形率這麼高的原因之一。現在普遍認為,當時的狩獵-採集群體是很小的,這增加了近親繁殖的可能性。
同時那些出現了畸形的個體在被埋葬時可能受到了特別的對待,加大了畸形個體的遺體同時能保存到現在進而被用於分析的機會。
◎編譯 | 潘翰
◎審稿 | alone
◎責編 | 張夢
◎來源 |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原文連結:
https://phys.org/news/2018-11-anthropologist-high-developmental-anomalies-pleistocene.html
※
投稿可發至編輯部
郵箱
dgy_science@163.com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訂閱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