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首例愛滋病患兒心臟外科手術實施 「鋼鐵霞」第一時間衝向抗...

2020-12-05 大河網

  趙清霞(右一)在隔離病區詢問患者病情受訪者供圖

  河南商報記者王蒙通訊員王璞馬煒徽

  無論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還是愛滋病救治,都是「以生命拯救生命」的戰場。這個戰場上,有一群白衣戰士用博愛和精湛技術,為患者帶來希望和光明。

  今年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我國宣傳主題為「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近日,河南商報記者走近河南省傳染病醫院(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愛滋病醫療救護團隊,記錄抗「疫」「鋼鐵霞」和抗艾「刀尖舞者」們的故事。

  戰「疫」「鋼鐵霞」是誰?

  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面對表彰,「鋼鐵霞」說,「我只不過是鄭州市廣大醫務工作者的代表。」「鋼鐵霞」是誰?她是河南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組專家成員、鄭州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愛滋病大科兼感染一科主任趙清霞。

  1月中旬,我省收治了一例由武漢返鄉、因肺部重症感染來鄭求醫的患者,趙清霞高度警覺,第一時間上報病例,參與會診治療。自此,這名奮戰在傳染病臨床一線30年的「老兵」,再一次披甲執銳,晝夜堅守隔離病區,直至「清零」。

  在抗「疫」戰場上,「鋼鐵霞」已不是個例,而是一個群體現象。該醫院黨委書記馬淑煥,1月初因腳部骨折打上了石膏,她卻讓家人幫忙穿上特製的大號支具鞋,在抗「疫」前線全程參與指揮調度;隔離病區重症醫學科主任楊躍傑,24小時對講機不離身,經常討論會診到深夜……

  抗艾防艾一線的「刀尖舞者」

  除了「鋼鐵霞」,還有「刀尖舞者」讓人感動。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是我國開展愛滋病患者外科手術最早的醫院之一,每年僅收治因外傷和各種合併症需要手術的病人500餘例。這裡的手術,被比喻為「在刀尖上跳舞的工作」。因為風險無時不在,一次注射、一次穿刺都有可能被病毒感染。

  59歲的許阿姨(化名)是一名愛滋病患者,體檢發現心臟有瘤,這讓全家犯了難。10月22日,在多學科配合下,胸心血管科主任醫師何強帶領心臟外科團隊,成功為許阿姨做了心臟腫瘤切除手術。許阿姨感慨,「如果不是你們,我的病情不堪設想!」類似的事屢見不鮮,早在2017年3月,該院就成功為一個8歲女孩實施了全省首例愛滋病患兒心臟外科手術。

  數據累計收治重症愛滋病患者3萬餘例

  近年來,為全面解決傳染病患者外科醫療救治難題,該院加快學科體系建設,成立了泌尿外科、神經外科等;成立「愛心之家」門診,設立全省首個愛滋病暴露前後預防諮詢門診,為更多愛滋病潛在感染人群提供24小時專業的醫療服務。

  據該院院長賀瑞介紹,「患者可在門診完成從HIV抗體初篩到確證試驗、HIV耐藥檢測等一系列診斷治療工作,抗病毒治療成功率達98%以上,居國內先進水平。」

  作為河南省愛滋病診療質量控制中心,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不僅承擔全省抗病毒治療、機會性感染治療等工作,還負責來自全省及慕名而來的其他省份的疑難、危重愛滋病病人救治工作及國家對口支援項目。

  截至目前,該院累計收治來自全省乃至全國的重症愛滋病患者3萬餘例。為適應愛滋病診療的新發展,該院還成立了中西醫結合愛滋病病區,積極探索中西醫結合治療愛滋病的新方法,構建符合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臨床科研一體化模式。


相關焦點

  • ...記河南省傳染病醫院(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愛滋病醫療救護團隊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昨日,記者走進國內收治愛滋病患者較大的醫院,也是我國開展愛滋病人外科手術最早的醫院之一——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探訪這些白衣戰士,並向所有奮戰在艾防一線的健康守護者致敬。趙清霞帶領醫護人員在隔離病區詢問患者病情「鋼鐵霞」成為一個群體現象時針倒放。1月中旬,我省收治了一例由武漢返鄉、因肺部重症感染來鄭求醫的患者,「鋼鐵霞」趙清霞高度警覺,第一時間上報病例,並參與會診治療,吹響了我省抗擊疫情的「集結號」。
  • 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植入手術在四川省人民醫院順利實施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12日訊(記者 李丹)12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省人民醫院獲悉,2020年11月10日,四川省人民醫院順利為一名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患者術後生命體徵平穩。
  • 在華實施首例換頭手術? 當事教授:是沒有的事情
    「在華實施首例換頭手術」靠譜嗎?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任曉平教授和哈爾濱醫科大學獲悉,目前關於換頭手術的具體時間和地點等事宜還沒法確定,所謂2017年將在中國實施「換頭」手術「是沒有的事情」。  媒體稱,卡納維洛的新聞秘書透露,卡納維洛醫生認為,兩年的時間足夠完成手術前各項研究和檢查。「只有當我『確認有超過99%的成功把握時』,才會實施手術。」他還表示,這一手術將同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任曉平教授率領的醫療團隊合作實施。接受「換頭」手術的俄羅斯電腦工程師瓦萊裡·史比多夫則表示,「關於中國醫生加盟手術的事宜已經計劃了幾個月,這對我來說並不是什麼新消息。
  • 西班牙完成世界首例間質細胞移植心臟手術
    西班牙完成世界首例間質細胞移植心臟手術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6日 14:2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馬德裡2月5日電(記者 方長平)西班牙醫生近日成功地為一名67歲男性患者實施了世界首例將間質細胞移植給心臟的手術。
  • 湘雅二醫院完成全球首例鏡面人心臟「迷宮手術」
    經中南大學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檢索,這是世界首例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也是3D列印技術首次應用於輔助鏡面右位心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吳先生今年39歲,在福建泉州工作。一場意外,讓他被確診為心臟瓣膜病合併房顫,而且發現自己的心臟長在胸腔右側,和正常人不一樣,也就是 「鏡面人」,這種發病率是百萬分之一。
  • 上海首例愛滋病合併尿毒症腎移植患者順利出院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上海市首例愛滋病合併尿毒症腎移植患者順利出院 採訪對象提供今天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治療,作為上海市首例愛滋病合併尿毒症腎移植的李明(化名)激動萬分:「謝謝公衛中心的醫生和護士,讓我在這裡重獲新生。」為了向醫護人員表示感謝,公衛中心醫務部門專程向白衣天使送上了鮮花。愛滋病合併尿毒症 雪上加霜遇絕境今年52歲的李明,患有遺傳性疾病多囊腎,2016年開始出現終末期腎功能衰竭,依靠血液透析維持生命。
  • 上海首例愛滋病合併尿毒症腎移植患者出院
    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治療,作為上海市首例愛滋病合併尿毒症腎移植的李明(化名)激動萬分:「謝謝公衛中心的醫生和護士,讓我在這裡重獲新生」。他也成為了本市首例愛滋病合併尿毒症腎移植患者。  雪上加霜遇絕境  今年52歲的李明,患有遺傳性疾病多囊腎,2016年開始出現終末期腎功能衰竭,依靠血液透析維持生命。
  • 視頻|心臟長在了右邊?湘雅二醫院為「鏡面人」實施高難度心臟手術
    經中南大學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檢索,這既是世界首例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也是3D列印技術首次應用於輔助鏡面右位心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3D列印「鏡面人」心臟。經醫院檢查,他被診斷為心臟瓣膜病合併房顫。此外,正常人心臟位於胸腔內的左側,而他的心臟卻長在右側,屬於「鏡面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吳先生的病情越來越嚴重。7月9日,吳先生來到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心血管外科。經胸片及心臟彩超等一系列的檢查,被診斷為:鏡面右位心並內臟反位,二尖瓣關閉不全,三尖瓣關閉不全,陣發性心房纖顫,心臟擴大,心功能Ⅲ級。
  • 南華附一醫院泌尿外科完成區域內首例達文西機器人腎上腺手術
    南華附一醫院泌尿外科完成區域內首例達文西機器人腎上腺手術。紅網時刻衡陽11月17日訊(通訊員 黃忠欣 記者 譚倩)11月16日,一名38歲的男性患者在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接受了由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操作下的右側腎上腺腫瘤切除術,完整切除了直徑達6cm的腎上腺腫瘤。據了解,此次手術為區域內泌尿外科首例「達文西」機器人手術,標誌著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順利邁入了「機器人」時代。
  • 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實施首例心臟射頻消融術
    為患者實施心臟射頻消融術。紅網時刻婁底11月24日訊(記者 李響炮 通訊員 鄢婷)11月22日下午,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在湘雅附二聯盟醫院專家的指導下,為一名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實施了心臟電生理檢查+射頻消融術。手術歷時40分鐘,過程順利。據了解,這是該院心血管內科首例正式實施的心臟射頻消融手術。
  • 首例人類「換頭手術」將實施:比死還難受
    義大利都靈高級神經調節學會外科醫生卡納韋羅近年提出全身移植手術,即把病人的頭移植至新身體上,使其「重獲新身」。而全球首例人類換身手術最快明年開始,主角是30歲的俄羅斯計算機工程師斯皮裡多諾夫。
  • 全球首例!遠程操縱機器人,20英裡外完成心臟手術
    遠程醫療是一個新興領域,它依託網絡、機器人技術、混合現實和通信技術的進步,讓醫學專家可以「穿越」遠距離空間,進行從諮詢到外科手術的各種工作。遠程醫療可以使醫療保健體系去中心化,通過將醫生在網絡上虛擬地分配到社區醫院,緩解了地方醫護人員的短缺,還可能降低醫療成本。在伊波拉病毒爆發期間,維吉尼亞大學通過遠程醫療向非洲部分地區提供了相應的服務。
  • 華中首例 一次微創手術巧治七旬婆婆心肺兩大重疾
    「28日9時,同濟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魏翔主任在病房查房時,第一時間將這個好消息分享給謝婆婆(化名)和她的家人。謝婆婆同期接受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聯合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心臟主動脈瓣嚴重關閉不全和肺部不明性質腫塊,一箭雙鵰同時治療兩個重大器官疾病,在華中地區還是首例!謝婆婆今年76歲,武漢人,平日很注重保養,年紀雖然不小了但身體素質一直很好。
  • 首例實施自體造血 幹細胞移植患兒出倉
    首例實施自體造血 幹細胞移植患兒出倉本報6月19日訊(記者趙汶)18日,在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經過30天的無菌隔離,海南第一例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實體瘤的瓊海女童小雪順利出倉,填補了我省兒童腫瘤治療技術上的一項空白。
  • 先心病患兒心臟腫成球形 泰安婦幼醫生用患兒心包片為其重塑心臟
    近日,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市兒童醫院)從東平轉入一個僅3個月大的先心病患兒,病因正是心臟主動脈瓣狹窄。微微(化名),出生3個月,彩超發現其心臟重度擴大、腫脹成為球形,心率> 200次/分,同時患有重症肺炎且伴有呼吸衰竭,被東平一家醫院判定為危重先心病患兒,在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等急救處理後通過綠色通道轉到泰安市先心病轉診救治中心——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心臟中心。
  • 史上今日 1967年12月2日 進行世界上首例心臟移植手術
    1967年12月2日,南非開普敦赫魯特斯庫爾醫院的心臟外科醫生克裡斯蒂安·巴納德為一名53歲的病人進行了全球首例心臟移植手術。
  • 正式上市後全國首例,人工心臟拯救42歲心力衰竭男子
    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術後患者生命體徵平穩。由於心臟移植供體極度缺乏,而心室輔助技術是目前國際上心臟移植的有效過渡支持手段。經省醫院心臟中心MDT評估,該患者符合心室輔助植入的候選人條件,且患者及家屬手術意願強烈。
  • 廣東完成全國首例雙側骨橋植入 6歲先天耳聾患兒獲得聽力
    原標題:6歲先天耳聾患兒獲得聽力 一些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患兒無法通過傳統的聽力重建手術以及助聽器來獲得聽力,只能生活在無聲世界。近日,廣東省人民醫院完成全國首例雙側骨橋同期植入手術,幫助一名6歲的耳聾患兒聽到了世界的聲音。 這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吳佩娜帶領的人工聽覺植入團隊完成。
  • 南非陰莖移植手術算全球首例嗎?其實首例在中國
    這是世界上首例獲得成功且取得長期效果的陰莖移植手術。他們自豪的宣布,他們完成世界首例「成功」的陰莖移植手術。醫生們說,這可能需要兩年時間。然而,該男子現在已經能夠小便,並且有勃起、高潮和射精。其中一名外科醫生安德烈範 德莫維通常進行腎臟移植手術,他說:「這絕對是難得多了,血管有1.5毫米寬,而在腎臟裡血管可以達到1釐米寬。」該團隊使用了一些被首次臉移植手術開發出來的技術,以連接微小血管和神經。
  •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完成首例「人工心臟」植入術
    5月24日,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成功開展一例達到國際水平的「人工心臟」植入術。中國工程院院士、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總院長、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教授主刀,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知名專家程兆雲教授擔任助手,為一名39歲的重症急診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人工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