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赤潮項目完成海水五項營養鹽分析儀進入試運行

2021-01-10 中國網

中國網4月8日訊 據東海監測中心消息,經過歷時2年多的工作,由東海監測中心負責牽頭承擔的國家863計劃 「重大海洋赤潮災害實時監測與預警系統」 項目,配套研製的一批儀器設備和技術成果將逐步進入試運行階段。

近日,由該項目子任務承擔單位四川大學研製的海水五項營養鹽分析儀已在嵊泗海洋環境監測站完成安裝調試進入試運行,2名接受培訓的嵊泗海洋站技術人員已掌握了該儀器操作使用。基於流動注射原理研發的該營養鹽自動分析儀,經過863計劃「十五」和「十一五」期間的研究定型,適用於大批量的海水樣品硝酸鹽、亞硝酸鹽、銨鹽、磷酸鹽和矽酸鹽的連續測定,是首個進入該項目陸上示範區進行試運行的儀器。

據悉,長江口赤潮災害實時監測與預警系統重要組成部分的嵊泗岸基站,位於長江口赤潮多發區的前沿,具備赤潮現場跟蹤和應急監測的有利條件。目前,該站依託現有海洋環境監測能力和實驗條件,以及配備的863計劃赤潮重點項目研製的一批儀器,在開展赤潮災害第一線現場監測時,滿足岸基實驗室的快速檢測和監測能力,能夠為實現長江口赤潮災害實時監測與預警提供有力支撐。

相關焦點

  • 海水營養鹽分析檢測
    平均每立方公裡的海水中有3570萬噸的礦物質,世界上已知的100多種元素中,80%可以在海水中找到。海水營養鹽海水營養元素(營養鹽、生源要素):主要是與海洋植物生長有關的要素,通常是指N、P及Si等。嚴格地說,海水中許多主要成分和微量金屬也是營養成分,但傳統上在化學海洋學中只指氮、磷、矽元素的這些鹽類歸為海水營養鹽。因為它們是海洋浮遊植物生長繁殖所必需的成分,也是海洋初級生產力和食物鏈的基礎。
  • 科技項目:海洋營養元素檢測技術
    成果與項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海水中營養元素的含量是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的重要參數,海水的富營養化和適宜的營養鹽結構是引發赤潮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國家「十一五」海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重點發展海洋赤潮綜合監測,水質與汙染多參數綜合監測,營養鹽自動在線分析等技術」。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船載流式細胞儀系統、營養鹽自動分析儀...
    採購項目名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船載流式細胞儀系統、營養鹽自動分析儀、ICCD光譜探測器、營養鹽分析儀、元素分析儀、原子力顯微鏡、總有機碳分析儀採購項目 採購人: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採購人地址:青島南海路7號採購人聯繫方式:0532-82898629
  • 發生赤潮的三大原因
    此時,水域中氮、磷等營養鹽類;鐵、錳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機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促進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赤潮檢測的結果表明,赤潮發生海域的水體均已遭到嚴重汙染,富營養化。氮磷等營養鹽物質大大超標。據研究表明,工業廢水中含有某些金屬可以刺激赤潮生物的增殖。
  • 海水富營養化營養鹽失衡 萊州灣黃河口生態告急
    海水富營養化營養鹽失衡 萊州灣黃河口生態告急 2005-05-15 08:10:41    作者:   來源:SRC-400
  • 中科院海洋所:赤潮973項目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
    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周名江研究員等完成的國家973項目「我國近海有害赤潮發生的生態學、海洋學機制及預測防治」研究,日前通過了山東省科學技術廳組織的成果鑑定。    該研究面向國家需求,瞄準國際前沿,通過多學科交叉研究,在東海大規模原甲藻赤潮形成機制、東海大規模甲藻赤潮的宏觀調控設想、大規模赤潮的危害機理以及赤潮的應急治理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創新性成果,項目的實施對國家提出的「預防、控制和治理赤潮」目標的實現有重要貢獻。
  • 赤潮帶、螢光海 海水變色是誰惹的禍?
    新華社廣州4月26日電 題:赤潮帶、螢光海 海水變色是誰惹的禍?  新華社記者田建川、胡林果  夜晚的海灘,當起伏拍岸的海水變成藍色螢光,你還敢下水遊泳嗎?當美麗的海灣中綿延著一條紅褐色的海水帶,水裡的生物是否安全?  今年1月以來,廣東珠海、深圳、惠州和汕尾海域,相繼出現規模不等的赤潮。
  • 赤潮 大自然的血淚(圖)
    何謂赤潮  某一海域內突然出現魚蝦貝類動物死亡,海水發出刺鼻腥臭的怪現象,給漁業生產帶來嚴重損失,並造成了海域環境的汙染,這種現象被稱為「赤潮」,也叫「紅潮」。  之所以叫「赤潮」,是因為這種現象發生後,在多數情況下,昔日藍色的海水會變成紅色、橙色或紅褐色,並隨海潮的變化而湧動。
  • 哪些生物可以造成海洋赤潮
    赤潮的顏色是由形成赤潮佔優勢的浮遊生物種類的色素決定的。如夜光藻形成的赤潮呈紅色,而綠色鞭毛藻大量繁殖時卻呈綠色,硅藻往往呈褐色。赤潮實際是各種色潮的統稱。發生赤潮的海水常帶有粘性和腥臭味,故又稱之為「臭水」、「厄水」。赤潮是一種複雜的生態異常現象,其成因至今雖尚未定論,但大多數學者認為,近海水域有機物汙染(富營養化)是形成赤潮的主因。在正常情況下,海洋環境中營養鹽(氮、磷)含量低,往往成為浮遊植物繁殖的限制因子。
  • 赤潮退了海水藍了
    4月10日在大鵬新區南澳月亮灣海域拍攝的「夜光藻」的赤潮。本報訊(記者阮曉光 通訊員李堅強攝影報導)本月10日,南澳雙擁碼頭海面上出現了大面積的赤潮,市海洋環境與資源監測中心工作人員進行水樣化驗後,認定這裡出現的較大面積紅褐色物質是由一種名叫「夜光藻」的藻類大量繁殖所導致的赤潮。不過,赤潮在第二天便退去,海水又恢復了原有的藍色。
  • ...元素分析儀、原子力顯微鏡、總有機碳分析儀採購項目評標結果公示
    採購項目名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船載流式細胞儀系統、營養鹽自動分析儀、ICCD光譜探測器、營養鹽分析儀、元素分析儀、原子力顯微鏡、總有機碳分析儀採購項目 2 營養鹽分析儀
  • 赤潮染紅鷺江追蹤 赤潮走了一夜之間海水又藍了
    昨日,本報報導赤潮來襲,「染紅」鼓浪嶼和輪渡之間的大片海域,但僅一夜之間,來勢洶洶的赤潮現象就突然「憑空消失」,海水恢復了原色,僅白城海灘、曾厝垵附近海域還「殘留」一絲腥紅。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局處得知,九龍江口一帶、鼓浪嶼西側海域的赤潮昨日確實消退了,但廈大白城附近海域赤潮依舊存在。
  • 赤潮
    因赤潮生物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海水可呈現紅、黃、綠等不同顏色。赤潮發生後,除海水變成紅色外,一是大量赤潮生物集聚於魚類的鰓部,使魚類因缺氧而窒息死亡;二是赤潮生物死亡後,藻體在分解過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導致魚類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同時還會釋放出大量有害氣體和毒素,嚴重汙染海洋環境,使海洋的正常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的破壞;三是魚類吞食大量有毒藻類。
  • (常識)一分鐘學習赤潮現象
    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遊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現象。赤潮並不一定都是紅色,主要包括淡水系統中的水華,海洋中的一般赤潮,近幾年新定義的褐潮(抑食金球藻類),綠潮(滸苔類)等。
  • 「紅色災星」——赤潮
    根據引發赤潮的生物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海水有時也呈現黃、綠、褐色等不同顏色。比如近幾年新定義的褐潮、綠潮等。 海水一夜變紅是怎麼回事呢? 千禧年5月的一天清晨,從大連駛向上海的「民生號」客輪上有一名乘客,他想再看一次海上日出。令人驚奇的是,昨天那湛藍的海水今天卻變成了橙紅色,他極目望去,眼前是一片「紅海」。難道這裡是非洲的紅海嗎?
  • 海水養殖赤潮指數保險落地福建莆田
    赤潮給水產養殖帶來的風險始終是世界難題。每當發生赤潮,養殖戶都會揪起一顆心,擔心養殖血本無歸。近日,由中國人壽財險獨家設計研發的全國首單海水養殖赤潮指數保險保單在福建莆田出單,為水產養殖戶應對赤潮風險撐起「保護傘」。
  • 海洋局:今夏近海赤潮偏多 海洋遇生態難題
    赤潮,大海的「紅色幽靈」國家海洋局預報中心海洋氣候預測室副主任馮立成日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儘管極強厄爾尼諾事件已進入尾聲,但仍會持續影響我國近海海洋環境。預計今年夏季我國近海海域赤潮發生次數可能偏多,為45~46次。
  • 你知道「營養鹽類、浮遊生物、魚類餌料」三者的關聯嗎
    (3)季節分布:夏季,浮遊生物吸收多,海水中含量少;冬季反之含量多。5.影響:是海洋浮遊植物生長繁殖所必需的成分,也是海洋初級生產力和食物鏈的基礎。但含量過高,會引起水體富營養化,出現赤潮。浮遊生物泛指生活於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動能力的漂流生物,其中分有浮遊植物及浮遊動物。
  • 海上的紅色幽靈——赤潮
    赤潮又稱紅潮。是指海洋中的浮遊生物暴發性急劇繁殖造成海水顏色異常的現象。赤潮並不都是紅色的,不同的浮遊生物引起海水不同的顏色,赤潮只是各種顏色潮的總稱。赤潮的破壞性極大,赤潮期間,魚、蝦、蟹、貝類大量死亡,嚴重的還會因形成沉積物而影響海港建設。
  • 什麼是赤潮?赤潮發生時,水體為什麼會變色?
    什麼是赤潮?赤潮發生時,水體為什麼會變色?產生赤潮的原因和自然條件是什麼?赤潮有什麼危害?原創盧達晨 辛小洋中學地理問答來自專輯自然地理答:什麼是赤潮?赤潮是浮遊生物大量異常繁殖而使海水變色的現象。能夠形成赤潮的生物種類,現已查明的有60餘種。產生赤潮的原因和自然條件是什麼?產生赤潮的原因,主要是海洋受到汙染,生物可利用的氮、磷等營養元素大量積累,造成海洋富營養化,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大量營養鹽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