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生物可以造成海洋赤潮

2020-10-30 中國大百科全書資料庫

赤潮大多數發生在內海、河口、港灣或有上升流的水域,特別是暖流內灣水域。發生的季節隨水溫等環境因子和生物種類而異,一般以春夏為發生盛期。

形成赤潮的生物主要是微型或小型浮遊植物和原生動物,已知有40多屬、120多種。例如:甲藻類的原甲藻(Prorocentrum)、卵甲藻(Exuviella)、裸甲藻(Gymno-dinium)、膝溝藻(Gonyaulax)、多甲藻(Peridinium)、角藻(Ceratium)、硅藻類中的骨條藻(Skeletonema)、根管藻(Rhizosolenia)、角刺藻(Cheatoceros)、菱形藻(Nitzschia)、金藻類中的小等刺矽鞭藻(Dictyochafibula)和藍藻類的束毛藻(Trichodesmium)等屬的一些種類。不同海區、不同季節形成赤潮的生物種類有差異,其中以夜光藻(Noctiluca miliaris)、骨條藻(Skelet-onema costatum)、膝溝藻、短裸甲藻(Gymnodinium breve)、紅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erythraeum)和原生動物的中縊蟲(Mesodinium rubrum)等較為常見。

赤潮的顏色是由形成赤潮佔優勢的浮遊生物種類的色素決定的。如夜光藻形成的赤潮呈紅色,而綠色鞭毛藻大量繁殖時卻呈綠色,硅藻往往呈褐色。赤潮實際是各種色潮的統稱。發生赤潮的海水常帶有粘性和腥臭味,故又稱之為「臭水」、「厄水」。

赤潮是一種複雜的生態異常現象,其成因至今雖尚未定論,但大多數學者認為,近海水域有機物汙染(富營養化)是形成赤潮的主因。在正常情況下,海洋環境中營養鹽(氮、磷)含量低,往往成為浮遊植物繁殖的限制因子。但當大量富含營養物質的生活汙水、工業廢水(主要是食品、印染和造紙有機廢水)和農業廢水入海,加之海區的其他理化因子(如溫度、光照、海流和微量元素等)對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又有利,赤潮生物便急劇繁殖而形成赤潮。

研究表明,有些赤潮生物,在有足夠氮鹽的海水中可增殖2倍,若同時加入足夠的磷鹽可增殖9倍,如再加入維生素B12則可增殖25倍。當加入超過正常海水含量10~20倍的鐵、錳時,有些赤潮生物可增殖10倍。這種由汙染引起的赤潮,稱為「人為赤潮」。由於不同海區的物理化學特性,以及不同種類赤潮生物的生理特性有較大的差異,因此有關赤潮的成因有待作更深入的研究。

本文為中國大百科全書資料庫原創,轉載須授權。

相關焦點

  • 赤潮對海洋環境的破壞
    赤潮對水產養殖業的危害,只是人們從經濟角度感受到的赤潮對海洋生物產生危害的一個方面,水產養殖的魚、貝、蝦、蟹只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事實上,每次赤潮的發生,毫無疑問都會程度不同地破壞海洋環境,赤潮對海洋環境破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影響水體的酸鹼度和光照度。
  • 世界海洋日 福建省海洋漁業局科普赤潮災害知識
    2019年06月09日 18:16 來源:東南網 作者:陳楠 編輯:潘曉明   東南網6月8日訊(本網記者 陳楠)今天是世界海洋日,省海洋與漁業局接受本網記者採訪,就近段時期我省受赤潮影響做了一個科普。
  • 海洋局:今夏近海赤潮偏多 海洋遇生態難題
    受訪專家: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陳亞瞿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助理主任 茹 懿國家海洋局近日發布消息稱,預計今夏近海赤潮偏多。今年1月以來,廣東惠州、珠海、深圳、汕尾等海域已相繼出現規模不等的赤潮現象。近年來,「赤潮」一詞頻繁見諸報端,這是一種什麼現象?對我們的生活和健康有哪些影響?
  • 赤潮「消防員」俞志明:還海洋一片藍色
    中科院海洋所俞志明團隊研發的「改性粘土治理赤潮技術」榮獲2019年度海洋科學領域唯一國家技術發明類獎 。今天閃電新聞記者帶你一起來了解這個科研團隊。第二個我們要研究對這個藻,這個赤潮消除快不快,半個小時之內就可以把赤潮藻沉降下去」,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員俞志明說。一群看起來很不起眼的海洋藻類,受人類活動對海洋利用廣度和深度不斷增加的影響形成赤潮,而且爆發的時間越來越長,頻率越來越高,每年給我國造成經濟損失達300億元,甚至威脅濱海核電的冷源安全,在國際上也被列為三大近海環境問題之一。
  • 第四屆海洋知識競賽40:用哪些方法治理赤潮現象
    贏取南極旅遊大獎 點擊進入答題頁面>>http://edu.china.com.cn/2011hyzsjs/node_7127310.htm261.在海洋的各種汙染物中,對海洋的破壞最嚴重、最普遍的是哪種?各類汙染物中對海洋破壞最嚴重、最普遍的非石油莫屬。每年進入海洋中的石油有1000萬噸。
  • 赤潮
    赤潮「赤潮」,被喻為「紅色幽靈」,國際上也稱其為「有害藻華」,赤潮又稱紅潮,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一種異常現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爆發性地增殖造成的。因赤潮生物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海水可呈現紅、黃、綠等不同顏色。赤潮發生後,除海水變成紅色外,一是大量赤潮生物集聚於魚類的鰓部,使魚類因缺氧而窒息死亡;二是赤潮生物死亡後,藻體在分解過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導致魚類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同時還會釋放出大量有害氣體和毒素,嚴重汙染海洋環境,使海洋的正常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的破壞;三是魚類吞食大量有毒藻類。
  • 海上的紅色幽靈——赤潮
    赤潮又稱紅潮。是指海洋中的浮遊生物暴發性急劇繁殖造成海水顏色異常的現象。關於赤潮成因尚沒有定論,科學家們認為,赤潮是近岸海水受到有機物汙染所致。在正常的情況下,海洋中的營養鹽含量較低,這就限制了浮遊植物的生長。但是,當含有大量營養物質的生活汙水、工業廢水(主要是食品、造紙和印染工業)和農業廢水流入海洋後,再加上海區的其他理化因素有利於生物的生長和繁殖時,赤潮生物便會急劇繁殖起來,便形成赤潮。此外赤潮的發生還與水文氣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變化有關。
  • 海南島西部沿海部分海域發生赤潮造成海洋生物死亡
    海南省海洋漁業部門組織專業單位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取樣調查,初步查明原因為球形棕囊藻異常繁殖引發局部赤潮,造成海洋生物死亡。    據海南省食安辦通報,在洋浦等地近海海域出現不同程度的死魚現象。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組織省海洋監測預報中心等單位和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調查監測。2月9日起,相關單位兩個工作組在洋浦港近岸海域發現有呈條狀分布的藻類聚集帶,水色呈棕紅色,無腥臭氣味,礁石灘上有少量死魚。
  • 山東海洋與漁業廳:山東沿海今年首次發生赤潮
    新華網濟南5月21日電(趙仁偉、馬學信)記者21日從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了解到,近日,山東煙臺近海養殖區四十裡灣海域發生赤潮,面積達25.7平方公裡。據悉,這是山東省今年首次發生赤潮現象。  據山東省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監測報告,今年山東省赤潮發生時間早,出現了新的赤潮生物種類。
  • 什麼是赤潮?赤潮發生時,水體為什麼會變色?
    原創盧達晨 辛小洋中學地理問答來自專輯自然地理答:什麼是赤潮?赤潮是浮遊生物大量異常繁殖而使海水變色的現象。赤潮發生時,水體為什麼會變色?天然水體中的浮遊生物多數具有一定顏色,如夜光藻呈紅色,綠色鞭毛藻呈綠色,硅藻多呈褐色。正常情況下,天然水體中的浮遊生物數量少,不易察覺。
  • 赤潮的嚴重危害
    赤潮對海洋生態平衡的破壞  海洋是一種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複雜生態系統。系統中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都是處於相對穩定、動態平衡的。當赤潮發生時這種平衡遭到幹擾和破壞。  赤潮對海洋漁業和水產資源的破壞  赤潮破壞魚、蝦、貝類等資源的主要原因是:  (1)破壞漁場的餌料基礎,造成漁業減產。
  • 美尋求赤潮及海洋缺氧解決方案
    原標題:美尋求赤潮及海洋缺氧解決方案   如今,赤潮和海洋缺氧已經成為破壞沿海生態系統和經濟的主要原因。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17日宣布,建立12個總額近210萬美元的新研究資助項目,從各地尋求解決有毒藻華(赤潮)和海洋缺氧的方案。
  • 環保科普|赤潮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小百科」篇四:赤潮一、定義赤潮:又稱藻華,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水體中某些浮遊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的一種使局部水體變色的生態異常現象
  • 「紅色災星」——赤潮
    它是由赤潮藻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爆發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家族非常龐大,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單細胞生物。根據引發赤潮的生物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海水有時也呈現黃、綠、褐色等不同顏色。比如近幾年新定義的褐潮、綠潮等。 海水一夜變紅是怎麼回事呢?
  • 赤潮 大自然的血淚(圖)
    何謂赤潮  某一海域內突然出現魚蝦貝類動物死亡,海水發出刺鼻腥臭的怪現象,給漁業生產帶來嚴重損失,並造成了海域環境的汙染,這種現象被稱為「赤潮」,也叫「紅潮」。  之所以叫「赤潮」,是因為這種現象發生後,在多數情況下,昔日藍色的海水會變成紅色、橙色或紅褐色,並隨海潮的變化而湧動。
  • 如何防治赤潮?跟專家學習這樣做!
    保護海洋》何為赤潮?近十幾年來,由於海洋汙染日益加劇,我國赤潮災害也有加重的趨勢,由分散的少數海域,發展到成片海域,一些重要的養殖基地受災嚴重。那麼,赤潮究竟有哪些危害呢?楊教授列出了最重要的三點:赤潮對海洋漁業的危害★海洋經濟動物(魚、蝦、蟹、貝等)呼吸和濾食器官機械堵塞,窒息而死;★赤潮生物繁殖及死亡分解需大量耗氧,引起水體DO(溶解氧)下降;★許多赤潮生物產生有毒的次級代謝產物,特別是一些有毒甲藻可產生致命毒素。
  • 第四屆海洋知識競賽題庫315:赤潮發生的因素
    贏取南極旅遊大獎 點擊進入答題頁面>>http://edu.china.com.cn/2011hyzsjs/node_7127310.htm568.我國第一個由地方政府批准建立的海洋特別保護區是哪個?福建寧德市海洋生態特別保護區。
  • 如何避免赤潮反覆成災?福建赤潮導致群眾中毒事件追蹤
    據流行病學專家會商研判,初步確定為海水赤潮汙染導致的麻痺性貝類毒素中毒。  記者調查了解到,這一次赤潮造成漳浦、龍海、泉州多地群眾因食用受到赤潮汙染的水產品中毒。而此前發生的赤潮災害曾造成漁民養殖的水產品大量死亡。有關人士認為,應採取有效措施防控赤潮災害,減少群眾生命、財產的損失。
  • 中國海洋赤潮災害有所減輕 溢油等海洋突發事件風險加劇
    新華網北京6月25日電(顧瑞珍 高嘉晗)根據國家海洋局25日發布的《2011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
  • 新聞背景:赤潮的分類和成因
    新華網上海5月19日電(記者葉國標、馮亦珍)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的微型藻、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爆發性增殖或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生態異常現象。這一概念最早是因海水變紅而得名,現在已成為各種赤潮的統稱。  赤潮一般可分為有毒赤潮與無毒赤潮兩類。有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體內含有某種毒素或能分泌出毒素的生物為主形成的赤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