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開封:曾經被慈禧指定的宮廷貢品—花生糕!響徹古今中外!

2021-01-10 開封玩樂攻略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宮廷膳食—花生糕

說起開封特色小吃,

吃貨們不假思索的就能說出一串名字來:

灌湯包小籠包、花生糕、桶子雞、麻辣花生......

在這眾多美食當中,

又香又酥的花生糕絕對是當之無愧的「最甜蜜」。

作為歷史悠久的古城開封,

美食的歷史文化更是影響至今,

一片小小的花生糕,

身世更是不簡單。

相傳,晚清時期,八國聯軍入侵中國,

慈禧太后西行到西安避難,回京時途經開封,

當地官員捧著花生糕讓她品嘗,

她嘗過後連連稱讚,定為宮廷貢品。

從此,開封花生糕名揚四海。

想必作為開封人最熟悉有名的就是

百年老字號—白記花生糕

白記薈萃齋字號是白風奇的爺爺白金貴在1912年創立的,

至今已有104年的歷史。

曾多次榮獲「中華名小吃」、「河南名吃」、

「開封風味小吃特等獎」

其傳統糕點製作技藝被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封最正宗花生糕的三個特點:純、香、酥。

是用料純正,不摻假,純花生加白糖等製作。做工純正,用特製的錘子手工敲打均勻混合,直到成型。

是用料好,純正的本地花生,炒熟後散發天然的香氣,即使不打開包裝,也能聞到很濃烈的花生糕獨有的香味。

花生糕最大的特點就是口口酥脆,成品呈片狀,多層次,顯明細網絡,疏鬆度強;食之口味樺脆,香甜利口,含口自化,令人回味無窮。

現在市面上的花生糕口味眾多,

有原味花生糕、五香花生糕、果仁花生糕、

桂花味花生糕、椒鹽味花生糕、芝麻味花生糕、

玫瑰味花生糕、核桃味花生糕、杏仁味花生糕等,

根據包裝不同,風味也各不相同。

現在仍然可以在開封的大小街邊看到,

純手工現場打花生糕,橘紅的燈火中,

店家身著古衫布鞋,掄著木槌,

敲打著木案上用花生和各種糖做成的糰子,

大家有興趣還可以親自「砸」幾槌子,

體驗一下呢~

在開封有一條途徑東大寺的清平南北街,

俗稱「寺門胡同」,

為名聞遐邇的「回族食品一條街」,

「白記薈萃齋」是這條街極具盛名的老字號之一。

它是由創始人白金貴於1935年4月,

在開封市順河區北土街68號開店創立,

起初字號由名而立為「白金貴」,

後第二代傳人白全福在解放後1952年,

將店遷至東大寺門清平南北街67號,

改字號為「白記薈萃齋」,現已傳承四代。

花生糕不僅是開封人的休閒小吃,

更是開封美食的象徵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變化,

花生糕在外觀包裝也更加精美,

更是已經成為人們饋贈親友的佳品。

相關焦點

  • 紹興宮廷奇菜,上貢慈禧太后讚不絕口,現在年輕人卻說味道像廁所
    葉赫那拉氏,也就是慈禧太后掌權以後,用膳制度就有所改革,當然,她老人家改革的方向不是勤儉節約、刪繁就簡,而是刪儉就奢,更加奢侈繁雜,怎麼高大上怎麼來。慈禧掌權將近50年,她平時用膳的標準是每頓飯都要達到百種以上,而且常常超標準配備,菜品還不準重複,這可是一個絕對講究到骨子裡的主,按現在的說法是處女座中的戰鬥機。
  • 慈禧太后命名的特產——三原古池陽蓼花糖
    《舌尖上的陝西》之十三慈禧太后命名的特產吃起來酥脆香甜,別有一番風味,人們稱其為「棉花糖」。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步摸索、總結出一套製作棉花糖的方法,並在其表面粘上芝麻或白砂糖,食者交口稱讚:「嫽(liao 關中方言,「好」的意思)!嫽得很!」故又稱為「嫽花糖」。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慈禧太后挾光緒皇帝逃到了西安。地方官員將嫽花糖作為名貴食品奉獻,博得了慈禧太后的讚賞。
  • 大暑|宮廷消暑秘器,讓古代肥宅快樂一夏!
    金易《宮女談往錄》中就提到慈禧在頤和園消暑時的小吃「甜碗子」。你們隨便感受下這份夏日甜蜜:甜碗子是消暑小吃,有甜瓜果藕、百合蓮子、杏仁豆腐、桂圓洋粉、葡萄乾、鮮胡桃、懷山藥、棗泥糕等等。甜瓜果藕不是把甜瓜切了配上果藕,而是把新採上來的果藕芽切成薄片,用甜瓜裡面的瓤,把籽去掉和果藕配在一起,用冰鎮了吃。
  • 清朝宮廷內的「吃」有多講究?活生生將吃轉換為一種藝術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在很多方面可謂是包容前朝之長,尤其是在藝術方面達到了巔峰的水準,比如說織造藝術、戲曲藝術等等,而今天所要說到的可以說是藝術,但卻又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那就是——吃! 可能有人會疑惑,吃怎麼能歸於藝術的行列?
  • 乾隆皇帝念念不忘的「紅嘴綠鸚哥」,原來慈禧太后也愛吃!
    菜準備好了,是菠菜、豆腐;飯卻成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小米倒是有,根本就不夠做這麼多人吃的一頓飯,白面也還有,只夠做一鍋麵糊糊。這飯,怎麼做?去買?沒有銀子。儘管客人們進門時說過走時會給留下飯錢,可那是後事。總不能讓客人們吃飯前先付錢吧!
  • 日本的「蒲燒鰻魚」與開封的「清蒸鰻魚」
    在中國古代的開封,清蒸白鱔更是深得皇室的喜愛,不論是日本還是我國古代都已經找到烹飪白鱔的精髓。日本最早的文學《萬葉集》中就有關於主人公大伴家持就建議因苦夏而日益消瘦的石麻呂吃些鰻魚的記載。據說當時是將鰻魚切成之後。早在日本每年都有一個鰻魚節,這一天,日本列島家家戶戶都會吃鰻魚飯,大街小巷中也會飄散著鰻魚的香味。
  • 我對綠豆糕缺乏免疫力,每年端午節過後我還能吃半個月
    我既驚喜又懊悔,驚喜的是可以多買點囤起來吃個夠了,懊悔的是今天才九塊九,而前幾天來買時還是十七塊八!差了快一半!而我前幾天也買了,誰叫人好這一口呢!小的時候,綠豆糕與粽子一樣,也是端午節必備的食物。節前的幾天,小孩們便跟著大人到糕點鋪預定或是購買了。糕點鋪的裡間,在一條三米多長的案板上,一頭堆滿了做糕的綠豆粉紅豆沙等,一頭圍了三四個人,各人拿著木柄模子在做糕。
  • 端午為什麼吃綠豆糕有什麼寓意 端午節吃綠豆糕的傳說和寓意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的時候要吃粽子,但是您知道嗎,綠豆糕是端午節的傳統民俗食品,甚至比吃粽子的由來更加的久遠呢。那麼端午節吃綠豆糕有什麼寓意呢?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
  • 古今中外最出名的1道菜,朱元璋和慈禧的最愛,皇宮廚子卻不敢做
    原來在朱元璋小的時候,他的雙親都死在了瘟疫之中,後來他被當地的一個寺廟收留做了和尚,至少這樣有地方住,有飯吃,但是後來因為瘟疫,寺廟也漸漸沒有人來供香火,朱元璋後來不得不跟隨師傅出去化緣,但是因為瘟疫後來的災荒更是嚴重,已經好幾天都沒有吃東西的朱元璋暈倒在了路邊,最後有一位好心腸的老人把他救了起來,當時這個老人就把家裡僅剩的豆腐青菜和米飯給他做了一頓飯,朱元璋吃了之後,身體也就漸漸恢復,就問老人給他做的是什麼飯
  • 吃魚不用挑刺,宮廷廚師的好做法,老人和孩子更愛吃,兒子抓不停
    吃魚不用挑刺,宮廷廚師的好做法,老人和孩子更愛吃,兒子抓個不停喜歡看美食節目,追劇中。慈禧太后,做為「紫禁城第一美食家」,深研美食,對食物的要求非常嚴苛,對滿足自己的口味也著實下了一番功夫,既要色香味俱全,還要養生。在宮裡,傳膳要隨傳隨到,但是菜提前做好就會涼,放在鍋上溫著就會影響口感。慈禧小廚房的廚師王玉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想了三天三夜,最終琢磨出了「抓炒」。
  • 廣式芋頭糕的做法
    相信芋頭是大家都喜歡的食物,其粉糯香甜的口感,在嘴裡,跟我們的舌尖是那樣的纏纏綿綿…… 芋頭的做法多種多樣,今天要做的是一款廣式芋頭糕。在廣東的茶樓裡,各式各樣的茶點,芋頭糕有著它不可取代的地位,它是很多茶客們每次必點的一道美食。
  • 慈禧身邊的一位女官,比慈禧還漂亮,名動巴黎的蝴蝶皇后
    慈禧身邊的一位女官,比慈禧還漂亮,名動巴黎的蝴蝶皇后裕容齡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人物,她出身富貴,尤其是有傾國傾城之貌,才藝雙全。她在十三歲的時候已經赫赫有名,人們稱她為「蝴蝶皇后」。當時,裕容齡鍾情於一位才華橫溢的男子,但是,卻有人四處流傳她和慈禧身邊的一名太監糾纏不清。
  • 花生怎樣吃最養胃 吃花生有哪些好處
    大家都知道花生是非常養胃的食物,所以很多中老年人都喜歡沒事就吃幾個當做消遣。或者是喝酒的時候少不了花生。那麼你知道花生應該怎麼吃才是最養胃的嗎?有哪些人不適合吃花生?花生有哪些的營養價值?對身體有哪些好處?紅衣花生和普通花生有什麼區別?想要了解的朋友就接著往下看吧。
  • 民間用雕花印糕板製作月餅 刻有福壽等圖案
    手工磨蝕的雕花印糕板  月餅,不中秋,月餅幾乎成為了中秋節的代名詞。在節日氣氛日漸慘澹的今天,吃月餅這個傳統卻一直延續著。月餅又稱胡餅,是中秋祭拜月神的貢品,寄託著人們的美好願望。  在月餅還沒有工業化的時候,其上漂亮的花紋和餡料標記來自於手工雕刻的模具。
  • 中國人究竟吃了多少個「種子」?
    冬季是一個吃種子的季節在生活當中,我們都在和種子打交道種子如何來到我們身邊?中國人又都吃了哪些種子?南瓜糕被賦名「萬年高」的寓意將成熟的南瓜煮熟後和上米粉就是南瓜餅還有南瓜粥、南瓜飯、南瓜乾等其他美食
  • 慈禧一生嬌奢,最愛吃兩道菜,一道用料噁心,差點把這動物吃滅絕
    然而,在國家危急的時候,裡裡外外都需要錢,慈禧卻依然沒有下降自己的生活水平。慈禧太后的晚年,沒有什麼別的追求,最大的追求就是吃和穿。她每天要準時吃三餐,而且一頓正餐有餐後的點心,還有正餐,加起來一共有一百多道。她吃不完,就算浪費,也要維持這個皇家這些虛無的排面。
  • 明天冬至,老北京該吃餃子還是餛飩?據傳慈禧太后這麼吃
    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所以在冬至這天便有了家家戶戶吃餛飩的習俗。「冬至餃子」之說始於清末民初?有學者考證,由於明清史籍中並未發現「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記載,所以認為「冬至餃子」是清末民初才有的習俗。據《河南民俗研究》記載: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
  • 吃開封:軟嫩鮮香,強壯有嚼勁,抱著大骨頭
    吃肉最好的方法就是吃大骨頭,吃你拳頭那麼大的肉和骨頭,好好想想吧!小李安利給了你這個大骨頭店,這是開封第一家製作秘制大骨的店鋪,受到了周圍東北人的高度評價!我們每天中午和晚上燉一鍋大骨頭,我們遲到的時候不能吃,香噴噴的大骨頭充滿了誘人的香味,小李心痒痒很好吃。大骨頭的秘密就在於獨家成分!每天都是大炒菜。先加入冰糖炒一個糖色,再加入十幾種滋補中藥和滷料一起炒,最後,把老闆做的豆沙放進去,小李的香味和唾液立即受到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