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演」時邁醫療:雙抗藥物開發存在成藥性差、毒副作用兩大瓶頸

2021-01-20 全景網

全景網3月31日訊,2020年杭州高新區(濱江)雲端會「5050雲路演」醫療行業項目專場在全景路演天下舉行,6家濱江「5050計劃」企業參與推介,13位來自不同知名投資機構的代表現場評審,並與項目展開投融資對接。

時邁醫療執行總裁彭佳萍表示,數據顯示,全球平均每分鐘就有7.5人被確診惡性腫瘤,每年發病人數超392萬,死亡率超59.5%。靶向抗體藥物研發具有很大市場空間,但目前,全球雙抗藥物開發存在成藥性差、毒副作用兩大瓶頸亟待解決。

據悉,時邁醫療為杭州高新區(濱江)「5050計劃」企業,公司秉承源頭創新、安全高效,砥礪前行為創業理念,以創新腫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抗體藥物的研發、生產為主要戰略方向,以真正解決臨床及患者需求為己任。公司擁有美國創新研發中心和杭州基地,目前已建立完整的創新型抗體藥物研發體系。(全景網)

了解更多路演詳情,請點擊:http://rs.p5w.net/html/120243.shtml

相關焦點

  • 小夥吃兩個月中藥成「藥性肝」 當心!不少常見藥物會傷肝
    市民小陳(化名)是個年輕小夥,為了治療皮膚病,吃了兩個多月中藥,結果病沒治好,反而吃成了「藥性肝」,住進了醫院。醫生表示,因服藥不當而導致肝損害的案例時有發生。   A  吃中藥治療皮膚病  小夥兩個月吃成「藥性肝」   28歲小陳患有皮膚病白癜風,嘗試了很多方法,治療效果都不理想。後來,在朋友推薦下,到一個小診所看病,吃中藥進行治療。
  • 定點插入非天然胺基酸,Ambrx 用精準蛋白工程助力大分子藥物研發變革
    根據德勤 2018 年的新藥研發效率統計報告,全球藥物研發正陷入瓶頸。全球 TOP12 藥企的在 R&D 上面的投資回報率進一步下滑至 1.9%,為 2010 年以來的最低值,藥企急需一些突破性的底層藥物設計技術來扭轉這種投資回報率。Ambrx 便是這樣一家提供革命性大分子藥物設計技術的生物製藥公司。
  • 聚焦單克隆抗體藥物技術瓶頸
    人源化單抗和全人源化單抗的優勢在於可以克服人抗鼠抗體反應,可避免單抗分子被免疫系統當作異源蛋白而被快速清除,提高單抗分子的生物學活性。特別地,全人源化單抗的可變區和恆定區都是人源的,可在人源化單抗的基礎上進一步去除免疫原性和毒副作用。
  • 推進雙抗體藥物臨床II期試驗,「友芝友」完成近2億元B輪融資
    據悉,「友芝友」已於近日完成近2億元B輪融資。「友芝友」全稱武漢友芝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7月,是一家以腫瘤免疫療法為核心的生物製藥公司,專注於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的研發與產業化。據「友芝友」CEO周鵬飛博士介紹,在靶向CD3的T細胞募集類雙特異性抗體領域,「友芝友」已基於YBODY平臺技術先後開發了M802、M701、Y150等3個臨床階段和10個臨床前不同研發階段的CD3雙抗產品。
  • 藥物發展簡史:從柳樹皮到「上帝的手術刀」
    」和兩大生物學過程2.2 不同的藥物作用在不同的「靶點」上3 基因療法有多強大?分子生物學和大分子藥(抗體)、核酸類藥物18 世紀末,愛德華·琴納給兒童接種牛痘預防天花,免疫學作為一個學科正式誕生。1890 年,Behring 和北裡用白喉外毒素免疫動物時發現了抗體。1953 年 DNA 雙螺旋結構讓人們對生命的理解達到分子層面。
  • 速遞 恆瑞PD-L1/TGF-β雙抗肺癌、胰腺癌適應症獲批臨床
    (新浪醫藥新聞)【肺癌】豪森阿美替尼新適應症啟動III期臨床 用於NSCLC圍術期治療9 月 15 日,Insight 資料庫顯示,豪森「甲磺酸阿美替尼片」啟動一項 III 期臨床,適應症為甲磺酸阿美替尼聯合化療用於非小細胞肺癌圍手術期治療。
  • 2020 年這些新藥在國內獲批:抗腫瘤、罕見病藥物佔比近半
    個,雙特異性抗體和凝血因子類各 1 個。 從治療領域看,這些新藥主要集中在抗腫瘤、抗感染、免疫系統、呼吸系統和罕見病等領域,其中抗腫瘤藥有 16 個,罕見病藥物和抗感染藥物各有 9 個,免疫系統藥物有 5 個,呼吸系統和血液系統藥物各 3 個,內分泌系統和代謝藥物、神級系統藥物和顧客藥物各 2 個,精神障礙疾病藥物和心血管系統藥物各 2 個。
  • 免疫治療市場激增,諾獎團隊創立「非同生物」研發全球領先的創新藥
    隨著新抗體藥物加速研發及上市、適應症不斷擴展、國內需求及支付能力持續提升、醫保覆蓋面持續擴大,國內免疫治療市場正激發出超千億需求。36氪近期接觸的「非同生物」,正是免疫治療行業中的新銳企業。非同生物成立於2017年,從事免疫治療領域創新抗體藥物研發。
  • 「痛」到憂傷:糖尿病神經痛藥物治療攻略
    正所謂「甜」至深處,「痛」到憂傷。對於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PDPN),主張標本兼治。「病因治療」以控制血糖、營養神經、改善微循環、抗氧化應激為主;「對症治療」主要是緩解病人疼痛,後者往往也是臨床治療的難點,下面重點談談這方面的問題。
  • 瞄準千億美元級抗體藥市場,「仁源欣生」開發基因組人源化小鼠平臺
    動物模型特別是小鼠模型通常應用於生命科學的科研和藥物開發之中,具有廣泛的需求。36氪近日接觸的「仁源欣生」就專注於開發基因組人源化小鼠平臺,是一家基於全新分子細胞生物學技術平臺的高科技公司。與競品相比,該公司的核心優勢是專注於大片段基因編輯技術的底層開發,這項技術能夠顯著減少基因組人源化動物模型產生的時間和成本,從而建立具有極高醫藥研發價值的動物模型平臺。目前,「仁源欣生」正在自主研發全球領先的大片段基因編輯技術。
  • 新型抗體藥物:中國生物藥產業的未來力量——價值、版圖與開發策略...
    如下表1:表1 目前獲批上市的雙特異性抗體藥物(2) 雙抗藥物的分類現階段通常把雙特異性抗體按結構大致分為兩類:IgG類結構和非IgG類結構。3.國內外企業的開發布局在雙抗的開發製備方面,關鍵是擁有自己的結構和製備技術平臺。業內有「單抗比靶點,雙抗比平臺」的說法。近年來,羅氏、強生、安進、輝瑞、施維雅、武田等跨國製藥企業投入巨資,進行雙特異性抗體的開發布局。以Roche為例,30%以上的大分子藥物研發管線布局於雙特異性抗體。
  • RNA藥物前途無限,遞送系統成研發瓶頸
    分子量大,以及蛋白翻譯機器對於去免疫原性和增加穩定性所必須的化學修飾容忍度低等原因,讓mRNA藥物的發展滯後於小核酸藥物ASO和siRNA。現在業界的策略是首先選擇疫苗這樣安全窗口較大的項目,但如果擴大到更複雜靶點,業界需要找到可監測藥物應答的生物標記。小核酸藥物日漸成熟,遞送仍是瓶頸目前狹義的小核酸是指介導RNAi的短雙鏈RNA片段(siRNA),主要涵蓋了siRNA、miRNA和反義核酸等。由於siRNA藥物療效較好且技術取得突破,現已成為最受關注的一類技術。
  • 抗腫瘤藥物現狀及其趨勢
    總體上而言,近年來,最受各大製藥公司和科研中心關注的當屬靶向療法中的單克隆抗體藥物和雙特異性抗體藥物,以及免疫療法中的CAR-T及免疫檢測點抑制劑。單抗:靶向藥物中的世界銷量冠軍靶向治療是邁向精準醫療的關鍵性改革,又被稱作 「分子靶向藥」、「標靶治療」等。
  • 抗癲癇藥物怎麼選?看這篇就夠了
    神經病學裡面沒有哪一個病種像「癲癇」這樣,有如此複雜的分型分類,還有如此繁多的藥物可供選擇。 近年來不斷有新藥躍出水面,大批舊藥也仍活躍在舞臺,熟悉掌握這些抗癲癇藥物的用法對初學者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先從常用的抗癲癇藥物入手,是學習的開始。
  • 健康報 丁健:把抗腫瘤藥物研究做到頂尖
    因此,在對患者進行腫瘤化療時,毒副作用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很多抗腫瘤藥物在治療過程中還會出現耐藥性。此外,現有的許多藥物由一些國外大公司研發生產,價格昂貴,往往一個療程患者就需要花費一萬多元。丁健的願望就是能夠找到效果好、毒副作用少的抗腫瘤藥。他所從事的主要是抗腫瘤藥物的藥理藥效學研究。
  • 將單細胞大數據用於藥物研發,「百奧智匯」完成A+輪融資
    所募集資金將用於「百奧智匯」進一步擴大和加速單細胞大數據及單細胞數據分析平臺在創新藥物研發領域的轉化應用,推進其單細胞大數據和分析系統在藥物新靶標挖掘、生物免疫學驗證、抗體開發、生物標誌物發現、基礎科研及臨床研究等方面建立起市場優勢;同時進一步擴大國內外商業化布局。
  • 宜明昂科田文志:自主研發多條結合CD47雙抗管線
    隨後,在美國抗體公司 ImClone 從事治療性單克隆抗體藥物的研究開發,公司於 2008 年被美國禮來公司收購。2011 年,他曾創辦華博生物,並主導申請了三個發明專利。2015 年,田文志成立創新型腫瘤免疫公司宜明昂科,重點布局 CD47 靶向藥物開發,主要研究項目包括雙特異性抗體、新型重組蛋白、以及 TANKTM 細胞療法。
  • BCMA靶點開發:CAR-T、雙抗、抗體偶聯藥物誰將先勝?
    ASH 2020| BCMA靶點開發:CAR-T、雙抗、抗體偶聯藥物誰將率先勝出?當前針對BCMA靶點開發的免疫療法主要分為3大類: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CAR-T,新基/藍鳥生物、強生-傳奇為代表)、雙特異性抗體(BsAb,安進為代表)、抗體藥物偶聯物(ADC,GSK為代表)。
  • 腫瘤治療之雙特異性抗體—結構、優勢、製備、研究現狀
    CDE的數據顯示,友芝友自主開發的「注射用重組抗HER2和CD3人源化雙特異性抗體」(M802)和「注射用重組抗EpCAM和CD3人鼠嵌合雙特異性抗體」(M701),分別於2017年9月29日和2018年3月6日獲得臨床批件。武漢中美華世通:中美華世通成立於2009年,由「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張發明博士回國創立。
  • 國產納米脂質體突破量產瓶頸 網紅藥物「快遞員」降「薪」了
    但是,藥物進入人體後,想要到達指定位置,滯留更長時間,更好地被吸收,還要避免被「友軍誤傷」,並非一帆風順。近20年來,越來越多的新型納米藥物製劑湧入市場,擁有載體中「小籠包」之稱的納米脂質體應運而生。這種由脂質雙分子層形成的粒徑在納米級別的囊泡,可將毒副作用大、穩定性差、降解快的藥物包裹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