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公司裁員可以獲得什麼補償?N+1讓用人單位不敢輕易解除合同

2020-12-06 荒原狂劍

網易裁員事件還在持續發酵中,很多人對此事持圍觀態度,其實我們要正視這一事件,因為我們每個人有一天都可能是「被離職」的那一方。我發現當事人在文章中提到的「N+1」補償很多網友並不理解,今天我們就來解釋一下這種補償方案。

1、N+1中的「N」指的什麼?

大多數經營規範的企業不到迫到得已,是不會開除一個人的,因為企業要為此付出很大的代價。前幾天我就專門撰文剖析了企業逼迫員工走人的很多種實操方法,不管你是企業普通員工還是HR,都可以做個了解,以便在「離職」這一重大事件的博弈中佔得上風。

那麼,這幾天網上流傳的N+1補償方案到底是什麼呢?

首先來看一下N:N是指你在該企業工作的累計年限,超過六個月按一年計算,如果你工作了5年,N就是5,而企業在讓你走人時就要補償你5個月的工資。工資的計算方式是你過去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特別要注意的是,不僅包括基本工資,還包括獎金、津貼等等所有你獲得的實際收入。

如果你最後一年的實際工作月份不到6個月,那這一年的補償按半個月計算。舉例:你在一家單位工作了5年又4個月,那麼你的N值就是5.5。

假如你過去12個月的平均工資是6500元,那麼你的N值相對應的補償是:

5.5*6500=35750(元)

以上補償金,公司應該在你交接完工作的當天支付給你。

2、N+1中的「1」指什麼?

這裡的「1」是指額外補償一個月的工資。按規定,用人單位如果要裁員,必須要提前一個月以書面形式通知你。如果用人單位做到了這一點,那麼這個「1」就不存在了,如果做不到(比如臨時通知你:讓你滾蛋),就要額外補發一個月的工資。這裡的一個月工資是按上個月的工資標準計算的,而不是上文中提到的過去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以上就是N+1的計算方式,不知你看懂了嗎?如果你剛好遇到被辭退這樣的事件,趕緊找老闆要錢去吧!

今天,我發這篇文章,是想讓每個職場人都覺醒過來,面臨裁員時不再「逆來順受」,不再保持沉默,而是要勇敢地為自己的正當權益而鬥爭。

只有當每一個人都挺起腰杆,敢與老闆爭取權益時,勞資關係才會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如果我們無知,或者一味忍讓,這個社會就不會進步!

不知道你所在的公司有沒有存在辭退員工而又不給補償的惡劣行為呢?如果有,在下方留言,說說你看到的或者親歷過的不公正待遇吧。

(更多職場文章,請關注荒原狂劍)

相關焦點

  • 搞不清楚N+1,不止被裁員,還可能被騙好幾萬
    近段時間以來,網際網路大廠紛紛被爆出裁員的消息,搞得人心惶惶。對此,很多人表示:裁員有什麼大不了的,只要給N+1的賠償就行了。但是,N+1到底是什麼意思,你真的知道嗎?可以肯定的是,N+1是員工經濟補償的一種,同樣性質的還有N、2N、2N+1。根據用人單位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時所處的情況不同,用人單位應支付給員工的經濟補償金額不同。而具體經濟補償金額的計算,與計算年限、計算基數兩個因素相關。計算年限是指員工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
  • 被公司無故辭退?別急,你還可以獲得一筆經濟補償……
    我國《勞動合同法》第四章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情況作了區分,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在五種情況下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1、因用人單位存在過錯,勞動者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 用人單位是否可以在勞動合同中與勞動者約定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
    【案情簡要】1、徐靜於2014年7月1日與達生推廣公司建立勞動關係,被安排至武漢從事銷售代表工作。2、2017年12月20日,達生推廣公司與徐靜解除勞動合同。【案涉爭議】用人單位是否可以在勞動合同中與勞動者約定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
  • 解除勞動合同和終止勞動合同的區別是什麼,兩者有什麼不同?
    對於解除勞動合同和終止勞動合同的共同點,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兩者的結果都是使勞動合同所確定的法律關係消滅,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權利和義務解除。那麼解除勞動合同和終止勞動合同的區別是什麼,兩者有什麼不同?
  • 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
    【案情介紹】王小姐與公司籤訂了為期兩年的勞動合同。王小姐結婚後,由於身體不好,又想懷孕生孩子,便準備辭職休息一段間。公司看王小姐有辭職的想法,就提出與其解除勞動合同,王小姐同意了公司的要求,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爭議】勞動合同解除後,王小姐要求公司支付經濟補金。公司認為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 經濟補償金或賠償金是怎麼算的,十分鐘讓你讀懂什麼是N,2N,N+1?
    ,還有「公司拖欠我工資,我能要求補償金嗎」,補償金到底該怎麼要,是N,2N,還是N+1,有2N+1嗎?下面我來具體說一下什麼是N,2N,以及N+1是怎麼回事!一,什麼情況下是N?(一)協商解除勞動關係,就是勞動者和員工協商一致解除勞動關係,不需要任何條件,員工可以獲得N個月的經濟補償金,(N個月,員工工作每滿一年計算一個月的經濟補償金,6個月以上不滿一年,按照一年計算,例如,你的工作年限是3年,那麼你可以申請3個月的經濟補償金)(二)即時解除勞動關係,勞動者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主動和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係
  • 這兩筆錢你不要,用人單位不一定給,快來看看!
    但最高人民法院近日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期限內通過「末位淘汰」或「競爭上崗」等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可以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合同為由,請求用人單位繼續履行合同或支付賠償金。賠償金和經濟補償金你能分得清楚嗎?什麼情況下你能拿到這兩筆錢?
  • 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標準是多少?技能...
    補貼標準由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部門確定,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所需資金從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帳資金中列支。網民「z」:用人單位沒有跟我籤勞動合同,這是合理的嗎?我該怎麼辦?因此,你可以向用人單位提出訂立勞動合同的要求,用人單位拒不訂立的,可以向當地勞動保障監察部門投訴,或者依法申請勞動人事仲裁、提起訴訟。
  • 案例|員工虛構工作經歷,公司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嗎?
    後公司發現楊雨隱瞞重要信息,實際網際網路工作經歷未達3年。因楊雨在試用期內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公司決定解除雙方的勞動合同。  楊雨不服,認為和岸公司從未向其告知該崗位錄用條件,於2018年8月1日申請勞動仲裁。仲裁委員會裁令和岸公司與楊雨恢復勞動關係, 並支付楊雨2018年8月1日至裁決生效之日的工資。
  • 協商解除勞動合同10個要點(附超實用範本)
    有些HR朋友不注意,一不小心套用「終止勞動合同」的協議範本,或者本身就不區分「終止」與「解除」,這可能直接導致解除行為的無效。二、約明協商一致解除的提出方在協商一致解除案例中,大多是因用人單位提出而協商解除,有些情況下也有勞動者提出而協商解除。
  • 提前解除勞動合同引糾紛 訴前調解達協議
    提前解除勞動合同引糾紛 訴前調解達協議 2020-12-01 15: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發放年終獎是否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
    年終獎是用人單位根據其經濟效益,結合勞動者的工作情況於每年年底自行決定發放的交獎勵,其支付形式即可以貨幣形式支付,也可以物質獎勵或者公司股權獎勵,一般是由用人單位根據自身經濟效益,結合勞動者的綜合表現,評定發放。年終獎是否屬於勞動報酬?年終獎的舉證責任應當如何分配?「年底前離職不能獲得年終獎」是否屬於有效約定?
  • 法律專家:單位隱瞞職業病危害不可隨意解除勞動合同
    而應聘時,公司並沒向我說明崗位職業病危害,在勞動合同中也沒註明,我提出要調整工作崗位。公司負責人不同意,稱我不服從安排,只能解除勞動合同。公司的做法合法嗎?法律專家回覆:首先,勞動者享有知情權。《勞動合同法》第8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等情況。
  • 單位如果沒有給繳納社保,勞動合同解除之後,失業金怎麼辦?
    單位如果說沒有給繳納社保,再解除勞動合同關係,以後自己的失業金該怎麼樣領取呢?如果你所得的工作單位沒有給你正常的繳納社保待遇,那麼這個社保待遇當中是包括了我們的失業保險,也就是說你沒有正常的去參加失業保險,那麼即便是公司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之後你也不具備領取失業金的條件,因為想要正常的領取失業金,必須要符合失業保險的累計繳費年限,在一周年以上,否則的話是沒有辦法來領取的。但是如果說確實是因為,你所在的企業單位來解除的,你個人勞動合同。
  • 和員工籤訂競業限制協議,卻不給任何補償,員工違約是否要賠償?
    其中第8條約定 ,乙方(職工)無論以何種原因終止與甲方的勞動合同關係,自離職之日起半年內均不得到其他與甲方有競爭性的單位工作或為其他與甲方有競爭性的公司提供與職業有關的諮詢性、服務性工作,並須在離職之日起半年內承擔本合同規定的義務及承諾。雙方在保密合同中沒有約定經濟補償事項。
  • 對於試用期的目的是什麼?以及用人單位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用人單位與員工建立勞動關係前,都會對勞動者進行一段的試用期。那麼試用期的目的是什麼?對於用人單位又應該注意什麼?一、試用期的目的就是指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為相互了解、選擇而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不超過6個月的考察期。
  • 員工離職與N、N+1、2N經濟補償金終於講清楚了(深度文章)
    補償基數封頂(上年度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分段計算;2008年以前符合12個月的年限封頂的,分段計算;2008年以前無經濟補償,2008年以後有補償的,分段計算;違法解除,補償年限不封頂,三倍封頂有追溯力。另外,我們經常會聽到經濟補償中的一些約定俗成的表述方式,比如,N、N+1、2N,在上表補償/賠償成本核算列也可以看到。
  • 因公司搬遷路程「遙遠」,員工將金絲猴告上法庭,索賠43433元
    還有部分職場人,什麼事都不做,只會說勞動法沒有用。就筆者認識的一部分大廠員工,他們現在已經把每天視頻打卡跟錄音取證作為一項日常工作來完成了。那些認為勞動法沒有用的人,請問問自己,在沒遇到裁員前,自己做過些什麼?希望各位每天哪怕花5分鐘在「網際網路坊間八卦」上學一點點職場技能,看一個勞動案例,筆者就可以肯定,你足以幹掉80%混日子的職場人了。近日,據企查查披露的判決書顯示。
  •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七大誤區
    籤署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並不等於勞動者端上了鐵飯碗,用人單位永遠無法與該勞動者解除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仍可以依據《勞動合同法》第39條即時解除權、《勞動合同法》第40條無過失解除權、第41條經濟性裁員為由解除與勞動者之間的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 山東七大勞動人事爭議典型案例「末位淘汰」可獲經濟補償
    2011年8月1日,馬某進入一家房屋銷售有限公司擔任區域經理,負責房屋銷售,雙方籤訂勞動合同至2014年7月31日。入職時,公司告知馬某,「凡是銷售管理人員的業績指標完成不到50%,就會被淘汰。」  除淘汰外,公司還明確規定,淘汰後不支付任何賠償金和補償金。工作兩年後,馬某因為考核結果低於淘汰線,公司根據《考核管理規定》解除勞動合同並不給予任何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