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紋枯病是影響水稻產量的一大病害。水稻紋枯病是一種土傳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核或菌絲的形式在土壤或其他寄主上越冬,第二年田間灌水時,菌核漂浮在水面上,在外界環境達到菌絲萌發的條件時,菌核萌發成菌絲,菌絲對水稻葉鞘接觸水面的部分進行侵染。高溫高溼有利於紋枯病的發生,在水稻的整個生長期都可發生紋枯病,以水稻分櫱期和抽穗期發病最為嚴重。
紋枯病發病條件:溫度在10°-38°,溼度在80%時都可發生,以20°-25°,溼度90%以上時,發病最為嚴重。在夏季高溫多雨的季節最有利於紋枯病的發生。地勢低洼,長期積水不能排乾的田塊,容易發生水稻紋枯病。施肥不均衡,偏施尿素的水稻田也容易感染紋枯病。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那些低洼的田塊和尿素用量偏多的水稻地,在前期生長很旺盛,葉片又大又綠,到後期稻穀成熟的時候,只有一把乾枯的稻草。
這是同一塊田的近景和全景,前期氮肥為主,長勢喜人。葉片寬大,下垂。
因為水稻感染紋枯病後,會導致水稻抽穗困難,葉片製造養分能力減弱,造成穀粒空秕或不飽滿,嚴重影響水稻產量。
紋枯病的防治:
一、選擇抗病品種,高杆品種比矮杆品種抗病性好。高杆品種要注意防治倒伏。
二、合理密植,合理施肥。
直播田,密度太大,每畝常規稻種17斤,田間密不透風
不偏施氮肥,用氮,磷,鉀複合肥作底肥,最好採用配方施肥技術,使水稻前期不披葉,中期不徒長,後期不貪青。田間前期灌溉淺水,中期及時曬田,後期保持田間溼潤即可,忌深水灌溉。
紋枯病已經爆發
三、化學防治
紋枯病在發病初期,發病比較緩慢,後期易爆發,需及早用藥防治,以前用井崗黴素,便宜,效果也不錯,用的年頭久了,效果不如以前好了,現在有許多殺真菌的藥劑,效果很不錯,如苯甲·丙環唑,己唑醇,三環唑等按說明使用,效果都不錯。施藥時,一定要保證用藥量,視病情發展情況,適當增加用藥量。噴藥要仔細,儘量噴到植株的中下部,在早晚噴藥,以提高防治效果。
END
責任編輯:白茶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