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九隆冬時教你如何換機油:選擇參數&合理加注量

2021-01-17 汽車科學島

#老司機聊汽車知識#

近期問題盤點:

汽車更換機油後動力下降油耗升高,發動機聲音發悶,原因是否為「冬季機油」的影響?所謂數九隆冬是一年中最冷的階段,現階段是「三九四九冰上走」周期,寒冷的天氣讓人不得不裹上厚厚的棉服甚至披風;汽車似乎也需要進行特殊的養護,於是則有一些ID留言諮詢是否需要更換所謂的「冬季機油」。

可以說機油並不區分冬季用或夏季用的概念,因為合格的機油一定是具備抗低溫和耐高溫的雙重屬性;也就是說夏季加注的機油可以在冬季使用,反之也是沒有問題的,但前提是更換機油的用地車與準備去的地方沒有過大的溫差,原因在於不同區域銷售的機油會存在一定差異。

01機油參數解讀

Engine oil釋義為發動機使用的潤滑油,簡稱為機油,也可以理解為機器的潤滑油;多義詞怎樣解讀都不為錯,包括變速箱油也是機油的一種,英文翻譯可以是Transmission oil,自動變速箱油的ATF實際為Automated transmission fluid(oil),兩個單詞可以互換,區別為書面用語和通俗稱呼而已。

機油的參數需要分為兩個部分來解析,比如【0W-30】,0W的組合指機油低溫粘度標準,「-」沒有特別釋義,30則指高溫粘度標準,如何選擇呢?

W_winter釋義為冬季,用於標註機油當然指低溫粘度或者結凍的溫度(冰點),與數字組合後代表不同的冰點標準。計算方式為【數字+(﹣35)=冰點】,各級機油標準如下。

0W冰點﹣35℃(攝氏度)5W冰點﹣30℃10W冰點﹣25℃這是最簡單的正負加減法,相信能點擊打開這篇小文的讀者都會計算;冰點溫度是需要自行調整的,比如今年在海南用車的話,那麼20W的機油都可以滿足冬季不結凍,這些地方就沒有實際意義上的冬天。而如果次年準備在黑龍江用車的話,那麼0W也就是夠用的標準而已,所以這項參數要根據氣溫來調節。

重點是有冬季長途自駕規劃的汽車用戶要注意調整,當然主要指南方準備往北方開的車輛,如果使用的20W的機油則會在零下十五度結凍,過了南北交界線就有可能結凍了,目標是北方則需要提前更換0/5W的機油哦。

【30高溫粘度】也只是舉例,標準有20/30/40/50,這項參數的標準參考應當是汽車的「隨車說明書」,每臺商品車都會有!假設建議標準為30則不應用20/40,降低到20等於增強了機油的高溫流動性能;依靠噴射(飛濺)潤滑的部分,會因為噴射後的機油快速過量地流走,剩下的機油被碾壓後無法形成質量足夠高的油膜,發動機的磨損是會加大的哦。

反之如換用40粘度的機油,飛濺潤滑部分則會形成過量的油膜,從而阻礙活塞氣門凸輪軸等結構的運轉,說白了就是增加了運行阻力。

結果必然是動力明顯變差,聲音也會發悶——實際損耗的是發動機的扭矩,扭矩×轉速÷9594×1.36=馬力,扭矩的下降等於馬力與車速的同步下降;那麼想要提升車速就要拉升轉速,因為扭矩和轉是相乘的關係,是此低彼高才能得出相同馬力的關係。

而轉速升高則等於噴油頻率的增長,四衝程機為曲軸轉兩圈噴油做功一次(轉速指曲軸每分鐘轉動的次數);自然吸氣發動機在平均4000轉以內為轉速越高噴油量越大,渦輪增壓機在相同範圍內為標準排量空燃比噴油,所以自然吸氣發動機用高粘度機油則油耗會更高。

這就是機油粘度與性能和油耗的關係,由於內燃機熱機後的運行溫度基本不變,機油粘度就得按照標準溫度需要的粘度標準去使用。而這一標準一定是製造發動機的工程師們計算得出的結果最精準,任何以經驗為前提建議升高或降低的說法都是扯淡。

那麼換機油後的動力明顯下降,原因是不是單純因為機油高溫粘度的升高呢?其實也不會這麼簡單,如果動力差太多的話,問題可能在於加注量的錯誤。

02正確加注量與測試方式

測試機油加注量是否合理需要等待到冷車之後,因為加注機油時是冷車狀態,機油有熱脹冷縮的特點;所以只有等待冷車後通過機油尺檢測出的結果才會精準,而標準量應當在機油尺的「三道刻度線·中間偏上」的位置。

這三條線的最上端為加注量的極限,最末端指加注量過低的底線;中間線理論上是最佳標準,但略高2mm左右也沒有問題。

重點:加注量如果接近頂端的話,動力會非常明顯地變差,油耗也是會明顯升高的。因為貯存機油的曲軸箱容積是有限的,加注量過多液面位置當然會更高;目前的發動機曲軸不通過攪動機油實現潤滑,因為曲軸轉動輸出的是扭矩,攪動機油的過程是損耗扭矩,結果是扭矩降低要通過提升轉速均衡馬力,油耗能不高嗎?

而加注量過多會讓曲軸不得不攪動機油,這就是問題所在了;機油尺從中線到上下端的長度相同,代表的機油量為總量的12.5%左右,用量4L的機油到頂端則等於多加注了500毫升,想一想動力會受多大的影響吧。

問題:機油過量加注不僅會造成動力下降,同時會造成曲軸箱內壓力異常;因為運行中的內燃機溫度很高,高溫會蒸發部分機油而出現機油蒸汽。在異常高壓的狀態下機油蒸汽竄入曲軸箱出現燒機油的問題,雖然不屬於故障但也會增加積碳會造成尾氣超標。

所以加注量是不宜過多的,當然也不宜太少;如檢測出加注量過多的話,用針筒配合軟管從加注口或者機油尺的管道中抽出機油即可——正常標準則不用擔心冬季或者夏季溫度對機油性能的影響。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授權發布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機油粘度知識解析:保養後如動力變差且油耗升高,多為機油造成
    如果在保養之前沒有出現過此類問題或徵兆,反而是在保養後突然出現,那麼問題基本可以確定為機油選錯或加注量出錯;由於汽修人員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此類問題出現的概率其實是相當高的哦。,低溫粘度的參數是「0W」;概念為【0+(﹣35)winter】,得出的數值為﹣35℃,那麼這種機油就能在高於零下三十五度的環境溫度中不結凍。
  • 冬季汽車保養,如何正確選擇機油等級?
    寒潮來臨,許多車主選擇冬季汽車保養。車主在挑選機油時,如何正確選擇機油等級?
  • 機油乳化與機油增多可能會一起發生 解釋原因教你如何判斷
    比如涉水或洗車時從空濾處發生輕微滲漏。另外,當渦輪中冷器吸入高溼度空氣時,缸內可能會因為燃燒不充分形成水汽溼壁。如果發動機存在活塞環與缸體密封不嚴的情況,就會被活塞刮入曲軸箱。其實這也是機油增多的成因,後面詳述。還有就是曲軸箱通風系統管線設計問題,導致特定環境下,溼空氣通過管線進入曲軸箱。
  • 「機油門」再現!機油增多、機油乳化到底是不是所謂的正常現象?
    如果機油量低於下限,曲軸就夠不到機油,氣缸壁和活塞銷無法得到潤滑,會加速磨損;如果機油量高於上限,過多的機油會增加曲軸旋轉的阻力,會出現油耗增加、發動機加速無力發悶等現象。而機油增多,便是機油量超過機油液位上限。不過,導致機油增多除設計缺陷外還有三種原因,其一便是加注量多。
  • 燒機油是機油粘度太低造成的嗎?優質機油有什麼特點?
    汽車行駛時燒機油,尾氣排出時會呈現藍色,潤滑油也會越用越少。有些車主朋友認為是所加的機油太稀,竄燒導致的。改用高粘度機油後,狀況就會有所改善。那燒機油真的是因為機油粘度太低造成的嗎?要分析是否是因機油太稀導致的燒機油,就要了解燒機油的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條:潤滑油加注量過大、活塞環磨損、氣缸磨損或氣缸壁上有劃痕、潤滑油被燃油稀釋、氣門油封損壞或硬化變老、曲軸箱溫度過高、曲軸箱強制通風閥(PCV閥)卡滯在開的位置使潤滑油正氣在高真空的作用下經進氣歧管進入燃燒室
  • 換機油時有人用泵抽和油底殼放油,你更看好哪種方法?
    我們進行抽機油的時候,是將抽油管插入我們的油底殼內,進行抽吸機油,而抽油機的抽油壓力插入我們的油底殼內,進行抽吸機油,而抽油機的抽油吸力會非常大,可以直接將我們油底殼內,甚至發動機曲軸箱形成一個很大的負壓,可以將我們有的課內的所有機油完全抽乾淨。換機油時有人用泵抽和油底殼放油,你更看好哪種方法?
  • 機油為什麼會乳化? 什麼是機油乳化?為什麼機油乳化在冬季時最容易...
    而一般情形下,空氣中的水汽與機油蒸汽相結合所產生的乳化,大多是機體密封、油氣分離系統等存在的問題所導致;除此之外,零部件故障,比如水路損壞、散熱器損壞、缸墊損壞等,以及不合理的用車習慣也會造成機油乳化;還有就是發動機的類型差異,比如直噴的發動機往往就比電噴的發動機出現機油乳化的概率大。
  • 區分機油粘度還看0w20、30、40?那你真的已經OUT了!
    但自己保養所面臨的問題在於,如何選擇合適的機油,如果只知道自己的愛車適合加0w20或者0w30的機油那是遠遠不夠的,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如何正確的選擇機油,別再聽那些老司機忽悠啦!在話題開展之前,先闡述一個事實那就是,如果用30或者40這單一數據來分辨機油的粘度,是不科學的或者說是片面的! 那麼怎麼知道機油的粘度?其實一張表就可以說明問題。
  • 汽車要更換冬季機油嗎?機油的粘度等級怎麼選擇?
    機油有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那就是粘度等級,像是5w-30這種格式的,不管是哪個機油品牌,在機油瓶身上都會有明顯的標註。去修理廠換機油,老闆都會問用什麼機油?哪個品牌的?全合成的還是普通的?SJ還是SN的?選擇機油主要就看這幾個因素,下面我一一說一下這幾個名詞代表的含義,以及該怎麼選擇?
  • 換機油粘度怎麼選?5W-30和5W-40的機油有什麼區別?
    現在,國六標準的出臺,關於車輛保養的細節就更加重要了,機油不是想換就換,5W-30和5W-40的機油區別大不同,更換機油要注意了!相信各位車主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去給愛車做保養時,一般工作人員主要會推薦兩款類型的機油:5W-30和5W-40這兩種。
  • 5000公裡就讓換機油 為啥美帝1.5萬公裡才換?
    同樣一款車,在美國機油更換周期1萬5000公裡,到中國卻變成了5000公裡。最離譜是某品牌機油,居然打出了1萬5000英裡的旗號,折合2萬5000公裡才換一次!換一回機油少則幾百塊,難道之前這是被坑了?
  • 全合成機油1年1萬公裡一換,半合成1年兩換,哪個更划算?
    全合成機油1年1萬公裡一換,半合成1年兩換,哪個更划算?說起機油,這一直是汽車界內熱度居高不下的話題。若是談起機油的更換,這其中更是有眾多的門道了!機油分為全合成機油、半合成機油以及礦物質機油。實際上,車主們往往在前兩種機油的更換中猶豫不決。那麼,如何更換機油才更為划算呢?
  • 什麼是判斷機油增多或乳化的合理標準?
    事實上,機油增加超過限值30mm是基於測試需要人為增加的,日常用車中機油增加超過限值21mm系統就會發出警報。市面上大部分車型都有機油增多報警系統,但這已經是一種很極端的情況,正常在一個保養周期之內基本很少出現故障警報,平時保養換機油細心的車主可能會發現,怎麼感覺放出來的機油比之前添加的還要多?
  • 立冬剛過,又害怕機油乳化?三步!教你遠離!
    機油,可謂是"汽車的血液"。在發動機開始工作時,機油可以起到潤滑減磨、輔助冷卻降溫、密封防漏、防鏽防蝕、減震緩衝等作用。但如果機油遇到不可互混的液體時,有外力施壓,比如晃動,就會導致機油出現白色或黃色乳狀液體,形成"機油乳化"。
  • 汽車保養選擇什麼機油好?資深汽修師來告訴你
    說到汽車保養,可能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更換機油了。那麼,在保養的時候,究竟選擇什麼機油才是最適的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了解機油的種類和區別。1、汽車的機油有哪幾種?汽車的機油一般分為三種,分別是礦物質機油、半合成機油、全合成機油。那麼這幾種機油有什麼區別呢?
  • 5W30機油和5W40機油有哪些區別,對車子保養換什麼機油比較好呢
    而夏季高溫則形如30,一共有4種夏季用機油:20、30、40、50、數字越大,越能適應高溫的環境。比如50系列可以適應最高的環境溫度。但發動機運行溫度都在100℃以上,純夏季的高溫型並不多見,幾乎只有有性能需求、或者車子實在較老時,才會考慮這樣的機油類型。
  • 「四季機油·概念解析」0W-30機油在零下35度環境中使用會怎樣?
    內容概述:機油參數概念解析,不符合標準的後果,四季機油參數選擇標準。汽車發動機機油的參數應該怎麼理解,比如「0W-40」?那麼啟動時油泵就難以抽動機油並形成壓力與噴射潤滑,發動機會有非常嚴重的磨損;直到運行數分鐘後產生的熱能融化了機油,之後才能開始形成潤滑。知識點:所謂的發動機80%的磨損都是在冷啟動時造成,這一概念並不是指啟動後「熱機階段」的磨損,而是指利用電動機帶動內燃機(擰鑰匙)啟動的過程——短則一秒,多則兩三秒。
  • 機油粘的像漿糊,冰天雪地難啟動 冬天機油應該如何選擇?
    【魚快卡車 原創】機油粘度也是非常有講究的,不同的環境溫度下機油粘度的選擇也不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我們的卡車上平時加注的機油,究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多級機油是指既有低溫流動性,又有高溫運轉粘度兩個指標的機油,現在卡車上大多數使用10W-40機油,是指環境氣溫-25℃時,機油還具有流動性,可以保證發動機正常啟動,而40則是機油在100℃時的運動粘度。
  • 該怎麼選機油? 機油講堂告訴你(上)
    不少車主在買車之後都會遇到一些問題,就是愛車保養,究竟該選擇怎樣的機油?哪些機油更符合自己的愛車?機油上那些類似「5W-40」這樣的標號,都是什麼意思?如何辨別機油真假等。別著急,本期的《機油講堂》馬上為大家講解,機油到底是什麼。
  • 機油必須5000公裡一換?美國人笑了
    美國公交車,坐的人不多,車頭能放自行車剛到那天早上,亮車哥獨自出酒店散步,東走走西看看,結果身後一輛車經過我時停下來,一位大鬍子的德州大叔探出窗外友善地問:「你是迷路了嗎?」美國街頭常見的大皮卡這就尷尬了!美國不愧是車輪上的國家,不開車在路上走走,刷個步數,就讓人以為我是流浪漢了。車在美國人生活中,和手機一樣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