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述:機油參數概念解析,不符合標準的後果,四季機油參數選擇標準。汽車發動機機油的參數應該怎麼理解,比如「0W-40」?機油是內燃機穩定運行的核心油液,功能包括潤滑、填充、密封、清潔以及防蝕等等;選對機油可保證機器有理想的運行狀態,NVH(噪音/振動/聲振粗糙度)以及使用壽命,而選錯了就帶來很多問題,下面來看一看機油的參數概念。
01低溫標準
W_winter釋義為冬季,用於標註機油與數字組合代表機油結冰的最低溫度數值。用數字加上﹣35(負/零下)得出的數值就是冰點溫度,比如0+(﹣35)=﹣35℃。這種機油適合的極限標準就是這麼低,但理想的標準其實是零下25~30度的範圍;原因為機油約接近冰點溫度,其流動性就會越差,說白了「溫差大」冷啟動機油就會像水一樣,反之就會像鼻涕一樣。
內燃式熱機形成有效潤滑的效率其實是很高的,因為機油貯存的位置是發動機最低位置的曲軸箱(油底殼),啟動後是利用機油泵從低位抽油並快速送到發動機各個位置。
【泵】的作用是為液體增壓,只要機油泵獲得的動力足夠大則能在短時間內將機油送達各個區域形成有效潤滑;而機油泵石油發動機曲軸運轉提供動力,曲軸在啟動瞬間就會升高到1200rpm左右的高轉速。所以只要機油的粘度標準符合冷啟動流動需求,啟動後就能在3秒左右形成潤滑。
反之,如果機油的冰點溫度與環境溫度接近重合,甚至溫度比其冰點溫度更低。那麼啟動時油泵就難以抽動機油並形成壓力與噴射潤滑,發動機會有非常嚴重的磨損;直到運行數分鐘後產生的熱能融化了機油,之後才能開始形成潤滑。
知識點:所謂的發動機80%的磨損都是在冷啟動時造成,這一概念並不是指啟動後「熱機階段」的磨損,而是指利用電動機帶動內燃機(擰鑰匙)啟動的過程——短則一秒,多則兩三秒。
因為這一階段是機油流動並形成潤滑的動作過程,確實是沒有有效潤滑的;那麼由於機油結凍或粘度過差造成啟動後的幾分鐘內都沒有潤滑,發動機必然會嚴重磨損到拉缸。所以選擇機油一定要按照【四季機油】的標準選擇,也就是低溫標準一定要符合所有預計用車的最低溫標準,如果極限為零下20度,機油則至少應該選擇是「0W/5W」;如高一些能達到零下10度,那麼「10W/20W」也可以考慮。
02高溫標準
翻看隨車手冊,其標註的建議數值是多少就該按照標準使用,在沒有燒機油之前不宜升高。機油高溫粘度概念為「發動機熱機·100℃左右」時的機油的流動需求標準,熱機溫度會固定在一個標準範圍內,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會在熱車後達到此標準。而在這一標準內機器適合多大粘度的機油是經過精確計算的,隨車手冊(說明書)裡標註的數值一定最合理,所以標準是不宜調整的。
說明:隨著發動機工況的變化粘度肯定不能下調,但是適當的提升是有必要的;比如發動機出現燒機油的問題,如果氣門油封沒有老化的話,原因則多為活塞氣缸磨損造成。此時使用高粘度機油則可以形成更厚的油膜,指噴射到缸壁上機油流速慢,活塞油環是布油是碾壓的機油更多,那麼擴大的間隙就能適當得到填充了。
總結:機油的粘度一定要同時符合「四季溫度需求」,這是低溫的需求;高溫的需求是不變的,所以不用費心地考慮如何調整。在專業工程師的面前所有用戶都是小白,按照專業計算的結果使用就好。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責編:天和MCN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