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暖化速度有多快?「地震聲波」可以告訴我們答案
通過地震,人類可以了解全球暖化的程度。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在印尼海域執行長達12年的地震聲波測量海溫實驗,證實了該方法的可行性。研究團隊將論文發布在《Science》期刊上。
-
用地震測量海洋變暖
圖片來源:Pixabay氣候變化正使海洋不斷變暖,因為溫室氣體積聚了過多熱量,而其中90%被海洋吸收了。這種變暖會導致海平面上升,危及海洋物種並影響氣象規律。最近的研究有望利用聲音,以一種創造性的方式監測海洋溫度。
-
穿越深海的地震聲波可能是新的溫度計
使用人造源聲波的想法實際上是幾十年前提出的,但經過一番試驗後消失了。多倫多大學的吳文波(Wenbo Wu)領導的一個團隊意識到,可以以同樣的方式利用地震,從而消除了不斷掀起吊杆以進行測量的昂貴物流,並消除了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實際上,地震釋放的地震波有幾種類型,每種的行為都有所不同。
-
氣候變化:地震「駭客」揭示了海洋變暖的規模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利用海底地震聲波測量海洋變暖的方法。研究人員說,該研究的原理是聲音在溫暖的水中傳播得更快。該小組研究了印度洋在10年內因震顫發出的聲音數據。隨著全球變暖導致海洋變暖,科學家們看到了聲波的速度在增加。他們的新方法顯示印度洋的年代際變暖趨勢遠高於先前的估計。
-
Science:地震波測量深海溫度
深層海水溫度實測資料缺乏,嚴重製約了全球海洋溫度變化的研究。 針對該問題,加州理工大學博士後吳文波、助理教授詹中文以及中科院精密測量研究院倪四道研究員聯合物理海洋學家,提出了利用地震T波測量深海溫度變化的新方法,通過T波波速的變化來精確獲取深海海溫變化。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Science上。
-
Science:地震波測量深海溫度
深層海水溫度實測資料缺乏,嚴重製約了全球海洋溫度變化的研究。針對該問題,加州理工大學博士後吳文波、助理教授詹中文以及中科院精密測量研究院倪四道研究員聯合物理海洋學家,提出了利用地震T波測量深海溫度變化的新方法,通過T波波速的變化來精確獲取深海海溫變化。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Science上。
-
科學家利用地震波測量海底水溫變化,成本低還易...
海底水溫異常可預示有泥火山導致的熱液活動, 甲烷氣體的洩漏, 洋殼流體的交換等。目前的一些測溫方法主要包括海底熱流探針、海水鹽度-溫度-深度剖面儀 (CTD) 、以及微型搭載在海底地震儀 (OBS) 和沉積物捕獲器上的測溫探頭。這些方法無一例外需要較高的技術,還需要實地測量。日前,多倫多大學的吳文波(音譯)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提出,可以通過地震波來測量海底水溫的變化。
-
海底光纖:檢測地震新方法
:檢測地震新方法 研究人員說,監測地震誘發的海底光纖電纜的變化代表了一種發現地震的新手段。他們的方法使在不安裝新的海底設備的情況下感測地震成為可能,這種方法可在用其它方法難以監測地震的地區(包括俯衝帶或缺乏地震儀的遙遠海洋區域)發現地震。 儘管地球表面有70%為海水覆蓋,但幾乎所有的地震觀測站都在陸地上。其結果就是,水下的地震活動基本上仍然無法察覺,從而限制了科學家們發現水下地震活動的源頭機制。
-
洋盆尺度深層海水的溫度變化測量新方法提出
對此,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地震學實驗室博士吳文波、助理教授詹中文,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倪四道提出利用地震T波測量深海溫度變化的新方法,在與物理海洋學家合作的基礎上,獲得2005-2016年期間的赤道東印度洋深層海水溫度多時間尺度的變化特徵。
-
地球暖化加劇 科學家:可愛小丑魚恐在海洋中消失
中新網11月29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電影《海底總動員》中可愛的小丑魚,恐將在海洋中消失。歐洲科學家指出,受到全球暖化影響海洋生態影響,對棲息地相當挑剔的小丑魚,恐因為環境變化適應能力不足而滅絕。資料圖:小丑魚。
-
海底光纖:檢測地震新方法—新聞—科學網
美國Science雜誌 2018年6月15日 海底光纖:檢測地震新方法 研究人員說,監測地震誘發的海底光纖電纜的變化代表了一種發現地震的新手段。他們的方法使在不安裝新的海底設備的情況下感測地震成為可能,這種方法可在用其它方法難以監測地震的地區(包括俯衝帶或缺乏地震儀的遙遠海洋區域)發現地震。 儘管地球表面有70%為海水覆蓋,但幾乎所有的地震觀測站都在陸地上。其結果就是,水下的地震活動基本上仍然無法察覺,從而限制了科學家們發現水下地震活動的源頭機制。
-
《海底地震勘測理論與應用》再版:新修訂版增加兩部分內容
本書作者的單位原稱為「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現已改名為「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特此說明。 阮愛國 E-mail: ruanag@sio.org.cn 2020 年8 月8 日 本文摘編自《海底地震勘測理論與應用》(阮愛國等編著. 2 版. 北京:科學出版社,2020.11)一書「再版說明」,有刪減,標題為編者所加。
-
深海測溫計——地震波?
2020年9月《science》期刊上發表的《seismic ocean thermotry》一文,吳文波等地球物理學家採用了一種開創性的海水測溫方法——地震學海溫測量。「我們利用重複地震產生的聲波在不同溫度海水中的走時差異,來推出海盆尺度的深海溫度變化」他們如是說,「在2005年到2016年間,我們得到了海溫在一年的、六個月的和十天左右的尺度波動情況;並且推斷東印度洋海域在十年間有變暖的整體趨勢,大大超出先前其他方法的預測結果」一直以來,海溫的取樣監測都是一個難題在過去20年裡,Argo自動測量剖面浮標(見注處1)相較於傳統的船舶觀測,
-
知識窗▏海底淺地層剖面探測及其作業應用
海底地層剖面測量是海洋物理探測的重要內容,它利用聲波脈衝在水中和水下沉積物內傳播和反射的特性來探測海底地層結構。
-
二、地球運行的方式-2(海底擴張)
2.1海底水深特徵20世紀之前,對海底深度變化的研究是極其乏味的,測量深度的唯一方法是將一個系在纜索上的重物下放到海底進行探測,一次測量可能需要數小時。聲納的發明大大加快了深度測量的過程。當船上的發射器向海底發射聲波脈衝時,當回聲從海底反彈回船上的接收器時,這段時間就代表了海底的深度。當船隻航行時,用聲納可以獲得海底深度的連續記錄,並從記錄中得出水深剖面圖。通過獲得許多深海剖面,地質學家繪製出一幅深海地圖,顯示出海底的整體形狀。現代技術允許衛星從空間繪製水深圖。
-
科學家稱預測地震有了新方法-暗光纖
《科學家稱預測地震有了新方法-暗光纖》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從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海濱小屋工作蒙特利灣,內特林賽發射紅外線的流雷射脈衝下的長纖維光纜延伸到海底。長達數英裡的電纜已經存在了十年,可以在海底的科學儀器之間來回傳輸數據,但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地球科學家Lindsey正在嘗試新的方法。他和他的團隊已經斷開了所有常規傳感器的電纜連接,以便他們可以利用光纖本身來感應海底的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