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布布森:對語言與詩不帶偏見的分析

2021-01-08 林芳歷史妙談

雅各布布森:對語言與詩不帶偏見的分析

說到語言學,大部分人或者會只會想到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喬姆斯基(Noam Chomsky),或者近代一點的韓禮德(M.A.K. Halliday)。就算你沒讀過語言學,也會聽過喬姆斯基提倡的普遍文法論(universal grammar)、韓禮德的「功能文法」,與及索緒爾認定能指和所指的任意性。

但假若你有研讀過語言學底下的一些分支——例如,音系學(phonology)、文體學(stylistics),或者學過語言學習理論(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你有很大機會遇到這個名字:羅曼雅各布布森(Roman Jakobson)。

羅曼雅各布布森(Roman Jakobson)

音系學標記二分法

雅各布布森最初是二十世紀初開始發展的文學批評流派──俄國形式主義(Russian Formalism)之中的莫斯科學派成員。1920年代,他逃亡至捷克,成為1926年成立「布拉格學派」(Prague School)的一員猛將,主要研究音系學。

說到這裡,也許會有讀者不明白什麼是「音系學」,或會與另一門語言學「語音學」混在一起。要理清的是,語音學(phonetics)集中於研究發音的身體系統與及過程——例如,在某種特定的語言系統裡,聲音如何從喉嚨發出,以喉嚨的什麼部位,什麼舌頭的位置發出。音系學(phonology)最主要研究的卻是語言的聲韻系統。它研究的對象不僅是某種特定的語言的發音系統,而是區別聲韻的方法。

根據索緒爾的觀點,只要語音能造成意義上的差異,這就構成了音位(phoneme,亦作音素),即音系學中的最小分析單位——例如,假若我們把 /p/ 和 /b/ 置於粵語拼音 [ _aan1],會得出「攀」(paan1)與「班」(baan1)兩個不同的字,/p/ 和 /b/ 就成為了能區別意義、不能再細分的最小語音單位,即音位。

布拉格學派再推進一步。先是有特魯別茲柯伊(Nikolai Trubetzkoy)提出語音之間的差別並非如索緒爾所說的任意或無從分析,而是可以取決於音位有否特徵——例如 /p/ 和 /b/ 的差異在於 /b/ 帶有濁音,是一種「有標記的」的形式,而 /p/ 卻不帶,因此可以將 /b/ 當成是一種帶有「標記性」的音位。

特魯別茲柯伊的分析對象仍是專注以「語音」作為單位。雅各布布森和莫利斯哈雷(Morris Halle)在1956年的研究中,卻指出語音應該是以語音的特徵作為單位,以標記及對立作為記錄的方法。透過研究上百種不同的語言數據,雅各布布森發現世界上各個音位系統的對立可以歸納成十二種不同的特徵。例如 [+唇音] 和 [-唇音] 分別意味著「發音時嘴唇有否移動」、[+鼻音] 和 [-鼻音] 分別意味著發音時有否涉及到鼻音。「音位」繼而可以再拆分成一種又一種的「特徵」。

這套確立二分法的方針,也就成了所謂的「區別性特徵理論」(distinctive feature theory)。在當時來講,這套理論既不僅更新了索緒爾語言學對語音的講法,確立結構主義與語言學的關係,同時也為音系學締造了一套描述發音系統的理論基礎。

雖然經歷喬姆斯基與哈雷在1968年的《The Sound Pattern Of English》改良和遞補系統,「區別性特徵理論」的二分法仍然是用作討論音位的方法。近代的另一種新發展是,二分法添加正負值的方法也逐漸被改良,負值不再被標記,而只標註擁有某種特徵。

不帶偏見的語言分析

雅各布布森的另一項貢獻,在於他提出了一種分析溝通的方法。按照雅各布布森在1960年出刊的論文《語言學與詩學》(Linguistics and Poetics),溝通可以分成六種元素:

1. 傳送者

2. 接受者

3. 符碼(code,例如語言系統,或索緒爾語言學底下的 langue)

4. 訊息(message,指說話的行為,或稱 parole)

5. 脈絡、語境

6. 媒介(指傳送者與接收者之間存在著的精神上或物理上的聯繫)

這些元素各自能達成六種不同的功能,例如傳遞情感(emotive)、傳遞企圖(conative)、指涉環境或參考物(referential)、社交(phatic)、後設語言(metalinguistic),與及雅各布布森最為想要強調的詩學功能(poetic function)——或者說,一種文章的美學。將美學稱作「詩學功能」,出於雅各布布森認為在詩歌之中最容易觀察到這種情況。

那麼,這種美學到底是指什麼?理論家喬納森卡勒(Jonathan Culler)在他的著作《結構主義詩學》(Structurlist Poetics)就分析過:

「語言的詩學用法就是把音韻和語法上互相關聯的語言單元,排列成語序。重複類似的語言單元,把他們排列成齊整的結構形式,這種做法在詩歌中比別的語言形式都更為常見,也更為醒目。」(《Structurlist Poetics》,英文版頁66,簡體中文譯本頁95)

卡勒於是提出:只要我們對這種「重複類似的語言單元」進行「不帶偏見的、專注的、透徹的、全面的描述」,我們就可以看見「那些不曾預料的、醒目的均稱和反均稱、那些平衡的結構、那些別具效果的同義形式和突出反差的累積」,理解「已經形成的詩作中各成分之間巧妙的相互作用。」

在這段話裡,我們已經可以看出雅各布布森的最終目的:透過語言學,製造出一種「不帶偏見」的分析。這種「不帶偏見」的分析,必須要是基於對語言單元——也就是語言學要素——的描述。他在這裡特別提出的是,那些「重複類似的」語言學要素,例如排比(parallelism)、音韻的對仗或格律,甚至乎說偏離(deviation)的元素,都能達致「文學性」(literariness)。

喬納森卡勒(Jonathan Culler)《結構主義詩學》(Structurlist Poetics)

對於這些理論的分析,卡勒提出了一個饒有趣味的批評:也許我們的確可以透過語言學分析,羅列出詩歌的排比、結構對稱、平衡,規劃出一種屬於文本的形式美。但這種形式美的重要性、成因,除了美學之外的文本效果,卻始終不明。

另一個問題是,語言學分析文本應該客觀、公正,像是科學一樣能被複查檢驗。然而分析者選定以某個或者某幾個語言學的元素進行分析,這種選擇卻有很多時候是基於個人的希望,總無法說算得上客觀、公正。

超出語言學的影響

雅各布布森的不少研究雖然或有過時之處,但他為後來的語言學、文學研究和社會學、甚至乎哲學研究等都留下深刻的影響。

以上我們提及到雅各布布森的分析雖然有瑕疵,但卻不無後繼者。我們既有直接承繼雅各布布森,以語言學各個門派作為方法論的文體論,也有六十年代主張以文本為首的美國新批評(New Criticism)。喬姆斯基和哈雷在1968年的研究,正正就是傳承雅各布布森的衣缽。對「標記」與「無標記」的分析,在現代也被挪用到語言學、社會學等等學科領域,以「標記化」(markedness)分析。

最後,扯遠一點,雅各布布森也曾經對兒童語言與失語症進行過一番研究,雖然現今來看他的研究結果有部分屬於過時,但他的概念卻影響了後來的拉岡(Jacques Lacan)精神分析。從對失語症病人的研究與觀察中,雅各布布森認為隱喻(metaphor)與轉喻(metonymy)是人類語言的話語的基礎結構;對於佛洛伊德在《夢的解析》所提出無意識的凝縮作用(condensation)與移置作用(displacement),拉岡認為這兩種作用就正對應語言學上的隱喻與轉喻,進而將佛洛伊德所論的無意識夢的工作(dreamwork)形式,發展成「無意識就如語言一樣被結構」的理論。

相關焦點

  • 算法習得並強化了人類偏見嗎?如何測量、分析算法中的偏見
    雖然算法在提高決策準確性方面表現出了相當大的潛力,但在某些情況下,算法可能會對特定社會群體(如女性、黑人)施加不公平對待。例如隨著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等一系列算法的出現,人們發現本應毫無偏見的計算機也習得了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偏見。在計算機視覺領域,不同性別用戶發布的圖片內容不同,導致視覺語義標註中也存在性別偏見,如在廚房中的人物總是被識別為女性。
  • 雅各布·伯努利
    雅各布·伯努利1654年12月27日生於瑞士巴塞爾,1705年8月16日卒於同地.。雅各布 · 伯努利出身於一個商人世家。他畢業於巴塞爾大學,1671年獲藝術碩士學位,後來遵照父親的意願又取得神學碩士學位,但他卻不顧父親的反對,自學了數學和天文學.。雅各布 ·伯努利在 1678年和1681年兩次遍遊歐洲學習旅行,使他接觸了許多數學家和科學家,豐富了他的知識,拓寬了他的興趣。
  • 科普 | 布拉格學派:語言的結構、功能與詩性
    在之前的歐洲語言學史上,也有被一些學術組被織冠以「學派」的稱謂如亞歷山大裡亞學派、萊比錫語法學派(青年語法學派),當時的國際交流不太便利,學派成員往往都是因為同樣的地區、學校得名。他們的思想涉及音位學理論、言語交際、語言的詩性功能等諸多方面,又統攝於「結構—功能」這一思想框架之下。聚會的討論、成果匯報、廣泛的跨國活動,使得布拉格學派的影響力迅速擴大,其理論也不斷走向深入。相比於索緒爾「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的孤獨,布拉格學派總是「有朋自遠方來」的不亦樂乎。
  • 雅各布·伯努利和奇妙的等角螺線
    ,三代中出現了八位非常了不起的數學家和科學家,伯努利家族在十七、十八世紀的微積分的發展和應用上扮演著領導的角色,既使是對現代數學演變作最簡明的敘述,也無法把他們的貢獻一筆帶過。雅各布·伯努利(Bernoulli,Jakob,1654-1705),雖然繼承了祖輩與富商通婚的慣例,同時也開啟了伯努利家族在數學史展上露天賦的篇章。
  • 數學家雅各布·伯努利在數學領域的貢獻
    雅各布·伯努利(Jakob Bernoulli‎,1654-1705),伯努利家族代表人物之一,瑞士數學家。1678年和1681年,雅各布·伯努利兩次外出旅行學習,到過法國、荷蘭、英國和德國,接觸和交往了許德、玻意耳、胡克、惠更斯等科學家,寫有關於彗星理論(1682年)、重力理論(1683年)方面的科技文章。1687年,雅各布在《教師學報》上發表數學論文《用兩相互垂直的直線將三角形的面積四等分的方法》,同年成為巴塞爾大學的數學教授,直至1705年8月16日逝世。
  • 偏見是自身價值體系的反射——讀《偏見的本質》
    這部作品以其非凡的預見性,挖掘前因後果的洞察力,以及步步深入的縝密推斷和分析,成為推動社會改造的強大力量,促使有關偏見的研究迅速發展為熱門的學科課題,並且成為美國行政部門和社會公共服務等部門做出決策時的一個經常參照。 先來回顧一段歷史。
  • 「詩魔」洛夫的詩宇宙
    不用說,臺灣詩人的詩讓我大開眼界,寫詩的膽子也大起來。不過,流沙河當年更推崇余光中和瘂弦的詩。余光中主張新詩回到中國古典傳統,這大概與流沙河觀點近似,所以他對洛夫的評價不太高,稱洛夫的詩歌「厭世而且陰冷」、「取樂而已」,並說「臺灣的評論家有稱洛夫為『詩魔』的,頗貼切,但應該帶上貶義」。流沙河唯一看重的似乎是詩人「裸袒的勇氣」。
  • 雅各布伯努利與等角螺線
    雅各布·伯努利(1654-1705),瑞士數學家,概率論中的伯努利試驗與大數定理就是他提出來的。  搞概率論的...看來又是個賭徒     雅各布後來醉心於研究等角螺線。他發現,等角螺線經過各種變換後仍然是等角螺線,如它的漸屈線和漸伸線,自極點至切線的垂足的軌跡,反射線,回光線都是等角螺線。
  • 怎樣消除機器人的「偏見」?先從消除人的偏見做起
    多年以來,對於同一種語言,男人和女人們普遍形成了風格迥異運用方式。從某種程度上講,它最初也是因為偏見的逐漸積累,形成了長期的結構性差異。虛擬助手性別採用女性,符合這種差異。偏見 ( bias ) ,更具體來說,聊天機器人等對話式 AI 的偏見問題,是西南偏南大會本場論壇的切入點。
  • 李敖:諾貝爾文學獎不給中國人 因有偏見提名不算啥
    專訪李敖:諾獎有偏見,提名不算啥 「它帶有偏見,並不公正」■談作品「中國沒人比我出書更多」■談傳統文化「臺灣沒那麼好,民國也沒那麼好」■談人生「把身體捐給醫院,千刀萬剮」■談兒子「除了搞政治,他喜歡啥就做啥
  • 抽象與紀實之間——雅各布·吉爾斯:斯堪地那維亞新攝影
    2017年3月10日,丹麥藝術家雅各布·吉爾斯個展——「雅各布·吉爾斯:斯堪地那維亞新攝影」在上海華視影廊開幕。本次展覽由華視影廊和丹麥In the gallery畫廊共同呈現,展出作品來自吉爾斯「移動Movement」和「你的愛有限Limit to you love」兩個攝影系列。
  • 對拉康立場的話語中心主義,和邏各斯中心主義的偏見的問題
    現在,許多歐洲的女性主義者的作品都通過這種方式有了發展,我不認為是這種情況—社會和精神並沒有被看作是必然對抗的或矛盾的。但是可以補充說,在社會主義的女權組織中,比如在英國,這僅僅只是一個較小的傾向,在精神分析上與作品相關聯。圍繞運動中精神分析和馬克思主義所展開的討論確實非常豐富,儘管兩者的結合併不會發生。
  • 帶詩字的女孩名字大全(詩情畫意)
    女孩帶詩字的名字大全(詩情畫意)帶詩字的名字推薦:詩柔柔源自詩句「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柔指植物初生而嫩,剛出生的小孩不正如植物一般有生機、嫩嫩的,非常可愛嗎。詩月月字是指貞潔,潔淨,愛與美的象徵的意思,與詩字搭配十分優美,寓指玉潔松貞、冰清玉潔、美麗動人。詩澤澤指恩澤,希望能有吉星庇佑,生活順利,順風順水。詩葵葵源自詩句「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葵指向日葵,比喻孩子如花朵般美麗,如向日葵一樣嚮往光明,燦若夏花。
  • 如何看待海子, 是讀懂當代詩的試金石
    普通讀者或許不會這麼想,海子寫得這麼優美深刻,你們現在的詩,佶屈聱牙,看也看不懂,無非圈內人自我欣賞罷了。 這樣的想法很正常,要是通讀了此書,還是固守這樣的偏見,就匪夷所思了。 姜濤的判斷是:「他們不會像海子那樣考慮問題、感受世界,他們面對的情感和經驗,要侷促得多,也要複雜得多,需要不斷發明更多樣的語言方式,才能予以有限的說明。」
  • 馬對騎手的「性別偏見」
    《馬術革命及其對人類的意義》(裡昂出版社,2005年)一書的合著作者羅伯特·米勒堅持認為性別會影響馬匹對騎手的認知和偏見。加州的阿拉伯馬繁育師、馴馬師希拉瓦裡安 Sheila Varian 不認為世界上會有馬對騎手有性別偏見,除非這匹馬在小的時候被某個性別的人非常暴力地對待過,不然馬不太可能有真正的性別偏見。每匹馬都喜歡一個非常溫和、能給清晰指令的騎手。
  • 科學家的偏見會較少嗎?
    還有人說: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遇上突發的急事,只好請24小時帶孩子的保姆,價錢是200英鎊一天。令人欣慰的是,大部分女性在艱難奮鬥幾年以後,工作和生活都漸漸回到了正軌。所有人一致同意新父母最需要的是近距離方便接送的託兒所,在目前的情況下,沒有大學的全面改革,當然無法辦到。在系裡懷孕做媽媽的女老師都說哺乳室非常必要,有人說懷孕後期特別疲倦的時候就靠有哺乳室可以小睡一下。
  • 白居易用白鵝的口吻,寫了首詩送給天上的仙鶴,讀完令人笑中帶淚
    一生屢遭貶謫,他內心的苦寂,無處言說,便全寫進了平生的3000多首詩作中,這一首首的經典也將他送上了詩王的寶座。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這3000多首詩中最有趣的一首,這一次他心中哀傷,竟然仿照鵝的口吻寫了一首詩,送給天上的仙鶴,短短28個字堪稱唐詩中最有趣的一首「牢騷」詩,初讀令人捧腹,再讀卻已笑中帶淚,詩王當真是不簡單。
  • 它只是看出了你的偏見
    研究的狹隘性斯坦福的研究給出了一個看似很高的判斷精確度:當人工智慧對單張照片分析時,它猜對圖中男性性取向的機率為 81%,而女性則為 71%。當每位被分析人物的照片增加到 5 張時,算法分析男性和女性的性取向正確率分別高達 91%和 83%。
  • 雅各布渡口之戰:十字軍堡壘策略破產與薩拉丁的戰略大勝
    發生在1179年的雅各布渡口之戰,便是這種巨大差異的集中展現。各取所需的雙雄自己也索性離開耶路撒冷,常駐距雅各布渡口有半天路程的小城提比裡亞,隨時準備率援軍保護施工現場。由於認定穆斯林對手不擅長參與此類作戰,不少十字軍上層都對現場的防護工作很有信心。事實上,十字軍方面的這種自負,源自他們對穆斯林陣營的長期觀察。除了本地很少有專業的綜合性堡壘外,突厥化風潮帶來的軍事變革也是重要依據。僅以樹大招風的薩拉丁為例,他的部隊核心就以不善攻堅的騎兵為主。
  • 美育需要詩 歐陽江河、虹影、樹才帶學生品詩歌之美
    美育需要詩 歐陽江河、虹影、樹才帶學生品詩歌之美 2016-11  作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朦朧詩的代表人物,歐陽江河的詩影響了一代人。那是一個人人都愛讀詩、寫詩的年代,現在則有人發出了「詩歌已死」的哀號。但詩人們不這麼看。虹影說,「詩歌就像我的血液和靈魂一樣」;樹才說「留一點詩歌的享受給自己,保持自己對生命、對美的感受,誰都不能取代。」  他們更知在年輕一代中培養讀詩、品詩、寫詩的習慣多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