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12月底,福平鐵路投入使用,我國將再建一條海上鐵路。
2003年1月7日,我國第一條跨海鐵路正式開通運營,雖然只有17年,但科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連接廣東湛江和海南海口和儋州的鐵路,全長只有345公裡,但經過六年的設計準備,又經過五年的建設,直到2003年才全線通車,總投資48億元,是粵海鐵路。
現在一提起海南,腦海中就會自動浮現出碧海藍天,陽光沙灘的美景,是一年四季的度假天堂;可是歷史上卻一直是偏僻窮困之地,被許多官員貶謫,被罪犯放逐,這也是由於海南與大陸隔一條瓊州海峽,交通不便所致。
由於粵海鐵路開通前,人們到海南只能乘汽車或飛機,因此粵海鐵路運營,結束了內地與海南不通鐵路的歷史,對海南來說,意義重大,因此人們稱其為「海南生命線」。
瓊州灣,東西長約80公裡,南北平均寬29.5公裡,火車是如何穿過這片海的?
實際上,這條鐵路主要分為三大部分,在廣東境內從湛江至海安,在海南境內從瓊州海峽到叉河西環,之所以能通火車,瓊州海峽的鐵路輪渡功不可沒。
1850年2月3日,英國在蘇格蘭福恩海灣使用火車渡輪,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火車渡輪的國家,目前已有20多個國家建立了這一渡輪。
我國首輛由粵海鐵1號列車於2004年投入運營,K407列車由湛江運往海口,這也是我國歷史上首輛跨海旅客列車。
粵海鐵1號,可搭載40節長14米,80噸的貨運列車,或載客18節的客運列車,以及50輛汽車。
火車可以坐在火車上,看著窗外的綠樹青山變成碧海藍天,也有很多人因為這個獨特的風景線,而放棄乘飛機,專程乘火車來海南,只為了體驗火車在海裡行駛的感覺。
在鐵路運營的過程中,它也變得越來越忙碌,為滿足通行需求,粵海鐵1號輪渡之後,先後有三輛輪渡投入運營,其中粵海鐵3號和4號的頂面上設有直升飛機起降平臺,即既可載客,又可載貨。
這是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跨海鐵路棧橋,一端浮在瓊州海峽上,另一端與海南陸地相連,全長95.35米,可根據海底電纜傳輸的數據,自動調整棧橋的高度、角度,實現與火車渡船的完美對接,誤差不超過1毫米,是火車前往海南島的必經之地。
現在,為了滿足人們上網的需要,粵海輪渡還在瓊州海峽開通了海上" wifi"服務,人們不僅可以邊走邊看,還可以通過網絡將美景即時分享出去,讓遊客的旅遊體驗更美好,當然,這也極大地促進了海南和廣東旅遊業的發展。
不知您是否經歷過這條粵海鐵路?有沒有想過火車是怎麼過海的?你們在旅行中還發現了些什麼趣聞軼事?請在下面的評論區發表您的觀點,分享您的旅行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