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氣候中心發布數據:每十年升0.45℃將「越來越暖」

2020-12-04 閩南網

­  市氣候中心發布數據  每十年升0.45℃ 北京「越來越暖」

­  昨天,北京市氣候中心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1961-2018年北京的年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大約每十年升高0.45℃,而全年日照時長數自2000年至今,則出現絕大部分年份低於常年平均水平的情況。北京的雨則很「皮」,變化規律不是很明顯,但是風卻有逐年變小的趨勢。

­  2018年,北京觀象臺最高氣溫是6月29日午後的39.9℃,最低氣溫則是-13.9℃,出現在12月30日。全年全市平均氣溫11.9℃,和常年平均值11.5℃相比,算是不冷也不熱的一年。但縱觀1961-2018年北京的年平均氣溫,則大約每十年升高0.45℃,北京正在變得越來越暖。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北京年平均氣溫基本接近或高於常年值,2014年、2017年是半個世紀以來最熱的兩年。

­  從近幾十年的降水量距平圖來看,北京的降水趨勢既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降水量偏多的階段,也有1999-2007年降水量持續低於常年值的時候,而最近三年的雨水則較為充沛,總體呈現年際變化大的特點。

­  北京觀象臺的觀測顯示,日照時數大約每十年減少85.42小時,如果白天算作12小時,約等於7個白天。從2000年至今,絕大部分年份低於常年平均水平。單就2008年來看,北京地區全年日照時數為2484小時,接近常年平均2491.4小時。

­  自1961年以來的幾十年間,北京的風在漸漸變小,北京觀象臺觀測的年平均風速以每十年0.1米/秒的速率減小。2006年以來,年平均風速基本低於常年值,並有持續下降趨勢。2018年,北京地區的年平均風速是2.0米/秒,比常年偏小,而且出現大風的天數只有3天,遠少於常年12.6天。

­  城市熱島效應是城市中的氣溫明顯高於外圍郊區的現象。隨著城市發展,1971-2018年北京地區熱島強度持續增加,大約每十年上升0.32℃。2016年以來,城市熱島增長趨勢開始緩解。2018年平均熱島強度為1.37℃。(記者 趙婷婷)

原標題:每十年升0.45℃ 北京「越來越暖」

責任編輯:方迪

相關焦點

  •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發布:氣候系統變暖加速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公欣報導 日前,為滿足低碳發展和綠色發展的時代需求,科學推進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提供中國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監測信息,科學客觀地反映氣候系統變化的新狀態,切實發揮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支撐作用
  • 廣州氣溫每10年升0.4℃ 深圳將來或變熱帶氣候
    時報記者 蕭嘉寧 攝  時報訊 (記者 蔣雋) 近50年來珠三角地區氣溫增溫速度達到每10年0.3℃,而廣州甚至高於珠三角平均水平,達到0.4℃/10年。專家預測,未來20年廣東的氣溫仍將進一步升高,並可能導致旱澇不定等「非典型」天氣現象增多。
  • 全球氣候變暖真假仍莫辨? 「挺暖派」信心漸足
    然而,主流的意見還是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是客觀事實,人類活動對此的影響是主要因素,我們必須採取行動。  「挺暖派」信心越來越足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全球已經經歷了歷史上少見的持續變暖的過程。過去100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0.74℃,北半球比南半球升溫更明顯,冬半年比夏半年上升得更明顯。
  •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發布:全球變暖趨勢在持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向社會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以下稱藍皮書),其中提到,我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氣候極端性增強,降水變化區域差異明顯、暴雨日數增多;我國生態氣候總體趨好,區域生態環境不穩定性加大
  •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2020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年...
    當地時間12月2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指出,氣候變化仍在今年不斷持續,2020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三個年份之一。2011年至2020年將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十年。
  •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過去五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
    當地時間4月22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2015-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最終報告。在去年9月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之前,WMO曾發布初步報告,最新報告對WMO每年發布的氣候狀況聲明作了補充。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時期升高1.1℃,比2011年至2015年這五年平均氣溫升高0.2℃。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十年都比過去十年更為溫暖。WMO發言人表示,今年迄今為止,全球氣溫每月是有記錄以來最暖或者第二暖的月份。同一日,WMO還預測,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將使今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6%。
  • 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司長:未來十年,我國將盡最大努力控排
    在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中,近年來我國已經取得了哪些成績,要儘早實現2030年碳排放峰值目標,盡最大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未來十年將採取什麼措施應對?新京報就此話題採訪了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簡稱氣候司)司長李高。氣候變化將長期影響人類生活新京報:近年來,氣候變化成為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的一個話題。請你簡單介紹一下氣候變化已經形成了哪些影響?
  • 國家氣候中心答每經問:拉尼娜現象改不了整個氣候變暖趨勢 | 每經網
    國家氣候中心答每經問:拉尼娜現象改不了整個氣候變暖趨勢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1-03 22:07:41
  • 最高42.9℃,北京連迎「燒烤模式」,首席氣象預報員:暖性高壓盤踞...
    7月4日,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預計7月4日白天,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和東部、遼寧西南部等地最高氣溫達35~37℃,其中,遼寧西南部、北京中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區最高氣溫38~40℃,局地可達40℃以上。與此同時,北京高溫黃色預警繼續生效,河北甚至發布了今年首個高溫紅色預警信號。據北京市氣象局消息,北京7月4日氣溫也創下年內新高。
  • 赤道太平洋海溫較常年偏暖0.6℃ 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
    中廣網北京8月15日消息(記者周文超)據中國氣象局發布的最新消息,7月下旬,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資料顯示,今年7月,赤道太平洋海溫較常年異常偏暖0.6℃,即進入了厄爾尼諾狀態,且可能發展成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根據監測,自2011年9月開始的拉尼娜事件於今年3月結束。之後,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逐漸恢復正常並開始偏暖。
  •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發布 氣候系統多項指標呈加速變化趨勢
    中國氣象報記者崔國輝 通訊員王朋嶺報導8月24日,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從大氣圈、水圈、冰凍圈、陸地生物圈和氣候變化驅動因子等方面提供中國和全球氣候變化狀態的最新監測信息。藍皮書顯示,氣候系統多項關鍵指標呈加速變化趨勢。
  • 聽聽四川氣候中心專家怎麼說
    >(11月15日發布)今冬是「60年來最冷冬天」?四川省氣候中心預測:幾乎不可能!��此前,網上盛傳「60年來最冷冬天」的說法,讓不少人信以為真,而如今從北暖到南的局面,又讓大家有些懵了: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記者就此採訪了四川省氣候中心。十一月來全國大暖 多地冬天「遲到」不少人都感覺,今年的秋冬,來得很猛,後勁兒不足。
  • 冬天每10年上升0.4度
    聯合國對全球暖化可能造成的衝擊發出警訊,島內學者研究分析,臺灣氣候暖化速率約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從1901年到2000年上升了1.1度。學者警告,暖化導致日夜溫差縮小,夏天也會逐漸變長,冬天平均每10年上升0.3至0.4度,厚重的冬季衣物在臺灣也會逐漸失去市場。
  • 北半球氣溫又升0.1度了!創128年新高,海平面上升或影響6.4億人
    全球氣候變化越來越嚴重,溫室氣體的影響再次創下了新高。根據俄羅斯氣象中心發布消息稱,2019年10月是北半球觀測史上最溫暖的十月,這個數據已經確定。所以說,地球還在持續性的升溫,「燃燒」之中,還有什麼地方不熱嗎?
  • 2016年為全球最暖年 為我國第三暖年 氣候變暖已明顯改變我國降水...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楠 通訊員黃子立報導 最新的全球氣象資料分析表明,全球表面平均溫度已經連續3年創新高,剛剛過去的2016年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暖年。2月7日,中國氣象局發布信息稱,2016年我國平均氣溫為1951年以來第三暖年;在全球變化背景下,我國氣候總體上呈現出強降水增強、區域性乾旱加重、颱風增強、西北氣候暖溼轉型等特點。
  • 今天北京有點暖!最高氣溫將升至8℃ 早上外出需防風
    本文轉自【中國天氣網】;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1月13日)北京有點暖!預計今天白天北京晴間多雲,最高氣溫將升至8℃,不過早上北風較大,需注意防風。今晨出門,北京風力較大。隨著冷空氣影響減弱,近期北京氣溫整體呈回升趨勢。
  • 拉尼娜將帶來更冷的冬天?數據顯示極端低溫事件在減少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說,在業務監測標準上,有一些關鍵海區的監測指數,這一指數如果低於-0.5℃且持續五個月以上,就可以定義為一次拉尼娜事件。  從國家氣候中心的監測情況看,從今年8月份開始,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溫度出現大面積偏冷,海溫關鍵區的監測指數是-0.6℃,已經超過了業務監測標準。
  • 全球變暖仍在持續 中國處氣候變化敏感區
    【財新網】(實習記者 趙煊)全球變暖趨勢仍在繼續,而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4月3日發布2018年《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下稱《藍皮書》)指出,2017年,氣候系統的綜合觀測和多項關鍵指標表明,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並伴隨全球海洋熱含量創新高、北極地區異常偏暖、海冰急劇消融等現象,而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  氣溫和降水等氣候要素是反映氣候變化的核心指標。
  • 2018年我國氣溫偏高0.5℃ 上海冬季十年間減少4.5天
    原標題:2018年我國氣溫偏高0.5℃ 春夏之暖打破歷史紀錄 上海冬季十年間減少4.5天  1月22日,中國氣象局公布《2018年中國氣候公報》,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氣溫偏高0.5℃,春夏之暖打破歷史紀錄。近幾年,關於全球變暖、低碳的種種信息從各種渠道向我們襲來。「全球變暖」也成了最時髦的一個詞。
  • 科學家警告:地球氣候將進入「溫室」,大周期加速
    、暖室、冷室和冰室四種不同的氣候狀態來應對地球軌道、溫室氣體水平和極地冰蓋範圍的變化。當研究小組將軌道數據與同位素氣候數據疊加後發現,軌道變化對全球氣候產生的影響不甚顯著,但值得關注的是全球氣候狀態的每一次重大變化都與大氣溫室氣體水平的劇烈變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