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畢業,一般要求博士生做出創新性的研究內容並形成理論體系,具備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想要真正的做到這一點,博士生就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研究領域,不斷的閱讀、思考和實驗,提出自己的見解,做出開創性的研究。
因此,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博導,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 給自己的博士生寫了這樣一封信,簡明扼要地指出了博士生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有意義地度過博士階段的學習。以下是正文:
最近我拜讀了各位送交的年度工作計劃,仔細推敲後,仍感到有3個方面的問題十分嚴重:
第一,對課題理解不夠,有的根本談不上理解,做了不止一年,尚未進入角色。
第二,已經完成的工作量嚴重偏少,博士(有的是從本室碩士上來的)做了幾年還未見到可以發表的東西。
第三,在計劃中傾向於以最低工作量結束研究。即遊擊戰法。以消耗最少的人力來解決戰鬥。
這是從紙上看到的。從實驗室看到的現象是,有那麼幾位常不到實驗室照面,似乎這裡是一個可來可不來的地方。而且愈未進入角色的,愈不鑽研文獻;工作做得愈差的,愈少見做實驗。
請各位想想,你不學,怎麼能變內行?你不幹,怎麼會有結果?不鑽研與自己課題密切相關的文獻,不把實驗室工作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不能算作一個名副其實的博士生。
張啟發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
寫一點專題讀書報告,其實是一個領域內進入角色的好方法。一篇不夠,可以連續寫幾篇,直到把與研究課題有關的方面較好地弄懂為止。如果在寫讀書報告的同時,加進一點自己的見解就更好了。寫得好的可以送出發表。這對加強業務能力,提高寫作水平,深化對自己研究工作的感情和培養事業心都大有益處。
幾年來我們大會小會說了很多,而至今交得很少。有人說是沒有時間,我看是不願投入時間。對博士生而言,每天工作12小時是正常的,少於這個時間就不正常了;每周工作六天半以上是正常的,少於六天半就不正常了。我這裡是基於美國PhD四年學制所得到的概念。在我們目前三年學制還要強制性學半年英語的情況下,上述時間的投入充其量也只是一個下限。
人生一世,應該追求有所建樹。記得有一首詩:「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此詩所描述的雖有些封建意識,倒也道出了人生的真諦。想要稍加以補充的是在男女完全平等的時代裡,女兒也應當自強。走到了做科學這條路上,博士生階段有無成就與將來有無建樹關係十分密切。
椐我觀察,在我們這一代人中凡是後來有所成就者,大多在博士學習階段就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我理解的基礎含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廣博的知識和不斷求知的欲望;
二是作為今後發展基礎的工作成就;
三是不斷進取的奮鬥精神和以工作作為第一需要的人生觀。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與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系統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狀的分子機制和採用新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的開創性貢獻摘得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有的研究生說,在我們這個實驗室讀研究生如何如何辛苦,在有些地方讀研究生如何如何輕鬆,入錯了門的委屈和追悔不及的心情溢於言表。
我不知道是該「輕鬆」的羨慕「辛苦」的,還是像我們「辛苦」的研究生這樣羨慕人家「輕鬆」的。但就我看來,身在國家級的實驗室裡,從事著國際前沿的研究工作,要做的工作都有相應的保證條件,大可一展才華,以慰平生,應該受到全校乃至全國的羨慕,而不是相反。
對「輕鬆」妄加羨慕的人,其實是沒有弄清楚為什麼讀研究生這個最起碼的問題,或者是讀研究生的動機本來就存在問題。他們讀研究生所看中的大約只是一張文憑,自己對自己就不抱成才的期望,這種思想傾向是應該下大功夫糾正的。
我們這裡幾乎所有的人都希望博士畢業後到國外去做博士後,我很贊成,並願盡我之力給予支持。我很希望我們實驗室出去的人將來在國際上都成為知名人士。
今後在我們室畢業的博士出國做博士後可能主要有兩類途徑,一類是經我提名推薦,另一類是博士生本人爭取,而將以後者為主。而後者卻意味著要參與國際競爭。
博士論文做得好,競爭性就強,我也樂意推薦,用人方也願意接收。博士論文做得不好的,我不願意推薦,而且推薦起來難度也大。
其實,各人的路在各人自己腳下,各人的命運在各人自己手裡。成敗興衰,全在各人,請各自勉。
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
張啟發,1953年12月出生於湖北公安,華中農業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作物遺傳育種和植物分子生物學家,現任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漢)主任、國家農作物分子技術育種中心主任。
1976年,畢業於華中農學院(現華中農業大學);1985年,獲得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學位,之後留在該校從事博士後工作。研究方向:雜種優勢的遺傳機理、水稻功能基因組、水稻生物信息學、綠色超級稻。
分享最新科技資訊,發布前沿學術動態!一切盡在木木西裡~ 服務科研,助力科技!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木木西裡(mumuxilinj),更多精彩內容、新聞資訊、乾貨資源等你來看!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