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前沿】——海膽篇

2021-03-01 大連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

 

論文題目:The Impact of CO2-driven Ocean Acidification on Early Development and Calcification in the Sea Urchin 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

 

DOI:http://dx.doi.org/10.1016/j.marpolbul.2016.08.003

論文主要內容:The impact of CO2-driven ocean acidification(OA) on early development and calcification in the sea urchin 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 cultured in northern Yellow Sea was investigated by comparing fertilization success, early cleavage rate, hatching rate of blastulae, larvae survival rate at 70h post-fertilization, larval morphology and calcification under present natural seawater condition (pH=8.00±0.03) and three laboratory-controlled acidified conditions (OA1, △pH=﹣0.3 units; OA2, △pH=﹣0.4 units; OA3, △pH=﹣0.5 units) projected by IPCC for 2100. Results showed that pH decline had no effect on the overall fertilization, however, with decreased pH, delayed early embryonic cleavage, reduced hatching rate of blastulae and four-armed larvae survival rate at 70h post-fertilization, impaired larval symmetry, shortened larval spicules, and corrosion spicule structure were observed in all OA-treated groups as compared to control, which indicated that CO2-driven OA affected early development and calcification in S. intermedius negatively.


附圖:

Fig:The impact of CO2-driven OA on fertilization success in S. intermedius. Percent fertilized eggs at 5min, 30min, 60min, and 90min after insemination in control (Control, pH= 8.000.03) and three CO2 treated-groups (OA1, △pH= -0.3 units; OA2, △pH= - 0.4 units; OA3, △pH= - 0.5 units). Error bars= s.d..

相關焦點

  • 波動力學前沿學術論壇 第1期 順利召開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北理工波動力學實驗室-清華大學陳常青教授:力學超材料中的可控局部變形和靜態孤立子2020年10月13日,「波動力學前沿學術論壇參會聽眾就局部變形產生機理、拓撲性質表徵等問題與陳教授展開了深入討論,波動力學前沿學術論壇第1期講座取得圓滿成功。「波動力學前沿學術論壇」系列講座由北京理工大學波動力學實驗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超材料力學研究中心、機械結構力學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飛行器動力學與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辦。
  • 海魔方帶您深入了解海洋無脊椎動物—海膽篇
    海膽體呈球形、盤形或心臟形,無腕。內骨骼互相癒合,形成一個堅固的殼。魔鬼海膽海膽具齒,可咀嚼食物。消化管長管狀,盤曲於體內,以藻類、水螅、蠕蟲為食。多雌雄異體,個體發育中經海膽幼蟲(長腕),後變態成幼海膽,經1~2年才達性成熟。現存900種,化石有7000多種。
  • 海膽的營養價值 海膽的食用方法
    吃過海膽嗎,吃過海膽的人挺到海膽二字應該開始流口水了,因為海膽黃的營養價值很高,味道非常鮮美,而海膽一直以來都非常受到人們的崇尚嚮往,在山珍海味中也是名列前茅。隨著現在社會 的進步很多家庭已經走進了小康家庭,越來越多的人吃到海膽的機會更多了,海膽還是老少皆宜的食品。
  • 波動力學前沿學術論壇 第6期 順利召開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北理工波動力學實驗室-清華大學張一慧教授:非常規網狀軟材料力學2021年1月6日,「波動力學前沿學術論壇
  • 海膽
    海膽(《本草原始》)【異名】海肚齊、刺海螺、刺鍋子(《山東中草藥手冊》)。【來源】為球海膽科動物馬糞海膽、光棘球海膽或刻肋海膽科動物細雕刻肋海膽、北方刻肋海膽等的石灰質骨殼。【動物形態】①馬糞海膽全體呈半球形,直徑約3~5釐米,常呈灰綠色、灰褐色或棕灰色,密生能活動的棘。將棘除去後,則露出堅硬的殼。
  • 上海交通大學變革性分子前沿科學中心舉行首屆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
    2021年1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變革性分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屆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暨首次會議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閔行校區霞光樓220號會議室舉行。上海交通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院長朱新遠、副院長譚華、化學化工學院黨委書記賈金平、化學化工學院部分教師、變革性分子前沿科學中心青年PI及工作人員共同參加會議。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學術委員會會議由中心執行副主任周永豐教授、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程津培院士先後主持。
  • 華科的奇思妙想——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前沿青年團隊的調查報告
    按相關管理規定,校方對入選團隊免除年度考核和聘期科研目標任務考核,資助周期內不進行年度考核和中期檢查,倡導以學術興趣為動力,關注長遠目標、瞄準學術前沿,進行潛心研究。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張新亮在給第三批學術前沿青年團隊授牌時直言,入選團隊要破除「唯論文」的思維,立足國家發展需求,解決「卡脖子」核心技術。薛宇教授說很感激學術前沿青年團隊給他提供的平臺。
  • 光學前沿——第十一屆國際信息光學與光子學學術會議(CIOP 2019)在...
    西工大新聞網8月16日電(姜碧強)8月7-9日,光學前沿——第十一屆國際信息光學與光子學學術會議(CIOP 2019)在西安召開。本屆會議由中國雷射雜誌社與西北工業大學聯合主辦,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技術協辦。
  • 海蛇尾與海膽的介紹
    海膽海膽又稱「海肚臍」、「海刺蝟」、「刺鍋子」、「刺海螺」等,屬棘皮動物門海膽綱。全世界海洋裡的海膽共有800多種,在我國分布有100多種,常見的有4種,即北方刻肋海膽、馬糞海膽、細雕刻肋海膽和大連紫海膽。海膽也是生活在海底的一種棘皮動物,渾身長滿了刺,像仙人球,人們常稱之為「海刺蝟」。海膽棲息在海水溫暖、海藻叢生的潮下帶區域,常躲在石縫、礁石間、泥沙中或珊瑚礁裡。
  • 馬糞海膽,豐收了!
    馬糞海膽,豐收了!今年總計10萬斤的海膽半個月便被搶購一空養殖工人們收穫了滿足和喜悅但這背後也有過很多挫折一起看看馬糞海膽的 前世今生↓↓↓「馬糞海膽全名蝦夷馬糞海膽,
  • 腥,通透,刺激:還記得那碗海膽蓋飯嗎?
    由於海域不同、產卵期也都不同,這裡只說常見的品種:蝦夷馬糞海膽、北紫海膽、紫海膽、黃海膽。馬糞海膽【バフンウニ】馬糞海膽【バフンウニ】英文名 Elegant sea urchin馬糞海膽和蝦夷馬糞海膽是同科不同屬,外觀相似。
  • 海膽如此美味 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海膽種類
    膽從外觀看好像長得都差不多,但其實海膽的品種很多的,而且不同的海膽有非常顯著的風味特點,各自的最佳食用時間也不同。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海膽種類。
  • 海膽正當季,怎樣從一堆海膽裡挑出最鮮美的那一顆?
    ▍最美味的海膽黃,其實是海膽的生殖腺海膽身上唯一能吃的部分就是海膽黃,其他都是內臟,不能吃的。我們舌尖上感受到的那股鮮甜的海水味道,也正是來源於海膽黃。而我們吃的海膽黃,其實是海膽的生殖腺,無論是雄海膽還是雌海膽,在繁殖季都會有著金黃誘人的海膽黃。海膽內部結構圖。
  • 旅途美食小吃:海膽
    海膽的吃法多種多樣,不論是新鮮的海膽卵(黃)或是經過加工的任何系列品種,都可用於清蒸煎炒、冷盤或烹調成湯。海膽還可以生產加工成為鹽漬海膽、酒精海膽、冰鮮海膽、海膽醬和清蒸海膽罐頭等多種海膽食品。海膽是一種無脊椎動物,有一層精緻的硬殼,殼上布滿了許多刺樣的東西,叫棘。
  • 高起點新刊Bioactive Materials學術論壇:生物活性材料前沿
    進入21世紀,具有生物活性的材料(金屬、無機非金屬、高分子、及生物來源的活性物質)一直處於創新的前沿。各種先進的材料製造技術和表面活化技術帶給生物材料更多的生物功能,如何通過主動調控材料本體/表面的活性物質釋放行為及降解產物的生物學效應,實現時間和空間上材料與組織修復過程在化學、力學和生物學等方面的完美適配,是最具挑戰性的研究前沿。
  • 海膽的人工增殖技術
    由於本方法的資金投入少,管理工作量小,因此是當前海膽資源人工增殖經常採用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自然條件比較適宜的海域其回捕率可以達到40%以上,最高回捕率可達76.3%。目前,放流苗種種類有紅海膽和馬糞海膽。在日本,海膽的底播增殖已成為其「栽培漁業」的重要內容,全國的主要實施單位已多達數百個。我國的海膽資源增殖目前尚處於試驗推廣階段。
  • 海膽的全人工養殖技術
    目前,在日本、法國、美國等國家海膽養殖已進入規模化生產,並且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我國自引入蝦夷馬糞海膽之後,也開始了一定規模的海上筏式養殖及陸上工廠化養殖生產試驗。由於該海膽具有生長速度快、肉質鮮美、出肉率高、不易發病、成本低等優點,加之其棘短,便於籠養或室內養殖,因而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近幾年在我國北方養殖發展迅速,促進了我國海膽增養殖業的發展。
  • 分享醫學影像學領域前沿 助力學術論著發表
    2012年10月13日上午,第二屆醫學影像放射領域高質量學術論著發表策略研討會在北京開幕,會議期間六位嘉賓做了精彩報告,就醫學影像學領域的的前沿與熱點、臨床科研立題方法和技巧、學術論著發表策略,以及醫學影像領域基金申請技巧進行了闡述,下面請看MedSci通訊員第一時間發自會議現場的報導。
  • 海膽人工育苗技術
    海膽人工育苗技術出處:中國海洋報 作者:常亞青 水產養殖網 2008-06-20 14:52:00   海膽是海洋中比較常見的一類無脊椎動物,其外殼上生有許多可動的棘,形似刺蝟,故稱之為「海刺蝟」。海膽是一種食用價值、藥用價值、科研價值都比較高的經濟海洋生物,其部分種類的生殖腺味道極其鮮美,營養也很豐富。
  • 海膽,很美味,也很美麗,更很長壽
    大多數人心中的海膽印象是高價而美味的海鮮。其實有經濟價值能吃的海膽也就幾個品種,例如南方的紫海膽,馬糞海膽……其實地球上大概有900以上不同品種的海膽,中國有記錄也有100多個。有些海膽還是蠻漂亮的,也有貝殼藏友專門當貝殼收藏海膽完整的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