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葡萄酒文化的流變

2021-01-17 易先生的小酒吧

葡萄酒在中國「古而有之」,但在不同朝代又有不同的發展狀況。所以有人開玩笑說,葡萄酒在中國不應該被稱作「洋酒」,而應該叫做「土酒」。

漢代:中國葡萄酒業的開端

據考證我國在漢代以前就開始種植葡萄並有葡萄酒的生產了。

司馬遷著名的《史記》中首次記載了葡萄酒。公元前138年,外交家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及天馬多,外國使來眾,則離宮別館旁盡種蒲陶,苜蓿極望」(《史記·大宛列傳》第六十三)。

大宛是古西域的一個國家,在中亞費爾幹納盆地。這一例史料充分說明我國在西漢時期,已從鄰國學習並掌握了葡萄種植和葡萄釀酒技術。西域自古以來一直是我國葡萄酒的主要產地。《吐魯番出土文書》(現代根據出土文書彙編而成的)中有不少史料記載了公元4~8世紀期間吐魯番地區葡萄園種植、經營、租讓及葡萄酒買賣的情況。從這此史料可以看出在那一歷史時期葡萄酒生產的規模是較大的。

到了東漢末年,由於戰亂和國力衰弱,葡萄種植業和葡萄酒業也受到極大影響,葡萄酒異常珍貴,成為當時皇親國戚、達官貴人享用的珍品。

《三國志·魏志·明帝紀》中,裴松子注引漢趙岐《三輔決錄》:「孟佗又以蒲桃酒一斛遺讓,即拜涼州刺史」。孟佗字伯良,是三國時期新城太守孟達的父親,張讓是漢靈帝時權重一時的大宦官,孟佗仕途不暢,就傾其家產結交張讓身邊的人,送給張讓一斛葡萄酒,以酒換官,當即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來蘇軾還對這件事感慨地說:「將軍百戰竟不侯,伯良一斛得涼州。」

漢朝的一斛為十鬥,一鬥為十升,一升約合現在的200毫升,所以一斛葡萄酒相當於現在的20升。也就是說,孟佗拿26瓶葡萄酒換來涼州刺史之職,可見當時葡萄酒的身價有多高。

魏晉南北朝:葡萄酒文化的興起期

魏晉及稍後的南北朝時期,葡萄酒的消費和生產又有了恢復和發展。從當時的文獻以及文人名士的詩詞文賦中可以看出當時葡萄酒消費的情況。

魏文帝曹丕喜歡喝酒,尤其喜歡喝葡萄酒。他不僅自己喜歡葡萄酒,還把自己對葡萄和葡萄酒的喜愛和見解寫進詔書,告之於群臣。魏文帝在《詔群醫》中寫道:

「三世長者知被服,五世長者知飲食。此言被服飲食,非長者不別也。……中國珍果甚多,且復為說蒲萄。當其朱夏涉秋,尚有餘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飴,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又釀以為酒,甘於鞠櫱,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況親食之邪。他方之果,寧有匹之者」。」

作為帝王,在給群醫的詔書中,不僅談吃飯穿衣,更大談自己對葡萄和葡萄酒的喜愛,並說只要提起葡萄酒這個名,就足以讓人唾涎了,更不用說親自喝上一口,這恐怕也是空前絕後的。

有了魏文帝的提倡和身體力行,葡萄酒業得到恢復和發展,使得在後來的晉朝及南北朝時期,葡萄酒成為王公大臣、社會名流筵席上常飲的美酒,葡萄酒文化日漸興起。這在當時的不少詩文裡都有反映。

陸機在《飲酒樂》中寫道:「蒲萄四時芳醇,琉璃千鍾舊賓。夜飲舞遲銷燭,朝醒弦促催人。春風秋月恆好,歡醉日月言新。」

陸機是三國時東吳名臣陸遜的孫子。《飲酒樂》中的「蒲萄」是指葡萄酒。詩中描繪的是當時上流社會奢侈的生活:一年四季喝著葡萄美酒,每天都是醉生夢死。這時的葡萄酒是王公貴族們享用的美酒,但已比較容易得到,決非漢靈帝時孟佗用來賄官時的價格,否則誰也不可能一年四季都喝它。

南北朝時期,常有文人名士歌詠葡萄酒的詩作。庾信在他的七言詩《燕歌行》中則寫道:「蒲桃一杯千日醉,無事九轉學神仙。定取金丹作幾服,能令華表得千年。」

庾信在詩中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不如去飲一杯葡萄酒換來千日醉,或者為了長生去學煉丹的神仙。若能取得金丹作幾次服食,定能像千年矗立的華表,永享天年。詩中將飲用葡萄酒與服用長生不老的金丹相提並論,可見當時己認識到葡萄酒是一種健康飲料。

值得注意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在種植張騫引進的歐亞種葡萄的同時,也人工種植我國原產的葡萄,這可從當時的詩文中反映出來。曹操的小兒子曹植在《種葛篇》中有「種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陰。與君初婚時,結髮恩義深」的詩句。

唐代:燦爛的葡萄酒文化

盛唐時期,社會風氣開化,不僅男人喝酒,女人也可以飲酒。女人豐滿是當時公認的一種美,女人醉酒也是一種美。唐明皇李隆基就特別欣賞楊玉環醉韻殘妝之美,常常戲稱貴妃的醉態為「豈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

當時葡萄酒面臨的真正發展機遇是國力強盛,國家不設禁酒,這和最高統治者的重視不無關係。唐高宗、唐太宗都十分鐘愛葡萄酒,李世民還喜歡自己動手釀製葡萄酒。他在徵討高昌(今吐魯番)並獲得勝利後嘗到了一個新品種葡萄,即馬奶子葡萄,也喝到了這種葡萄釀製的酒,感覺風味不同一般,便下令索取新品種,以帶回中原推廣。他還親自動手,試著用馬奶子葡萄釀酒。《太平御覽》稱:唐太宗釀的酒「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醍盎」。

唐朝是我國葡萄酒釀造史上很輝煌的時期,葡萄酒的釀造已經從宮廷走向民間,葡萄酒在內地有較大的影響力,從高昌學來的葡萄栽培法及葡萄酒釀法在唐代可能延續了較長的歷史時期,以致在唐代的許多詩句中,葡萄酒的芳名屢屢出現。

除了那句最膾炙人口的著名詩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王翰「涼州詞」)。劉禹錫也曾作詩讚美葡萄酒,詩云:「我本是晉人,種此如種玉,釀之成美酒,盡日飲不足」。這說明當時山西早已種植葡萄,並釀造葡萄酒。

王績曠達好酒,自稱「五鬥先生」,因唐高祖李淵賜他每日美酒一鬥,故有「鬥酒學士」之稱。他不僅喜歡喝酒,還精於品酒,寫過《酒經》、《酒譜》。他在《題酒家五首》(一作《題酒店壁》)中寫道:「竹葉連糟翠,蒲萄帶曲紅。相逢不令盡,別後為誰空。」這是一首十分得體的勸酒詩。朋友聚宴,杯中的美酒是竹葉青和葡萄酒。王績勸酒道:今天朋友相聚,要喝盡樽中美酒,一醉方休!它日分別後,就是再喝同樣的酒,也沒有興致了。

李白詩曰:「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這首詩既說明了葡萄酒已普及到民間,又說明了葡萄酒的珍貴,它像金叵羅一樣,可以作為少女出嫁的陪嫁。當時的胡人在長安還開設酒店,銷售西域的葡萄酒。

宋代:中國葡萄酒業的低潮期

宋代葡萄酒發展的情況可以從蘇東坡、陸遊、元好問等的作品中看出來。蘇東坡的《謝張太原送蒲桃》寫出了當時的世態:「冷官門戶日蕭條,親舊音書半寂寥。惟有太原張縣令,年年專遣送蒲桃。」

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貶,在不得意時,很多故舊親朋都不上門了,甚至連音訊都沒有。只有太原的張縣令不改初哀,每年都派專人送葡萄來。從詩中,我們還知道,到了宋朝,太原仍然是葡萄的重要產地。

到了南宋,小朝庭偏安一隅。當時的臨安雖然繁華,但葡萄酒卻因為太原等葡萄產區已經淪陷,顯得稀缺且名貴,這可從陸遊的詩詞中反映出來。陸遊的《夜寒與客燒乾柴取暖戲作》:「稿竹乾薪隔歲求,正虞雪夜客相投。如傾瀲瀲蒲萄酒,似擁重重貂鼠裘。」詩中把喝葡萄酒與穿貂鼠裘相提並論,說明葡萄酒可以給人體提供熱量,同時也表明了當時葡萄酒的名貴。

經過戰亂,真正的葡萄酒釀酒法在中土差不多已失傳。除了從西域運來的葡萄酒外,中土自釀的葡萄酒,大體上都是按《北山酒經》上的葡萄與米混合後加曲的「蒲萄酒法」釀製的,且味道也不好。

相關焦點

  • 【書訊】近當代中國年畫流變研究
    《近當代中國年畫流變研究》出版日期:2020年11月
  • 粉絲文化流變:媒介變遷背景下中國粉絲的成長簡史
    更具有現實況味的是,隨著打榜、直播、內容付費等業態的日漸成熟,粉絲及其文化的公共意義和商業價值前所未有地凸顯出來。國內粉絲文化的40年流變在宏觀視角下,回溯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社會歷程中粉絲文化的流變,我們基本能夠理出一條完整、連續且清晰可見的粉絲演化路徑,此間粉絲實踐與媒介、商業之間的深入契合尤為值得關注。
  • 郝敬:《建構「小說」——中國古體小說觀念流變》
    內容簡介該書專門討論中國古代小說中的「古體小說」,即主要著錄於子部小說類的非白話小說,力避西人觀念影響下的現代小說觀念,從「古體小說」這一中國傳統文類出發,考察古人相關認識的變化,對其特性和內涵的框定及流變,還原歷史實相,頗多創新之處。
  • 《中國古代文化中的蟬》
    從精美異常的蟬形配飾到充滿神秘氣息的喪葬口琀玉蟬,從文人墨客對蟬高潔至德品性的謳歌,到詠蟬悲鳴感懷個人的人生遭際,古代中國賦予了蟬這種動物多重的價值和意義。 本期講座主要介紹中國古代文化中的蟬,從考古學、歷史學和文學角度,與大家分享蟬與古代中國文化的密切關係…… | 主講人簡介 |
  • 淺談中國古代水墨畫「墨色」審美及其文化意蘊
    黑色崇拜奠定了古代中國人對黑色的感知和運用基礎,把水墨運用和發展為一種繪畫材料,形成一種獨特的「墨色」審美傳統,也可以說是基於黑色崇拜的一種慧性的發掘,而這個「墨色」審美傳統的起源還要追溯到古代原始社會的採集、農耕文化和陰陽五行思想。
  • 四川葡萄酒產區品牌為世界高山葡萄酒產區
    2017年全省葡萄酒產值7億元、主營業務收入4.1億元(同比增長 92.5%)、利潤0.5億元(同比增長78.2%)。經過兩代國內專家實踐研究,已經發現和證實四川高原上的溫帶季風氣候區(三州境內)擁有世界級的珍貴葡萄酒產區,具有不可替代不可複製的農業生態和旅遊文化雙重資源優勢,可開發利用土地資源規模超過30萬畝,具備在葡萄酒細分市場發展成為國內乃至國際主導產區的巨大潛力。
  • 中國電影觀念流變70年一瞥
    中國電影觀念流變70年一瞥 2019-09-26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浮光躍金——中國古代典籍簡史展」省圖開展 帶您走進典籍發展圖卷
    「浮光躍金——中國古代典籍簡史展」省圖開展 帶您走進典籍發展圖卷       本報訊(記者吳夢琳)省圖書館8月14日開啟「浮光躍金——中國古代典籍簡史展」,介紹中華典籍的發展和流變,呈現輝煌燦爛的典籍發展圖卷。
  • 澳大利亞葡萄酒是怎麼在中國火起來的?
    近日,澳大利亞一位葡萄酒經銷商Damien White在接受採訪時坦言了自己遭遇的困境。中國市場,對澳大利亞葡萄酒行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澳大利亞葡萄酒究竟是怎麼在中國火起來的?它的模式可以複製嗎?  1.從小透明到市場頂流  從初入中國市場到佔據中國葡萄酒來源國榜首,澳洲葡萄酒花了十五年的時間。但十五年,足夠一個市場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4年以來,隨著WTO的推進,中國葡萄酒關稅大幅降低,全球葡萄酒大肆湧入中國市場,澳洲葡萄酒也趁機湧入。
  • 中國書的流變:最早的中國書是簡策
    原標題:中國書的流變   雕版印刷技藝展示   (本文寫作參考謝灼華《中國圖書和圖書館史》、來新夏《中國圖書事業史》等,特此致謝)   不久前的「世界讀書日」,讓讀書這個古老話題再次被人們熱議
  • 從羅馬人、高盧人的交織中感受葡萄酒的起源和飲食文化的傳奇故事
    由此,他們創造出了一種帶有地中海氛圍的大眾文化。酒神狄俄尼索斯首先是葡萄及葡萄酒的化身,同時他具有植物的力量與生機、繁茂不朽和親近大眾等屬性。此外,他還代表著暴力及酒醉後不時出現的焦慮感。狄俄尼索斯是一位放蕩不羈、飄忽不定、讓人不安的神明。狄俄尼索斯的生命軌跡充滿各種碰壁。他是宙斯和塞墨勒(Sémélé)所生的兒子。
  • 宗馥莉:流變時代的品牌不變式
    流變時代,如何將自己的品牌刻印在消費者腦海中?如何使品牌成為一種文化在歷史洪流中奔湧向前?2020年12月5日,在《銷售與市場》舉辦的以「奪冠:新生態,新算法,新賽道」為主題的「第18屆中國營銷盛典暨中國企業營銷創新獎頒獎典禮」上,我們邀請到了宏勝飲料集團總裁、娃哈哈集團品牌公關部部長、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宗馥莉做了以《流變時代的品牌不變式》為主題的演講。
  • 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代典籍的英語名稱
    說到中國古代文化,四書五經和四大名著肯定是少不了的。近幾年,不少外國友人都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要向他們介紹咱們的古代文學典籍,先把下面這些說法記下來吧!Classics   《 詩經 》 The Book of Songs   《 書經 》 The Book of History   《 易經 》 The Book of Changes   《 禮記 》 The Book of Rites   《 春秋 》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古代典籍
  • 家釀葡萄酒首選安琪酵母
    漢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葡萄和釀製葡萄酒的工匠,開啟了中國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的歷史。
  • 亞洲葡萄酒大師集結令
    黛布拉•梅寶(Debra Meiburg MW),坐標:中國香港 黛布拉•梅寶(Debra Meiburg MW)是一位卓越的葡萄酒教育家、作家和演講家。黛布拉•梅寶出生於美國加州,但至今已移居香港27年。
  • 【剪紙經典】流變中的吐故納新——高鳳蓮剪紙的時代自覺 / 朱亮
    在她的剪紙中,我們可以看到極為豐富的圖騰文化積澱。」 ① 之所以被稱為「一個歷史活化石」,一方面是因為高鳳蓮對自己作品中的圖像都會通過古老的諺語、民歌、傳說等等口傳的文化形式,給出一個「生成」的解讀;另一方面則在於她在古老文化傳承的流變規律中能夠自覺地吐故納新,進行反映時代的藝術表現。這也是高鳳蓮能夠從不識字的鄉村婦女變身為剪紙「藝術家」的重要原因。
  • 上海的咖啡文化產業 折射海派時尚產業屬性的流變
    上海的咖啡文化產業,折射出海派時尚產業屬性的流變。據《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顯示,在全球50個國際文化大都市中,上海坐擁的茶館、咖啡館總數排名第一。從某種意義上講,咖啡經濟作為新興產業,被視作判定城市經濟發展程度的一項具體指標。一些學者更是以「咖啡經濟活躍度」來評判一個園區、一座城市的產業興旺程度。
  • 語言流變沒那麼可怕
    原標題:語言流變沒那麼可怕【摘要】 日前,全國及北京的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發布,其間透露出的某種變化引人關注。這只是科幻想像,但暗含的道理卻是一致的:語言流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擁抱時代首先要學會擁抱時代的語言。 日前,全國及北京的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發布,其間透露出的某種變化引人關注。
  • 「執筆的流變」亮相南京博物院 展漢代至現代執筆方法
    「執筆的流變」亮相南京博物院 展漢代至現代執筆方法 2015-01-15 16:13:4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1月15日,「執筆的流變——歷代執筆圖像匯展
  • 葡萄酒的起源
    葡萄酒現在已經成為新時代交際場合的常客,關於葡萄酒的起源傳說也很多,但是我最喜歡的是一個關於宗教的小故事,葡萄酒的餐桌文化比如在西餐中可能會看到桌上有好幾個酒杯,我們能喝到餐前酒、餐中酒和餐後酒三種口感不一樣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