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寧是古滇文化發祥地,雲南青銅文化中心,千年古滇國創造了燦爛多姿的古滇文化,留下的5000餘件青銅器從多方面和不同角度反映了古滇人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面貌,折射出古滇國發達的青銅文明和深刻文化內涵。
在眾多出土的青銅器中曾出土了吹奏類樂器,主要以葫蘆笙為主,笙是中國古樂器之一。而在滇池流域出土了一件戰國古滇國時期的立牛銅葫蘆樂器,其音鬥部分仿葫蘆形狀製作,器體正面開有5個孔,背面開有一個孔,這便是葫蘆絲最早的雛形;
1956年,晉寧石寨山出土了一件鎏金八人樂舞扣飾,其圖案所展示的正是古時滇人以葫蘆笙為主樂器的表演場景。起源於雲南的葫蘆絲勃興於滇池之濱,流轉於千年長河,輝映於中華大地,隨著時間流逝歷久彌新,澤潤後人。如今,葫蘆絲已成為深受群眾喜愛的民族樂器之一,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創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曲。
在葫蘆絲經典名曲中,諸如《月光下的鳳尾竹》、《有一個美麗的地方》至今盛譽不衰,很多人因為聽了這兩首曲子而知道了葫蘆絲,並喜歡上了這種樂器,當一個個音符在手指間滑動跳躍時,絲音委婉如一股清泉靈動而出沁人心脾,悅耳動聽。
在葫蘆絲傳承者中,有一位從晉寧走出去的傳播者,他叫李春華,一位把全部熱情傾注於弘揚民族樂器的音樂人,頗具藝術家氣質的李春華醉心葫蘆絲、鍾情葫蘆絲,用20多年的專注將這一古老的民族樂器進行了大力傳播和宣揚,並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演奏技巧的再創新,讓人們感受了葫蘆絲的神奇魅力。
出生於書香門第的李春華祖上曾出過舉人、教育長、法學家、參議長。李春華自幼受祖輩的影響和諄諄教誨,較早得到啟蒙教育,知書達理學業精進,1991年以優異成績考入當時的昆明師範學校學習,從此開啟了追求音樂藝術的奮進之路。入校之初,李春華被學校開展的各類興趣小組所吸引,報名選修了音樂專業,主要學習二胡併兼修鋼琴。3年時光匆匆,這是李春華邁向音樂藝術更高水準打基礎的重要時期,為了得到更好的學習機會,他主動承擔起看守音樂樓的責任,3年6個假期有5個是在學校渡過,只為心中的音樂夢想。3年的孜孜以求和潛心學習,李春華的音樂才華逐步展露,成為學校小有名氣的音樂人才,被稱為「小指揮」,是學校音樂活動的積極分子。
然而,李春華真正與葫蘆絲結緣卻很偶然。1992年的一天中午,經過學校音樂樓的李春華突然聽到從某間教室傳來了一種從未聽到過的聲音,這美妙的聲音如抖動的絲綢,飄逸、輕柔,宛如眼前拂過一絲清風,掠過一片白雲,飄過一陣春雨,絲絲雨滴落在心上,讓人無法忘懷,那一刻,他感到整個音樂的世界已經打開了,於是,尋著美妙聲音尋找到教室,一位學長正在吹奏一根竹管上鑲嵌著的樂器,得知這種樂器叫葫蘆絲後,他堅信,葫蘆絲將是他一生追求的音樂夢想,李春華迫不及待到昆明一家樂器行花50元買來了第一支巴烏,從最基礎的音符學起,笛不離身,甚至睡覺都放在枕邊,直到現在,李春華還珍藏著那支帶給他無限快樂的巴烏,以紀念那曾經的青蔥歲月和美好時光。
1994年畢業時,背上心愛的二胡、巴烏,李春華來到昆明師範學校附屬小學開始教書生活。一年後的1995年12月,還是背著這兩件寶貝,他投筆從戎來到武警部隊服役。在部隊,由於有音樂專長,李春華被安排教授戰士音樂,由於工作出色,他很快被調到政治部專門從事宣傳工作,經常下部隊巡迴演出,接觸各種樂器讓李春華獲益匪淺,部隊大熔爐也磨礪了李春華堅韌向上的性格。3年後,李春華轉業回到原單位繼續從事教學工作。但音樂之夢在他心中始終燃燒不息,成為他不斷求索的原動力。一天,買來的巴烏壞了,李春華拿到昆明江岸小區一家樂器行修理,而幫他修巴烏的老師正是有「葫蘆絲之父」之稱的哏德全。哏德全是有葫蘆絲之鄉之稱的德宏梁河縣人,生長於葫蘆絲文化沃土的哏德全從小就受到葫蘆絲藝術薰陶,年少時師從於祖父、舅舅學習葫蘆絲的演奏和製作,一生潛心研究學習葫蘆絲製作與演奏技巧,在世界葫蘆絲、巴烏及整個音樂界享有盛譽,並出版了中國第一張葫蘆絲VCD磁帶,對推廣葫蘆絲做出了貢獻。
結緣哏德全,讓李春華對高水準的葫蘆絲演奏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他對這一古老充滿民族風情的樂器產生了濃厚興趣,並為之痴迷。於是,李春華拜哏德全為師專門學習葫蘆絲,在一年的拜師學藝過程中,從學校到江岸小區8公裡的路程,人們經常看到一個青年騎著一輛自行車來往於兩地風雨無阻。那段時間,李春華一邊在樂器行幹活一邊學習葫蘆絲,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求藝之中,這也為他以後在葫蘆絲演奏方面取得成就打下了紮實基礎,畢業時,哏德全曾興奮地對他說,你可能是昆明地區吹葫蘆絲最好的一個。
名師出高徒,學藝歸來的李春華在葫蘆絲演奏水平上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他並未滿足,而是更加苦心學習研究葫蘆絲的各種演奏技巧,併到雲南藝術學院深造,技藝大有長展。2000年,由李春華編輯的《葫蘆絲、巴烏實用教程》正式出版,《教程》從音階、按孔圖到練習曲,再到樂曲,各章後面還附有相關樂理知識,書中匯集整理了大量適合葫蘆絲演奏的曲譜,成為了初學葫蘆絲者的必備教材。由於名氣越來越大,拜在李春華名下學習葫蘆絲的愛好者越來越多,為了不影響教學工作,2002年10月,李春華乾脆辭去教師職業,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投入到葫蘆絲教學和推廣當中。
藝海無涯砥礪行。對葫蘆絲藝術的執著追求與心無旁騖,使李春華在葫蘆絲演奏道路上越走越寬,也有了更深認知和理解,他開始創作屬於自己的葫蘆絲作品。2005年,李春華的處女作品《打跳歡歌》出版發行,由他的學生演奏的《打跳歡歌》獲得2007年雲南省葫蘆絲演奏電視大獎賽唯一金獎;之後的每年,都有新作品面世並逐步在全國各地流行,李春華也開始走上全國各地的舞臺舉行專場演奏會,影響也越來越大,學習者越來越多。到目前,李春華已出版書籍《葫蘆絲巴烏使用教程》《葫蘆絲巴烏演奏指南》《怎樣演奏好葫蘆絲巴烏》《怎樣演奏好葫蘆絲巴烏經典名曲》《葫蘆絲巴烏一點通》《歡樂的葫蘆絲》《金葫蘆》《醉人的葫蘆絲》《迷人的葫蘆絲》和《葫蘆絲OK版》。創作作品《炫動時光》《梨花雨》《打跳歡歌》《雪蓮花開》《木鼓神韻》《清清玉湖水》《絲戀》《斷橋殘月》《藍色的香巴拉》《花滿樓》《風中的葫蘆》《葫蘆情》《山之子》。出版個人演奏專輯《葫蘆絲OK版》《金葫蘆》《歡樂的葫蘆絲》《迷人的葫蘆絲》《醉人的葫蘆絲》《柔情絲語》《絲戀》《葫蘆心經》《李春華葫蘆絲創作作品》等。
為推動葫蘆絲的普及與發展,2015年,由李春華發起正式成立了「新絲韻」葫蘆絲藝術團,藝術團深入到全國各地開展專場演出和講座,李春華所教授的學生遍及全國多地,為葫蘆絲的推廣作出了積極貢獻。
2016年5月15日,在南非開普敦大學禮堂裡出現了一群中國的身影,他們是應南非開普敦大學孔子學院之邀,不遠萬裡專門來到這裡舉行專場音樂會,音樂會的主角就是由李春華帶領的「新絲韻」葫蘆絲藝術團。整場音樂會持續了近兩個小時,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從未聽到過如此美妙音樂的外國朋友,被來自東方的天籟之音深深吸引,熱情的鼓掌不時在禮堂響起,一支小小的中國民族樂器演繹出美妙音樂徹底徵服了在場觀眾,許多外國友人由此對葫蘆絲藝術產生了濃厚興趣,這也是推廣和普及中國傳統文化最為經典的案例之一。
2017年9月25日,應美國長灘大學孔子學院邀請,李春華為當地美國學生演奏了優美的葫蘆絲音樂,並被聘為客座教授。2017年10月7日,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一場名為「風華絲韻. 交響金色」的葫蘆絲音樂會正在熱烈上演,全場座無虛席,而臺上盡情演奏的演員正是李春華帶領的新絲韻藝術團36位中國葫蘆絲演奏精英們,他們精湛的表演為觀眾和旅奧華人華僑獻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音樂饕餮盛宴。這是李春華「新絲韻」葫蘆絲藝術團受歐洲時報邀請,第一次走進這座最古老、最現代化的音樂廳,展示中國民族音樂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
李春華20多年來不遺餘力宣傳推廣葫蘆絲,使源於雲南的民族音樂走向了全國,蜚聲海外。鑑於他對葫蘆絲的推廣普及做出的貢獻以及所取得的成就,2009年10月,國家有關部門評選李春華為國家一級演奏員,這是目前中國唯一一位以葫蘆絲為專業的國家一級演奏員,2016年被選為中國民族管弦樂學學會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這是對李春華幾十年來積極致力於推廣普及葫蘆絲的肯定和褒獎。
藝德的厚度決定藝術的高度,謙遜內斂的李春華不僅是一名優秀的葫蘆絲演奏家,更是一位有著較高藝德的傳播者,他不只傳道授業,更以身作則教會學生如何藝長身正,因而贏得了學生的崇敬。李春華出生晉寧,長於晉寧,儘管長年在外培訓、演出,但只要家鄉人民需要,他都會無條件趕來幫忙助陣,晉寧舉辦鄭和文化節期間,他和他的學生們從全國各地集聚到晉寧,無償為家鄉人民獻上了一首首優美的葫蘆絲。2019年8月,李春華與他的「新絲韻」葫蘆絲藝術團專程到晉寧一中為師生獻上了一場精彩的葫蘆絲演奏會,演出引起了巨大轟動,受到師生的熱烈歡迎。李春華說,無論身處何方,根永遠在這裡,是故鄉的山水養育了他,故鄉厚重的文化薰陶了他,為此,他還專門創作了一首《山之子》,以表達對家鄉的眷戀。
選擇了一種職業,就選擇了一種為職業奮鬥的生活,在追求藝術發展的道路上,葫蘆絲已深深融入李春華生活的全部,正是有了這份堅守和執著,才成就了今天李春華葫蘆絲藝術的高度。
絲竹聲聲葫蘆情,藝無止境篤定行。衷心祝願李春華葫蘆絲藝術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遠。(段正祥)
主流聲音 權威發布
審核:段正祥 方維林 排版:李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