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在宇宙中顯眼嗎?研究表明:至少1000顆恆星周圍能看見它

2020-10-25 姿勢分子knowledge

人類是孤獨的嗎?

自從我們知道地球並非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圍繞太陽公轉的行星之一時,人們就在思考這個問題。尤其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人類發現了第一顆系外行星,我們知道,太陽系以外也有至少可能允許生命存在的地方。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發現了超過4500顆系外行星,並且在找到每一顆行星的時候,都寄希望於發現生命的蹤跡。結果並不樂觀,我們什麼也沒有發現。

科學家仍然不放棄,在繼續建造更加強大的望遠鏡的同時,也不斷地向外證明著地球的存在。除了旅行者號探測器攜帶的人類錄音之外,還有我們人類自己創造的電磁波,都有可能成為人類存在於地球上的證據。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這些系外行星上真的存在外星人,他們能看到我們存在的蹤跡嗎?有多少顆行星上可能看得見地球呢?外星人需要怎樣的技術,才能發現地球的存在呢?

暗淡藍點

你可能以為這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地球實在太小了。1990年2月14日,NASA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就曾經在64億公裡之外回望了地球一眼,結果在它拍攝的照片中,地球連1個像素都不到,只有在放大之後才能看見一個又小又暗的亮點,這就是著名的「暗淡藍點」照片。

但是,從本質上來講,在系外行星上觀測地球和旅行者1號拍攝地球,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方法。我們現在發現系外行星,更多的是靠系外行星和宿主恆星之間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因此,在考慮剛才的問題時,我們假設的前提是外星人和我們擁有差不多的科技水平,利用我們的方法從系外行星上觀測地球。既然是這樣,那麼發現地球可能相對要容易一些。

最近,科學家的一項研究顯示:就目前的發現來看,至少有1004顆主序星的周圍可能有類似於地球的巖石行星在公轉。假設那裡有智慧生命存在的話,僅僅通過我們人類現在掌握的技術來看,從那些行星上是可以觀測到地球存在的。而且,如果他們擁有相應的技術,還可以通過檢測地球上的生命化學的痕跡,來證明地球上已經孕育了人類這種智慧生物。

從宇宙看地球

這項研究,來自於凌日外行星勘測衛星(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簡稱TESS)和蓋亞衛星的數據。TESS是NASA在2018年發射的一臺太空望遠鏡,憑藉自己的強大觀測能力,它已經為人類觀測、發現了許多系外行星,並且還能在尋找太陽系邊界、宇宙中的超級地球等方面發揮作用。而蓋亞衛星則是歐洲航天局的太空探測設備,目標是對銀河係數十億顆恆星進行識別和基本屬性的探測,從而繪製最精確、完整的銀河系地圖。

康奈爾大學的天文學家Lisa Kaltenegger在利用這兩臺設備的數據進行計算後,得到了上面的數據。她介紹說:「如果有人想在那些地方進行搜索,他們可以在我們這顆『暗淡藍點』中看到生物圈的跡象。而這些恆星之中比較亮的,我們甚至不用通過雙筒望遠鏡或是天文望遠鏡就能夠看見。」

那麼,她是如何計算的呢?

  • 恆星類型

首先,她對恆星進行了限制,那就是主序星。雖然我們還不完全清楚生命的起源過程、需要的全部條件和時間,但是通過對地球生物的了解,也可以略知一二。地球生物出現於大約40億年前,如果宇宙中其他行星也需要同樣的時間,那麼這就要求宿主恆星能夠在這麼久的時間內保持穩定。

因此,紅矮星或者太陽這樣的黃矮星是更有優勢的,而那些巨大的恆星壽命普遍很短,孕育生命的概率也更低一些。通過恆星有效溫度質量半徑光度以及它們之間的經驗關係,她縮小了恆星的範圍。

  • 恆星距離

在這些恆星裡,她選擇了距離我們100秒差距(約合326光年)以內的。這是因為地球終究還是比較小的,因此觀測起來難度比較大。根據她的理論,以我們的科技水平來說,大概只能在這個範圍內檢測到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 恆星位置

觀測到地球還不算完,外星人想要知道地球上有沒有生物,就要採用更多探測方法。目前我們已知的方法,就是光譜法,這就需要他們在地球凌日時進行探測。當太陽光經過地球大氣層時,不同的化學元素會吸收不同波長的光,外星人可以通過最終的光譜來分析地球大氣中有哪些化學成分,進而推測出地球的生命痕跡。

不過,這就對系外行星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必須非常靠近黃道面。所謂的黃道面,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平面,只有系外行星的位置接近黃道,才可能看見地球擋在太陽前面。研究表明,只有在黃道面上下各0.264°的範圍內,才能有效地看到地球凌日現象。這和360°的周角相比,實在是一個小得可憐的範圍。而在其他位置的系外行星,至少按照我們的科技水平,是不太可能證明地球有生物的。

地球可能很顯眼

通過這樣的要求,她篩選出了1004顆恆星。這些恆星中,有77%屬於M型恆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紅矮星。這些恆星是宇宙中最小的恆星,同時溫度也是最低的,不過壽命卻是最長的。其中,有508顆恆星的位置可以讓它周圍的系外行星在地球每個公轉周期內至少有10個小時的窗口期。畢竟地球的公轉周期有365天,如果觀測窗口期太短,外星人想看見我們也不容易。

來自Lehigh大學的物理學家Joshua Pepper是本次研究的合作者,他介紹說:「系外行星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能夠恰好和我們的視線對齊,讓我們能夠看到凌日的現象。但是,在我們論文中確定的一千多顆恆星全都可以看到地球的凌日現象,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這1004顆恆星並不完全在已發現系外行星的恆星列表中。並且,它們周圍並不一定有宜居的系外行星。從理論上來講,這些恆星周圍有類似於地球這麼大而且位於宜居帶的行星概率,大約是10%,也就是100顆左右

研究意義

兩位研究人員相信,憑藉著他們的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突破攝聽等項目縮小尋找地外生命的範圍。如果有一種地外生命,他們也想找到我們,我們也想找到他們,那麼他們很大概率上就存在於這些恆星周圍。

20世紀6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弗雷克提出了著名的弗雷克方程,幫助我們計算宇宙中地外生命存在的概率,這裡面所指的地外生命,也是和我們一樣的智慧生物,而不僅僅是低等生物。

當然,不論是怎樣的地外生命,都是我們希望發現的目標,但如果是和我們同樣的智慧生命,那應該會更加有趣一些吧!

相關焦點

  • 新的研究表明,在附近1000顆恆星附近的外星人可以看到我們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大約有1000個恆星系統,如果外星人存在的話,可能會從遠處觀察我們。在一篇新的論文中,研究人員把這個方法顛倒過來,問:附近的哪些恆星被正確地排列起來,讓它們的居民看到地球在太陽面前的凌日運動?那些恆星系統中的任何生命形式都能探測到我們的跡象嗎,包括地球表面的生物?答案是肯定的,事實證明,對於許多附近的恆星來說都能夠用這種方法被探測到。
  • 我們能看見銀河系以外的恆星嗎?
    在銀河系的光暈區域並沒有像參宿四這樣的超巨星,更多的是一些稍亮於太陽的普通恆星,這意味著他們比你肉眼所能看見最暗的恆星還要暗淡。著名的1987A超新星當然是被發現的唯一例外。它是一顆距離銀河系16萬光年的恆星,因此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用肉眼看到它壯觀的樣子。
  • 在一千萬顆恆星中搜尋外星人的研究行動鎩羽而歸
    在地球以外還有智慧生物嗎?幾百年來人們激烈爭論,至今還沒有答案。不過,現在,天文學家利用澳大利亞的一架強大的射電望遠鏡,將搜索地外智慧生物的範圍縮小了……一點點。在這項新研究中,他們尋找的是與收音機調頻波段類似的強無線電信號發射。銀河系中一塊包含1千萬顆恆星的區域已經搜索完畢。儘管沒有找到這種類型的無線電信號,這些天文學家卻說,這不一定是壞消息。
  • 人類是唯一智慧生命嗎?科學家掃描1000多萬顆恆星,結果如何
    在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其中我們地球與火星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地帶,地球是目前我們人類已知的一顆生命星球,雖然我們在其他的星球上還沒發現外星生命的跡象,但是很多研究表明,有一些星球可能具備孕育生命潛力。,對超過1000萬顆恆星進行了掃描,但是未能發現任何關於外星文明的不明信號。
  • 浩瀚宇宙中存在著多少恆星?
    太陽是我們給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所起的名字,宇宙中遍布類似太陽這樣的天體。我們在夜晚看到的星星基本上都是恆星,肉眼可見有幾千顆,例如,天狼星、織女星。而如果使用業餘的天文望遠鏡來觀測夜空,理論上將能看到多達數百萬顆恆星。
  • 地球不孤單!銀河系至少有60億顆類地行星,平均每5顆恆星就有1顆
    這些星星在我們普通人眼中似乎只有亮暗、方位差別而已,但事實上它們有恆星、行星、衛星……等不同種類。根據天文學家的推測,整個銀河系裡估計有1000-4000億顆恆星,每個恆星系統又有自己的行星,意味著可能有數萬億個行星。以太陽為例,恆星內的行星大多數是無生命的和貧瘠的。那麼在這萬億顆行星中,有多少顆可能與地球類似呢?
  • 巡查了1000萬顆恆星,仍未找到外星人信號,它們真的不存在嗎
    因為在這個宇宙中,似乎沒有什麼能夠比電磁波更快了。多年以來,科學家們在主動向宇宙深處發射電磁波的同時,也在盡力搜尋著可疑的信號。不過,我們最近還是得到了一個令人失望的結果:在最近一次對南半球的一次搜索中,科學家們在低射電頻率下對超過1000萬顆恆星進行了搜索,仍然沒有發現任何外星人的蹤跡。
  • 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104光年的恆星周圍發現三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104光年的恆星周圍發現三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來源:騰訊科技 • 2019-05-17 11:13:09
  • 科研人員在1000萬顆恆星系統中未發現外星技術的跡象
    西澳大利亞州內陸地區的射電望遠鏡已經完成了對低頻外星技術的最深入、最廣泛的搜索,掃描了一片已知至少有1000萬顆恆星的天空。今天發表在澳大利亞天文學會出版物上的這項研究觀察了船帆座周圍的天空。但是至少在宇宙的這一部分,如果存在其他文明,似乎很難捕捉到。
  • 地球周圍是否存在黑洞和中子星?研究表明太陽系10秒差距內不存在
    有研究表明,在太陽系周圍的10秒差距內不存在黑洞和中子星,但是這裡的黑洞不包括還處於猜想階段的太初黑洞。天文學家利用天文望遠鏡探尋太陽系周圍的情況,得到的結論是:在太陽系周圍的10秒差距(32.6光年)內,一共有533個恆星系統(包括單恆星系統和聚星系統,共計大約800顆恆星),均沒有中子星和黑洞存在的蹤跡。
  • 宇宙有多少恆星?300億兆顆,比地球上所有的沙子加起來還要多!
    碌碌本期介紹:宇宙相關的傳說與故事我們都聽過不少了,但有研究顯示表明的這件事情一定讓你意想不到。因為宇宙之浩瀚是我們常人所無法想像的!同時,它也是一個由多軌道共存組成的宇宙空間。今天碌碌要和大家一起來看宇宙上會發生的神奇事件!
  • 科學家搜索1000萬顆恆星,未發現外星人技術籤名,但並不失望
    當我們想到外星人的形象時,或許出現在腦海中的是小灰人、小綠人,黑色的大眼睛、光禿禿的頭,或許能通過心靈感應過程彼此交談等等。而且很多科幻電影告訴我們,大部分來到地球的外星人都是有惡意的,會掠奪地球資源及滅絕人類。但外星人要想抵達地球,必須要有長距離穿越星際空間的能力。
  • 科學家搜索1000萬顆恆星,沒有發現外星人的技術籤名,但並不失望
    當我們想到外星人的形象時,或許出現在腦海中的是小灰人、小綠人,黑色的大眼睛、光禿禿的頭,或許能通過心靈感應過程彼此交談等等。而且很多科幻電影告訴我們,大部分來到地球的外星人都是有惡意的,會掠奪地球資源及滅絕人類。但外星人要想抵達地球,必須要有長距離穿越星際空間的能力。
  • 宇宙中最極端的恆星
    太陽其實是一顆挺無聊的恆星。「已到中年的」太陽,它的核心仍在燃燒著氫,對當前相對嬌俏的尺寸也沒什麼不滿意。儘管它會繼續保持這種狀態約50億年,但我們的太陽最終還是會耗盡氫,然後繼續消耗核心更深處的氦。這時候,太陽會在短短幾億年時間裡膨脹成為紅巨星。在吞噬了距離最近的行星(可能也包括地球)之後,太陽會繼續剝落其外層,最終變成一顆悶燃的白矮星,周圍環繞著美麗的發光氣體行星狀星雲。
  • 專家稱:如果附近1000顆恆星上有外星人,它們可以看到我們
    那麼外星人真的存在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我們附近的1000個恆星系統上,如果外星人存在的話,可能會從遠處觀察我們。那麼反過來推,附近的那些行星如果和地球以及我們的太陽成一條直線,那麼它們的居民也能看到地球在太陽面前的凌日運動?那些恆星系統中的任何生命形式就都有可能能探測到我們的跡象,他們將能夠在我們淡藍色圓點的大氣中看到生物圈的跡象。事實證明,行星在太空中很常見,因此這種狀況是大概率存在的2。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是哪幾顆?——天空中直徑最大的10顆星星
    恆星是巨大的燃燒等離子體球。然而,除了我們太陽系裡的太陽,其他恆星看起來就像天空中微小的光點。我們的太陽,嚴格來說是一顆黃矮星,既不是宇宙中最大的恆星,也不是最小的恆星。這部分是由於參宿四距地球大約640光年,與名單上的其他恆星相比非常接近。它也是所有星座中最著名的星座之一——獵戶座的一部分。已知其半徑是太陽的一千倍以上,這顆大質量恆星的半徑在950和1200之間太陽半徑(天文學家所使用的單位距離來表達恆星的大小等於當前太陽的半徑),預計隨時會變成超新星。
  • 宇宙中已知最大星系有多大?銀河系直徑20倍,100萬億顆恆星組成
    在太陽面前的地球,就像一粒小小的芝麻在一個大西瓜面前那樣的渺小。當我們覺得太陽已經非常大的時候,然而我們又發現了一顆叫做盾牌座UY的恆星體積可以達到太陽體積的45億倍。這是目前人類已知的體積最大的恆星。盾牌座UY的大已經讓我們瞠目結舌了,然而它只是銀河系中一顆普通的恆星。
  • 地球誕生之前長啥樣?470光年外,這顆恆星上演真實的一幕
    這顆恆星位於距離我們470光年的蛇夫座恆星形成區,在這個恆星的育兒所,大量的年輕恆星正在形成,因此它也成為了科學家們藉以研究早期太陽系演化的重點觀測對象。IRS 63還處於恆星形成的第一階段,它的形成時間還不足50萬年,那時候地球上的人類祖先已經開始直立行走了。它已經完成了主要的吸積過程,基本上已經達到了最終的質量。這種年輕的恆星非常活躍、非常明亮,尤其在毫米波段尤其顯眼。
  • 在觀察了1000萬顆恆星之後,科學家還是沒能發現外星人
    迄今為止,地外文明調查最深入最廣泛的區域是船帆座區域,這個區域中橫跨至少1000萬顆恆星,但澳大利亞Murchison Widefield陣列(MWA, Murchison Widefield Array)沒有在其探測範圍內發現任何可能的技術特徵。
  • 研究表明:銀河系至少有3億個地球,最近距離僅20光年!
    種種證據都表明,太陽系目前只有地球存在生命,也只有地球是宜居星球。但地球並不特殊上世紀2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確認仙女座星系位於250萬光年後,人類才知道了除了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外,宇宙中還存在大量獨立於銀河系的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