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fMRI Course 功能核磁共振中文視頻課程

2021-01-21 核磁共振成像分析技術

The R-fMRI Course V3.0 中文版


(錄製於2019年7月20~22日"第五屆DPABI/DPARSF特訓營與DPABISurf加強營")


一、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成像原理與數據分析                 


二、REST-meta-MDD抑鬱症腦成像大數據項目介紹                 


三、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成像在心理學和腦疾病的應用                 


四、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成像數據處理原理與DPARSF使用                 


五、基於皮層的腦成像數據分析與DPABISurf                 


六、R-fMRI質量控制與The R-fMRI Maps Project                 


七、DPABI動物數據處理                 


八、R-fMRI動態性分析                 


九、統計分析、多重比較校正與結果顯示                 


十、DPABISurf數據處理                 


十一、DPARSF輸出文件夾與計算結果概述               


十二、DPABISurf輸出文件夾與計算結果概述               


十三、R-fMRI可重複性及多重比較校正選擇                     


十四、DPABI Utilities介紹                     


十五、DPABISurf進階                     


十六、DPABISurf Pipeline演示                


十七、DPABI統計演示                


十八、DPABI_VIEW演示                


十九、DPABISurf_VIEW演示               


二十、MATLAB編程在腦成像數據處理中的應用                


  


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數據處理教程V2.3


(錄製於2018年8月4~6日"第二屆DPABI/DPARSF與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特訓營")


一、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成像原理與數據分析                 


二、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成像在心理學和腦疾病的應用                 


三、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成像數據處理原理與DPARSF使用                 


四、R-fMRI質量控制與The R-fMRI Maps Project                 


五、DPABI動物數據處理                 


六、DPABI小鼠數據分析                 


七、R-fMRI動態性分析                 


八、統計分析、多重比較校正與結果顯示                 


九、DPARSF輸出文件夾與計算結果概述               


十、R-fMRI可重複性及多重比較校正選擇                     


十一、DPABI Utilities介紹                     


十二、MATLAB編程在腦成像數據處理中的應用                


 


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數據處理教程V2.2


(錄製於2017年12月13~19日"第二屆人腦連接組神經影像研討班暨腦成像數據分析與論文撰寫特訓營")


一、靜息態功能磁共振的基本概念、常用計算方法及其在腦疾病中的應用    

二、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數據處理原理與DPARSF使用                 


三、The R-fMRI Maps Project及質量控制介紹                


四、DPABI動物數據處理                


五、R-fMRI動態性分析                


六、統計分析、多重比較校正與結果顯示                


七、DPABI Utilities介紹                


八、R-fMRI可重複性及多重比較校正選擇              


九、DPABI小鼠數據分析              


十、DPARSF輸出文件夾與計算結果概述                


 


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數據處理教程V2.1


(錄製於2016年12月15~21日"人腦連接組神經影像研討班暨腦成像數據分析與論文撰寫特訓營")


一、靜息態功能磁共振的基本概念、常用計算方法及其在心理學和腦疾病中的應用                 


二、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數據處理原理與DPARSF使用                 


三、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數據整理、質量控制與DPABI使用                 


四、統計分析、多重比較校正與結果顯示                 


五、DPARSF輸出文件夾與計算結果概述                


 


抑鬱症靜息態功能磁共振多中心數據薈萃分析(REST-meta-MDD)數據標準化處理培訓教程


(錄製於2017年5月13日"抑鬱症靜息態功能磁共振多中心數據薈萃分析(REST-meta-MDD)數據標準化處理培訓會議")


一、REST-meta-MDD計劃介紹                 


二、R-fMRI基礎知識與常用計算方法                 


三、R-fMRI在神經精神疾病中的應用                 


四、DPARSFA數據處理                 


五、REST-meta-MDD數據整理、質量控制、標準化預處理與上傳                 

六、統計分析、多重比較校正與結果顯示                 


七、DPABI Utilities介紹                 


 


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數據處理教程V2.0


(錄製於2015年11月12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靜息態功能磁共振基本概念、計算方法與數據處理」培訓)


一、靜息態功能磁共振的基本概念、常用計算方法及其在心理學和腦疾病中的應用                 


二、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數據處理原理與DPARSF使用                 


三、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數據質量控制、統計分析與DPABI使用                 

http://rfmri.org/Course


視頻可直接下載,點擊閱讀原文可直達連結



相關焦點

  • 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學習資源匯總
    q=fmri&t=&u=簡介:這裡存在大量的學習資源,包括fMRI資料,但是請認準資源的可靠性。3、Neuroimaging Analysis within R網址:https://johnmuschelli.com/imaging_in_r/簡介:
  • 核磁乾貨視頻,不用再等一年了!iCMR 2019圓滿結束
    1973年紐約州立大學的勞特保教授對磁場信號進行空間編碼,獲得了核磁共振圖像, 作為新的科學檢測手段,核磁共振很快被應用到化學和醫學等領域。現如今,核磁共振波譜儀是生命科學、材料、公共安全等領域廣泛需求的科學儀器,在科研、教育、生產、信息、衛生以及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應用需求以及技術發展的深入,固體核磁、核磁成像等核磁新技術、新方法一直吸引著大家的眼球。
  • CT與MR(核磁共振)的區別
    CT與MR(核磁共振)究竟是什麼,想必有很多家長不是很明白,孩子有病做什麼檢查好,是不是MR一定比CT強。下面我們談談CT與MR(核磁共振)的區別  CT是X線束圍繞人體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透過該層面的X線小部分身體被吸收,大部分穿透身體被探測器吸收,後經計算機重建生成圖像。CT的優勢在於檢查速度快,對於不配合的兒童要求低,易於完成檢查。
  • 北京綠綿科技最新代理產品—picoSpin微型核磁共振波譜儀
    2011年5月13日,北京綠綿科技有限公司與美國Cole-Parmer公司籤署代理協議,在中國推廣和銷售picoSpin微型核磁共振波譜儀,該儀器是世界上首臺真正意義上的微型核磁共振波譜儀,並獲得2011愛迪生最佳新產品獎。
  • 全球與中國核磁共振譜儀行業發展回顧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
    第一章 行業概述及全球與中國市場發展現狀調研  1.1 核磁共振譜儀行業簡介    1.1.1 核磁共振譜儀行業界定及分類    1.1.2 核磁共振譜儀行業特徵  1.2 核磁共振譜儀產品主要分類    1.2.1 不同種類核磁共振譜儀價格走勢(2015-2026年)    1.2.2 Sub
  • 一顆鉚在核磁共振波譜儀上的「螺絲釘」——記蘭州大學化學化工...
    一顆鉚在核磁共振波譜儀上的「螺絲釘」——記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優秀共產黨員劉松清近一年的時間過去了,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張輔民教授依然清晰記得那一天——2019年11月20日。2000年,劉松清從化學工業部塗料工業研究所調入蘭州大學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400M和600M核磁共振波譜儀的管理和測試工作。
  • 記漫漫核磁共振譜儀維修之路
    我攻讀博士的時候,基本只是解譜,對核磁硬體並不了解。接管核磁後才逐步了解。開始只是按時加液氮,壓縮機定時排水等常規操作。2010年9月去北京參加了布魯克核磁初級培訓,填鴨式的教學也沒學到太多,倒是解析出了一個結構,據當時的培訓師呂娟說這麼多年,我是第一個解對的。頭幾年核磁還是比較穩定,偶爾關機重啟。2011年夏天,有核磁管斷在探頭裡,諮詢了工程師,拆下探頭將其取出,還好只是頭部斷裂而底部未破。
  • 一顆鉚在核磁共振波譜儀上的「螺絲釘」
    他和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高級工程師劉松清約好了上午測試樣品,奇怪的是,劉松清居然少有地 " 爽約 " 了。經多方打聽,張輔民才知道了劉松清住院的消息。他急忙趕到醫院看望,此時的劉松清已經昏迷,張輔民從劉松清愛人段輝哽咽的哭訴中得知,劉松清已與癌症抗爭了一年五個月。
  • 質譜儀、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氫譜
    2.核磁共振氫譜:(1)作用:測定有機物分子中氫原子的種類和數目。經測定,有機物A( C2H6O)的核磁共振氫譜示意圖如圖,則A的結構簡式為CH3CH2OH。
  • 超導脈衝傅立葉變換核磁共振譜方法通則
    本通則規定了用超導核磁共振譜儀作常規測試的一般方法,並對 在該領域使用的一些最基本的定義以及樣品、溶劑和譜圖作了說明,適用於不同場強的超導類型脈衝傅立葉變換核磁共振譜儀。
  • 中醫和神經語言學課程介紹 TCM & NLP Course Introduction
    我們課程特色Our course features1、中國中醫TCM與西方NLP理念的結合: 本課程是結合了東方傳統文化中醫等和西方心理學之NLP在研究人類精神和情感方面而設計,旨在尋找中西方文化在解決現代人共同困擾之處做些努力。
  • 印度一男子攜帶氧氣瓶被捲入核磁共振機器死亡
    【環球網綜合報導】印度孟買一家醫院發生日前發生一場人被捲入核磁共振機器的意外,導致一名男子當場死亡。目前調查人員正調查氧氣瓶是如何進入本不允許金屬物品入內的核磁共振室之內的。死者一名親屬表示:「到達核磁共振室時,護士要求我們清除身上的皮帶/錢包和別針等所有金屬物體,但核磁共振區監視員認為病人可能需要氧氣,明確表示家屬可以將氧氣瓶帶入核磁共振室,我們猶豫了一下,甚至提到那個氧氣瓶是金屬的,但對方說MRI機器沒有打開,因此允許馬魯拿著氧氣瓶進來,但他被磁力吸向機器最終死亡。」
  • 重磅發布 | 牛津大學Deep NLP深度自然語言處理課程17年最新(漢化視頻)
    去年,大數據文摘獲得授權並完成了李飛飛教授史丹福大學CS231N課程視頻的漢化斯坦福《CS231n深度學習與計算機視覺課》(戳標題查看),該課程目前在網易雲課堂有超過4萬人學習,並且好評不斷。大數據文摘視頻團隊在今年又獲得重磅資源,牛津大學深度學習與自然語言處理課程(Deep NLP)!大數據文摘已聯繫課程主講人取得翻譯授權,並聯合北京郵電大學模式識別實驗室組織了視頻漢化,免費發布。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中文字幕了!開不開心!
  • 新的量子感測技術可實現高解析度核磁共振光譜
    核磁共振光譜是用於化學分析和分子結構識別的廣泛使用的工具。由於核磁共振通常依賴於小的熱核自旋極化產生的弱磁場,因此核磁共振與其他分析技術相比,靈敏度較差。常規的核磁共振設備通常使用大約一毫升的大樣本量,足以容納大約一百萬個生物細胞。
  • 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問世
    原標題: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問世   8月18日,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通過了專家組檢測。   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是核磁共振系統中最核心的部件,其磁場強度、穩定度、均勻度對系統形成的圖像影響較大。相比傳統的1.5T核磁共振系統,具有成像速度快、圖像質量高、掃描噪音小等明顯的技術優勢,使患者可得到最快捷、最精準的診斷,為疾病的有效治療贏得寶貴時機。   該磁體是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由濰坊新力超導磁電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
  • iCMR 2017特邀報告:17O固體核磁共振譜學研究氧化物納米材料
    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特邀報告17O固體核磁共振譜學研究氧化物納米材料  以氧化鈰納米材料為例,我們發展了藉助17O固體核磁共振譜學研究氧化物納米材料的新方法[1]。和理論計算相結合,通過17O核磁共振化學位移能夠區分氧化鈰納米粒子表面第1、2、3層以及內部的O物種。我們還發展了選擇納米氧化物材料表面標記17O同位素的新方法。
  • 隱藏功能打破傳統禁忌,滬上首臺全自動抗磁共振起搏器植入
    考慮到黃先生的年齡和基礎疾病狀況,專家們為他植入上海首臺全自動抗磁共振起搏器。據統計,50%-75%的患者在置入起搏器後有進行磁共振檢查的需求,但傳統的心臟起搏器在接受磁共振檢查時會發生參數紊亂、電極穿孔甚至死亡風險。滬上首臺全自動抗磁共振起搏器植入後,隱藏功能就打破傳統禁忌,「一鍵開啟」14天核磁檢查「窗口期」。
  • 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在濰坊高新區誕生
    魯網濰坊8月19日訊(記者 張盟)8月18日,由濰坊新力超導磁電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順利通過權威部門檢測這意味著由濰坊新力超導磁電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已經完全掌握精準醫療領域高端核磁共振超導磁體的核心技術,成功通過權威部門檢測,成為中國醫用超導磁體技術從通用型1.5T邁向高端型3.0T的新標杆。
  • 布魯克核磁、X射線、紅外光譜產品最新技術進展——BCEIA 2011視頻...
    為讓廣大網友及儀器用戶深入了解BCEIA 2011儀器新品動態,儀器信息網特別開展了以「盤點行業新品 聚焦最新技術」為主題大型視頻採訪活動,力爭將科學儀器行業最新創新產品、最新技術進展及最具有代表性應用解決方案直觀地呈現給業內人士。以下是儀器信息網編輯採訪布魯克儀器公司謝華、單海平、王霆等資深工程師的視頻。
  • 隱藏功能!市一醫院完成滬上首臺全自動抗磁共振起搏器植入手術...
    近年來雖有磁共振兼容起搏器問世,但其核磁檢查流程非常繁瑣,為醫護和患者帶來很大不便。近日,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為一位房室傳導阻滯患者植入了上海首臺具有全自動抗磁共振(MRI AutoDetect)功能的起搏器,該起搏器具有可「一鍵開啟」的「核磁模式」,開啟後的14天內患者可根據需要無限制接受磁共振檢查,在確保安全的同時大大節省醫生和患者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