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時代宇航成功中標「雲南省地質災害隱患識別中心」項目

2020-09-05 國星宇航

8月21日,雲南省國土資源廳發布公示結果,星時代宇航成功中標「雲南省地質災害隱患識別中心」項目,該項目也是雲南省新基建重大項目之一。

雲南省地質災害隱患識別中心的建設,對於預防地質災害的發生,減少不必要的災害損失,保障雲南省社會和經濟的平穩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地質災害往往點多面廣,且大多地處高位並被植被覆蓋,呈現隱蔽性強、突發性高、破壞力大等特點,傳統的人工調查排查難以早期發現。星時代宇航充分利用「星時代」AI衛星網際網路,通過構建空天地一體的專業化、智能化綜合監測預警體系,對於人跡罕至、人不能至且觀測條件苛刻地區的重大隱患能夠進行有效的早期識別,在掌握並分析地質災害動態發展規律和特徵的基礎上,對地質災害進行實時預警預報,不斷提高預警的科學性、及時性和準確性。

加強地質災害防治關係國計民生,未來,星時代宇航將繼續利用AI衛星網際網路協助各級地方政府建立高效科學的災害防治體系,發揮科技創新在防災減災中的「壓艙石」作用,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關焦點

  • 星時代宇航成功中標「拉薩達孜區衛星遙感綜合監測服務平臺」
    9月8日,拉薩市達孜區自然資源局發布公示結果,星時代宇航成功中標「拉薩達孜區智慧管控與應急指揮調度系統」一期項目(衛星遙感綜合監測服務平臺)。這是繼8月底中標「雲南省地質災害隱患識別中心」項目之後,國星宇航全資子公司星時代宇航再次中標地方政府新基建重點項目。
  • 星時代宇航成功中標中國電科院測量服務項目
    近日,國星宇航全資子公司星時代宇航成功中標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科院」)雷達影像中滑坡微波散射特性測量服務項目。星時代宇航成功中標中國電科院項目該項目將通過調研雷達衛星影像滑坡識別樣本庫研究服務的功能需求和數據要求,完成雷達衛星影像滑坡識別樣本庫基礎數據收集整理,開發雷達衛星影像滑坡識別方法,開展雷達衛星影像的適用性分析等工作。
  • 這個研討會瞄準重大地質災害隱患如何早期識別與監測預警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江芸涵)5月18-19日,重大地質災害隱患早期識別與監測預警專題研討會在成都理工大大學舉行。與會專家對重大地質災害潛在隱患早期識別與監測預警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進行專題研討,重點研討地質災害「隱患點在哪裡?」、「什麼時候可能發生?」
  • 2016-2017年度雲南省地質信息化建設項目(地質環境信息系統升級...
    2016-2017年度雲南省地質信息化建設項目(地質環境信息系統升級完善(一張圖)及地質環境信息網站建設)(二次)中標公告 作者: 發布於:2017-11-17 17:25:00 來源:中國政府採購網
  • 雲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雲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項目...
    A5300000000116001175雲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雲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項目儀器設備採購中標公告 雲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雲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項目儀器設備採購項目招標(招標編號:A5300000000116001175
  •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新技術!空天地一體化應對地災防治難題
    那麼,如何儘可能搞清楚「隱患點在哪裡」「什麼時候可能發生」等地災防治的核心問題?近日,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工程學院教授張勤、公路學院道路災害防治研究所副教授李家春等專家,從實踐出發,談起了我國地質災害隱患點早期識別和監測預警技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 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智能化「體檢」山體發現地災隱患點
    (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供圖)   重慶地質環境複雜,地質災害數量多、密度大、種類全,如何快速準確地識別地質災害隱患點,成為地質防災不可迴避的「必答題」。   為山體做「全面體檢」   在過去,地質災害隱患點識別多依靠人工巡查的方式。然而,面對「病症」複雜的高山峽谷,人工往往顯得力不從心。重慶是典型的地災綜合「患者」——地質災害隱患點多面廣,且大多數分布在山高坡陡的隱蔽地帶。
  • 雄安新區2020年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實現全覆蓋
    雄安新區對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作出部署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實現全覆蓋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吳安寧)日前,河北雄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黨政辦公室印發《河北雄安新區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簡稱《方案》),對2020年雄安新區地質災害防治作出部署,實現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全覆蓋
  • 我省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
    今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向汶川地震十周年國際研討會暨第四屆大陸地震國際研討會致信,明確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全面提升綜合防災能力,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堅實保障。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我國綜合防災減災思想、理念與戰略的重大創新,為我們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 中國地質調查局中標沙特地球化學勘查項目
    中國地質調查局中標沙特地球化學勘查項目 2020-10-20 14: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百色市2億元投入地質災害治理 為1萬多人消除安全隱患
    廣西新聞網百色12月3日訊(通訊員 林珊 陸軍生)近日,筆者從百色市自然資源局獲悉,近年來,百色市累計投入地質災害工程治理資金22189萬元,對109個隱患點治理項目進行治理,為1萬多群眾消除了地質災害隱患,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泰安:穩如泰山災害應急研究院成立 設地質、地震災害防治等4個中心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7日訊 昨天上午,泰安市穩如泰山災害應急研究院在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揭牌成立。成立災害應急研究院是深化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創新舉措,在山東省內尚數首家。設立四個研究中心 引起先進設備100多臺套這次成立的災害應急研究院共設地質災害防治、地震災害防治、水旱災害防治和森林火災防治四個研究中心,聘請四位國內知名、全省頂尖的領軍專家擔任總技術負責,有25名高級職稱以上的專家技術團隊作為中堅技術力量,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10名。
  • 資源三號03星成功發射,可生成三維立體影像用於地質災害監測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嬌穎)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7月25日11時1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遙四十五(長四乙Y45)運載火箭成功將資源三號03星發射升空。資源三號03星運行於505千米的太陽同步回歸軌道,具備多角度立體觀測和雷射高程控制點測量能力,將與已發射在軌的資源三號02星等陸地衛星組網運行,形成全球領先的立體觀測能力。自然資源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星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提升我國1:5萬比例尺測圖及更大比例尺地理信息更新能力。
  • 四川今汛成功避讓地質災害152起
    近日,記者從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獲悉,今年汛期,四川省共實現地質災害成功避險152起,累計避險轉移受威脅群眾94萬餘人,轉移人數是去年的近兩倍,避免了4000餘人因災傷亡。面對極端天氣影響,四川以防範化解地災風險為工作方向,推動全省63處地災防治項目於3月25日前展開。同時,制定了地災防治任務清單和《2020年四川省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明確了全省3.4萬餘處地災隱患點的防災責任人、監測責任人和專職監測員。汛期,先後組織800餘名駐守技術人員和4萬餘名專職監測員開展全時段常態巡查19萬餘次,動態巡查排查隱患點22.4萬點次。
  • 常州推出7項措施防治地質災害 所有隱患點群測群防全覆蓋
    常報全媒體訊 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近日《常州市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印發 ,該方案結合我市地質災害現狀和防治形勢制定,將紮實推進我市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該方案同時梳理制定了常州市2020年地質災害隱患點明細表。
  • 國星宇航首星成功升空 一箭雙星實現多項創新
    2018年9月5日,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國星宇航)研發的「天府軍融一號」(下稱TFJR-1)與「成都高新一號」(下稱CDGX-1)兩顆型號為virgo-1的AI立方星試驗載荷(下稱AI試驗星)搭載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的雙曲線1Z火箭順利升空,火箭進入亞軌道後,成功實現星箭分離,隨後,星箭一體化AI處理系統成功完成相關數據回傳及技術驗證
  • 這處災害治理「博物館」,藏著235處地質隱患
    作為北京市惟一的純山區,門頭溝區的山區總面積佔98.5%,而其中公路總裡程的93.8%為山區線路,500多公裡的公路沿線分布有235處地質災害隱患點,數量位居全市16區之首。由於門頭溝山區地質災害的複雜性和治理手段的多樣性,也使得這裡的國道沿線被喻為地質災害治理的「博物館」。
  • 巴中連續九年地質災害「零傷亡」
    受其影響,發生地質災害52處,其中:災情17處,受災342人,損毀房屋21棟,直接經濟損失427萬元;險情35處,威脅434戶1122人安全,潛在經濟損失6300萬元。截至汛末,較年初新增隱患點29處,隱患點總數2096處,威脅1.58萬戶6.76萬人安全,威脅財產30億元。
  • 截至目前 我州實現地質災害零傷亡
    涼山,地質構造複雜、地質環境脆弱,降水不均衡且夜雨居多,再加之近年來人類工程活動強烈,造成了我州地質災害風險較大。目前,我州錄入省平臺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達3930個、重點監控區域為410個。在全州報告發生的121起地質災害中,造成6517人受災,受損土地1780.7畝,但無直接因災人員傷亡。今年以來,全州成功避讓了木裡縣項腳鄉項腳村阿牛窩子泥石流、西昌市安哈鎮響水溝2、3號泥石流、布拖縣羅家坪鄉愛國村1、2組滑坡、木裡縣白碉苗族鄉呷米坪村麥架坪組滑坡等24起地質災害,提前組織撤離避讓2759人,避免傷亡431人,避免經濟損失3224.32萬元。
  • 關於擬提名2019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候選項目的公示
    為做好2019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勵提名工作,完善科技獎勵的社會監督工作,確保科技成果獎勵的公正性,根據《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雲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57號)、《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雲南省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雲政辦函〔2018〕98號)等相關文件規定及《雲南省科技廳關於2019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雲科獎發〔2019〕1號)的相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