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驚無險!這處災害治理「博物館」,藏著235處地質隱患

2020-12-08 騰訊網

伴隨著連續兩天的強降雨,門頭溝區公路分局養護管理科的工作人員們也進入到了每年最為緊張的「一級戰備」狀態。

作為北京市惟一的純山區,門頭溝區的山區總面積佔98.5%,而其中公路總裡程的93.8%為山區線路,500多公裡的公路沿線分布有235處地質災害隱患點,數量位居全市16區之首。由於門頭溝山區地質災害的複雜性和治理手段的多樣性,也使得這裡的國道沿線被喻為地質災害治理的「博物館」。

現場:雙黃路沿線防護網兜住落石

記者昨天在位於門頭溝雙黃路附近的沿線公路看到,前天的一場降雨讓這裡的山體出現了汛期中經常發生的巖體破碎情況,好在這些大大小小的碎石都被沿山體鋪設的防護網穩穩兜住了,沒有掉落在公路上。

據了解,位於門頭溝區的108國道、109國道總裡程112公裡,沿線分布有大量切坡路段,邊坡坡度較大,最大高度可達30到50米甚至80米,陡峻異常,同時坡面局部巖體破碎,經常有零星墜石,尤其受特大暴雨影響,極易誘發崩塌、山洪、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對公路交通安全造成安全隱患。

「我們對百餘處隱患點逐一進行了地質災害的危險性評價,其中存在較大危險性的地質隱患主要集中在109國道的下葦店段和王平段,」艾樹波告訴記者,按照「一點一方案」的設計原則,我們採用主動防護網(鋼繩、絞索)、高能級環形被動防護網、簾式柔性防護網(張口式、圍護絞索)等10餘種新型材料和先進工藝,其中圍護絞索被動防護網、剛性格柵網等大部分治理手段在本市都是首次或大規模應用。

防護:可承受2噸石塊35米高空墜落衝擊

在109國道的下葦店段,艾樹波告訴記者:「這一段是地質災害治理最長的路段,大概有1.5公裡左右,分布著修路開山形成的連續7個切坡斷面,由於山體緊挨著公路,坡高基本都在50米左右,最高可達到80米並且接近垂直,隱患特別大。其中4個隱患點設置了向外突出5米左右的張口式簾式網,可以穩穩接住2噸石塊從35米高空墜落所產生的巨大衝擊力。這個平臺下面,還用主動防護網進行了『包裹封裝』,把山體牢牢固定住。」

艾樹波介紹說,今年在門頭溝新橋大街葡萄嘴環島附近山體上鋪設的就是承重級別比較高的防護網,安裝後周圍居民反映非常好,即便是很小的石子也會被防護網緊緊兜住,讓行人能夠安全放心地通過。

測繪:隱患探測可精準到釐米級

門頭溝轄區內108、109國道沿線共有60餘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這些點位的測繪精準可以達到釐米級。「在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確定過程中,我們委託專業勘察隊伍進行了90天的野外調查,綜合運用了地形測繪、三維雷射掃描等6種先進測繪方式,」艾樹波說,其中大部分技術在北京公路系統都是首次引進使用,同時還在地質災害的重點隱患部位運用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利用高精尖的地質雷達對憑肉眼難以確定坡積厚度的危巖體隱患進行探測,探測精度可達到釐米級。

值守:早8點前完成第一輪山體巡視

80後小夥兒李文磊是市養護集團第八工程處京門專養段的段長,每天早上8點之前,他就帶領隊員完成了對門頭溝門城地區山體的第一輪巡視。「每到汛期,家人都習慣了我們有雨備勤和早出晚歸的狀態,雨後山體鬆動引發的落石很多都發生在夜裡或者凌晨,我們早點兒出門就能早些發現問題。」

讓李文磊記憶猶新的一次驚險經歷發生在前年,當時下安路的黃土臺段發生塌方,「我們巡查時發現山體有掉石頭渣兒的現象,就趕緊上報進行了斷路,」李文磊說,隨後對這個塌方路段進行清理的時候,觀察哨同事感覺情況不對勁兒,山上的草有晃動,還有碎石往下落,「我們當時就趕緊把六七個工人從斷路的地方撤了下來,剛剛撤離1分鐘,那個路段就發生了二次塌方,落下了幾百方碎石。真是特懸。」

據悉,每年汛期門頭溝區公路分局都會通過四級巡視體系加強地災隱患排查,通過路口值守和流動看守,對轄區公路沿線的235處地質災害隱患點派專人進行盯守和排查。

相關焦點

  • 百色市2億元投入地質災害治理 為1萬多人消除安全隱患
    廣西新聞網百色12月3日訊(通訊員 林珊 陸軍生)近日,筆者從百色市自然資源局獲悉,近年來,百色市累計投入地質災害工程治理資金22189萬元,對109個隱患點治理項目進行治理,為1萬多群眾消除了地質災害隱患,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北京在7-21特大自然災害後排查478處災害隱患點
    7·21特大自然災害後本市排查出478處地質災害隱患點並明確監測人其中雨後增196處地質隱患本報訊(記者周超實習生畢萌萌)今天上午,市國土局地質環境處處長張建國透露,本市共排查出478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其中196處是7·21特大自然災害後新增加的。
  • 溫州市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
    (二)地質災害現狀2010 年底,溫州市共有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1954 處。「十二五」期間共發生災情387 處,出現險情169 處,新增地質災害隱患點數236 處,通過應急排險、勘查治理、避讓搬遷等防治工程的實施,核銷地質災害隱患點612 處。
  • 加強水工環地質工作 -- 訪湖南省地勘局地質環境處處長盛玉環
    這對於地質工作來說,是新的挑戰,也是新的機遇。日前,湖南省地勘局地質環境處處長、水工環教授級高工盛玉環就如何加強湖南省水工環地質工作談了自己的看法。 黨的十八大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做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提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推進能源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這對於地質工作來說,是新的挑戰,也是新的機遇。
  • 我省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
    (三)築勞群測群防網絡,全民動員共同防災在依靠專業地勘隊伍查明和確認地質災害隱患的基礎上,針對每個隱患點的特點做好防災預案,並指定現場監測人員隨時觀測,一旦發現地質災害前兆,及時組織避讓撤離。這就是針對我國實際情況,構築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群測群防體系。
  • 海南出臺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
    央廣網海口4月28日消息(記者朱永 通訊員尹建軍)經海南省政府同意,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日前下發《關於印發海南省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深入清查地質災害現狀,全面監控已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探索推進專業監測試點,加強排查新增隱患點,提升專業監測及群測群防水平,加強地質災害綜合治理
  • 近五年,四川20萬人搬出地質災害危險區域
    王龍高是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戶,和王龍高一樣,「十三五」期間,四川已有54946戶近20萬人告別了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老屋,搬進小區住進新房。四川地域面積廣,地形地貌多樣,地質條件複雜,加之頻繁地震活動及「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蘆山地震、「8.8」九寨溝地震等強震持久影響,造成大量山體震裂鬆動,不僅次生地質災害頻發,也為後期滑坡、泥石流災害提供了豐富的鬆散物源。
  • 常州推出7項措施防治地質災害 所有隱患點群測群防全覆蓋
    常報全媒體訊 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近日《常州市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印發 ,該方案結合我市地質災害現狀和防治形勢制定,將紮實推進我市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該方案同時梳理制定了常州市2020年地質災害隱患點明細表。
  • 「黃岡關注」我市科學運用「三大定律」成功避讓12起地質災害
    嚴密查險 科學避險 遇險處險我市科學運用「三大定律」成功避讓12起地質災害7月19日凌晨,羅田縣匡河鎮綿羊畈發生滑坡,滑坡總方量約1.5萬立方米,損毀民房2間。入梅以來,全市發生地質災害23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科學運行「三大定律」,嚴密查險,科學避險,遇險處險。截至7月21日,全市成功避讓12起地質災害,避免49戶147人傷亡,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嚴密查險。科學運用「巡堤巡堤還是巡堤,查險查險還是查險」定律,密切關注雨情水情變化,督促縣、鄉、村對轄區內地質災害進行全覆蓋式巡排查。
  • 這個研討會瞄準重大地質災害隱患如何早期識別與監測預警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江芸涵)5月18-19日,重大地質災害隱患早期識別與監測預警專題研討會在成都理工大大學舉行。與會專家對重大地質災害潛在隱患早期識別與監測預警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進行專題研討,重點研討地質災害「隱患點在哪裡?」、「什麼時候可能發生?」
  • 2號颱風「鸚鵡」來臨,地質災害防治如何做?省自然資源廳有這一套「組合拳」
    這也是《廣東省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落地見效,結出的豐碩果實。加強地質災害隱患點綜合治理工作被省政府確定為2020年省十件民生實事之一。省政府提出今年要組織實施1000戶以上受危險山體威脅的村居避險搬遷、100處大型以上地質災害工程治理、60處大型以上地質災害專業監測。省自然資源廳充分利用地質災害隱患點綜合治理工作被列為2020年省十大民生實事的有利契機,全面推動地質災害三年防治任務落實。
  •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2018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這些地區應特別關注礦業活動以及過量抽排地下水引發的巖溶地面塌陷和採空地面塌陷地質災害。  三、2018年地質災害重點防範對象  (一)重點防範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查明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20529處,威脅人口125萬人。
  • 摸底「地質災害博物館」
    在波密縣易貢鄉加拉村附近,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陳寧生 近日,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以下簡稱「山地所」)一批科研人員在易貢藏布流域等區域開展扎木弄溝地質災害鏈誘發下遊河道滑坡泥石流災害調查與危險性評價的調查。
  • 巴中連續九年地質災害「零傷亡」
    受其影響,發生地質災害52處,其中:災情17處,受災342人,損毀房屋21棟,直接經濟損失427萬元;險情35處,威脅434戶1122人安全,潛在經濟損失6300萬元。截至汛末,較年初新增隱患點29處,隱患點總數2096處,威脅1.58萬戶6.76萬人安全,威脅財產30億元。
  • 新餘市副市長何慕良督導湖陂村中屋組地質災害滑坡治理工程
    12月2日,新餘市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何慕良來到仙女湖區仰天崗辦事處湖陂村中屋組地質災害滑坡治理施工現場督查指導。市政府副秘書長盧永寧、市自然資源局四級調研員溫桂林、省地礦局九〇二地質大隊副大隊長李文勝等陪同。
  • 截至目前 我州實現地質災害零傷亡
    涼山,地質構造複雜、地質環境脆弱,降水不均衡且夜雨居多,再加之近年來人類工程活動強烈,造成了我州地質災害風險較大。目前,我州錄入省平臺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達3930個、重點監控區域為410個。——地質災害,重在防範避讓。群測群防人員,正是構建地災防治體系中重要環節之一。汛期之前,我州反覆核實了「州縣鄉村組點」六級群測群防體系運行情況,實時核對、更新動態變化的監測人員名單和聯繫電話,安排落實專職監測人員4310餘名,確保全州4001處隱患點和410處重點監控區的群測群防網絡覆蓋率達100%。
  •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2017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查明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20176處,威脅人口128.4萬、財產262.6億元。據2017年汛前排查,需重點防範的221處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其中險情特大型3處、大型13處)分布在全省88個縣市區(詳見附件),共威脅9.8萬人生命安全及財產安全約38億元。
  • 四川完成6250餘處森林草原輸配電線路火災隱患治理
    記者日前從在涼山州西昌市召開的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森林草原輸配電線路火災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推進會上獲悉,自今年啟動專項行動以來,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在全省開展「拉網式」排查,截至7月底,累計發現林區輸配電線路火災隱患9660餘處,已累計完成治理6250餘處,總體治理完成率達到64.69%。
  • 浙江省餘姚市1: 10萬地質災害易發程度研究
    【地質災害發育分布特徵】餘姚市地質災害主要類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本次共調查各類地質災害及隱患點80處,其中滑坡48處,佔60.0%;崩塌15處,佔18.8%;泥石流16條,佔20.0%;地面塌陷1處,佔1.2%。地質災害已造成15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386.2萬元。
  • 青島地質院持續開展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及風險排查工作
    圖4 7月23日發布青島市24小時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報(黃色預警)  7月22日-23日,青島地質院有序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開展全市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工作,3名專家及6名技術人員組成3個巡查工作小組,分別趕赴城陽區、市南區和嶗山區開展地質災害巡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