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PI染色原理及DAPI染色步驟
DAPI 為一種螢光染料,可以穿透細胞膜與細胞核中的雙鏈DNA結合而發揮標記的作用,可以產生比DAPI自身強20多倍的螢光,和EB相比,對雙鏈DNA的染色靈敏度要高很多倍。顯微鏡下可以看到顯藍色螢光的細胞,螢光顯微鏡觀察細胞標記的效率高(幾乎為100 %) 。DAPI染色常用於細胞凋亡檢測,染色後用螢光顯微鏡觀察或流式細胞儀檢測。DAPI也常用於普通的細胞核染色以及某些特定情況下的雙鏈DNA染色。
-
DAPI染色
近年來原生質體融合技術迅速發展,但如何有效地挑取融合子仍是一個難題,而將培養中的細胞進行
-
我的幹細胞DAPI染色方法
我的幹細胞DAPI染色方法 來源:丁香園論壇 2007-07-20 23:15 前一段時間做幹細胞的DAPI染色,把自己收集的一些相關資料和自己的經驗寫在這裡,希望能夠給做DAPI
-
貼壁細胞免疫螢光染色
免疫螢光染色實驗是細胞生物學中檢測蛋白表達的常見方法,如何做好免疫螢光染色實驗尤為重要。1. 細胞爬片免疫螢光實驗用到的原理是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因此為了便於操作,通常將細胞接種在蓋玻片上。進行細胞接種前,要算好要接種細胞的量,一般對於觀察單個細胞的蛋白表達,細胞數要少,以保證在高倍鏡下沒有其他細胞幹擾。細胞接種在後進行相應染色前細胞預處理。2.
-
細胞化學染色
細胞化學是細胞和化學相結合的一門科學。
-
第三節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染色方法
第三節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染色方法 一、標本製作 可製作塗片、印片、細胞單層培養物、組織切片,經適當固定或不固定,作免疫螢光染色用。 (2)再滴加間接螢光抗體(如兔抗人γ-球蛋白螢光抗體等),同上步驟,染色30min,37℃,緩衝鹽水洗兩次10min,攪拌,緩衝甘油封固,鏡檢。 對照染色:①抗體對照:用正常兔血清或人血清代替免疫血清,再用上法進行染色,結果應為陰性。②抗原對照:即類屬抗原染色,亦應為陰性。③陽性對照。
-
細胞染色實驗
細胞染色實驗 二實小 三(1)班 謝曉涵指導教師:馬娜娜我是一個愛聽故事的孩子。在故事裡,我經常聽「人體細胞」這個詞語。我百思不得其解,人的細胞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假期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樣陪媽媽去上班。
-
細胞化學染色專題之原、早幼紅PAS染色
陳宏偉-秦皇島市第一醫院:今晚我們邀請天津血研所細胞化學室的許議丹老師為大家指導紅系PAS染色方面的知識,各位老師在實際工作中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我們將請許老師一一為大家解答!受許老師所託,先給大家分享一組骨髓PAS染色圖片。
-
研究揭示核纖層蛋白對人源細胞中染色質高級結構及染色質運動狀態...
近期,已有多個課題組分別報導了在擬南芥1、線蟲早期胚胎2、果蠅細胞3和小鼠胚胎幹細胞4中核纖層蛋白對染色質高級結構的影響,這些研究結果既有共同特徵也有差異性,但尚無在人源細胞中的報導。作者結合三維基因組組學技術和多種細胞核內標記成像技術,特別是對活細胞單染色質位點的標記追蹤,揭示了在人源細胞中核纖層蛋白laminB1對染色質高級結構及運動狀態的調控機制。
-
細胞實驗之胞內糖類染色(PAS法)
)進行染色。 對於爬片細胞: 1.細胞的玻片用PBS洗2次,每次約10s 2.4%PFA室溫固定20min。 3.PBS洗3minx3次 4.蒸餾水3min 5.後續步驟基本一致,酒精脫水可縮短為1min。
-
果蠅細胞中發現五種主要染色質類型
果蠅細胞中發現五種主要染色質類型
-
怎麼進行細胞計數?
細胞懸液製備後,常用活體染料臺盼藍對細胞進行染色,進行細胞計數。臺盼藍不能透過活細胞正常完整的細胞膜,故活細胞不著色。而死亡細胞的細胞膜通透性增高,可使染料進入細胞內而使細胞著色(藍色)。準確的細胞計數對評估培養的細胞生長是至關重要,因為錯誤的計數會導致關於細胞健康的錯誤結論。細胞計數可以使用血球計數板、自動計數器進行。細胞計數一般用血細胞計數板,按白細胞計數方法進行計數,便於確定細胞的生活狀況。
-
Treg細胞研究進展和流式染色實例分享
用3-5ml0.9% NaCl洗滌上述乳白色的吸出液,1500rpm,離心10min。8. 棄掉上清,重複步驟7。9. 棄掉上清,用0.5ml Staining Buffer (含1%FBS的PBS溶液)重懸後,計數。10. 1-2x106個細胞至尖底96孔板中,1500rpm,5min,4℃離心,棄上清。11.
-
革蘭氏染色和抗酸染色
步驟革蘭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脫色、復染等四個步驟,具體操作方法是:1)塗片固定。2)草酸銨結晶紫染1分鐘。3)自來水衝洗。4)加碘液覆蓋塗面染約1分鐘。5)水洗,用吸水紙吸去水分。抗酸染色的原理 分枝桿菌的細胞壁內含有大量的脂質,包圍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桿菌一般不易著色,要經過加熱和延長染色時間來促使其著色。但分枝桿菌中的分枝菌酸與染料結合後,就很難被酸性脫色劑脫色,故名抗酸染色。
-
B細胞環狀染色質結構:產生龐大的抗體庫對抗感染
人們早已知道,獲得性免疫系統可以通過基因重組在發育中的B細胞中產生大量的抗體(免疫球蛋白)庫。然而,人們並不了解這些不同的免疫球蛋白基因片段如何能在B細胞的細胞核三維空間中相互相遇並進行重組,從而產生功能性的抗體基因。
-
EBF1促進相分離以使染色質進行重編程
EBF1促進相分離以使染色質進行重編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9 21:55:19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和表觀遺傳學研究所Rudolf Grosschedl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姐妹染色單體分化染色方法
SCE是兩條染色單體在DNA合成中核苷酸序列發生互換而表現出來一種現象。即是細胞分裂是DNA同源重組的結果。SCE既是一種無害的變化(有生理波動),也可受射線、致突和致癌物三因素等作用而升高。SCE一定成度反映細胞的損傷與修復狀態。
-
細菌染色法——革蘭氏染色法
1.細菌染色法由於細菌的細胞極其微小又十分透明,因此用水浸片或懸滴觀察法在光學顯微鏡下進行觀察時,只能看到其大體形態和運動情況。若要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其形態和構造,一般都要對他們進行染色。染色法的種類有很多,表解如下:2.革蘭氏染色法在上述的各種染色法中,以革蘭氏染色法最為重要。這一染色方法由丹麥醫生漢斯·克裡斯蒂安·革蘭於1884年所發明,最初是用來鑑別肺炎球菌與克雷白氏肺炎菌之間的關係,後推廣為鑑別細菌種類的重要特性之一。
-
「珍藏版」綜述|染色質複製與細胞的表觀遺傳記憶
在真核生物中,染色質將基因組包裝和組織起來,免受環境脅迫的影響。同時在細胞有絲分裂周期內對以DNA為基礎進行一系列活動例如DNA損傷修復、轉錄、染色體分離、轉座子元件等進行抑制【1,2】。而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發展為染色質保存轉錄程序、表觀遺傳標記、發育及疾病等方面的大規模研究鋪平了道路【3,4】。
-
研究揭示細胞轉錄組與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研究揭示細胞轉錄組與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5 12:31:02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Kun Zhang小組利用高通量測序方法,揭示了同一細胞中轉錄組和染色質可及性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