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青藏高原的存在加強了我國的季風環流形勢?

2021-01-09 中學地理問答

為什麼說青藏高原的存在加強了我國的季風環流形勢?

盧達晨中學地理問答

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 也就是提個醒

答:

【熱力作用】冬季,青藏冷高壓的建立,在高原以東的平原上空產生東北風(低壓北部),使來自蒙古高壓的冬季風勢力增強,擴大其影響範圍; 夏季,青藏熱低壓的形成,其長軸所在的平均位置處在北緯32°附近,使高原東側的西南季風加強,並影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向西延伸,加強了東南季風的勢力,增加我國東部地區的降水。

【動力作用】高原的屏障作用使得蒙古高原一帶冬季受暖平流影響少,有利於蒙古高壓迅速發展; 夏季庇護印度半島不受冷空氣南下影響,有助於印度低壓維持。

高原地形使西風帶氣流在其西端受阻而發生分支現象,在高原南北兩側形成兩支強西風氣流。

南支西風氣流的存在,擴大了西風帶向南影響範圍,使冬季風到達更南的緯度,並阻滯了西南季風向北前進。

隨著西風帶北移,南支西風氣流消失,西南季風以突然爆發的形式迅速北上。

由於冷空氣受高原地形的阻擋和擠壓,迫使冬季風在我國東部地區加強移動,從而推進至更南緯度。

(參見《中國自然地理總論》)

拓展連結:

□青藏高原對大氣環流有什麼影響?

□青藏高原對我國氣候有什麼影響?

分類連結 時光隧道

相關焦點

  • 青藏高原對我國季風氣候的影響
    前言:高大的青藏高原是世界的第三極,它高大挺拔的身軀不僅使它成為典型的高原山地氣候區,而且對我國的季風氣候也有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就通過一道真題來探究一下青藏高原對我國季風氣候的影響。真題:(2012年安徽文綜,32~33,8分)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
  • 沒了青藏高原,西北地區會變魚米之鄉嗎?
    更進一步說,如果移除青藏高原,我國的天氣氣候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它是東亞季風和冷空氣的「幕後推手」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西起地中海與伊朗高原連接,東至長江中遊,橫跨歐亞大陸,佔我國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從經度上看,青藏高原橫跨歐亞大陸,位於大陸中東部。
  • 沒了青藏高原,西北地區會變魚米之鄉嗎?
    更進一步說,如果移除青藏高原,我國的天氣氣候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它是東亞季風和冷空氣的「幕後推手」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西起地中海與伊朗高原連接,東至長江中遊,橫跨歐亞大陸,佔我國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從經度上看,青藏高原橫跨歐亞大陸,位於大陸中東部。夏季的大陸是一個熱源,大氣受熱抬升,會在歐亞大陸低層形成一個範圍較大的逆時針環流。
  • 陸海空全局視角下的青藏高原與全球氣候
    通過熱力作用和機械強迫,高原影響其上空大氣的水分交換、能量輸送、物質輸送、動量輸送和渦度輸送,從而改變中國東部天氣、亞洲季風、大氣環境、全球大氣環流和平流層大氣 過去幾十年中,全球變暖,而青藏高原的變暖速度顯著高於全球平均,它對於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也日趨凸顯。因而,進一步理解與青藏高原相關的海陸氣相互作用及其氣候影響,已經成為了全球變化研究的前沿課題。
  • 青藏高原所揭示近期藏東南海洋性冰川虧損與大氣環流變化關係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威及其合作者以藏東南帕隆藏布源頭然烏湖地區冰川氣象、冰面測杆及雪坑觀測數據為基礎,利用冰川能量-物質平衡模型及陽坤課題組發展的中國區域地面氣象驅動數據(ITPCAS),重建了本區帕隆94號冰川1980-2010年的冰川物質平衡序列,並探討了近期海洋性冰川顯著虧損與大氣環流變化之間的關係。
  • 科學家探明青藏高原臭氧低谷成因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青藏高原上空緣何夏季會形成臭氧低谷?對此,我國科學家經進一步研究後揭示,熱力和動力作用是導致青藏高原上空出現臭氧低谷的主要原因。夏季是青藏高原地面對大氣加熱最強的季節,18公裡以下大氣中垂直向上的物質輸送作用很強,從而將臭氧含量較少的低層空氣帶向高空,衝淡高空臭氧含量。
  • 「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
    >很多人都說一生必須去一次西藏只為領悟孕育生命的真諦但沒幾個真正了解這神秘的地球第三極正是有了青藏高原的存在,北緯30°附近的中國才得以擺脫副熱帶荒漠的「命運」在夏季,南北緯30°附近地區,被乾熱的季風環流所控制幾乎都形成了高溫少雨的荒漠
  • 【熱門考區】青藏高原究竟有多少地理意義?
    最值得關注和星標的地理科普備考資源庫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除了北極、南極, 還有個「第三極」世界的青藏高原 很多人都說一生必須去一次西藏 但沒幾個真正了解
  • ...學者重建25萬年以來我國青藏高原東北部及西北乾旱區降水變化歷史
    近日,蘭州大學李國強教授研究組在我國青藏高原及西北乾旱區過去氣候變化模式及驅動機制研究取得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組重建了25萬年以來我國青藏高原東北部及西北乾旱區降水變化歷史
  • 為什麼我國氣候特徵會呈現:氣候覆雜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
    一個區域氣候的形成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環流等)因素、下墊面(地形、地勢、洋流等)因素、以及人類活動因素等。中國的氣候特徵在不同的區域,由於形成氣候的因素不同,從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氣候類型以及氣候特徵。
  • 青藏高原對中國究竟有多重要?
    從赤道以南俯衝過來的印度板塊與歐亞大陸相撞,導致青藏高原及喜馬拉雅山脈迅速隆起。隨著地勢升高,地域氣候也逐漸變得寒冷乾燥;當海拔達到4000~5000米時已經冰川廣布了 ;後來又由於印度板塊和亞洲大陸的擠壓,形成了今天中國西高東低的地理形勢。
  • 假如青藏高原不隆起,我國南方是什麼環境?
    如果青藏高原不隆起的話,我國南方應該會是乾旱炎熱的沙漠地帶,而北方地區更多的是溫暖潮溼氣候適合人類的生存。但唯獨中國所處的北緯三十度附近變成了煙雨江南,主要決定因素就是青藏高原的存在青藏高原海拔較高,平均4000米以上,這也意味著青藏高原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太陽輻射能。地表吸收更多的熱量,地表大氣受熱不斷地上升,最後會導致地面處大氣壓強降低。
  • 青藏高原那麼冷,為啥氣候學上管它叫熱島
    但氣候學上有個非常著名的熱島,它規模宏大,對全球氣候形成起著重要作用,那就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並不太符合前面的定義,我們知道青藏高原被稱為第三極,溫度較同緯度其它地區低得多,那麼為什麼還管它叫熱島呢。青藏高原高高再上,確實像一個巨大的島嶼懸浮在亞洲大陸中央。但是說它「熱」恐怕就有很多人不同意了。
  • 論文速讀 | 東亞夏季風對全球海溫四年振蕩與青藏高原熱力反饋的響應
    在發展和衰減年份,東亞夏季風對全球海溫異常的響應不相同,發展年份季風降水減少,衰減年份長江中下遊到日本南部季風降水增加。本文主要通過AGCM實驗探究東亞夏季風對海溫異常的非對稱響應,並通過青藏高原上的非絕熱加熱反饋來解釋這種非對稱性。
  • 大氣環流分型方法在青藏高原適用性評估研究獲進展
    從天氣尺度對青藏高原氣候變化與大氣環流的關係進行深入研究,有利於進一步理解影響區域或局地氣候變化的天氣學機制,並且可以為天氣預報以及統計降尺度模型的構建提供分析基礎,還可以應用於模型模擬結果的評估以及未來氣候變化的預測。  因此,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特聘教授、瑞典哥德堡大學地球科學系陳德亮課題組採用天氣氣候學統計方法對比評估了6種常用的環流分型方法在青藏高原的適用性。
  • 青藏高原的奧妙:沒了它,西北地區會變魚米之鄉嗎?
    如果移走青藏高原,我國西北的降水不但可能不會增加,連長江中下遊的降水也將大幅減少。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西起地中海與伊朗高原連接,東至長江中遊,橫跨歐亞大陸,佔我國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是熱源,大氣向內輻合上升,加強東亞向北的水汽輸送,增加季節降水;在冬季是冷源,氣泵將大氣向外排放,加強東亞冷空氣。
  • 「高冷」的青藏高原,竟然曾藏有大片的熱帶雨林?我國科學家已找到...
    12月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首次發布了我國科學家關於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中部的一項重要「探秘」成果,彌補了此前認知和研究的大量空白。  發現古近紀最豐富植物化石群  青藏高原中部,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是一片廣袤的高寒荒蕪之地,卻是認識青藏高原形成過程的關鍵地區,長期以來備受地球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關注。
  • 雅魯藏布江河谷:青藏高原的水汽通道,也成就了「高原季風區」
    我國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為顯著的國家,我國也是世界上唯一擁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這三種季風氣候的國家。冬夏季節季風風向做大範圍的改變,冬季時,亞歐大陸上受亞洲高壓控制,我國盛行偏北風,降水較少,氣候通常表現為寒冷乾燥。
  • 青藏高原和亞洲季風那點事都被花粉暴露了!—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植物所供圖 日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宇飛團隊首次利用花粉豐度等值圖形式,量化和圖形化地展示了青藏高原周邊植被喬木花粉經由亞洲夏季風氣流攜帶、攀爬進入青藏高原的歷程,為評估歷史時期青藏高原抬升過程中亞洲夏季風的變化提供了新的代用指標和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