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臨近,只因模樣像菖蒲,瘦西湖畔鳶尾草屢遭折!

2021-01-18 揚州廣電獨家


長按下方二維碼下載

揚帆APP


每逢端午節,

很多市民會照著老習俗,

在自家門上插把菖蒲、艾葉,

用來防疫驅蟲。

這兩天,

菜市場的菖蒲賣得挺火,

而瘦西湖湖邊有一種草

也被人爭著搶著採摘,

只因為它長得像菖蒲!



在瘦西湖景區西門九曲橋附近,

記者看到,

很多的鳶尾草葉子撒落了一地,

有的甚至只留下了根部。

景區工作人員介紹,

這些都是前來晨練的大爺大媽們採摘的。

在監控視頻中,

有位大爺就趁人不備,

摘了一把迅速離開了。



原來,

大爺大媽們誤把鳶尾當成菖蒲了,

這兩種草雖說長得很像,

可完全分屬兩個不同的科。


菖蒲葉有香氣,葉片較窄且長,

而鳶尾無味,並且葉片稍短較寬。

對於鳶尾草屢遭折損,

市民和遊客紛紛表示這種行為不應該,

種植鳶尾草為的是綠化環保,

拔掉屬於破壞綠化,

何況菖蒲幾塊錢就可以買到。


工作人員則表示,鳶尾草的價值其實並不高,但這麼採摘會破壞瘦西湖的景色,而且更讓人擔心的是大爺大媽的安全。瘦西湖景區綠化管理科科長駱鵬表示,鳶尾都種植在岸邊,採摘它們可能會對採摘人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危險。請大家在觀賞的同時,不要到河岸邊臨水的地方去採摘這些綠色植物了。

確實,為了幾把蒲草,

冒著風險去採摘,

結果還鬧了烏龍,

不值當,也不文明!



更多內容請收看揚州電視臺1套每天21點30分播出的《關注》節目。

來源:關注

新媒體責任編輯:卞雅玲

做文明市民

點亮下方的「

轉發提醒

相關焦點

  • 端午家門口掛的艾草菖蒲賣瘋了 醫生說它甚至能救命
    端午將至,幾乎家家戶戶的大門口都掛上翠綠的艾草菖蒲。今天,杭州某社區的物業向小區的業主送上一捆捆新鮮的艾草菖蒲。  端午掛艾草菖蒲似乎是從祖上就傳下來的老習俗,老底子的杭州人都說這能驅蚊、驅邪。可其實,很少有人說得出這個習俗的來歷以及真正功效。浙江在線記者也多方採訪專家,來揭開艾草菖蒲的故事。
  • 端午節也是「古代衛生節」 你家懸掛艾草和菖蒲了嗎?
    在南京的很多老人都知道每到端午節還有一個重要的活動就是掛艾草和菖蒲,有句俗語「清明插柳枝,端午插艾蒲」,在這天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會懸掛艾草和菖蒲。   這幾天荔枝新聞網友在街頭看到已經有艾草和菖蒲賣了。據攤主介紹,艾草以前可是到處都有的,菖蒲只有水邊才有,現在已經很少了。
  • 婆婆們花式過節只因「端午當天的草藥最好」
    她凌晨4點採了許多草藥,拿到市場上賣她買了一小包雄黃,耳朵上別著的艾葉不停晃悠 婆婆們花式過節只因「端午當天的草藥最好」 對於端午的草藥市場,林婆婆很是看重。兒子董先生說:「我媽每年都要來賣,攔都攔不住。」  從凌晨一直忙碌到大天亮,8點多鐘,董先生兩兄弟和母親林婆婆終於將採摘回來的新鮮草藥整理完畢,裝了滿滿兩個電動三輪車,從家裡一路騎到白蓮池社區菜市,大約花費了半個小時。  「今天來晚了,我們旁邊這些攤子好早就來了。」
  • 端午佳節,教你掛艾蒿與菖蒲的時間和方法
    我們期待的又一個小長假要開始了,端午佳節舉家團圓包粽子、掛艾草、菖蒲、看划龍舟比賽,緬懷屈原。又是一個難得的團聚時刻。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都流行著在端午節在自家的門上掛上艾草和菖蒲,而這一風俗習慣也只有來一輩人知道掛艾草和菖蒲的時間與方法了,年輕人大多都是比較隨意,沒有老一輩的嚴謹。那麼一般在什麼時候掛艾草菖蒲和是怎麼掛的呢?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說說。
  • 端午節快到了,巧辨菖蒲與鳶尾,買到真正的菖蒲
    端午節又稱菖蒲節,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在端午節那天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而來。掛菖蒲,艾蒿這已是南北城鄉的習俗,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菖蒲(學名:Acorus calamus L.):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
  • 端午節門前掛艾葉菖蒲,是什麼道理?中醫這樣說
    就說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葉、菖蒲的習俗吧,在我國已經流傳了將近兩千年。相傳西晉蘇州太守鄧攸為官清正,深受百姓愛戴。後來西晉出現八王叛亂,戰禍不斷,蘇州失守,百姓四散逃離。由於衙役早已解散,鄧攸只得自己肩挑幼子和失去雙親的侄子,開始了逃難的徵程。逃到泗水河邊時,遇到亂兵追趕。情急之下,鄧攸將兒子丟棄路邊,帶著侄子繼續往南逃。
  • 唐菖蒲、黃菖蒲、九節菖蒲都是啥?它們和菖蒲有什麼關係?
    唐菖蒲和菖蒲之間就相差了一個字,它們是同一科植物嗎?名字裡同樣有「菖蒲」二字的黃菖蒲、九節菖蒲又都是啥?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菖蒲,圖片/PPBC 攝影/周洪義唐菖蒲和菖蒲是同一種植物嗎?唐菖蒲和菖蒲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兩者卻是完全不同的植物。
  •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 端午節掛艾草和菖蒲的寓意
    端午節即將到來,大家準備好放假了嗎?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各大商場和超市已經開始做起了端午節的促銷活動,市面上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粽子,大家是喜歡甜粽子還是肉粽子呢?除了端午食粽和扒龍舟這兩個禮俗之外,端午掛艾草和菖蒲也是重要的習俗之一。那麼,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
  • 瘦西湖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快來「鷗」遇吧
    瘦西湖  也能看到小白鷺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白鷺、黃鸝,在揚州夏季最為常見。通常,人們把它們作為夏候鳥。不過,今年冬季的瘦西湖,有成群的白鷺來「作客」。   揚州綠楊鳥類攝影藝術中心鳥友杭德泉說,在瘦西湖北門附近的淺水區域,每天都有100多隻白鷺來到這裡,「基本都是小白鷺。」   實際上,鳥友們近幾年就已注意到,每年冬季都有為數不少的小白鷺來到揚州,但成群的白鷺來到城區,還是第一次。   王志強的工作地就在瘦西湖畔,他用手機拍攝了一段白鷺紛飛的場景,發在朋友圈,引來不少點讚。
  • 泡艾草、掛菖蒲 專屬端午節的草藥飄香
    原標題:[我們的節日·端午]泡艾草、掛菖蒲 專屬端午節的草藥飄香   還有幾天才到端午節,敘永縣兩河鎮天生橋村的李成蓮已在後院田壩裡採摘起艾草,準備送給兄弟家掛上。不一會功夫,一根一米多高的艾草就被她連根拔起,一股濃鬱的藥草香瞬間在風中散開。
  • 來到揚州的第二天終於來到了瘦西湖,景色優美到讓人不願離開
    到了揚州,又怎能不去瘦西湖走一趟?16日早上,我與媽媽在富春茶社吃了早茶便跟著高德地圖向瘦西湖方向行去,我這人一向路痴,很難分得清東西南北,是以跟著高德地圖繞來繞去,也沒清楚該怎麼走,沒辦法,只能找了個當地人問路。
  • 【學點科學】端午到,蜀葵花開一丈紅
    蜀葵開花的季節,正是端午前後,端午花之名也便由此而來。學名蜀葵,則是因為其原產地在中國四川(蜀)。蜀葵是一種高高大大的草本植物,莖粗壯直立,少分枝,高達2米至3米,花有粉、紅、黃、白等色。一些地方叫蜀葵為一丈紅、節節高,有「一生吉慶、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其花有單瓣花,也有重瓣花,花期可以從端午節一直到國慶節前後。端午到,蜀葵花開一丈紅。端午到,怎麼能少得了艾草和菖蒲。
  • 風中的鳶尾草
    那片鳶尾草便是老人花白的頭髮,見證著滄海桑田的痕跡。你見過鳶尾草嗎,那是一種有靈性的植物,一種讓人感動的植物,男孩從小便與它結識。多少個春秋像流水一樣汩汩而去,鳶尾草枯榮了一年又一年。孩提時代,每當有心事的時候,男孩喜歡拔一根草花含在嘴裡,然後席地坐在叢草的中間,看鳶尾隨風擺動的身姿。
  • 中華文化:端午為何稱「天中」?五瑞克五毒,究竟是哪五毒五瑞?
    五毒端午五瑞有個專有名稱:「天中五瑞」,指的是以下這五種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蒜頭和龍船花。菖蒲也是文人心目中的「花草四雅」之一。它的葉形如挺直不屈的劍刃,有菖蒲劍之稱。《本草綱目》說:「菖者百草之先生者」,「感百陰之氣為菖蒲」。可以見得菖蒲的根性強壯。《本草綱目》說,一般用來驅蟲的是「水菖蒲」(溪蓀),生溪澗水澤中,蒲葉瘦,中心無脊,根高二三尺。
  • 瘦西湖來了貴客快來「鷗」遇吧 紅嘴鷗數量比白鷺多得多
    瘦西湖也能看到小白鷺「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白鷺、黃鸝,在揚州夏季最為常見。通常,人們把它們作為夏候鳥。不過,今年冬季的瘦西湖,有成群的白鷺來「作客」。揚州綠楊鳥類攝影藝術中心鳥友杭德泉說,在瘦西湖北門附近的淺水區域,每天都有100多隻白鷺來到這裡,「基本都是小白鷺。」
  • 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看完你就什麼明白了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看完你就什麼明白了。端午節專屬文章之艾草篇。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習俗非常多,根據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上的差異,雖然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划龍船、食粽子是普遍習俗。端午節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端午節的習俗有扒龍船、食粽子、掛艾草與菖蒲等等。
  • 雙語盤點端午節習俗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19年6月3日上午,湖北宜昌,秭歸縣屈原故裡文化旅遊區內,9478名群眾聚集屈原廣場,在大壩平湖之畔成功挑戰「最多人一起包粽子」金氏世界紀錄。端午節不可不吃的美味食物就是粽子(tsung-tse/glutinous rice dumpling),這種傳統源於汨羅江邊的漁夫,將米丟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龍,希望它們不要傷害屈原。
  • 草菖蒲 端午節裡的仙草
    菖蒲是中國文人心目中的仙草、雅草,花是圓柱狀肉穗花序。菖蒲可說是端午的仙草、仙花,普遍運用在端午節的民俗中。菖蒲拔幽澗 仙氣雋永宋代時就有以「菖蒲節」代指端午節的說法,展現菖蒲和端午節習俗密切的關聯。詩人楊萬裡《初夏即事十二解》詩就描繪菖蒲的形象,在「菖蒲節裡放風光」。
  • 「十葬」秋瑾:遺骨浙湘兩地遷葬 三葬西湖之畔
    她們得到秋瑾死訊,哀痛欲絕,發誓遵秋瑾遺願,「卜地西湖西泠橋畔,築石葬之」。  1907年秋瑾死後幾個月,剛剛經過喪女之痛的徐自華抱病孤身赴杭州。她在西湖邊上買了一塊地,隨後她又赴紹興,至秋瑾家,安排遷葬。1908年2月,秋瑾棺厝落葬於杭州西泠橋西側。吳芝瑛親書墓碑「鑑湖女俠秋瑾之墓」。此為三葬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