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少量的二氧化碳能對地球產生大的影響嗎?

2020-12-08 騰訊網

二氧化碳的含量沒有你想像的那樣小

我聽說二氧化碳佔世界大氣的0.04% 。 不是0.4% 或4% ,而是0.04% ! 如果只是這麼小的一部分,它怎麼會對全球變暖如此重要?

人們經常問我,二氧化碳的濃度只有地球大氣的0.041%,在這種情況下,它是如何對全球氣候產生重要影響的?而人類活動只佔其中的32%。

我研究大氣層氣體對空氣汙染和氣候變化的重要性。二氧化碳對氣候產生巨大影響的關鍵是它具有吸收地球表面散發的熱量的能力,防止熱量散發到太空。

早期溫室科學

在19世紀50年代首次發現二氧化碳對氣候重要性的科學家也對其影響感到驚訝。英國的John Tyndall和美國的Eunice Foote分別研究發現,二氧化碳、水蒸氣和甲烷都能吸收熱量,而更多的大量氣體則不能。

科學家已經計算出,考慮到到達地球表面的陽光數量,地球溫度比正常溫度高59華氏度(33攝氏度)。對這種差異的最佳解釋是,大氣保留了熱量使地球變暖。

Tyndall和Foote的研究表明,大氣中佔99%的氮和氧對地球溫度基本上沒有影響,因為它們不吸收熱量。相反,他們發現,更小濃度的氣體通過吸收熱量產生自然溫室效應,使地球保持適宜居住的溫度。

大氣層中的一張毯子

圖為大氣層 圖源:Google

地球不斷地接收來自太陽的能量並將其輻射回太空。為了使地球的溫度保持恆定,它從太陽接收到的淨熱量必須與它發出的熱量相平衡。

由於太陽很熱,它以短波輻射的形式釋放能量,主要是紫外線和可見光。地球要冷得多,所以它以紅外輻射的形式釋放熱量,而紅外輻射的波長更長。

二氧化碳和其他吸熱氣體分子的結構使它們能夠吸收紅外輻射。分子中原子間的鍵能以特定的方式振動,就像鋼琴琴弦的音高一樣。當光子的能量與分子的頻率相對應時,光子被吸收,其能量傳遞給分子。

二氧化碳和其他吸熱氣體有三個或更多的原子,它們的頻率與地球發出的紅外輻射相對應。氧和氮分子中只有兩個原子,它們不吸收紅外輻射。

圖為二氧化碳分子示意圖 圖源:Google

大多數來自太陽的短波輻射通過大氣層而不被吸收。但是大多數發出的紅外輻射都被大氣中的吸熱氣體吸收了。然後他們可以釋放紅外輻射,或重新輻射熱量,其中一些返回地球表面,使它比其他地方更溫暖。

圖為短波輻射shortwave radiation 圖源:Google

熱傳遞研究

冷戰期間,人們對多種氣體對紅外輻射的吸收進行了廣泛的研究。這項工作由美國空軍領導,他們當時正在研發熱追蹤飛彈,需要了解如何探測空氣中的熱量。

這項研究使科學家能夠通過觀察太陽系中所有行星的紅外信號來了解它們的溫度和大氣組成。例如,金星的溫度大約是華氏870度(470攝氏度),因為它厚厚的大氣層中有96.5%是二氧化碳。

它還為天氣預報和氣候模型提供了信息,使它們能夠量化有多少紅外輻射保留在大氣中並返回到地球表面。

人們有時問我為什麼二氧化碳對氣候如此重要,因為水蒸氣吸收了更多的紅外輻射,而這兩種氣體吸收了幾個相同的波長。原因是地球的上層大氣控制著散發到太空的輻射。上層大氣的密度要比接近地面的大氣小得多,水蒸氣含量也少得多,這意味著增加更多的二氧化碳會顯著影響散發到太空中的紅外輻射的多少。

觀察溫室效應

你有沒有注意到,即使平均溫度一樣,沙漠晚上也比森林冷。由於沙漠上空的大氣中沒有多少水蒸氣,它們釋放出的輻射很容易就會逃逸到太空中。在較溼潤的地區,來自地表的輻射被空氣中的水蒸氣捕獲。同樣,多雲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更溫暖,因為有更多的水蒸氣存在。

從過去的氣候變化中可以看出二氧化碳的影響。過去數百萬年的冰芯表明,在溫暖時期,二氧化碳濃度很高,約為0.028%。在冰河時代,地球溫度比20世紀低7到13華氏度(4到7攝氏度),二氧化碳只佔大氣的0.018%。

儘管水蒸氣對自然溫室效應更為重要,但二氧化碳的變化已經推動了過去的溫度變化。相反,大氣中的水蒸氣含量對溫度有反應。隨著地球變暖,它的大氣層可以容納更多的水蒸氣,這就放大了最初的升溫過程,這個過程被稱為「水蒸氣反饋」。「因此,二氧化碳的變化是過去氣候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

圖為水蒸氣反饋water vapor feedback 圖源:Google

小變化,大影響

大氣中少量的二氧化碳就能產生巨大的影響,這不足為奇。我們服用的藥物只佔我們體重的一小部分,卻期望它們能對我們產生影響。

今天,二氧化碳的含量比人類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高。科學家們普遍認為,自19世紀80年代以來,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已經上升了約2華氏度(1攝氏度),而人為增加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吸熱氣體極有可能是罪魁禍首。

圖為工業排放二氧化碳 圖源:Google

如果不採取行動控制排放,到2100年,二氧化碳可能達到大氣的0.1%,是工業革命前的三倍多。這將是一個比地球過去產生的雕塑巨大影響的轉變更快的變化。如果不採取行動,這一小片大氣層將會造成大問題。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Jason West-我和我家小星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二氧化碳為何對氣候的影響如此巨大?
    研究顯示,二氧化碳對氣候產生巨大影響的關鍵在於,它能夠吸收地球表面散發的熱量,並阻止其逃逸到太空中。圖片來源:NASA撰文:Jason West譯者:曾欣欣審校:黃薇人們經常會問,二氧化碳的濃度僅佔地球大氣的0.041%,它如何對全球氣候產生重要影響?此外,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也只佔其中的32%。研究顯示,二氧化碳對氣候產生巨大影響的關鍵在於,它能夠吸收地球表面散發的熱量,並阻止其逃逸到太空中。
  • 二氧化碳佔大氣總量不到0.1%,為何對全球氣候影響如此巨大?
    ,比如在某一個時期節點,太陽的活動比較活躍,地球上的氣候就會產生較大波動。不過從短時間內來看,比如100年,人類對地球局部氣候的影響已經超過了上面的其它因素。在當代,人類文明的能力已經能夠影響到地球表面植被的分布情況,能夠使曾經的綠洲變成荒漠。在大規模人口聚居的城市,由於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熱量堆積起來,使市區的溫度比郊區高上好幾度,這被稱之為熱島效應。
  • 二氧化碳佔大氣總量不到0.1%,為何對全球氣候影響如此巨大?
    上圖為不同地理區域對應的氣候帶太陽活動是影響氣候的關鍵因素,比如在某一個時期節點,太陽的活動比較活躍,地球上的氣候就會產生較大波動。不過從短時間內來看,比如100年,人類對地球局部氣候的影響已經超過了上面的其它因素。
  • 對地球環境構成產生影響的幾大地球生物
    一般說到對地球環境的影響,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們人類對地球的影響,大家都知道人們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之中,對於地球的改變和影響是非常大的,其中包含一些好的方面,當然更多是一些壞的方面,越來越多的自然災害以及全球變暖,霧霾天氣,都是人類的活動影響,那麼對於地球環境的影響,除了我們人類之外,在地球上還有哪些生物能夠構成影響呢
  • 「二氧化碳濾除」能拯救地球嗎?
    為了對抗海平面上升的影響,當地政府計劃將周圍地區填高6英尺。然後用於修建豪華公寓。    碳工程的執行長亞德裡安·科勒斯(Adrian Corless)現年51歲,個頭不高,一頭黑髮,長著個方方的下巴,一臉嚴肅的表情。我們穿上防護服準備進入穀倉形建築時,他突然問「你戴隱形眼鏡了嗎?」如果戴了隱形眼鏡我必須採取額外的保護措施。
  • 大氣二氧化碳增多致白楊瘋長 將對生態環境產生重要影響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過去50年間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水平的變化不僅使全球氣候變暖,還使得一些樹木瘋長,北美白楊的生長速度提高了50%。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全球變化生態學》雜誌上。
  • 金星質量還沒地球大,大氣壓卻是地球近百倍,濃厚大氣層咋形成的
    金星和地球的先天條件極為相似,體積和質量都和地球差不多大,因此常被天文學家們稱之為地球的姊妹星。金星運行在地球的軌道之內雖然不在太陽系宜居帶中,但是距離也不遠,所以按理說金星表面的環境應該和地球差不多的,起碼應該有部分相似的地方。
  •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影響氣候變化
    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地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這些化石燃料燃燒後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除此以外,人們的日常消耗也會製造出大量二氧化碳。比如,人體每人每天通過呼吸大約釋放1公斤的二氧化碳;電腦使用1年平均間接排放10.5公斤二氧化碳;冷凍食品經過清潔、加熱、包裝和冷凍的過程,都會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
  • 大氣中有多少氧氣和二氧化碳?全球氣候變暖是因為二氧化碳排放?
    同時產生二氧化碳540*1.997=1078克,即大約一公斤。全球70億人,大約每天需要氧氣:70*100000000*0.756/1000/1000*0.7=3704噸,呼出二氧化碳:70*100000000*1.078/1000/1000*0.7=5282噸。
  • 科學新技術:捉住空中的二氧化碳,每年減少23億噸二氧化碳
    但是,我們可能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當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沒有超過某值時,它的存在既不會給氣候帶來影響也不會給生態帶給危害。而當它的濃度遠遠超過某個適宜值時,它的副作用才慢慢顯現。那麼,導致二氧化碳發揮副作用的元兇是誰呢?其實是人類。在這種情況下,難道我們要做的不是反省自己而是苛責甚至貶低二氧化碳,讓它變得一文不值嗎?
  • 差點毀滅地球的二疊紀末大滅絕持續了多久,為什麼來得如此致命?
    這次大滅絕如此嚴重,差點把地球打回到寒武紀之前的時代。由於失去了如此多的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恢復所需的時間比任何其他滅絕事件都要長,可能長達1000萬年。事實上,在三疊紀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地球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很有限,不復古生代後期壯麗多彩的景象了。
  • 氧氣的重要性和對地球萬物的影響
    緊接著大量的植物迅速滅絕,黑夜來臨,全部植物都得嗝屁(植物在夜間呼吸也使用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然後我們要知道,臭氧也可以算作氧氣的一種(畢竟在化學反應下會產生氧氣),水也是如此(水也會釋放氧氣),所以在水中的生物暫時還處於安全的氛圍(水的阻隔作用),沒有了氧氣外界大氣成分就充滿了氮氣,少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礦石發散出的氣體,厭氧細菌終於迎來了春天,他們會迅速的發展吞噬死去的生物體。
  • 宜居行星真的能「宜居生命」嗎,是否可以產生類似地球的生物?
    你有像地球一樣的陸地和海洋嗎?還是沒辦法知道。一些科學家認為,我們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環境是由許多偶然的巧合所形成的,而且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所以生命將是一種極其不尋常的現象。如果發生下列任何一件事,地球上就沒有生命了。 地球為什麼得天獨厚?
  • 最新研究顯示 二氧化碳產生溫室效應只需10年
    來自卡內基科學研究所最新的研究顯示,人類向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將只需10年的時間就會對地球產生最大溫室效應。 物理研究所(IOP)表示,他們希望消除人們的一個誤解--二氧化碳需要花上幾十年的時間才會對大氣產生溫室效應。
  • 地球到底是如何產生磁場的 為何可以如此持久
    說到地球磁場,大多數人頭腦中大概會想像出一塊巨大的磁鐵,它的北極大致指向地球的地理南極,南極大致指向地理北極。實際上,這與歷史上人們對於地球磁場的想像頗為相似——地球就像是一塊巨大的磁石,它的磁場穩定,並長期存在。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地球到底是如何產生磁場的?它又為何可以如此持久?實際情形比想像的要複雜得多。01.地球如何產生磁場?
  • 二氧化碳會讓你變笨嗎?
    他關注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但理由並不尋常。科納斯克司擔心室內的二氧化碳水平變得太高了,以至於它們開始影響人類的認知。換句話說:二氧化碳,這一同樣造成地球變暖的無色無味氣體,可能會讓我們變笨。澳大利亞大火的菸灰使雪梨窒息。這場大火在今年釋放了大約1.95億噸二氧化碳,相當於半個國家正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 生物大滅絕的步伐:網格化的生態系統暴露在惡劣影響的時間不同步
    01什麼是物種(生物)大滅絕?物種滅絕即物種絕種。物種大滅絕的含義是某一生態系統中的絕大多數甚至是全部生物死亡,導致絕種。物種大滅絕後可能會有少量適應於惡劣環境的生物存活下來。據科學家推測,生物大滅絕有一定的周期性。
  • 二氧化碳會讓我們變笨嗎?-虎嗅網
    科納斯克司擔心室內的二氧化碳水平變得太高了,以至於它們開始影響人類的認知。換句話說:二氧化碳,這一同樣造成地球變暖的無色無味氣體,可能會讓我們變笨。他提出,類似的普遍法則不久將會影響地球上的人們。兩個世紀以來,化石燃料的泛濫使用已經讓大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從工業革命前的百萬分之二百八十飆升至今天的百萬分之四百一十。從整體來看,地球上的汙染物鎖住了大氣中的熱量,造成了氣候變化。但從局部來看,它也設定了室內二氧化碳水平的基準值。你不可能將室內二氧化碳水平降得比全球基準值還低。
  • 火星上大氣層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可不可以種植樹木產生氧氣?
    火星上的大氣層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可不可以種植樹木來產生氧氣?火星上的大氣成分以二氧化碳為主,那麼救人,提出一個疑問,我們可以在火星上種樹來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嗎?其實這個想法是非常好的,但是前提得是火星上可以種植樹木與地球的環境相比,火星上的環境簡直就是地獄,一片荒蕪,沒有任何生物能夠生存。
  • 二氧化碳水平超過2300萬年最高紀錄,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自從工業化以來,人類不斷升級工業發展需求,對溫室氣體的排放越來越強,而二氧化碳就是其中的一類,是整個汙染物排放之中最多的,同時也是溫室效應最強的汙染物之一。甲烷雖然排放少一些,但是比二氧化碳的影響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