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保平
改革旗幟永遠飄揚,大周「二次創業」風生水起。
從鄭州出發沿京港澳一路向南60公裡,就到了聞名全國的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國家循環經濟教育示範基地——長葛市大周省級產業集聚區。
斷臂求生 打造循環經濟集群
行駛在橫穿集聚區的黃金大道上,只見馬路兩邊布局著花園式的工廠,座落著一個個鮮活的企業個體。集聚區隨行人員介紹,河南金匯、河南天宏、中貝管業哪一個在行業內都是大名鼎鼎。
大周曾經是「九崗夾八窪,旱澇都害怕」的貧苦之地,他們從「撿破爛」起步,推著架子車走南闖北,到2000年世紀之交時,硬是用架子車推出來一座「金屬之城」,形成「回收——拆解——冶煉——加工——銷售」的完整產業鏈。
2003年時,大周金屬回收企業達到400多家,戶戶冒煙,汙染嚴重,2006年,當地政府通過大量調研,果斷轉型,關停並轉300多家小散亂企業,對整個園區進行了整合。經過十多年來的持續努力,2016年6月,大周城市礦產示範基地通過了國家的驗收。現在花園式工廠林立,沿路企業拆牆透綠,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林中有廠,廠在林中」的景象。
大周產業+德國技術 創造最大效能
就技術合作來講,大周推進的「中德合作」一直被奉為佳話。
回想為什麼和德國合作?大周集聚區主任姜峰迴憶,當時考慮到金屬再生行業在我國才有幾十年歷史,而德國的金屬再生行業已經有100多年歷史了,比較發達,就多方聯繫,最後通過中聯辦和德國建立了聯繫,合作比預期的順利,2016年,大周就和德國建立了的合作。
鑑於大周極具競爭力的產業基礎,短短三年間,大周和德國方面的合作全面鋪開,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創造了很多記錄。
2017年5月,長葛市政府在德國杜塞道夫設立了駐德辦事處。大周青創平臺安排專人駐德國開展交流合作活動,成立了中德青年交流中心,每年組織集聚區企業赴德國、歐洲開展考察交流活動。
由於合作對路,近年來,大周產業集聚區先後6次組織企業隨許昌經貿考察團赴德國、法國、捷克、瑞士進行了考察。晟豐科技、艾浦生、德威股份等重點企業引進德國熔煉、自動控制技術 ……
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有色金屬行業紛紛減產的大背景下,大周產業集聚區的企業卻在加足馬力,滿負荷生產。
大周產業集聚區管委會主任姜峰自信地說:「大周的產業崛起在『廢品回收』的市場最前沿,成本意識在全國無人能比,再加上我們先進的工藝和裝備,所以即使行業蕭條,大周的產業也是紅紅火火。」
目前,集聚區形成了再生不鏽鋼、再生鋁、再生銅、再生鎂四大產業基地,成為聞名全國的產業基地。
活力永駐 打造永不枯竭的城市礦山
儲量再大的礦山,總有被挖盡的一天。
而大周建設的循環經濟集聚區,目前已經被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命名為「城市礦產」示範基地,成為一座永不枯竭的「城市礦山」。
有著老一代「破爛王」打下的根基,二代企業家站到了更高的平臺,今年,大周集聚區發動區內骨幹二代企業家成立「大周青創平臺」,記者從該平臺設置的國際貿易部、再生資源部、科技創新部等8個外向型的部門架構觀察到,二代企業家群體將把該產業推向新的高度。
記者在大周集聚區日程安排表上看到,8月的行程已經安排得井井有條,一是8月,將赴德開展專題招商活動,擬籌備籤約項目2個;二是德威股份與德國保時捷洽談鎂合金輪轂銷售事宜 ……
許昌市委、市政府也擘畫了「許昌·長葛中歐金屬生態城」更大藍圖,這座佔地29平方公裡的生態新城是許昌市政府與德國魯道夫·沙爾平諮詢公司合作的結晶,未來,該生態新城將作為大周集聚區「二次創業」的重要載體,成為全省集聚區陣營突破1000億的排頭兵。
專家點評:
7月24日,我省隆重召開全省對外開放大會,從戰略層面安排部署了我省對外開放工作,標誌著我省將在更多領域,更大範圍推進全面改革開放,對處在「二次創業」關鍵節點的集聚區來講,這次大會具有特別意義。
今天考察的長葛大周產業集聚區,不僅僅是全省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的典範,也是河南乃至全國縣域高水平開放的樣本。他們在主導產業培育、對外開放合作、融資平臺建設、雙創平臺引領上都可圈可點,有很多經驗值得全省集聚區借鑑。(楊建國 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