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水系離子電池開闢電池技術發展新路徑

2020-12-01 騰訊網

瑞海泊(青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瑞海泊(青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丁之

隨著智能電網的發展以及可再生能源市場份額的不斷刷新,對大型二次能量存儲技術提出更多的要求。據麥肯錫預測,到2025年全球電力儲能市場總額會大於1萬億美元。

無論是分布式儲能還是集中式儲能,都需要數千瓦時到幾百兆千瓦時的能量儲存裝置,目前較為通用的儲能方式有抽水蓄能和電池儲能,抽水蓄能受地理條件限制較大,一般地區都不具備安裝條件,電池儲能靈活多變,是未來儲能的首選。

雖然目前市場上各種電池種類繁多,但沒有一種能夠完全滿足儲能市場的需要,絕大多數種類的電池都存在價格高、壽命短、安全性不足等問題。可以說,全世界範圍內,電池領域的科研工作者都在尋找一種廉價且長壽命的電化學儲能解決方案。而由陳璞院士團隊研發的二次水系電池無重金屬汙染、無有毒材料,安全可靠,成本低廉,可實現從原材料、製造、使用到報廢全過程的環境友好,有望給出一條新路徑。

瑞海泊(青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衛榮介紹,二次水系離子電池是以「水」為基本電解液溶劑、由兩種不同工作機理的半電池構成的全新的電化學體系,與國內目前使用的鉛酸、鋰電等主流蓄電產品相比,具有明顯優勢。

首先是安全。產品採用近中性的無腐蝕無毒害水溶液介質,不含易燃易爆物資,不含危險成分,在火中燃燒不爆,受外部強力打擊不炸。

其次是綠色環保、無汙染。不採用鉛鎘等重金屬汙染的活性材料作為體系的能量物資,不採用強酸鹼、有機溶劑等有腐蝕性、毒性物資,生產、使用、回收全過程無汙染,使用過的材料還可回收二次使用,因此,源頭避免了當前市場主要產品鉛酸電池和鋰電池在原材料使用、製造、回收環節中可能存在的環境汙染問題。

再次就是性價比高。使用循環壽命接近鋰電池,成本接近鉛酸電池,因為體系的創新,正極和負極相對獨立,又能協同工作,共同實現電能的存儲和釋放。得益於循環壽命、放電深度、能量轉換效率、採購成本等各方面優勢,最終用戶使用周期內的度電成本比鋰電池低10%,比鉛酸低25%,具有競爭力。其採用模塊化產品設計,從單元到組合應用,規模不限,既能併網、也能離網靈活配置,為國家推動建立分布式微電網從源頭上提供了技術支撐。

「對於青島國際院士港,我不僅一見鍾情,更是日久生情。這裡的創業環境很好,只要願意幹就有機會成功!」陳璞是納米材料、納米醫學、生物醫學工程、界面熱力學和新能源等交叉學科研究領域的國際知名專家。2017年,陳璞院士入住青島國際院士港,成為首批入住青島國際院士港的外籍院士。

筆者了解到,陳璞院士領銜的瑞海泊(青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創新、創業型高科技中外合資企業,公司著眼於新能源領域,致力於優性能、高安全、無汙染的二次電池材料、電池技術、系統集成的研發、生產、銷售,以滿足未來綠色能源市場的巨大需求。

在陳璞院士的帶領下及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支持下,公司擁有著來自全球的多名優秀博士後、博士,基礎研發力量雄厚;在國內也聚集了眾多在水系電池領域鑽研多年的專業技術人才,建立了設備齊全的研發實驗室和中試生產線,成功突破了電池材料、電池技術、電池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等多項重大難題,為企業快速成長提供強大支撐。

回想2016年首次到李滄的時候,被譽為院士創業「桃花源」的青島國際院士港還剛剛起勢。「那時,財政並不寬裕的李滄區,為吸引我這樣的院士開出了最高1億元的項目資助等諸多優厚待遇。」陳璞說,當地政府給他的印象是,「鉚著一股勁兒,想幹事」。

「要論新能源產業和醫藥產業,李滄區不是產業基礎最好的地方,但我感受到了李滄區對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渴望。我們一拍即合,要為共同的事業奮鬥。」2017年,陳璞回國選擇在院士港、在李滄開啟創業之路,「把我多年致力研究的新能源成果和醫藥成果轉化出來,對社區、城市產生最大的貢獻。」

創業之路,風險不可避免,如果得不到持續穩定的資金支持,產業化之路將困難重重。然而,青島國際院士港利用集中力量辦大事理念下渠道多元、形式多樣、靈活機動的體制優勢,幫助陳璞院士解決了掣肘科技成果轉化的「死亡谷」問題,「只有在這裡,我才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我和其他院士都很看好院士港創業的集聚效應,這麼多院士,這麼多高精尖研發團隊,每天都有學科上的交叉和成果上的交流碰撞,通過這種集聚,產業化效應能放得更大。」青島國際院士港創新創業環境讓陳璞非常滿意:2016年以來的這場發生在李滄大地的「無中生有」,已然轉化為邁向高質量發展基因重塑新路的堅毅行動!

數據顯示,4年間,累計有504名院士實地到訪青島國際院士港,286名院士籤訂合作備忘錄,基於項目成熟度、院士合作意願等因素重點跟進其中108名院士並動態優化結構,外籍佔85%以上。依託「百花齊放」的院士港,李滄區正在加快培育提升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加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環境的「4+1」發展生態,一個充滿活力和富有創造力的院士成果轉化生態圈正在加速形成。

來源:大眾日報

相關焦點

  • .: 長循環、高性能、無枝晶海水基水系二次電池
    水系金屬基二次電池存在電解質/金屬負極界面不穩定等問題,其中包括枝晶生長、金屬腐蝕和雜離子幹擾等。這一系列問題的解決是實現水系金屬基二次電池在儲能領域廣泛應用的關鍵。  不同與傳統非水系金屬電池使用表面鈍化技術等防止枝晶生長的保護策略,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策略,並有效地減少和抑制枝晶的形成。本工作主要從兩個方面改善:(1)反應熱力學方面:製備的鋅錳合金實現了有利的離子擴散路徑。(2)反應動力學方面,通過三維納米結構實現了均勻的金屬沉積。鋅錳合金表面較高的結合能有助於引導和調節Zn的成核和生長,減少Zn沉積在早期枝晶的形成。
  • 評述:水系可充鋅電池的發展及挑戰
    >面臨的主要問題與相應的解決方案,提出了發展高性能水系可充鋅電池的優化策略,並對其今後的發展進行了合理的展望。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的大規模儲能新技術將對能源結構調整、智能電網建設等產生極其重要的戰略影響。近年來,基於微酸性電解液的水系可充鋅電池由於其安全性高、成本低、容量高且環境友好,再次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極大興趣和深入研究。
  • 深圳先進院等在水系鋅離子電池電鍍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陸子恆助理研究員與香港理工大學張標助理教授協作,對有機配位小分子對水系鋅離子電池的電化學電鍍過程的調控機制進行研究,實現了高效穩定的鋅負極電鍍過程。
  • 我國科學家在水系鋅離子電池電鍍動力學研究方面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陸子恆與香港理工大學助理教授張標協作,對有機配位小分子對水系鋅離子電池電化學電鍍過程的調控機制進行研究,實現了高效穩定的鋅負極電鍍過程。
  • 【能源】ACS AMI┃雙陽離子電解液助力高性能水系Zn/MnO2電池
    水系鋅離子電池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環境友好等優點,在大規模儲能領域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水系鋅離子電池相對於鋰離子電池,面臨最大的挑戰是能量密度低。水系Zn/MnO2電池是當前研究較多體系,其工作電壓大多在1.4 V,如何提高電電壓成為提高Zn/MnO2電池能量密度的關鍵。
  • 北京大學在複合膜調控水系鋅離子電池實現超長循環取得突破
    水系鋅離子電池具有高安全性、低成本等優勢,因而成為下一代具有產業化前景的儲能技術之一。但水系鋅離子電池商業化應用面臨鋅負極上鋅枝晶生長、電解液析氫、鹼式硫酸鋅副產物生成等問題。通常有機塗層可以有效阻止陰離子、自由水與鋅負極接觸,隔離陰離子可以有效緩解鋅離子沉積過程中陰離子聚集引起的空間電場不均問題,達到鋅離子均勻沉積的目的,同時還可以隔離陰離子、自由水與鋅負極接觸還可以有效抑制電池主要的副反應,但目前採用的有機塗層缺乏鋅離子傳輸通道,導致電池極化增大,而水系鋅離子電池電化學窗口較窄,極化增大對水系鋅電池的發展非常不利。
  • 上海大學魯雄剛教授團隊開發出高性能水系鋅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
    由於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空間有限,隨著對動力電池能量密度要求的大幅提升,動力電池向鎳鈷錳NCM三元材料轉換已成為必然選擇。然而,安全性較差的有機系電解液仍舊阻礙了鋰離子電池邁向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鑑於此,發展安全係數高、易於製備、離子電導率高的水系電解液展現出巨大的競爭力。
  • 新華網:南開博士「水系鋅離子」電池科研成果登上龍頭雜誌《美國...
    新華網天津11月24日電(張建新 馬超)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張寧針對「水系鋅離子」電池設計出全新正極材料及電解液,首次將陽離子缺陷型鋅錳氧化物用於正極,同時首次使用高濃度大陰離子電解液三氟甲烷磺酸鋅,使得鋅離子電池的效能、安全性、穩定性等均有大幅提升和改進。  相關科研成果近日發表在材料與化學類龍頭期刊《美國化學會志》,該成果現已申請專利。
  • 進展| 水系鉀離子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相較於水系鋰離子電池和水系鈉離子電池而言,水系鉀離子電池則更具優勢。然而由於很多電極材料在水中存在溶解現象,傳統水系電解液電壓窗口較窄(小於2 V)等問題,大大限制了電極材料在水系電池中的選擇。因此探索高性能的鉀基正極、負極以及寬電壓窗口的電解液成為水系鉀離子電池領域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
  • AEnM:水系鋰、鈉離子電池SEI膜的原位構建
    鋰離子電池由於較高的能量密度和環境友好的優勢,大量用於儲能電站。但是有機電解液的使用,使其規模化應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鉛酸電池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的優點,通過摻碳電池壽命可達5000次,能量密度達到40瓦時/千克,廣泛應用於儲能系統,但是其存在一定的環境汙染缺陷。因此,安全性高、無汙染的綠色水系金屬離子二次電池非常適用於儲能系統。
  • 強耦合效應二維異質結材料成功用於鋅離子電池—新聞—科學網
    ,實現了對釩基正極材料的有效保護,極大緩解了釩溶解問題,獲得了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水系鋅離子電池。 近年來,水系二次鋅離子電池憑藉其安全性能高、成本低、環境友好和鋅儲量豐富等優勢,在儲能設備中展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釩基材料是一種典型的高容量鋅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但存在溶解、體積膨脹、電子導電性差等問題,導致器件循環性能差。因此,亟待開發長壽命、高容量、高導電的釩基正極材料。
  • 動力電池企業持續創新加快發展
    「隨著特斯拉等新勢力的崛起,以及網際網路、半導體等科技巨頭的跨界進入,汽車產業競爭格局重塑、核心價值鏈重構。」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科技中心總經理原誠寅表示:「未來汽車產業的核心價值將不再是發動機、車身、底盤,而是電池、晶片、車載系統、數據。」在全球化競爭的大勢下,動力電池行業進一步加大發展力度,市場競爭全面開放,通過持續技術創新向上突圍已成為多數國內企業的共同選擇。
  • 二次電池的最新動向
    可充放電的二次電池種類已從鉛蓄電池、鎳鎘電池擴展到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LIB),且可存儲的能量有所提高。由此,電池已從僅可使用一次的乾電池等一次電池發展至通過充電可反覆使用的二次電池,加快了許多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實用化,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
  • 鋰離子電池還能用水做電解液?水系電解液鋰離子電池全面解讀
    相比於有機電解液(主要是碳酸酯類電解液)水系電解液具有無毒無害、不可燃、成本低和對生產環境要求低等優點,同時最重要的一點是水系電解液的離子電導率要比有機電解液高2個數量級,極大改善了鋰離子電池的倍率和快充性能,也使得超厚電極的應用稱為了可能。
  • 構築更好的鋅離子電池
    本綜述介紹了鋅離子電池研究的基礎問題、挑戰和最新的發展。詳細地討論了鋅離子電池的各個部分,從鋅負極到一系列重要的正極材料。此外,還探討了電解質選擇對電池性能的影響,並總結可能的優化策略。最後,對鋅離子電池,混合鋅基電池和柔性鋅基電池的發展提出展望。
  • 《德國應用化學》封面文章:北大設計出高工作電壓及倍率性能的水系K-Na混合離子電池
    作為一種能滿足規模儲能需求的新型電池體系,可充電水系金屬離子電池因具有高安全性,低成本和環境友好等優勢,近二十年來在能量存儲領域引起了較為廣泛的關注
  • 水系鋅離子電池中鋅陽極面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Carbon Energy
    環保,安全,低成本,高能量密度的電化學儲能裝置是未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 【中國科學報】釩基二維異質結材料成功構建高性能鋅離子電池
    ,製備出二維無定形五氧化二釩(V2O5)/石墨烯異質結構新材料,實現了高效離子—電子協同傳輸,獲得了高安全、低成本、高性能水系鋅離子電池。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二維模板離子吸附策略,將無定形V2O5均勻生長於高導電的石墨烯表面,獲得了一種超薄V2O5/石墨烯(A-V2O5/G)二維異質結新材料,充分結合無定形V2O5本身豐富的活性位點、離子擴散路徑短的優點和石墨烯高導電性、良好機械穩定性的優點,實現了高效離子—電子協同傳輸,獲得了高容量、高倍率、長壽命、高安全性的水系鋅離子電池。
  • 材料學院在水系鋅基電池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材料科學與與工程學院胡文彬教授團隊聚焦鋅基電池存在的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從電極材料可控制備、新型電解質開發和電池設計等方面開展了創新性研究,在新型水系鋅基電池、柔性可穿戴電池器件的研究與開發取得了重要進展。
  • 動力電池企業持續創新加快發展 核心價值鏈重構
    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全球化競爭趨勢凸顯,動力電池產業鏈將重構,國內企業通過持續技術創新向上突圍。核心價值鏈重構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從培育期進入發展期,成為引領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力量。國內全產業鏈投資累計超過了2萬億元,日益成為發展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