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的觀點:傳統車企難以自拔,皆因陷入「單性繁殖」的怪圈?

2020-11-26 木倉買車網

[車友頭條-車友號-車經社]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現代商業社會中不乏諸多高深的管理學理論,然而偶然之間發現,所謂高深理論的背後卻都遵循著最樸素的自然法則。

筆者在此僅以引用進化論的觀點來解釋一個當下傳統車企尤其是部分邊緣化車企所普遍存在的現象,不足之處歡迎拍磚!

在自然界,有一種奇特的現象:生命起源之初的生物大都是單性繁殖,而現如今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基本上都是兩性繁殖。

那麼,大自然為何會從「單性繁殖」逐步演化成「兩性繁殖」?

38億年間,從單核細胞生物發展到具有複雜結構的人類、動物,生命始終在改善或淘汰劣質基因。這是自然界不斷進化的結果,汽車業也是一樣,在此特別重申一下,筆者並非「社會達爾文主義」觀點持有者,僅討論行業進步的趨勢和現象。

百餘年來,從「傳統汽車」到「智能汽車」,其實質就是產業升級、進化的過程。如今,新舊勢力的大戰正在殘酷上演,有的車企風生水起,有的車企舉步維艱,賣房賣地都不為過,更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在這場新舊勢力的大戰中,雖然誰能笑到最後,現在還沒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少傳統車企出現轉型陣痛是必然的,但是我們卻看到,更多企業陷入了「單性繁殖」的惡性循環。這個說法看似荒誕,但細品一下絕不是空穴來風。

生存和發展是所有生物,以及任何形式和規模的生物種族、組織共同面臨的終極問題。生物種族要繁衍生息、不斷壯大和企業「活下去、更強大」有異曲同工之妙。

單性繁殖指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子代的生殖方式,這比談戀愛結婚生娃這事兒要容易得多。

左圖為兩性繁殖,右圖為單性繁殖

這種複製般的繁殖後代,子代基因與母體完全相同,一個家族就是一個女兒國,特性就是基因穩定而且易於實現,但是很快在進化的過程中,就被兩性生殖的物種甩開了,穩定性強的背後卻是既無法避免缺陷隱性基因表現,容易受到疾病的影響,又使得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降低,進而種群數量會受到嚴重威脅,容易急劇減少。

以大麥克香蕉為例,這是一種擁有幾乎相同基因型的單獨種群,在早期因為完美的口感幾乎壟斷了世界香蕉林和香蕉貿易。

然而TR1(香蕉枯萎病1號)病毒肆虐時,因為大麥克香蕉具有相同的基因,這種病毒不費吹灰之力摧毀所有大麥克香蕉。不到幾年,全世界香蕉大面積減產。1959年,大麥克香蕉幾乎滅絕,如今我們再也吃不到大麥克香蕉了。

人類史上更慘痛的記憶可能還是1845~1849年那場橫掃愛爾蘭的「馬鈴薯大饑荒」, 時至今日,愛爾蘭的人口都還沒有恢復到大饑荒前的水平。

相比之下,兩性生殖縱然需要一個漫長的選擇和適應過程,但正是雄性和雌性生物產生在基因上獨一無二的後代,且後代的基因千變萬化,才能修復並阻止有害基因突變,更能適應環境的變化。

因而從無性生殖到有性生殖,也是生物從低等向高等進化的過程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這是一個自然選擇和淘汰的過程。

也正是這個原因,人類惟有避免近親繁殖才能孕育更加優秀的後代。

與此同時,兩性繁殖當然也具有「優勝劣汰」的天然屬性,譬如導致「光棍」、「單身狗」等現象的出現,這是競爭的結果,雖然很殘酷,但是總體上,對種族的發展是有益的。

綜合來看,單性繁殖的缺點就非常明顯了,不利於種群的生存和進化。兩性繁殖則大不一樣,基因的組合千變萬化,有利於種群的發展進化。那麼,由進化論的觀點展開,為何說現如今很多車企都陷入了「單性繁殖」的誤區呢?

仔細分析近年來陷入危機的諸多傳統車企,要說賣不好的原因,可能有數千種答案,比如品牌影響力差、產品競爭力弱、營銷能力不足、擴張太快資源不足等,但是可能都忽視了一個根本因素——企業文化保守、封閉。

傳統車企在充分享受中國汽車市場普及期的紅利後,組織越來越龐大,管理體系越來越規範化、程序化,進而出現體制僵化、效能低下、反應遲鈍等現象,領導者習慣選擇較弱的繼任者以凸顯和維護自己,這種近親繁殖之下的繼任者受限於先天條件,不會有突破創新,卻只能逐代退化……

回想起來,現如今中國本土的傳統車企,底層架構幾乎都繞不開斯隆為通用汽車事業部制以及豐田英二所開創的那套豐田管理模式,但是,這真的還適用於當下的中國汽車產業嗎?

誠然,任何一種管理模式沒有絕對的對錯,但關鍵還是主導這一管理模式背後的企業文化。

筆者認為,這種不假思索因循舊制的背後就是企業經營陷入了「單性繁殖」的惡性循環,長期固守過去的經驗,管理機制因循守舊、管理體系日益僵化、管理流程亦步亦趨,加上企業文化相對封閉,管理人員缺乏外部鍛鍊,組織戰鬥力和員工能力逐代退化,最終只能加速企業的組織機能走向退化。

那麼你所在的車企是否已經陷入「單性繁殖」的惡性循環,不妨簡單對照下表:

管理制度、流程雖然幾經修改,但「內核」依然停留在多年前,習慣於按舊思維、老套路來思考,管理體系、流程制度、激勵機制全面落後於時代,不能有效支撐組織實現業績目標,但是沒有人提出異議,因為大家操作起來都方便,所謂考評,其實都停留於形式上,至於對用戶是否有利,卻沒人去深究過;

營銷服務雖然看起來新鮮感十足、新動作不斷,但其實毫無新意,更無體系,甚至遠不如從前,最後不得不回到4P的原點上去;

多少車企的人力資源戰略雖然說起來頭頭是道,但中高級管理人員基本上從內部「提拔」,單性繁殖下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的能力逐漸退化,遇到困難一籌莫展、束手無策,自我保護、本位主義、推諉扯皮反而全面提升......

換言之,「單性繁殖」下企業按照既有規則、潛規則、流程制度體系去運營,管理人員基本依賴內部晉升,少有外部新鮮血液引入,或者引入後「水土不服」,長此以往企業失去創新,必將垂垂老矣。

辯證地看,內部晉升對員工有激勵作用,也能很快勝任工作,使企業形成趨同的價值觀和企業文化,但是在大範圍的「近親繁殖」下,組織思維常常因循守舊,管理缺乏創新與活力以及迭代能力退化的風險。

外部選聘如同新鮮血液注入企業,能夠帶來先進的工作經驗,鯰魚效應能增強企業活力,但也存在外聘人員對企業缺乏了解,工作適應性差以及成本高等缺點,而且外聘也會挫傷內部員工的積極性。

傳統車企劇透中,以大眾為代表的歐美系車企,職業經理人體制下不乏內鬥的狗血劇情;相比之下,推行年功序列制的豐田,似乎要保守和封閉得多。但是現在的豐田也有越來越多歐美裔的高管,甚至加入董事會,進入企業核心決策層,這是一個全球化企業的必由之路。

綜合來看,「兩性繁殖」策略才是長久之策,特別是在汽車行業面臨百年未有之巨變時,技術基礎、競爭形態和遊戲規則發生根本性變化,「單性繁殖」容易使企業的文化和知識結構單一,內部變得死氣沉沉,機能退化,看似穩健,沒有風險的企業組織架構,有時候恰恰面臨最大的風險。因此,企業必須堅定地採取「兩性繁殖」的策略,內外結合,與時俱進,成功轉型,尤其是在傳統製造業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更需要外腦提供智力支持和補充,所謂向網際網路和造車新勢力學習,不應該是堅守製造,學習表面,而是要在思維模式和底層架構上進行大膽借鑑,高效融合和系統革新。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在組織已經處於僵化或半僵化的情況下,如果高層管理者不能更新思維,即使引入再多的外部人才,其結果也是徒勞的,甚至可能加劇體系的動蕩。

寫在最後:

在殘酷的自然環境下,兩性繁殖規避了單性繁殖的弊端,帶來了基因的多樣性,轉變為生存優勢,從而實現了由低等生物向高等生物進化的過程。如果人不能得其自然,即是「不道」,老子《道德經》有雲「不道早已」。故而當人不自然之時,則需要採取相應的對治措施,以復其自然。因此我們說,自然不僅是大道的特性,也是萬物的屬性。在如今汽車行業,新舊勢力焦灼的這場大戰中,相比於思維超前、活力四射的顛覆者,傳統車企暫時掉隊並不可怕,畢竟在體量上據有相對優勢,需要一個消化吸收引進再創新的過程,去實現自我的蛻變(三星和諾基亞在與蘋果的碰撞中,畢竟也活下來了一個,而且迄今未被蘋果超越),可怕的是傳統車企陷入「單性繁殖」的惡性循環,正在踏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文/車友號 車經社)

相關焦點

  • 單性繁殖也健康—新聞—科學網
    亞馬遜帆鰭鱸是一種無性繁殖的魚類,但擁有良好的基因組健康狀況。
  • 日本研究發現蟑螂單性繁殖的小秘密
    新華社東京3月14日電(記者華義)蟑螂繁殖能力強眾所周知,可你知道嗎,蟑螂竟能從兩性繁殖切換到單性繁殖。日本研究人員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有3只以上雌蟑螂的話,就可以通過單性繁殖長期維持一個只有雌蟑螂的群體。   北海道大學日前發布了這一研究成果。
  • ​日本:蟑螂單性繁殖的小秘密被發現
    蟑螂繁殖能力強眾所周知,可你知道嗎,蟑螂竟能從兩性繁殖切換到單性繁殖。
  • 人類的單性繁殖能實現嗎?
    中國有學者以基因剪輯技術,成功使兩隻同性老鼠誕下健康的小老鼠,證明哺乳動物都有可能「單性生殖」。「單性生殖」在自然界其實一直存在,例如個別品種如蜥蜴、鯊魚和蜜蜂等,它們卵子就算沒有受精,仍然可以誕下新生命。但是對於比較高等的哺乳動物,大自然始終要求兩性結合。究竟是什麼因素決定哺乳類必須雙性繁殖的呢?這些因素又是否可以被人為推翻呢?
  • 《進化論》的這些觀點證實人是由猿進化來的觀點是錯的
    進化論真的是錯的嗎?進化論是大家比較了解的,在中學生物課本中就有接觸。進化論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觀點講的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拿人類的來源舉例,進化論描述是人是由古猿進化來的。古猿演化成人類,有一方面是通過化石來印證的,但是,這中間還缺少一個環節。
  • 關於生物進化的新觀點,顛覆了傳統認知,進化論是「錯誤」的?
    值得注意的是拉馬克發表這部作品時,達爾文在同年出生,也就是說在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之前,一些學者就提出了有關的觀點,並且早在古希臘時代就有學者提出了「進化」的觀點。生物進化的觀點一直存在,可是「神學」一直在當時的社會中佔據著重要位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主導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因此進化論的觀點一直被神學打壓,大多數人甚至是大多數學者都相信「神創論」。
  • 擴大市場份額 特斯拉考慮收購傳統車企
    據外媒報導,馬斯克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為了拓寬市場佔有率和業務範圍,特斯拉有收購傳統車企的打算,只是馬斯克並未透露對哪家傳統車企感興趣。截至當地時間12月1日收盤,特斯拉總市值已經達到5542.94億美元,是通用汽車(市值639.51億美元)的8.7倍,的確有收購傳統車企的底氣。    但從實際上來看,特斯拉目前的經營狀況也有一定隱憂。
  • 猴子同性戀挑戰進化論 性交不單單為繁殖[圖文]
    雌性的日本短尾猴似乎更加喜歡同性戀 南方都市報2月20日報導:日益增加的證據顯示,如同人類一樣,一些動物階段性地選擇同伴以達到性交或社交的目的,並非像達爾文的《進化論》所認為的那樣單純是為了繁殖後代。而且,雌性短尾猴的反常性傾向並沒有影響它們繁殖後代的機會。瓦西猜測,雌性伴侶較少攻擊性,更有合作精神,也許相處起來更愉快。史丹福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瓊·拉夫加登指出,除日本短尾猴之外,至少還有14種動物————包括加拿大鵝、果蝠————傾向於同性戀行為。從前這一現象被認為是生物學中的例外,而非普遍規律。她說:「日益增長的證據表明,也許我們應該承認,進化生物學的某些基礎觀念並不正確。」
  • 猴子同性戀挑戰進化論 性交不僅為繁殖後代(圖)
    猴子同性戀挑戰進化論 性交不僅為繁殖後代  本報綜合報導 日益增加的證據顯示,如同人類一樣,一些動物階段性地選擇同伴以達到性交或社交的目的,並非像達爾文的《進化論》所認為的那樣單純是為了繁殖後代。  加拿大亞伯達Lethbridge大學的心理學家保羅·瓦西發現,雌性的日本短尾猴似乎更加喜歡同性戀。瓦西研究了日本京都附近的嵐山的猴群。昨天,他在美國先進科學協會年會上公布了自己的研究結果。
  • 【科學快遞】沒有爸爸也可以生孩子:單性生殖的奧秘
    科莫多巨蜥也會進行單性生殖比如在19世紀初,火雞中就出現了類似現象,它們能產下未受精的蛋,並成功孵出後代,而且這些孵出來的火雞雛鳥都是雄性的,發育也正常,並能進行下一代的繁殖。一種野生條件下會進行單性生殖的蝮蛇——銅斑蛇有的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在人工養殖的環境中缺乏雄性的存在。於是,在繁殖壓力的驅動下,當條件適合時,它們逐漸轉變其生物學特徵,進行單性生殖。
  • 發現第二代單性生殖的條紋斑竹鯊
    圖中是條紋斑竹鯊,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美國水族館餵養的條紋斑竹鯊出現第二代單性生殖現象。  (神秘的地球報導)據騰訊科學(悠悠/編譯):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當雌性鯊魚周圍沒有雄性進行交配時,它們會使用自己的看家本領――單性生殖,單性生殖又稱為孤雌生殖,之前科學家認為這將進入一個進化死胡同,意味著單性生殖的後代無法生育。然而,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顯示,條紋斑竹鯊具有奇蹟生育能力,遠超出之前的預期,目前發現第二代單性生殖的條紋斑竹鯊。
  • 單性繁殖等於基因組退化嗎?罕見魚類基因組揭示生存「秘訣」
    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誌11日在線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稱,德國及美國科學家對一種單性繁殖的魚類的基因組測序,揭示了其令人驚嘆的生存狀況。該發現出人意外,因為單性繁殖一直被認為會導致基因組退化。能夠單性繁殖的火雞許多物種中都存在單性生殖現象。但理論預測顯示,單性繁殖存在諸多劣勢,比如有害變異逐漸積累導致基因組退化並最終導致物種滅絕。
  • 生命的追問 | 人類到底是進化而來,還是退化而來?
    ——退化論和進化論。退化論認為,我們的生命本來是處於純淨的天性之中的,之所以我們現在時常處於顛倒、迷狂、偏失、愚昧、混亂之中,是因為我們的生命墮落了、退化了;進化論認為,人類是整個地球和宇宙進化的產物。基於這兩種觀點而展開的辯論已持續了數個世紀,可謂「針鋒相對」「勢同水火」。那麼,「生命退化論」和「生物進化論」這兩種觀點只能「二存其一」嗎?
  • 科學家首次發現第二代單性生殖的條紋斑竹鯊
    圖中是條紋斑竹鯊,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美國水族館餵養的條紋斑竹鯊出現第二代單性生殖現象。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當雌性鯊魚周圍沒有雄性進行交配時,它們會使用自己的看家本領——單性生殖,單性生殖又稱為孤雌生殖,之前科學家認為這將進入一個進化死胡同,意味著單性生殖的後代無法生育。然而,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顯示,條紋斑竹鯊具有奇蹟生育能力,遠超出之前的預期,目前首次發現第二代單性生殖的條紋斑竹鯊。
  • 神創論和進化論,為啥進化論比神創論更加不可信?
    堅持進化論觀點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在一九八四年出版的一本書內也坦承地說道:「我們能不能有一天研究出導致生命來源的化學進化過程?這個問題可能沒有答案。就算一個活細胞在實驗室裡製造出來,仍不能證明自然界在數十億年前採用同樣的步驟」。 另外,許多生命所需的物質都有旋光性(光通過這些物質時會被折射)。醣類都是右旋的,生物所必需的二十種胺基酸全是左旋的。
  • 形似神不似—進化論中物種的「相似性」
    在進化論當中,有個說法叫做生物之間的「相似性」,說的是類型相似的物種,它們有血緣關係或者有共同的祖先。舉個眾所周知的例子,人和猿猴在類型和外觀上都比較相似,所以是有血緣關係和共同的祖先,或者直接的說人就是猿猴演變而來!這種說法有點由果推因的味道!比如兩個長得很像的人,按進化論的由果推因,他們有可能是孿生兄弟(或姐妹),同一個父母所生。但事實上,長得很像卻毫無親緣關係的人很多。
  • 一一 反駁進化論中的「相似性」
    在進化論當中,有個說法叫做生物之間的「相似性」,說的是類型相似的物種,它們有血緣關係或者有共同的祖先。舉個眾所周知的例子,人和猿猴在類型和外觀上都比較相似,所以是有血緣關係和共同的祖先,或者直接的說人就是猿猴演變而來!這種說法有點由果推因的味道!比如兩個長得很像的人,按進化論的由果推因,他們有可能是孿生兄弟(或姐妹),同一個父母所生。但事實上,長得很像卻毫無親緣關係的人很多。
  • 動物繁殖需要異性配合嗎?不一定,8種動物憑一己之力完成
    單性生殖是一種無性生殖形式,在較為低等的生物中較為常見,比如軟體動物和環節動物,在脊椎動物中雖然罕見但也存在,大概只有0.1%的概率。 動物的單性生殖原因很複雜, 有時僅僅是一種獨特的繁殖方式,天生就有,有時是因為異性追求者數量較少或者不存在時,為了繼續生存不得不擁有的技能,而有時是因為外部的刺激,比如細菌傳染或人工幹預。
  • 罕見亞馬遜單性繁殖魚
    本周《自然-生態與演化》在線發表的一篇研究Clonal polymorphism and high heterozygosity in the celibate genome of the Amazon molly報告,亞馬遜帆鰭鱂(一種單性繁殖的魚類
  • 因為人類,鯊魚開始放棄交配,選擇單性繁殖,但更大的災難出現了
    在人類的大肆捕獵下,雙髻鯊為了延續族群,被迫放棄了交配,選擇單性繁殖,科學家對亨利朵利動物園裡一頭來自專家經過基因鑑定後指出,這幾條小鯊魚體內僅發現了母鯊魚的基因,以此判定為「單性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