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友頭條-車友號-車經社]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現代商業社會中不乏諸多高深的管理學理論,然而偶然之間發現,所謂高深理論的背後卻都遵循著最樸素的自然法則。
筆者在此僅以引用進化論的觀點來解釋一個當下傳統車企尤其是部分邊緣化車企所普遍存在的現象,不足之處歡迎拍磚!
在自然界,有一種奇特的現象:生命起源之初的生物大都是單性繁殖,而現如今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基本上都是兩性繁殖。
那麼,大自然為何會從「單性繁殖」逐步演化成「兩性繁殖」?
38億年間,從單核細胞生物發展到具有複雜結構的人類、動物,生命始終在改善或淘汰劣質基因。這是自然界不斷進化的結果,汽車業也是一樣,在此特別重申一下,筆者並非「社會達爾文主義」觀點持有者,僅討論行業進步的趨勢和現象。
百餘年來,從「傳統汽車」到「智能汽車」,其實質就是產業升級、進化的過程。如今,新舊勢力的大戰正在殘酷上演,有的車企風生水起,有的車企舉步維艱,賣房賣地都不為過,更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在這場新舊勢力的大戰中,雖然誰能笑到最後,現在還沒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少傳統車企出現轉型陣痛是必然的,但是我們卻看到,更多企業陷入了「單性繁殖」的惡性循環。這個說法看似荒誕,但細品一下絕不是空穴來風。
生存和發展是所有生物,以及任何形式和規模的生物種族、組織共同面臨的終極問題。生物種族要繁衍生息、不斷壯大和企業「活下去、更強大」有異曲同工之妙。
單性繁殖指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子代的生殖方式,這比談戀愛結婚生娃這事兒要容易得多。
左圖為兩性繁殖,右圖為單性繁殖
這種複製般的繁殖後代,子代基因與母體完全相同,一個家族就是一個女兒國,特性就是基因穩定而且易於實現,但是很快在進化的過程中,就被兩性生殖的物種甩開了,穩定性強的背後卻是既無法避免缺陷隱性基因表現,容易受到疾病的影響,又使得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降低,進而種群數量會受到嚴重威脅,容易急劇減少。
以大麥克香蕉為例,這是一種擁有幾乎相同基因型的單獨種群,在早期因為完美的口感幾乎壟斷了世界香蕉林和香蕉貿易。
然而TR1(香蕉枯萎病1號)病毒肆虐時,因為大麥克香蕉具有相同的基因,這種病毒不費吹灰之力摧毀所有大麥克香蕉。不到幾年,全世界香蕉大面積減產。1959年,大麥克香蕉幾乎滅絕,如今我們再也吃不到大麥克香蕉了。
人類史上更慘痛的記憶可能還是1845~1849年那場橫掃愛爾蘭的「馬鈴薯大饑荒」, 時至今日,愛爾蘭的人口都還沒有恢復到大饑荒前的水平。
相比之下,兩性生殖縱然需要一個漫長的選擇和適應過程,但正是雄性和雌性生物產生在基因上獨一無二的後代,且後代的基因千變萬化,才能修復並阻止有害基因突變,更能適應環境的變化。
因而從無性生殖到有性生殖,也是生物從低等向高等進化的過程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這是一個自然選擇和淘汰的過程。
也正是這個原因,人類惟有避免近親繁殖才能孕育更加優秀的後代。
與此同時,兩性繁殖當然也具有「優勝劣汰」的天然屬性,譬如導致「光棍」、「單身狗」等現象的出現,這是競爭的結果,雖然很殘酷,但是總體上,對種族的發展是有益的。
綜合來看,單性繁殖的缺點就非常明顯了,不利於種群的生存和進化。兩性繁殖則大不一樣,基因的組合千變萬化,有利於種群的發展進化。那麼,由進化論的觀點展開,為何說現如今很多車企都陷入了「單性繁殖」的誤區呢?
仔細分析近年來陷入危機的諸多傳統車企,要說賣不好的原因,可能有數千種答案,比如品牌影響力差、產品競爭力弱、營銷能力不足、擴張太快資源不足等,但是可能都忽視了一個根本因素——企業文化保守、封閉。
傳統車企在充分享受中國汽車市場普及期的紅利後,組織越來越龐大,管理體系越來越規範化、程序化,進而出現體制僵化、效能低下、反應遲鈍等現象,領導者習慣選擇較弱的繼任者以凸顯和維護自己,這種近親繁殖之下的繼任者受限於先天條件,不會有突破創新,卻只能逐代退化……
回想起來,現如今中國本土的傳統車企,底層架構幾乎都繞不開斯隆為通用汽車事業部制以及豐田英二所開創的那套豐田管理模式,但是,這真的還適用於當下的中國汽車產業嗎?
誠然,任何一種管理模式沒有絕對的對錯,但關鍵還是主導這一管理模式背後的企業文化。
筆者認為,這種不假思索因循舊制的背後就是企業經營陷入了「單性繁殖」的惡性循環,長期固守過去的經驗,管理機制因循守舊、管理體系日益僵化、管理流程亦步亦趨,加上企業文化相對封閉,管理人員缺乏外部鍛鍊,組織戰鬥力和員工能力逐代退化,最終只能加速企業的組織機能走向退化。
那麼你所在的車企是否已經陷入「單性繁殖」的惡性循環,不妨簡單對照下表:
管理制度、流程雖然幾經修改,但「內核」依然停留在多年前,習慣於按舊思維、老套路來思考,管理體系、流程制度、激勵機制全面落後於時代,不能有效支撐組織實現業績目標,但是沒有人提出異議,因為大家操作起來都方便,所謂考評,其實都停留於形式上,至於對用戶是否有利,卻沒人去深究過;
營銷服務雖然看起來新鮮感十足、新動作不斷,但其實毫無新意,更無體系,甚至遠不如從前,最後不得不回到4P的原點上去;
多少車企的人力資源戰略雖然說起來頭頭是道,但中高級管理人員基本上從內部「提拔」,單性繁殖下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的能力逐漸退化,遇到困難一籌莫展、束手無策,自我保護、本位主義、推諉扯皮反而全面提升......
換言之,「單性繁殖」下企業按照既有規則、潛規則、流程制度體系去運營,管理人員基本依賴內部晉升,少有外部新鮮血液引入,或者引入後「水土不服」,長此以往企業失去創新,必將垂垂老矣。
辯證地看,內部晉升對員工有激勵作用,也能很快勝任工作,使企業形成趨同的價值觀和企業文化,但是在大範圍的「近親繁殖」下,組織思維常常因循守舊,管理缺乏創新與活力以及迭代能力退化的風險。
外部選聘如同新鮮血液注入企業,能夠帶來先進的工作經驗,鯰魚效應能增強企業活力,但也存在外聘人員對企業缺乏了解,工作適應性差以及成本高等缺點,而且外聘也會挫傷內部員工的積極性。
傳統車企劇透中,以大眾為代表的歐美系車企,職業經理人體制下不乏內鬥的狗血劇情;相比之下,推行年功序列制的豐田,似乎要保守和封閉得多。但是現在的豐田也有越來越多歐美裔的高管,甚至加入董事會,進入企業核心決策層,這是一個全球化企業的必由之路。
綜合來看,「兩性繁殖」策略才是長久之策,特別是在汽車行業面臨百年未有之巨變時,技術基礎、競爭形態和遊戲規則發生根本性變化,「單性繁殖」容易使企業的文化和知識結構單一,內部變得死氣沉沉,機能退化,看似穩健,沒有風險的企業組織架構,有時候恰恰面臨最大的風險。因此,企業必須堅定地採取「兩性繁殖」的策略,內外結合,與時俱進,成功轉型,尤其是在傳統製造業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更需要外腦提供智力支持和補充,所謂向網際網路和造車新勢力學習,不應該是堅守製造,學習表面,而是要在思維模式和底層架構上進行大膽借鑑,高效融合和系統革新。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在組織已經處於僵化或半僵化的情況下,如果高層管理者不能更新思維,即使引入再多的外部人才,其結果也是徒勞的,甚至可能加劇體系的動蕩。
寫在最後:
在殘酷的自然環境下,兩性繁殖規避了單性繁殖的弊端,帶來了基因的多樣性,轉變為生存優勢,從而實現了由低等生物向高等生物進化的過程。如果人不能得其自然,即是「不道」,老子《道德經》有雲「不道早已」。故而當人不自然之時,則需要採取相應的對治措施,以復其自然。因此我們說,自然不僅是大道的特性,也是萬物的屬性。在如今汽車行業,新舊勢力焦灼的這場大戰中,相比於思維超前、活力四射的顛覆者,傳統車企暫時掉隊並不可怕,畢竟在體量上據有相對優勢,需要一個消化吸收引進再創新的過程,去實現自我的蛻變(三星和諾基亞在與蘋果的碰撞中,畢竟也活下來了一個,而且迄今未被蘋果超越),可怕的是傳統車企陷入「單性繁殖」的惡性循環,正在踏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文/車友號 車經社)